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8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游荡者”的辩证形象:本雅明对现代性的批判与抗争 被引量:1
1
作者 郭广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1-88,共8页
在西方思想史上,本雅明是把“游荡”上升为观察和体验现代性社会的身体实践方式并加以研究的第一人。通过深入考察作为现代性产儿的“游荡者”意象,本雅明把人的身体行为与现代性批判紧密结合起来,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运行机制中揭示出... 在西方思想史上,本雅明是把“游荡”上升为观察和体验现代性社会的身体实践方式并加以研究的第一人。通过深入考察作为现代性产儿的“游荡者”意象,本雅明把人的身体行为与现代性批判紧密结合起来,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运行机制中揭示出游荡者身陷资本主义社会商品化力量整合的生存境遇,并逐渐被同化为“行走的商品”形象的同时,从身体政治学的角度展示出他们具备的现代性英雄素质、现代性批判与人类救赎的“现代英雄”形象。游荡者的辩证形象正是本雅明自己对现代性批判与抗争的最好注脚,不仅展示了他开掘无产阶级革命火种与实现人类彻底救赎的顽强信念,而且表明了他坚决批判和抗争资本主义现代性的鲜明政治立场,更为我们研究和反思资本主义现代性提供了独特的路径和崭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雅明 游荡者 行走的商品 现代英雄 现代性批判
下载PDF
本雅明现代性思想中游荡者形象研究
2
作者 赵迎港 《巢湖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78-86,共9页
面对充满异质性、难以定义的现代性议题,本雅明选择将现代性本质问题外化为游荡者意象,通过对游荡者的追踪和观察,以马克思主义批判性态度和历史现象学的方法发现现代都市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在历史和空间的维度中构建现代性的现象学,并... 面对充满异质性、难以定义的现代性议题,本雅明选择将现代性本质问题外化为游荡者意象,通过对游荡者的追踪和观察,以马克思主义批判性态度和历史现象学的方法发现现代都市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在历史和空间的维度中构建现代性的现象学,并阐明现代性思想的基本内涵。本雅明通过敏锐的体验捕捉现代性的直觉碎片,从生存空间、心理状态和批判性几个方面塑造了作为现代性辩证意象的游荡者意象,通过分析本雅明现代性思想之中的游荡者形象,可以发现游荡者形象的特质及其理论价值,深入探究现代性空间之下人们真实的生存状态,展现出本雅明对待现代性的辩证批判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雅明 波德莱尔 游荡者 现代性
下载PDF
布鲁姆:都柏林的游荡者——《尤利西斯》人物形象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田丹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154-156,共3页
布鲁姆是乔伊斯作品《尤利西斯》中的重要人物,在这个人物的塑造上,乔伊斯倾注了毕生的精力。自《尤利西斯》问世以来,布鲁姆这个人物形象就饱受争议,围绕着这一人物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是"英雄"... 布鲁姆是乔伊斯作品《尤利西斯》中的重要人物,在这个人物的塑造上,乔伊斯倾注了毕生的精力。自《尤利西斯》问世以来,布鲁姆这个人物形象就饱受争议,围绕着这一人物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是"英雄"还是"懦夫",学者们进行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分析和争论。跳出二元对立的模式,从城市游荡者的角度重新审视布鲁姆这一人物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荡者 布鲁姆 都柏林的游荡者
下载PDF
缤纷都市中那双游移的审美之眸——“游荡者”内涵之迁变及其核心质素考论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志谋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1-95,共5页
