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北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丝梨种群分布格局 被引量:4
1
作者 许凯扬 刘胜祥 +4 位作者 杨福生 汪正祥 彭丹 郑昌毅 黄大钱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17-220,共4页
对湖北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水丝梨 (Sycopsissinensis Oliver)群落进行了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 .分别将种群中的每个个体在样方中进行定位 ,随机选取一系列不同尺度的小样方 ,运用多种指数判定水丝梨在不同取样尺度上的格... 对湖北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水丝梨 (Sycopsissinensis Oliver)群落进行了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 .分别将种群中的每个个体在样方中进行定位 ,随机选取一系列不同尺度的小样方 ,运用多种指数判定水丝梨在不同取样尺度上的格局类型 .结果表明 :4m× 4m、6m×6m的尺度上为集群分布 ,其余区组为随机分布 ,且各指数判定吻合性较好 .集群分布出现在较小的观测尺度上是缘于微环境异质性诸如光因子、土壤因子、林窗、岩石裸露的影响 .在较大区组上多呈随机分布 ,这与群落内气候和大生境的一致以及长期处于原始自然状态下密切相关 .水丝梨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受群落学特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群落种类组成和结构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 后河 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 水丝犁 种群 分布格局
下载PDF
湖北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丝梨种群结构 被引量:4
2
作者 许凯扬 刘胜祥 +3 位作者 杨福生 汪正祥 彭丹 黄大钱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22-325,共4页
对湖北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水丝梨 ( Sycopsissinensis Oliver)种群结构和数量动态进行研究 .水丝梨种群大小、高度级结构研究表明 ,幼苗、幼树数量严重不足 ,中成树成高频分布 ,个体之间竞争激烈 ,整个种群表现为一不稳定的成熟类... 对湖北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水丝梨 ( Sycopsissinensis Oliver)种群结构和数量动态进行研究 .水丝梨种群大小、高度级结构研究表明 ,幼苗、幼树数量严重不足 ,中成树成高频分布 ,个体之间竞争激烈 ,整个种群表现为一不稳定的成熟类型 .幼苗、幼树的低频分布将是影响种群稳定的限制性因素 .对水丝梨种群的保护作者也进行了讨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丝梨 种群结构 湖北 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湖北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调查 被引量:10
3
作者 戴宗兴 郑志章 +4 位作者 龚仁琥 黄辉 向俊波 张洪茂 刘绪生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8-53,共6页
2004年7月、2006年7~8月、2007年9月,对湖北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进行了调查。该保护区内现已知有两栖爬行动物73种,其中两栖动物29种,隶属于2目9科;爬行动物44种,隶属于2目9科。区系组成以东洋界种类占明显优势。... 2004年7月、2006年7~8月、2007年9月,对湖北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进行了调查。该保护区内现已知有两栖爬行动物73种,其中两栖动物29种,隶属于2目9科;爬行动物44种,隶属于2目9科。区系组成以东洋界种类占明显优势。资源量优势种两栖类有中华蟾蜍(Bufog.g argarizans)、绿臭蛙(Odorrana margaretae)、泽陆蛙(Fejervarya multistriata)、棘腹蛙(Paa boulengeri)、崇安湍蛙(Amolops chunganensis);爬行类有王锦蛇(Elaphe carinata)、黑眉锦蛇(Elaphe taeniura)、乌梢蛇(Zaocys dhumnades)、福建竹叶青蛇(Trimeresurus stejnegeri)。根据资源特点及保护现状,提出对保护区内两栖爬行动物的保护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两栖动物 爬行动物 区系
下载PDF
湖北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花卉资源 被引量:7
4
作者 汪甜 秦伟 刘胜祥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04年第2期17-19,共3页
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鄂西南湘鄂边界山区 ,野生花卉资源丰富 ,有“三峡绿宝石”之美誉。笔者分析了保护区的野生花卉资源现状及其开发利用。
关键词 湖北 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野生花卉 资源 观赏植物
下载PDF
湖北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细痣疣螈 被引量:1
5
作者 朱玉芬 隗权 《湖北林业科技》 2006年第6期24-24,共1页
关键词 湖北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细痣疣螈 野生动物调查 华中师范大学
下载PDF
参与式社区管理技术在湖北省自然保护区管理中的应用——以湖北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5
6
作者 蒲云海 朱兆泉 +2 位作者 邓长胜 肖利 刘瑛 《湖北林业科技》 2015年第2期40-44,共5页
