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岛尖峰岭游耕农业及热带林采伐的生态后果 被引量:8
1
作者 卢俊培 曾庆波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1987年第4期348-354,共7页
本文对海南岛尖峰岭半落叶季雨林带的游耕农业及热带山地雨林不同采伐方式与更新方法的生态后果进行了对比实验与调查研究。观测结果说明,游耕农业耕垦期的小气候急剧恶化,水土流失严重,涵水能力降低,地力趋向减退,撩荒期有所好转。采... 本文对海南岛尖峰岭半落叶季雨林带的游耕农业及热带山地雨林不同采伐方式与更新方法的生态后果进行了对比实验与调查研究。观测结果说明,游耕农业耕垦期的小气候急剧恶化,水土流失严重,涵水能力降低,地力趋向减退,撩荒期有所好转。采育择伐的更新与生态后果优于径级择伐,更显著优于皆伐。对热带森林的保护与利用对策,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尖峰岭 游耕农业 热带林 生态后果 森林采伐
下载PDF
居山游耕:瑶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11
2
作者 莫金山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6-121,共6页
居山和游耕是塑造和形成瑶族文化的物质基础,是产生瑶族各种文化现象的根源,并影响瑶族文化的发展程度和趋向。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促进,构成瑶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 居山 游耕 瑶族 文化特征
下载PDF
工业化与城市环形扩张过程中的生态与游耕——珠三角与北京郊区的代耕菜农 被引量:8
3
作者 黄志辉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00-206,共7页
近年来,在中国东部地区城市化与工业化的过程中,催生了"代耕农业圈"的现象。这种代耕圈围绕城市与工业区分布,大量的代耕菜农游耕于其中。在代耕农业圈中,劳动力、土地、水源、河流、天气等生态要素都受到了来自工业或城市力... 近年来,在中国东部地区城市化与工业化的过程中,催生了"代耕农业圈"的现象。这种代耕圈围绕城市与工业区分布,大量的代耕菜农游耕于其中。在代耕农业圈中,劳动力、土地、水源、河流、天气等生态要素都受到了来自工业或城市力量的支配,代耕农要受到资本、权力以及地方势力的挤压。来自于珠三角与北京郊区的案例均表明,生存于工业化或城市化进程中的代耕菜农,所从事的耕作已经不是传统农业社会的耕作,而是受现代化进程所支配的、不可逆的耕作;他们所从事的农业生产,是配套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农业生产,是一种耗竭地力的"变态"式生产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耕 生态 代耕农业圈 代耕菜农 "化"学进程 珠三角 北京郊区
下载PDF
吃了一山过一山:过山瑶的游耕策略 被引量:8
4
作者 张有隽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20,共7页
瑶族在生态环境的驱逼下形成了自己“吃了一山过一山”的游耕策略 ,并根据这一策略形成生产、习俗、信仰相配合而运作的完整的生计策略系统 ,从而使瑶族表现出很强的适应性。
关键词 瑶族 游耕文化 生态环境 生计策略
下载PDF
历史记忆的张力:盘瓠传说对畲族游耕农业的延续 被引量:1
5
作者 曹大明 马信强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53-158,共6页
作为历史记忆,盘瓠传说既是畲族的"护身符"和精神力量,也是其游耕农业的规约。
关键词 盘瓠传说 历史记忆 游耕农业 延缓
下载PDF
从游猎到游耕:拉祜族传统生产方式的发展与演变 被引量:6
6
作者 李根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3期36-39,共4页
从拉祜族诸多民间传说中反映出游猎生产在拉祜族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 ,具有特殊的含义和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游猎生产不仅孕育了该民族共同体的产生 ,而且其印记深深打在民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游猎中崛起的拉祜族 ,在经历漫长历史岁... 从拉祜族诸多民间传说中反映出游猎生产在拉祜族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 ,具有特殊的含义和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游猎生产不仅孕育了该民族共同体的产生 ,而且其印记深深打在民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游猎中崛起的拉祜族 ,在经历漫长历史岁月演进后 ,由于生产环境的恶劣 ,不能再直接依赖于自然环境 ,最终归宿于农业。新中国的建立 ,新的社会制度不仅使拉祜族政治、经济、文化发生质的变迁和飞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祜族 游猎 游耕 生产方式
下载PDF
游耕农业“点种”男女分工起源考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寿祺 《农业考古》 1989年第2期335-337,共3页