早期游荡者是19世纪巴黎的产物,他们对现代性有一种欢呼的心态与强大的自信,寻求着"现代生活中史诗性的一面";波德莱尔定义的游荡者是一个创造自己美学世界的君王,在自我的消散与凝聚中摇摆;本雅明塑造的游荡者以怀旧为主导... 早期游荡者是19世纪巴黎的产物,他们对现代性有一种欢呼的心态与强大的自信,寻求着"现代生活中史诗性的一面";波德莱尔定义的游荡者是一个创造自己美学世界的君王,在自我的消散与凝聚中摇摆;本雅明塑造的游荡者以怀旧为主导性姿态,又身不由己地卷入商业文化;消费时代以来,游荡者概念渐趋被"游荡性"取代。概而言之,存在着一个以都市审美为核心的游荡者概念圈:最里层的是"漫游者的崇高偶像",最外层的是处于游荡状态的都市人,中间则是由工业城市向消费城市转变过程中由于对立面的变化而产生的由私人性游荡者向公众性游荡者转变的文人群,他们承受着诗意激情与生存困顿的持续冲突,并不断发生转变。贯穿三者的是"不断寻求新的感觉、空间与风格"的游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荡者 审美 现代性 城市
下载PDF
工具书阅览室里的游荡者的漫想
5
作者 陆胤 《云梦学刊》 2008年第3期30-33,共4页
到北大图书馆工具书阅览室作无目的之"游荡",有时竟也能达成些许意料之外的目的。也许最重要的区别还不在于纸质或电子媒介的不同,而是我们究竟应该以何种心态面对知识累积的成果?纸质工具书比较容易引导读者回到阅读和游荡... 到北大图书馆工具书阅览室作无目的之"游荡",有时竟也能达成些许意料之外的目的。也许最重要的区别还不在于纸质或电子媒介的不同,而是我们究竟应该以何种心态面对知识累积的成果?纸质工具书比较容易引导读者回到阅读和游荡的状态,而数据库功能则时时引诱我们用最快最直接的办法,来达到学术目标,不及其余。说到底,可能还是究竟为什么而读书的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库 游荡者(flaneurs) 工具书
下载PDF
邱华栋小说游荡者形象的精神生态及启示
6
作者 王志谋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78-82,共5页
邱华栋是新生代作家的一个重要代表,其小说中游荡者系列形象的塑造是作家试图以边缘化的审美生存为现代都市人在商品与技术的牢笼中重新唤回情感与个性的一个尝试。游荡者们摆脱了生活必然性的限制,以审美的眼光悠游于都市,其生存挣扎... 邱华栋是新生代作家的一个重要代表,其小说中游荡者系列形象的塑造是作家试图以边缘化的审美生存为现代都市人在商品与技术的牢笼中重新唤回情感与个性的一个尝试。游荡者们摆脱了生活必然性的限制,以审美的眼光悠游于都市,其生存挣扎及其价值追寻方式为我们探索新价值的重建提供了启示:边缘化为价值探索提供了合适的角度与场所,游荡所表征的现代审美意识为在理性化都市中重构日常生活结构提供了一种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荡者 理性都市 精神生态 边缘化 现代审美意识
下载PDF
半殖民都市现代性的投影——新感觉派小说中的游荡者形象分析
7
作者 王志谋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80-84,共5页
作为30年代城市文学的代表,新感觉派小说中出现了一个游荡者群体,他们游荡于碎片化的空间与加速行进的时间中,体验着城市之流中的沉醉、自由与悲观怀疑,但仍然义无返顾地投入并追逐着都市消费文化。作为30年代上海现代性的直接观察者与... 作为30年代城市文学的代表,新感觉派小说中出现了一个游荡者群体,他们游荡于碎片化的空间与加速行进的时间中,体验着城市之流中的沉醉、自由与悲观怀疑,但仍然义无返顾地投入并追逐着都市消费文化。作为30年代上海现代性的直接观察者与体验者,这些游荡者们并没有对城市文化本身作过多的反思,半殖民地的社会与文化处境先在地设定了西方文化的优先地位,都市及其"颓废",在游荡者们看来,都是"时代列车"前进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殖民国家 城市化 现代性 新感觉派小说 游荡者
下载PDF
废墟之上的收藏者——析本雅明笔下的“游荡者”形象 被引量:2
8
作者 胡迪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Z期38-39,共2页
