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进渔退”:清末以来鄱阳湖区水旱灾情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7
1
作者 姜红仁 吴赘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2期86-94,共9页
渔业曾经是鄱阳湖区主导产业,明清以来圩堤围垦促进了湖区农业发展,鄱阳湖区成了著名的"鱼米之乡"。"农进渔退"成为近世以来鄱阳湖区及中国大湖区域开发利用的普遍形式。20世纪下半叶鄱阳湖区出现了明显的"农... 渔业曾经是鄱阳湖区主导产业,明清以来圩堤围垦促进了湖区农业发展,鄱阳湖区成了著名的"鱼米之乡"。"农进渔退"成为近世以来鄱阳湖区及中国大湖区域开发利用的普遍形式。20世纪下半叶鄱阳湖区出现了明显的"农进渔退"。农进渔退引发鄱阳湖区生态环境系统的逆向演替,破坏了湖区的生态环境,农进渔退诱发水旱灾害发生及频发加剧,致使湖区水旱灾害日趋严重。"农进渔退"给湖区造成了巨大灾情,阻碍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进渔退 灾情 水旱灾害 鄱阳 湖区农耕化
下载PDF
“农进渔退”:明清以来鄱阳湖区经济、生态与社会变迁的历史内涵 被引量:17
2
作者 吴赘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120-125,共6页
渔业是鄱阳湖区传统产业。明清以来圩堤围垦使鄱阳湖区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明清至民国时期鄱阳湖区圩堤围垦的生态影响总体上协调可控,渔、农两大产业相辅相成,共同成就了其"鱼米之乡"的美誉。20世纪下半叶鄱阳湖区圩... 渔业是鄱阳湖区传统产业。明清以来圩堤围垦使鄱阳湖区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明清至民国时期鄱阳湖区圩堤围垦的生态影响总体上协调可控,渔、农两大产业相辅相成,共同成就了其"鱼米之乡"的美誉。20世纪下半叶鄱阳湖区圩堤围垦快速发展,出现了明显的"农进渔退"。农业主体地位空前加强,渔业日益式微,湖区整体生态环境恶化,但在一定时空下"农进渔退"也有正向生态效应。渔民弃渔上岸成为农民,典型渔业社区嬗变为农村社会。湖区渔业械斗、草洲纠纷和水利案件随着"农进渔退"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进渔退 产业转 鄱阳 湖区农耕化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农进渔退:20世纪下半叶鄱阳湖区渔业的衰退 被引量:2
3
作者 吴赘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54-259,共6页
渔业是鄱阳湖区传统产业。明清以来圩堤围垦促进了湖区农业发展,鄱阳湖区成了著名的"鱼米之乡"。20世纪下半叶鄱阳湖区出现了明显的"农进渔退"。鄱阳湖渔业的衰退与农进渔退进程同步,20世纪下半叶初鄱阳湖区渔业开... 渔业是鄱阳湖区传统产业。明清以来圩堤围垦促进了湖区农业发展,鄱阳湖区成了著名的"鱼米之乡"。20世纪下半叶鄱阳湖区出现了明显的"农进渔退"。鄱阳湖渔业的衰退与农进渔退进程同步,20世纪下半叶初鄱阳湖区渔业开始出现衰退,80年代衰退则进一步加剧。捕捞强度过大、有害渔具渔法的广泛使用,对亲鱼和幼鱼的肆意捕捞,超过了资源再生能力,鄱阳湖区出现了酷渔滥捕。鱼类小型化和低龄化正是渔业严重衰退的显著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进渔退 鄱阳 湖区农耕化 经济衰退 渔业
下载PDF
“农进渔退”:20世纪下半叶鄱阳湖区水旱灾害 被引量:10
4
作者 吴赘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9-116,共8页
渔业是鄱阳湖区传统产业。明清以来圩堤围垦促进了湖区农业发展,鄱阳湖区成了著名的"鱼米之乡"。"农进渔退"成为近世以来鄱阳湖区及中国大湖区域开发利用的普遍形式。20世纪下半叶鄱阳湖区出现了明显的农进渔退。... 渔业是鄱阳湖区传统产业。明清以来圩堤围垦促进了湖区农业发展,鄱阳湖区成了著名的"鱼米之乡"。"农进渔退"成为近世以来鄱阳湖区及中国大湖区域开发利用的普遍形式。20世纪下半叶鄱阳湖区出现了明显的农进渔退。农进渔退引发鄱阳湖区生态环境系统的逆向演替,湖区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致使湖区水旱灾害日趋严重,具体表现为农进渔退诱发水旱灾害频发、加剧。某种意义上,"农进渔退"就意味着鄱阳湖区生态环境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进渔退 湖区农耕化 鄱阳 水旱灾害 产业转
原文传递
二十世纪下半叶鄱阳湖区的“农进渔退” 被引量:3
5
作者 吴赘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4-118,共15页
渔业是鄱阳湖区的传统产业,明清至民国时期在区域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20世纪下半叶鄱阳湖区出现明显的"农进渔退",农业主体地位空前加强,渔业迅速衰退。这一进程的动力机制主要包括人口增长、制度与政策变化、便于围垦的自... 渔业是鄱阳湖区的传统产业,明清至民国时期在区域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20世纪下半叶鄱阳湖区出现明显的"农进渔退",农业主体地位空前加强,渔业迅速衰退。这一进程的动力机制主要包括人口增长、制度与政策变化、便于围垦的自然环境以及稻田比水面更具经济价值等。农进渔退与后来鄱阳湖区乃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恶化具有因果关系,主要表现为水旱灾害频发和加剧、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对此,应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观点予以具体分析,这样才能为产业转化及区域经济的绿色发展提供有益的历史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 农进渔退 湖区农耕化 产业转 生态
原文传递
“农进渔退”:20世纪50-80年代鄱阳湖区的草洲纠纷 被引量:1
6
作者 吴赘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5-115,共11页
草洲是鄱阳湖区的重要资源,既能提供绿肥、饲料、燃料和原料,又可以围垦成耕地。20世纪50-80年代鄱阳湖区发生了很多草洲纠纷。本文将草洲纠纷置于系统论视野下,对其进行分类并分析其原因,从环境、人口、制度和经营管理四大要素入手,探... 草洲是鄱阳湖区的重要资源,既能提供绿肥、饲料、燃料和原料,又可以围垦成耕地。20世纪50-80年代鄱阳湖区发生了很多草洲纠纷。本文将草洲纠纷置于系统论视野下,对其进行分类并分析其原因,从环境、人口、制度和经营管理四大要素入手,探讨鄱阳湖区草洲纠纷的解决。草洲纠纷不仅影响社会秩序的稳定,而且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和破坏,亦不可避免地给地方文化等诸方面带来消极影响。当然草洲纠纷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它是社会的"预警器",具有社会"安全阀"和"排气孔"功能,有利于构建公正合理的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进渔退 湖区农耕化 鄱阳 草洲纠纷 系统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