目前,我国南方一些民族仍残存着游耕农业(Shift Cultivation or Swidden Cul-tivation)。这种农业的生产形式即是我们平常所称的“砍倒烧光”(Slash-and-burn ag-riculture)。这种农业:在海南省五指山区黎族合亩区,点播时,男的持着两米... 目前,我国南方一些民族仍残存着游耕农业(Shift Cultivation or Swidden Cul-tivation)。这种农业的生产形式即是我们平常所称的“砍倒烧光”(Slash-and-burn ag-riculture)。这种农业:在海南省五指山区黎族合亩区,点播时,男的持着两米长的尖木棒走在前边打洞,洞与洞之间相隔六寸,女的腰部系着一个盛满种子的小竹筒,弯着腰,跟在男子之后,一边在洞洞里放下五、六粒种子,一边用手拨着泥土,把所下的种子盖好。根据我个人多年调查,海南省五指山区的苗族,其游耕农业,也是这样点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游耕 五指山区 海南省 种子 点种 男子 起源 分工 生产形式
下载PDF
论云南少数民族传统经济生产方式中的“和谐”思想——以哈尼族梯田农耕扣独龙族游耕农业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许敏 田志勇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2期45-49,共5页
通过分析哈尼族传统梯田农业耕作和独龙族游耕农业生产类型,以个案研究的方式,论述了云南少数民族在其传统的经济生产方式和物质生活领域方面所体现出的文化特征,揭示出云南少数民族传统经济生产方式中所蕴涵的文化特质的核心内涵:云南... 通过分析哈尼族传统梯田农业耕作和独龙族游耕农业生产类型,以个案研究的方式,论述了云南少数民族在其传统的经济生产方式和物质生活领域方面所体现出的文化特征,揭示出云南少数民族传统经济生产方式中所蕴涵的文化特质的核心内涵:云南各民族在长期的物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不断适应各自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了贯穿始终的,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观念。这种云南少数民族传统经济生产方式中体现出的天人合一、和谐共处的思想,为我们今天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丰富和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尼族 独龙族 生产方式 梯田 游耕 和谐
下载PDF
试析近代以来云南瑶族传统游耕经济和村社制度中的宗教因素 被引量:1
9
作者 徐祖祥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41-44,共4页
本文认为云南瑶族传统游耕经济体系中的刀耕火种农业、狩猎业、手工业和家畜家禽饲养业 ,以及传统村社政治制度寨老制和丛会 ,都受到了以道教信仰为核心的瑶传道教的深入影响。
关键词 云南瑶族 游耕经济 寨老制 丛会 道教影响
下载PDF
从游耕走向定居──印支国家苗族社会文化的变迁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鹓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7-12,共6页
文章通过“联合国作物取代计划与泰国皇家发展山区规划”等实例,阐述探讨了印支国家苗族从游耕走向定居定耕所导致的社会文化变迁及其表现。
关键词 苗族 游耕 社会文化变迁 印支国家 定居定耕
下载PDF
蓝靛瑶的山地游耕农业文化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文亮 《法制与经济》 2012年第4期136-137,共2页
文章通过对云南蓝靛瑶的山地游耕农业的生产体系的描述和探讨,再现了蓝靛瑶在社会早期应对自然,寻求生存空间形成的独特文化。
关键词 蓝靛瑶 游耕 迁徙 体系
下载PDF
试论拉祜族游猎游耕农业文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袁建华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5期24-25,共2页
拉祜族是在游猎生产中崛起的民族,因而拉祜族文化最初为游猎文化。崛起于游猎生产的拉祜先民,在经历漫长历史岁月演进后,最终归宿于农业,创造出拉祜农耕文化。拉祜农耕文化多种多样,主要表现为“刀耕火种”的游耕生产方式。
关键词 拉祜族 游猎文化 游耕农业文化 刀耕火种 轮耕制
下载PDF
非稻作民的民俗与传承——瑶族的天鹅处发故事及其游耕文化
13
作者 君岛久子 陈岗龙 乌日古木勒 《民间文学论坛》 1997年第3期34-38,63,共6页
铺开地图一眼望去,碧绿的水田广布在中国华南。不过从飞机上俯视,展现在眼前的则是重叠的山峰连绵不断、山路弯弯头尾相接、湖泊和河流星罗棋布的华南风景,着实让人联想到那里生息的山民。
关键词 游耕 稻作农业 中国华南 田广 胡起 母题 范宏贵 民间文学论坛 民间故事选 刘保元
下载PDF
试论瑶族游耕的发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起望 《云南社会科学》 1988年第1期61-67,共7页
作者比较了游耕、游牧、游猎的异同,从历史、自然地理、经济、物质和精神文化诸方面考察、分析了瑶族从游耕到定居的变化。通过论述,表达如下观点:游耕不只是刀耕火种的农业技术,也不只是几年一迁移的不定居生活。它是一个从生产力到生... 作者比较了游耕、游牧、游猎的异同,从历史、自然地理、经济、物质和精神文化诸方面考察、分析了瑶族从游耕到定居的变化。通过论述,表达如下观点:游耕不只是刀耕火种的农业技术,也不只是几年一迁移的不定居生活。它是一个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意识形态的综合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耕 意识形态 生产关系 农业技术 生产力 游牧 文化 综合概念 异同 中国少数民族