现代性是20世纪文学中不可避免的话题,其主要特征就是碎片化。'碎片化'不仅指现代化生产将每一个社会个体分化,同时也指世界观的碎片化。对于个人来说,破碎的世界不再可以用逻辑和理性去证明和把握,却可以由感官经验去感知,感... 现代性是20世纪文学中不可避免的话题,其主要特征就是碎片化。'碎片化'不仅指现代化生产将每一个社会个体分化,同时也指世界观的碎片化。对于个人来说,破碎的世界不再可以用逻辑和理性去证明和把握,却可以由感官经验去感知,感性经验成为最富有原初生命力量和生命意志的表达,其作用越来越为人所熟知。许多学者都尝试运用感性经验对碎片化的世界进行整理,由尼采开始,到齐美尔、克拉考尔、本雅明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黎 法国 游荡者 本雅明 拾垃圾 现代性
下载PDF
“游荡者”的环境行为学之缘 被引量:4
9
作者 张若诗 庄惟敏 《新建筑》 2018年第4期50-53,共4页
在建成环境研究中,"游荡者"被看作平民化的研究载体及回应大数据特征的人性化方法;它在以人为本背景下对理解人之空间需求具有重要价值。以环境行为学为入手点,探索"游荡者"理论在产生及发展过程中与环境行为学科... 在建成环境研究中,"游荡者"被看作平民化的研究载体及回应大数据特征的人性化方法;它在以人为本背景下对理解人之空间需求具有重要价值。以环境行为学为入手点,探索"游荡者"理论在产生及发展过程中与环境行为学科的关联,旨在说明"游荡者"结合相关研究发展成为建筑学理论方法的可行性。其一梳理本雅明时代"游荡者"理论的产生背景、导向问题、研究视角及与环境行为学根源之缘;其二分析后本雅明时代对"游荡者"理论的发展应用,及其与环境行为学在研究目标、价值取向、理论方法等层面的关联互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荡者 环境行为学 发生与发展 不解之缘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阅听人经验的重构——从“游荡者”到“使用者” 被引量:1
10
作者 付鹏飞 《东南传播》 2016年第7期54-57,共4页
"游荡者"是本雅明笔下的一个具有现代性的文化现象,游荡者在都市中游荡闲逛,从而体验现代都市带来的短暂、瞬间的震惊和惊奇体验。随着技术的进步,拱廊的消失,现代商品社会的发展,游荡者在当代社会披上了新的外衣,以阅听人的... "游荡者"是本雅明笔下的一个具有现代性的文化现象,游荡者在都市中游荡闲逛,从而体验现代都市带来的短暂、瞬间的震惊和惊奇体验。随着技术的进步,拱廊的消失,现代商品社会的发展,游荡者在当代社会披上了新的外衣,以阅听人的身份重新回归日常生活。新媒体的发展改变了人类认识和探索世界的方式,也改变了当代阅听人经验和感受世界的方式。本文通过对"游荡者"这一文化现象在不同阶段的的表现,去探讨现代阅听人游荡世界的方式,新媒体的"使用者"的特征,从而透过"游荡者"去窥视新媒体时代"使用者"的日常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游荡者 阅听人 使用者
下载PDF
作为“游荡者”的后媒体时代撰稿人——一种文化研究的视角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文慧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46-48,共3页
以文字为依托的撰稿人正在经历从行业生态到个体身份的不断解构与重建。本文以文化研究的视角,采用田野调查的方法,通过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发现,后媒体时代撰稿人普遍在社会、行业和受众层面具有本雅明笔下“游荡者”的震惊(shock)体... 以文字为依托的撰稿人正在经历从行业生态到个体身份的不断解构与重建。本文以文化研究的视角,采用田野调查的方法,通过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发现,后媒体时代撰稿人普遍在社会、行业和受众层面具有本雅明笔下“游荡者”的震惊(shock)体验;他们将日常生活实践作为抵抗方式,包括逃离社交网络、回归具体现实、捍卫语言纯洁性等,并试图重新确立新闻理想的守望者、平庸异化的打工人、介入社会的行动者等身份认同新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荡者 震惊体验 日常生活实践理论 身份认同
下载PDF
城市化与新时期文学中的“游荡者”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志谋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68-74,共7页
