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越南南部湄公盆地地质构造与沉积特征 被引量:13
1
作者 孙桂华 高红芳 +1 位作者 彭学超 吴峧岐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5-33,共9页
湄公盆地的形成是南海北部陆缘地壳发生伸展作用的结果。其构造演化上总体可以分为基底形成、裂谷初期及其裂谷期、热沉降阶段Ⅰ和热沉降阶段Ⅱ共4个阶段;盆地基底中发育大量断裂构造,从断裂的走向来看可以分为4组:NE、NEE、NW和NWW走向... 湄公盆地的形成是南海北部陆缘地壳发生伸展作用的结果。其构造演化上总体可以分为基底形成、裂谷初期及其裂谷期、热沉降阶段Ⅰ和热沉降阶段Ⅱ共4个阶段;盆地基底中发育大量断裂构造,从断裂的走向来看可以分为4组:NE、NEE、NW和NWW走向;盆地的地温梯度值为32℃/km;发育中中新世和大约5Ma前后两次玄武质火山活动。湄公盆地基底由晚中生代侵入岩、火山岩和变质沉积岩组成,基底之上从始新统一直到第四系均有发育。盆地古近纪期间的沉积作用处于开阔海的状态,沉积物主要通过湄公河供给,沉积物厚度较大;中中新世期间,以河流-湖相浊积岩-滨、浅湖相-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主,沉积物厚度较大,主体超过2000m,沉积中心——白虎油田附近沉积厚度超过4000m;晚中新世-第四纪期间,以海相沉积体系为主,沉积物厚度明显减薄,主体在1500m左右,最大沉积厚度为300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 地层 沉积 湄公盆地
下载PDF
南海万安西、湄公盆地勘探态势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国纯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6年第6期421-422,共2页
目前南中国海石油勘探形势高涨,在湄公盆地(九龙、头顿)、南昆山盆地(昆仑)、万安西盆地,已钻探160多口井,其中有80多口井钻遇前第三系基岩,大熊-1井和01-B-1X井完钻地层为花岗岩。湄公盆地沉积岩厚约7000m,主要是非海相第三系碎屑岩。... 目前南中国海石油勘探形势高涨,在湄公盆地(九龙、头顿)、南昆山盆地(昆仑)、万安西盆地,已钻探160多口井,其中有80多口井钻遇前第三系基岩,大熊-1井和01-B-1X井完钻地层为花岗岩。湄公盆地沉积岩厚约7000m,主要是非海相第三系碎屑岩。主要烃源岩为裂谷期渐新统湖相泥岩,中新统上部海相泥岩可能为潜在烃源岩。目的层为中新统、渐新统砂岩及前第三系基岩潜山。南昆山盆地及万安西盆地沉积岩厚度>7000m,主要为海相第三系碎屑岩。烃源岩为渐新统—下中新统海陆过渡相到深海页岩。目的层为渐新统—下中新统砂岩、中中新统—上新统下部碳酸盐岩和礁以及前第三系基岩潜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湄公盆地 万安西盆地 油气勘探
下载PDF
基于多源卫星数据的南海油气井平台遥感提取方法研究——以湄公盆地周边海域为例
3
作者 王明珠 陈颖民 +4 位作者 韩飞 陈婕 许国强 李柏权 江佳琳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2年第3期72-78,共7页
文章以湄公盆地周边海域为研究区,利用遥感技术手段,综合多时相、多源卫星数据,探讨不同数据源海上油气井平台提取方法。本次研究,首先基于1992—2018年27景多时相夜间灯光数据和2019年两期SAR数据,分别采用高斯滤波法和双参数CFAR法,... 文章以湄公盆地周边海域为研究区,利用遥感技术手段,综合多时相、多源卫星数据,探讨不同数据源海上油气井平台提取方法。本次研究,首先基于1992—2018年27景多时相夜间灯光数据和2019年两期SAR数据,分别采用高斯滤波法和双参数CFAR法,实现了全区域油气井平台的自动化提取;然后,针对有确定性资料辅助判定的区域,采用人工目视解译的方法,对长时间序列Landsat-8 OLI及YG24号光学卫星影像进行提取,并将解译结果作为标准数据,用于验证前两种自动提取方法的精度。结果表明:夜间灯光影像数据易获取、成本低,提取方法简单,而SAR影像提取结果的精度高、流程烦琐,建议根据多源卫星数据的特点相互结合,实现快速、高效、精确的信息提取,应用于海上油气井平台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油气井平台 遥感 多源卫星影像 湄公盆地
下载PDF
越南南部近涨湄公盆地油气勘探和地质构造研究的一些成果
4
作者 San.,NT 吴进民 《海洋地质》 1994年第1期41-43,共3页
关键词 湄公盆地 油气勘探 地质构造 近海 越南
下载PDF
湄公盆地的构造
5
作者 Khy.,LV 吴进民 《海洋地质》 1994年第1期34-41,共8页
关键词 盆地构造 湄公盆地 沉积充填物 沉积厚度
下载PDF
南海西部大陆边缘南段油气形成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郭佳 杨树春 +3 位作者 胡文博 宋双 王一博 王龙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7,共7页
南海西部大陆边缘南段发育万安盆地和湄公盆地,二者仅以昆仑隆起相隔,万安盆地以生气为主,湄公盆地以生油为主,造成二者油气差异性的原因有待探究。在已有的油气勘探资料和现有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对湄公盆地和万安盆地的热流背景、构造... 南海西部大陆边缘南段发育万安盆地和湄公盆地,二者仅以昆仑隆起相隔,万安盆地以生气为主,湄公盆地以生油为主,造成二者油气差异性的原因有待探究。在已有的油气勘探资料和现有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对湄公盆地和万安盆地的热流背景、构造格局、沉积环境和生烃母质等特征进行剖析和类比,探讨2个盆地油气形成差异性的原因。研究认为,造成二者油气差异性的主要原因在于热流背景、构造格局、沉积环境以及生烃母质的不同。受断裂活动影响,万安盆地地温梯度和大地热流值均高于湄公盆地。万安盆地主力烃源岩时期是渐新世−早中新世,主要发育断拗型盆地湖沼-海湾相沉积,渐新世生烃母质主要为湖沼环境的藻类、水生植物以及高等植物的混源,早中新世生烃母质主要来自红树林等陆源高等植物,以Ⅱ_(2)−Ⅲ型干酪根为主,生气为主。湄公盆地主力烃源岩时期为渐新世,主要发育断陷型盆地湖相沉积,生烃母质主要来源于中深湖相的藻类和水生植物,以Ⅰ−Ⅱ型干酪根为主,生油为主。因此,断裂活动的差异控制了热流背景,构造格局的差异控制了沉积环境,沉积环境的差异控制了生烃母质,生烃母质的差异控制了油气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安盆地 湄公盆地 热流背景 构造格局 沉积环境 生烃母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