参与式社区管理是一种全新的自然保护区管理模式,是目前国际上较先进的自然保护区社区管理技术。本文以湖北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应用参与式社区管理技术,选择了后河自然村和水滩头自然村等综合示范村和能源示范村,组建了社区共管... 参与式社区管理是一种全新的自然保护区管理模式,是目前国际上较先进的自然保护区社区管理技术。本文以湖北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应用参与式社区管理技术,选择了后河自然村和水滩头自然村等综合示范村和能源示范村,组建了社区共管县级领导小组和综合示范村的村级共管委员会等社区共管协调机构,编制综合示范村的社区资源管理计划,建立和使用社区保护基金,开展社区共管和社区保护教育活动,监测与评估等,增强了社区居民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提高了社区居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初步实现了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社区发展的共赢局面,并为湖北省自然保护区的社区发展提供了新的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与式社区管理 自然保护区 应用 效益评价 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湖北五峰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多样性与保护研究
7
作者 龚仁琥 程玉芬 +1 位作者 王业清 宗宇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3期157-164,共8页
以湖北五峰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全域监测方法开展调查,研究其种类组成多样性、区系成分、空间分布等特性及资源保护现状。结果表明,研究区已知有兰科植物36属100种,生活型齐全,珍稀濒危级别高;兰科植物区系成... 以湖北五峰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全域监测方法开展调查,研究其种类组成多样性、区系成分、空间分布等特性及资源保护现状。结果表明,研究区已知有兰科植物36属100种,生活型齐全,珍稀濒危级别高;兰科植物区系成分复杂,特有性明显,分布不均匀,小生境影响偏大,保护地位重要。应从优化三区区划、提升保护能力、加强兰科植物认知普及、与时俱进创新保护方法等方面持续性做好兰科植物的保护工作,以期为保护区及周边地区兰科植物未来保护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兰科植物 多样性 区系成分 分布特征 资源保护
下载PDF
安徽麝在湖北大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境选择
8
作者 包丽艳 漆俊 +4 位作者 周翔 徐红英 付剑 傅强 王鹏程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3年第5期71-81,共11页
【目的】安徽麝(Moschus anhuiensis)是中国特有小型哺乳动物,其种群数量受人为活动干扰的影响持续降低,目前对其生境选择和利用规律认识亟待深入。本研究调查了安徽麝的生境选择,意图揭示其生境选择利用特征,以期为安徽麝物种保护、繁... 【目的】安徽麝(Moschus anhuiensis)是中国特有小型哺乳动物,其种群数量受人为活动干扰的影响持续降低,目前对其生境选择和利用规律认识亟待深入。本研究调查了安徽麝的生境选择,意图揭示其生境选择利用特征,以期为安徽麝物种保护、繁育及生态修复等提供参考。【方法】2022年7月—8月,在湖北大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安徽麝的生境选择野外调查,共记录了52个样地,测定了海拔、植被类型、坡度、坡向、坡位、郁闭度、乔木平均胸径、乔木平均树高、食物丰富度、灌木平均盖度、灌木平均高度、植被覆盖度、距道路距离及距水源距离14个生境变量,利用Vanderploeg选择系数、Scavia选择指数和随机森林分别分析安徽麝的生境选择偏好以及影响安徽麝生境选择的重要变量,同时比较安徽麝生境利用样地和未利用样地的各变量差异。【结果】1)安徽麝生境选择时除了对灌木平均高度、植被覆盖度、食物丰富度不具有显著差异之外,其余变量均具有显著差异。2)在安徽麝生境选择的影响因子中,重要性值最大的是海拔,郁闭度次之,坡向最小。3)安徽麝生境选择偏好于海拔600~1100 m、中上坡位、坡度≥36°、距离水源近、远离道路、阳坡、郁闭度≥0.8、灌木平均盖度≥15%、乔木平均高度≥20 m、乔木平均胸径≥15 cm的针阔混交林以及阔叶林。【结论】安徽麝偏好在相对海拔较高、郁闭度、灌木平均盖度、乔木平均树高、乔木平均胸径都较高、距离水源近且远离干扰的阳坡中上位的阔叶林及针阔混交林中栖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麝 生境选择 湖北大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随机森林 生境变量
下载PDF
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蝴蝶群落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52
9
作者 查玉平 骆启桂 +4 位作者 王国秀 吴少斌 黄大钱 邓长盛 隗权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65-268,共4页
于2003~2004年对湖北省五峰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蝴蝶群落进行实地调查。采用α多样性测度方法研究春、夏、秋3季蝴蝶群落的多样性,分析其物种丰富度指数。科、属和种级分类下的多样性指数(H’(F)、H’(G)、H’(S))、均匀... 于2003~2004年对湖北省五峰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蝴蝶群落进行实地调查。采用α多样性测度方法研究春、夏、秋3季蝴蝶群落的多样性,分析其物种丰富度指数。科、属和种级分类下的多样性指数(H’(F)、H’(G)、H’(S))、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结果表明,春、夏、秋3季蝴蝶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指数以夏季最高,为92;各级多样性指数也以夏季最高,分别为1.6231、3.1254和3.7755;均匀度指数以春季最高,为2.2127;优势度指数则以夏季最高.各科蝴蝶物种丰富度指数以蛱蝶科(Nymphalidae)高,为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蝴蝶 多样性