从物质、制度到行为方式与文化价值观念层面,城市文化都呈现出一种集中与理性化的特征,这一特征压抑了人的感性生存。城市又提供了挑逗感性的多种商业化物质形式,游荡者应运而生。游荡者代表了人类追求感性的一极在城市化内在的理性化... 从物质、制度到行为方式与文化价值观念层面,城市文化都呈现出一种集中与理性化的特征,这一特征压抑了人的感性生存。城市又提供了挑逗感性的多种商业化物质形式,游荡者应运而生。游荡者代表了人类追求感性的一极在城市化内在的理性化规约下力图保持艺术化生存方式的种种尝试,因而成为考察现代性的一个特殊视角。当代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及思想观念的剧变提供了中国式游荡者群体生成与壮大的条件,后者也由此成为了当代中国现代性的一个缩影。中国当代文学中的游荡者以其时代及精神特质的不同,大致可分为20世纪80年代的主体性游荡者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主体性崩解后的游荡者两大类。其中,前者又有反叛型与游戏型之分,后者有寻找型与推销型之别。这些现代化进程中的异端形象以其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与价值追寻等的特殊性,勾勒出了当代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审美性生存的发展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城市文化 工具理性 审美化生存 游荡者
下载PDF
时间星丛中的游荡者——论本雅明现代性思想中的时间观念 被引量:3
13
作者 胡国平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2019年第3期508-519,共12页
本文主要聚焦于本雅明的时间星丛概念,探讨谈论本雅明的时间观念。本雅明的现代性思考的根基就在于对时间的创造性阐释,即创造了一种与过去构成星丛关系的当下,从而摧毁和解构了现代性的时间观。在这样一种时间观中,历史被表述为过去与... 本文主要聚焦于本雅明的时间星丛概念,探讨谈论本雅明的时间观念。本雅明的现代性思考的根基就在于对时间的创造性阐释,即创造了一种与过去构成星丛关系的当下,从而摧毁和解构了现代性的时间观。在这样一种时间观中,历史被表述为过去与当下之间的辩证历史,直线历史时间被截停,被压抑记忆的乌托邦潜能得以释放,从而使得当下时间转变成为具有一个包含伦理力量的时刻。游荡者(Flaneur)正是这一时间体验的承受者和揭示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雅明 现代性 星丛 游荡者 时间观念
下载PDF
归来的乡村游荡者--《王能好》读札 被引量:2
14
作者 马兵 高永淳 《百家评论》 2022年第3期10-14,共5页
《王能好》是魏思孝继《余事勿取》之后又一部乡土题材的长篇力作,其有力之处,并不体现于厚重开阔、史诗性等这些评价乡土长篇小说惯有的风格,而在于它“轻逸”的叙事对当下乡土之魂的摄取。说它“轻逸”,并非指想象、虚构的轻逸,或“... 《王能好》是魏思孝继《余事勿取》之后又一部乡土题材的长篇力作,其有力之处,并不体现于厚重开阔、史诗性等这些评价乡土长篇小说惯有的风格,而在于它“轻逸”的叙事对当下乡土之魂的摄取。说它“轻逸”,并非指想象、虚构的轻逸,或“通过镜面的反射”去展开叙事的轻逸,《王能好》当然是一部从正面观察乡土的作品,它的轻逸呈现于以轻写重,借王能好这个饶舌的、自夸的乡村游荡者的眼睛去看世界也被世界观看,嘲笑别人更被别人嘲笑,他阿Q一样的自尊和潦草的一生,让他见证和亲历的泪与笑、生与死获得了与庄重、严肃同等的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能好》 乡土叙事 魏思孝 游荡者 农民形象
下载PDF
《索尔之子》:奥斯维辛的游荡者 被引量:1
15
《电影世界》 2015年第6期31-31,30,共1页
在《索尔之子》里,好莱坞糖衣在历史的火焰炙烤下无力地融化,人性的温暖让位于屠杀的残酷,在血泪横流的地狱中,和解的笙歌被惨叫与枪声湮没。匈牙利导演拉斯洛·杰莱斯凭借处女作《索尔之子》入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本身就是一个... 在《索尔之子》里,好莱坞糖衣在历史的火焰炙烤下无力地融化,人性的温暖让位于屠杀的残酷,在血泪横流的地狱中,和解的笙歌被惨叫与枪声湮没。匈牙利导演拉斯洛·杰莱斯凭借处女作《索尔之子》入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本身就是一个不小的惊喜,最终这部电影斩获"评委会大奖"则证明了它确是本届略显低迷的电影节中杀出的一匹黑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尔 游荡者 莱斯 拉斯 美国影片 戛纳电影节 男主角 毒气室 辛德勒 遣队
