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游程的分布理论 被引量:17
1
作者 韩清 《应用概率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99-212,共14页
本文给出了游程分布理论的一个回顾.近年来,许多作者在这一分支上发表了大量论文,并将其应用于各种领域.本文简要地介绍了游程分布理论的发展和一些结果.给出了研究的一些常用手法,并列举了一些应用的例子.
关键词 离散分布 马氏链 马氏链嵌入法 游程分布
下载PDF
基于游程特征的线性分组码与卷积码类型识别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歆昊 张旻 +1 位作者 史英春 袁泉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05-1214,共10页
针对线性分组码与卷积码的类型识别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游程特征的信道编码类型识别方法。论文从理论上分析了两种编码游程特性存在的差异,即卷积码的游程具有较好的随机性而线性码游程的随机性较差,并且线性码在信息位长度附近的... 针对线性分组码与卷积码的类型识别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游程特征的信道编码类型识别方法。论文从理论上分析了两种编码游程特性存在的差异,即卷积码的游程具有较好的随机性而线性码游程的随机性较差,并且线性码在信息位长度附近的游程数会发生一定的畸变。通过提取编码的游程特征,算法实现了对这两种编码类型的识别。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识别方法的有效性和鲁棒性,表明算法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码识别 线性分组码 卷积码 随机性 游程分布
下载PDF
特大功率动态负荷的游程特性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博 曹敏 +3 位作者 王恩 唐标 邱兰 王学伟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16-22,共7页
针对特大功率动态负荷信号,给出了动态负荷电压、电流和功率的幅度调制模型,定义了动态负荷信号游程长度和游程概率分布等特性函数和参数;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电弧炉电流基波包络信号和其游程长度的概率分布函数特性和自相关函数特性... 针对特大功率动态负荷信号,给出了动态负荷电压、电流和功率的幅度调制模型,定义了动态负荷信号游程长度和游程概率分布等特性函数和参数;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电弧炉电流基波包络信号和其游程长度的概率分布函数特性和自相关函数特性,表明二者具有相近的特性。然后,将电流基波包络信号二元游程序列恢复出随机过程信号,对比实际动态负荷基波包络的随机过程,验证了动态负荷的游程序列能很好地表示负荷特性。最后给出分析结论,提出了动态负荷的信号模型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负荷 游程长度 游程分布 模型参数
下载PDF
新一类广义自缩序列的最小周期 被引量:13
4
作者 胡予濮 张玉清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69-176,共8页
讨论新的一类广义自缩序列的最小周期,在许多情形下证明了它们的最小周期达到最大(即为2n-1)。
关键词 信息安全 序列密码 最小周期 线性复杂度 游程分布
下载PDF
GF(3)上新一类广义自缩序列的伪随机性 被引量:2
5
作者 王锦玲 崔雪晴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133-134,140,共3页
提出GF(3)上新一类广义自缩序列。分析游程分布情况,得到在序列b连续2×3n?1个符号中,1长1游程、1长2游程、1长0游程、k长1游程(2≤k≤(n?6)/2)的数目所在范围,通过n=8时的实例验证定理1~定理3的正确性,及此类序列的符号平... 提出GF(3)上新一类广义自缩序列。分析游程分布情况,得到在序列b连续2×3n?1个符号中,1长1游程、1长2游程、1长0游程、k长1游程(2≤k≤(n?6)/2)的数目所在范围,通过n=8时的实例验证定理1~定理3的正确性,及此类序列的符号平衡。实验结果表明,该序列能获得最小周期的最大值,即2×3n?1,并能得到n=5,6,7时此类序列的线性复杂度,其结构简单且具有较好的伪随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密码 M-序列 广义自缩序列 游程分布 最小周期
下载PDF
GF(3)上新一类广义自缩序列 被引量:1
6
作者 王锦玲 龚吕乐 王慧娟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1-104,共4页
讨论了GF(3)上新一类广义自收缩序列的伪随机性,证明了该类序列的最小周期总是达到最大值2×3n-1,1-游程和2-游程分布均衡和0,1,2输出平衡,并解决了该序列的线性复杂度界值。
关键词 序列密码 广义自缩序列 游程分布 M-序列
下载PDF
黄河流域1919~1997年天然径流量系列特性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钮本良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22-24,共3页
对黄河干流 1919.7~ 1997.6天然年径流量系列的自相关特性和游程分布特性进行了分析 ,通过Kendall秩次检验法、时间序列累计值相关曲线法和周期图分析法 ,分析了系列的趋势成份、跳跃成份和周期成份。结论是 ,黄河流域天然径流量是由... 对黄河干流 1919.7~ 1997.6天然年径流量系列的自相关特性和游程分布特性进行了分析 ,通过Kendall秩次检验法、时间序列累计值相关曲线法和周期图分析法 ,分析了系列的趋势成份、跳跃成份和周期成份。结论是 ,黄河流域天然径流量是由周期性成份和随机性成份组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特性 自相关特性 游程分布特性 随机特性 周期成份 随机成份 趋势成份 天然径流量
下载PDF
GF(p)上平衡对称函数的构造及个数的下界
8
作者 黄柳铃 《嘉应学院学报》 2018年第8期12-15,共4页
构造了GF(p)上一类平衡对称函数,得到了GF(p)上平衡对称函数的一个下界.