下载PDF
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蛾类昆虫的季节多样性 被引量:8
10
作者 查玉平 骆启桂 +3 位作者 徐芬 陈京元 向启波 向明贵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5575-5580,共6页
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北省与湖南省交界处,属于武陵山脉,与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邻。该保护区自然环境优越,为昆虫繁衍提供了良好条件。为了研究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蛾类昆虫的季节动态变化,在春、夏、秋三季,选取茅坪... 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北省与湖南省交界处,属于武陵山脉,与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邻。该保护区自然环境优越,为昆虫繁衍提供了良好条件。为了研究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蛾类昆虫的季节动态变化,在春、夏、秋三季,选取茅坪、湾潭和独岭为样地,采用灯光诱集方法,对后河国家自然保护区的蛾类昆虫群落多样性及季节变化进行了调查。采用α-多样性测度方法,分析了物种丰富度(S)、多样性指数(科、属及种级)(H)、均匀度指数(J)和优势度指数(D)。结果表明:后河国家自然保护区的蛾类昆虫分属21科173属227种,其中夜蛾科的丰富度最高达到62。随后是,尺蛾科和螟蛾科昆虫,它们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分别为为58和25。从各科个体数来看,尺蛾科昆虫最多有423头,灯蛾科排第二,有351头,第三的是夜蛾科昆虫有336头。蛾类昆虫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及优势度指数随季节变化而变化。蛾类昆虫的物种丰富度指数以夏季最高,达到117;然后依次是秋季和春季。科级、属级和种级多样性指数也以夏季最高,分别为2.22、4.05和4.29。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以春季最高,分为2.40和0.12。研究得出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样性 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丰富度 均匀度 优势度
下载PDF
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蝴蝶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查玉平 骆启桂 徐芬 《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9-21,共3页
目的: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湖北省五峰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蝶类遗传多样性分析。方法:采用RAPD技术,对湖北省五峰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碧凤蝶(Papilio bianor Cramer)和曲纹蜘蛱蝶(Araschnia doris Leech)的遗传多样... 目的: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湖北省五峰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蝶类遗传多样性分析。方法:采用RAPD技术,对湖北省五峰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碧凤蝶(Papilio bianor Cramer)和曲纹蜘蛱蝶(Araschnia doris Leech)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并应用RAPDistance软件及MEGA程序,计算Nei氏相似系数和遗传距离,建立了UPGMA和NJ聚类图谱。结果:在事先优化的反应条件下用11个随机引物扩增,共得到136条片段,片段长度为170-2 000 bp。结论:利用相似性系数及遗传距离进行的聚类分析结果,这两种蝴蝶的不同季节种群的遗传组成存在季节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蝴蝶 遗传多样性 RAPD 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调查 被引量:9
12
作者 于天宝 禹苗 《林业调查规划》 2004年第3期34-42,共9页
为探明后河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于2003年7月10日~8月8日,采用样带法等对保护区进行鸟类资源调查。结果记录有164种鸟类,其中属于国家Ⅰ级保护动物1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32种,湖北省级保护动物30种,属于国家林业局公布的《国家保护的有... 为探明后河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于2003年7月10日~8月8日,采用样带法等对保护区进行鸟类资源调查。结果记录有164种鸟类,其中属于国家Ⅰ级保护动物1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32种,湖北省级保护动物30种,属于国家林业局公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中的种类92种,保护区新记录7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鸟类 资源调查 区系组成 生态类群
下载PDF
湖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估后的思考
13
作者 陈佐忠 《环境保护》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63-64,共2页