下载PDF
游荡者视角下《毛猿》中扬克的形象特征
16
作者 朱小燕 《科技视界》 2018年第13期213-215,共3页
美国剧作家尤金·奥尼尔创作的《毛猿》讲述了工业文明背景下一个粗暴的司炉工扬克寻求归宿感而不得却惨死于毛猿之手的故事。本文拟从游荡者的视角来分析《毛猿》中主人公扬克为代表的工人的自动化、无意识和经验缺失的形象特征。... 美国剧作家尤金·奥尼尔创作的《毛猿》讲述了工业文明背景下一个粗暴的司炉工扬克寻求归宿感而不得却惨死于毛猿之手的故事。本文拟从游荡者的视角来分析《毛猿》中主人公扬克为代表的工人的自动化、无意识和经验缺失的形象特征。从而加深对于工人这一现代游荡者形象的理解,促进对于现代性主题下工人生存境遇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荡者 扬克 自动化 无意识 经验缺失
下载PDF
新时期游荡者叙事小说美学特征初探
17
作者 王志谋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4-119,共6页
新时期的文学书写中有一条由隐到显的游荡者叙事线索,这些以游荡者为主要叙事对象的小说可归纳为"游荡者叙事小说"。游荡者叙事小说的叙事主体置身于与秩序对立的民间,在获取自由叙事立场的同时,往往在对立的价值观中纠结、... 新时期的文学书写中有一条由隐到显的游荡者叙事线索,这些以游荡者为主要叙事对象的小说可归纳为"游荡者叙事小说"。游荡者叙事小说的叙事主体置身于与秩序对立的民间,在获取自由叙事立场的同时,往往在对立的价值观中纠结、分裂。主体分裂促成了他们对新主体性的寻找,这一寻找集中在与民间呼应的边缘世界,"边缘寻找"是游荡者叙事小说的核心动力。游荡者叙事小说的整体风格呈现为一种漫游性,这种漫游性一方面表现为不具备逻辑清晰的线索,总体结构散漫随意,另一方面表现为文本的感性化或心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荡者叙事小说 分裂主体 边缘寻找 漫游性
下载PDF
波德莱尔与新感觉派“游荡者”形象之比较
18
作者 于心怡 《淮阴工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54-59,共6页
城市的发展影响着文学的变迁。当现代性流入城市,波德莱尔与新感觉派作家贡献出展现都市的文本,呈现出"游荡者"的人物群像。东西方的游荡者都是都市的观察者,有类似的游荡身份,身处发展水平相当的游荡空间,并感受同样短暂而... 城市的发展影响着文学的变迁。当现代性流入城市,波德莱尔与新感觉派作家贡献出展现都市的文本,呈现出"游荡者"的人物群像。东西方的游荡者都是都市的观察者,有类似的游荡身份,身处发展水平相当的游荡空间,并感受同样短暂而强烈的瞬间感受。但面对都市,东西方游荡者的反应又存在着显而易见的差异,都市空间给予游荡者不同的私人感受,往纵深追溯,更是起源于上海与巴黎截然不同的发展进程与现代性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荡者 波德莱尔 新感觉派 巴黎 上海
下载PDF
双重尴尬处境中的游荡者——论文学作品中20世纪游民形象
19
作者 邓菁菁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66-71,共6页
20世纪游民形象多被其他形象阐释所遮蔽,尚有很大的挖掘和阐释的空间,他们在社会结构和文学中都是特殊的一群,有其自身的特点,他们的产生也有一定主客观原因,其存在拓宽了我们认识社会和体察人生的视野,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美学意义。
关键词 20世纪游民形象 尴尬处境 游荡
下载PDF
浪迹香江——试析刘以鬯小说中的游荡者形象
20
作者 蔡益怀 《华文文学》 2002年第5期50-55,20,共7页
本文通过细读的方式 ,逐层透视了刘以鬯笔下游荡者的精神状态与病态人格 ,认为这些人物多少扮演着旁观者的角色 ,以种种边缘人的姿态来表达对社会的不满和抵制 ,并对金钱世界的种种腐败现象作出抨击。刘以鬯的小说勾画出了香港都市的多... 本文通过细读的方式 ,逐层透视了刘以鬯笔下游荡者的精神状态与病态人格 ,认为这些人物多少扮演着旁观者的角色 ,以种种边缘人的姿态来表达对社会的不满和抵制 ,并对金钱世界的种种腐败现象作出抨击。刘以鬯的小说勾画出了香港都市的多余人、死魂灵、活死人 ,为二十世纪的香港小说增添了新的形象 ,大大拓展和丰富了香港小说的主题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文学 游荡者 生存焦虑 病态人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