下载PDF
拉祜族:从游耕游猎走向现代生活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玉长 晋群 《民族工作》 2000年第5期12-13,共2页
关键词 拉祜族 游耕 现代生活 《牡帕密帕》 聚居区 云南省 基本农田建设 中央民族大学 少数民族 社会发展程度
下载PDF
略论瑶族的游耕
16
作者 周政华 盘剑波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3期118-120,67,共4页
“游耕”是对历代瑶族社会经济生活的精辟概括,又是瑶族社会历史活动的真实写照。学术界对瑶族游耕的看法不太一致,有的同志认为游耕就是“刀耕火种”的农业生产,或说游耕略如北方之游牧。这些说法虽有其可取之处,但未能涉及到瑶族这种... “游耕”是对历代瑶族社会经济生活的精辟概括,又是瑶族社会历史活动的真实写照。学术界对瑶族游耕的看法不太一致,有的同志认为游耕就是“刀耕火种”的农业生产,或说游耕略如北方之游牧。这些说法虽有其可取之处,但未能涉及到瑶族这种独特的游耕生活的实质。本文试图从分析广西、湖南部分地区盘瑶和过山瑶游耕的主要特色、形成的原因以及对瑶族有何影响入手,进行探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瑶族 游耕 刀耕火种 农业生产 瑶民 社会经济生活 不稳定性 过山瑶 生产技术 流动性
下载PDF
龙游耕牛肝片吸虫病的地理分布
17
作者 方士龙 张桉 《家畜生态学报》 1991年第1期13-,12,共2页
地理和环境与家畜机体的关系是生物发展史上长期形成的一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家畜寄生虫病的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均与一定的生态条件有关。本文从龙游县地理自然环境入手、根据寄生虫病调查结果,揭示耕牛肝片吸... 地理和环境与家畜机体的关系是生物发展史上长期形成的一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家畜寄生虫病的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均与一定的生态条件有关。本文从龙游县地理自然环境入手、根据寄生虫病调查结果,揭示耕牛肝片吸虫病的地理分布规律及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敬请同仁赐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肝片吸虫病 地理分布 家畜寄生虫病 游耕 生态条件 对症治疗 终宿主 椎实螺 丘陵区 放牧家畜
下载PDF
镇康县取缔轮歇 游耕 杜绝毁林开垦
18
作者 吴学忠 《云南农村经济》 1999年第5期31-32,共2页
关键词 镇康县 土地轮歇 游耕 毁林开垦 对策
下载PDF
南方民族游耕文化刍议 被引量:5
19
作者 潘洪钢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40-47,共8页
游耕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中普遍存在的农作和生活方式,人类学词典中称为“Shiftingcultivation”,直译为“游移耕作”。费孝通先生认为,游耕“是一个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意识形态的综合性概念,一种社会经济模式”。我们认为:游耕是中国... 游耕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中普遍存在的农作和生活方式,人类学词典中称为“Shiftingcultivation”,直译为“游移耕作”。费孝通先生认为,游耕“是一个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意识形态的综合性概念,一种社会经济模式”。我们认为:游耕是中国南方的一种山地文明,是南方民族的一种文化形态。游耕文化与北中国的游牧文化、中原的定居农业文化一样,都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仅对此作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耕经济 游耕文化 南方民族 山地少数民族 畲田 低层次性 耕作方式 南中 支系 生态环境
原文传递
游耕制度:土家族古代的生产方式 被引量:16
20
作者 雷翔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2-87,共6页
搜集文献资料并结合相关田野调查,证明:改土归流以前,土家族地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基础是游耕制度。它是游耕经济和与之相适应的游耕社会,包括山林土地社会共有、血缘性社会组织、游动性生活习俗和相应的文化伦理制度。进一步清理游耕制... 搜集文献资料并结合相关田野调查,证明:改土归流以前,土家族地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基础是游耕制度。它是游耕经济和与之相适应的游耕社会,包括山林土地社会共有、血缘性社会组织、游动性生活习俗和相应的文化伦理制度。进一步清理游耕制度与土司政治间的关系,并试图分析改土归流的利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家族 生产方式 游耕 改土归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