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一抹绿,那便是自然的颜色,每个人的脑海里,都曾有过碧海蓝天、鸟语花香。自然保护区,与其说是为了保护大自然,倒不如说那是人类为了保护自己最后的梦想。
关键词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评估 湖北 自然 花香
下载PDF
基于“3S”技术的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近25年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垚 王敏 +4 位作者 肖志豪 唐瑶 方芳 李鹏飞 刘胜祥 《林业调查规划》 2013年第3期16-20,共5页
利用1987年、2006年和2010年的Landsat 5 TM遥感影像及地形图,分析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近25年来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显示:1987~2006年间,林地和耕地面积分别增加287.84 hm2和227.92 hm2,水域、草地和沼泽有所减少,... 利用1987年、2006年和2010年的Landsat 5 TM遥感影像及地形图,分析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近25年来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显示:1987~2006年间,林地和耕地面积分别增加287.84 hm2和227.92 hm2,水域、草地和沼泽有所减少,其中草地减少最为明显,减少了337.53 hm2。2006~2010年间,草地面积增加了273.64 hm2,耕地、林地和沼泽均有所减少,耕地面积减少最多,为171.86 hm2。围堤修建、意杨栽种和耕地开垦导致了湿地退化、土壤旱化,是引起保护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动态变化 “3S”技术 驱动力分析 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湖北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苔类植物区系 被引量:4
15
作者 余夏君 刘雪飞 +1 位作者 洪柳 吴林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8-46,共9页
对湖北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野外调查,共采集苔类植物标本210份。经过室内鉴定与统计,发现该区域苔类植物共有26科33属51种。其中, 15种为湖北省新记录种,裸蒴苔科Haplomitriaceae为湖北省新记录科;假护蒴苔属Metacalypogeia和... 对湖北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野外调查,共采集苔类植物标本210份。经过室内鉴定与统计,发现该区域苔类植物共有26科33属51种。其中, 15种为湖北省新记录种,裸蒴苔科Haplomitriaceae为湖北省新记录科;假护蒴苔属Metacalypogeia和裸蒴苔属Haplomitrium为湖北新记录属。该区域苔类植物区系类型成分复杂,多种区系成分并存,可划分为10类,其中以北温带成分为主,东亚成分次之。另外,与其他保护区比较,七姊妹山与清凉峰物种相似度最高,与十大万山相似度最低。地理位置相近的保护区,其苔类植物区系成分比较接近,且区域气候环境也会影响植物种类和区系特征。该研究为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乃至湖北省苔藓植物种类多样性、区系研究,以及苔藓植物资源保护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学 苔类植物 区系 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湖北
下载PDF
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昆虫多样性分布调查 被引量:2
16
作者 许丹 骆启桂 《江西林业科技》 2005年第5期29-31,54,共4页
选择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考察点(茅坪、湾潭、独岭)3种不同环境,以巴氏罐诱法为主,结合网筛、扫网等方法,进行全面的标本采集与数据收集。经初步整理鉴定和数据分析,得到如下结果:①昆虫标本中鳞翅目和直翅目数量较多,其次为鞘翅目... 选择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考察点(茅坪、湾潭、独岭)3种不同环境,以巴氏罐诱法为主,结合网筛、扫网等方法,进行全面的标本采集与数据收集。经初步整理鉴定和数据分析,得到如下结果:①昆虫标本中鳞翅目和直翅目数量较多,其次为鞘翅目、双翅目、同翅目、半翅目、革翅目、膜翅目、脉翅目及等翅目等。此外,多足纲及蛛形纲动物也有相当数量。②昆虫分布与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昆虫纲的鳞翅目、直翅目等的数量分布,则可以显示不同环境对昆虫数量分布的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昆虫 数量分布
下载PDF
中国叶附生苔类植物的研究(八)——湖北后河自然保护区的叶附生苔类 被引量:10
17
作者 彭丹 刘胜祥 吴鹏程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2002年第3期199-201,共3页
湖北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叶附生苔类 ,共 3科 7属 7种 ,它们分布在 30°5′32″N,110°33′10″E,海拔10 0 0~ 110 0 m之间的河谷常绿阔叶林内。最常见的种为叶生针鳞苔 Rhaphidolejeunea foliicola和尖叶薄鳞苔L eptolej... 湖北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叶附生苔类 ,共 3科 7属 7种 ,它们分布在 30°5′32″N,110°33′10″E,海拔10 0 0~ 110 0 m之间的河谷常绿阔叶林内。最常见的种为叶生针鳞苔 Rhaphidolejeunea foliicola和尖叶薄鳞苔L eptolejeunea elliptica。这是叶附生苔类在湖北省的首次发现 ,也是目前我国叶附生苔类分布最北的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叶附生苔类植物 湖北 后河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湖北后河自然保护区水丝梨群落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许凯扬 刘胜祥 叶万辉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2002年第5期359-364,共6页