关键词 游程分布 置换等价类 平衡对称函数 下界
下载PDF
数字电视DVB能量扩散的MATLAB实现与分析
9
作者 程普 李雪 《大众科技》 2009年第12期50-51,45,共3页
文章基于MATLAB软件实现数字电视DVB能量扩散的方法,实现了伪随机的MATLAB产生和对固定长度数据帧的随机化。最后对能量分布、游程分布等进行了具体细致的分析。
关键词 能量扩散 MATLAB 伪随机序列 游程分布
下载PDF
DARMA模型在中国日降水量随机模拟中的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曾文颖 宋松柏 +2 位作者 康艳 马瑞 高轩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91-1003,共13页
为提高日降水量随机模拟精度,研究了DARMA模型模拟中国日降水量的普适性。采用中国大陆811个气象站点的日降水系列,建立DARMA(1,1)模型以模拟日降水事件的发生,进行自相关系数、干湿游程概率分布检验,根据Gamma函数随机生成不同湿游程... 为提高日降水量随机模拟精度,研究了DARMA模型模拟中国日降水量的普适性。采用中国大陆811个气象站点的日降水系列,建立DARMA(1,1)模型以模拟日降水事件的发生,进行自相关系数、干湿游程概率分布检验,根据Gamma函数随机生成不同湿游程序列日降水量,与DAR(1)模型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超过50%的降水为2日及以上的多日降水事件,自相关系数衰减缓慢,符合DARMA模型特征;模拟产生的干湿游程概率分布精度优于DAR模型,优势随着降水量增加更显著,模拟序列统计特征值除均值外均优于DAR模型。DARMA模型适用于中国大陆地区日降水量的随机模拟,是一种可行的日降水量随机模拟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RMA 日降水量 干湿游程概率分布 GAMMA分布 随机模拟
下载PDF
Morphological vari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free neuromasts during half-smooth tongue sole Cynoglossus semilaevis ontogeny
11
作者 马爱军 商晓梅 +5 位作者 周洲 王新安 孙志宾 崔文晓 夏丹丹 马本贺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2期244-250,共7页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clarify the distribution and morphology of free neuromasts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half-smooth tongue sole (Cynoglossus semilaevis) usin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During developmen...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clarify the distribution and morphology of free neuromasts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half-smooth tongue sole (Cynoglossus semilaevis) usin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During development, (1) the apical surface of free neuromasts changed in shape from a circle to a four-poiut star; (2) the external structure changed from being level with the epidermis to papilla-like above the level of the epidermis; (3) the neuromast cupula changed from cylindrical to blade-shaped; (4) the free neuromasts went from occurring singly to being in clusters of a few single organs; (5) the arrangement changed from a linear array to no discernable pattern; (6)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free neuromasts after metamorphosis. In adult C. semilaevis, free neuromasts were only observed on the abocular side of the head. Thus, there were more free neuromasts located on the abocular side of the head with a higher concentration around the anterior nostril and mouth, which may have a mechanical sensory function to help locate food as an adaptation to a benthic mode of lif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RPHOLOGY structure cupula METAMORPHOSIS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