根据对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丝梨群落 2 4 0 0 m2样地调查资料 ,从群落物种组成、乔木层物种多样性、种群结构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群落物种组成较为丰富 ,共发现维管植物 92种 ,隶属于 5 4个科 ,80个属 ,乔木层物种相对较少 ,水丝梨优... 根据对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丝梨群落 2 4 0 0 m2样地调查资料 ,从群落物种组成、乔木层物种多样性、种群结构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群落物种组成较为丰富 ,共发现维管植物 92种 ,隶属于 5 4个科 ,80个属 ,乔木层物种相对较少 ,水丝梨优势度显著 ,乔木物种多样性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递减 ,少量的人为干扰下的水丝梨群落多样性较高。种群分布格局多呈随机分布 ,种群发育已进入成熟型阶段 ,但幼苗幼树较少 ,有可能对群落的更新与稳定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 后河自然保护区 水丝梨 群落研究 种群结构 种群分布格局
下载PDF
利用红外相机对湖北后河自然保护区兽类和鸟类的初步调查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冰鑫 崔继法 +7 位作者 向明贵 王永超 骆贤正 朱晓琴 聂才爱 向明喜 廖忠华 周友兵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57-366,共10页
湖北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华中腹地,属武陵山东段余脉的一部分山地。该区域生物多样性高,但近15年来未对该地区的自然资源进行过全面调查。为深入了解该区域野生动物多样性现状及其变化,于2012年7月29日至2014年1月8日,在后河自然... 湖北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华中腹地,属武陵山东段余脉的一部分山地。该区域生物多样性高,但近15年来未对该地区的自然资源进行过全面调查。为深入了解该区域野生动物多样性现状及其变化,于2012年7月29日至2014年1月8日,在后河自然保护区设置红外相机监测位点53个,对保护区内的兽类和鸟类进行调查。红外相机共拍到鸟兽的独立有效照片1 963张。经鉴定,可以辨认的兽类共计4目12科19种;鸟类共计4目7科29种。在兽类中,野猪(Sus scrofa),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中华斑羚(Naemorhedus griseus)的相对丰富度指数较高;在鸟类中,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的相对丰富度指数较高。其中,黑熊(Ursus thibetanus),猕猴(Macaca mulatta),中华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中华斑羚,红腹锦鸡,红腹角雉,松雀鹰(Accipiter virgatus)等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红腿长吻松鼠(Dremomys pyrrhomerus),岩松鼠(Sciurotamias davidianus),小麂(Muntiacus reevesi),宝兴歌鸫(Turdus mupinensis),棕噪鹛(Garrulax poecilorhynchus),橙翅噪鹛(Garrulax elliotii)等为中国特有种。本文为今后后河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组成、种群动态、活动节律、生境利用、保育等长期监测工作以及后续科学研究建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 物种丰富度 后河自然保护区 湖北 鸟类 兽类
下载PDF
湖北大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兽资源红外相机监测初报 被引量:3
20
作者 付剑 漆俊 +4 位作者 周林 段俊 甄爱国 李艺迪 张保卫 《安徽林业科技》 2021年第4期6-10,14,共6页
湖北大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大别山南麓的英山县和罗田县。2019至2021年,采用红外相机技术对湖北大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英山片区的大中型兽类及鸟类进行调查研究。研究布设了红外相机102台次,相机累计工作64180个监测日,共获得独... 湖北大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大别山南麓的英山县和罗田县。2019至2021年,采用红外相机技术对湖北大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英山片区的大中型兽类及鸟类进行调查研究。研究布设了红外相机102台次,相机累计工作64180个监测日,共获得独立有效照片7086张,记录到兽类10种、鸟类13种,隶属8目15科。其中监测到3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别是安徽麝、小灵猫、白冠长尾雉;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勺鸡。本次监测初步了解湖北大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英山片区内的鸟兽资源,为该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物资源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大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红外相机技术 兽类 鸟类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