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兴凯湖湖岗及其成因 被引量:2
1
作者 胡君生 《黑龙江地质》 2001年第4期89-95,共7页
兴凯湖北侧湖岸分布四道湖岗,具独特的分布、地貌、地质特征,景观壮丽、别具一格,是很好的天然旅游胜地。湖岗为湖浪作用形成的滨湖沙滩,湖风的再搬运堆积而成。湖岗呈曲率均匀规则弧形分布于湖北岸,向北均匀收敛,向东南均匀撤开... 兴凯湖北侧湖岸分布四道湖岗,具独特的分布、地貌、地质特征,景观壮丽、别具一格,是很好的天然旅游胜地。湖岗为湖浪作用形成的滨湖沙滩,湖风的再搬运堆积而成。湖岗呈曲率均匀规则弧形分布于湖北岸,向北均匀收敛,向东南均匀撤开,东南端多有帚状分支的分布特征。湖岗形于晚更新世以来气候相对稳定的间冰缘期或冰缘期。湖岸线退移发生在间冰缘期与冰缘期之间的过渡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岗地貌 湖岗成因 形成时代 地貌 浪作用 地质特征
下载PDF
旅游活动对兴凯湖自然保护区湖岗森林植被的影响——以当壁镇旅游度假区为例
2
作者 聂文龙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8-49,共2页
以兴凯湖当壁镇旅游区为研究地,运用样方法调查了旅游相关活动影响下湖岗森林的植被状况,以植物多样性信息指数、旅游影响系数、伴人植物比例、植被盖度为评价指标分析了旅游相关活动对植被的影响,分析表明,游客的活动对湖岗森林植被有... 以兴凯湖当壁镇旅游区为研究地,运用样方法调查了旅游相关活动影响下湖岗森林的植被状况,以植物多样性信息指数、旅游影响系数、伴人植物比例、植被盖度为评价指标分析了旅游相关活动对植被的影响,分析表明,游客的活动对湖岗森林植被有明显影响,旅游活动干扰强度与植被影响状况成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凯自然保护区 旅游活动 湖岗森林 植被影响
下载PDF
刍议兴凯湖湖岗的形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开成 成光民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05年第4期52-53,共2页
文章对兴凯湖湖岗的形成过程进行了探讨,认为湖岗是湖水风浪的输砂运动和植物带的固砂作用下形成的。
关键词 兴凯 湖岗 风流 输砂运动
下载PDF
湖岗光释光测年揭示的近200 ka兴凯湖湖泊环境演化 被引量:4
4
作者 朱芸 沈吉 +1 位作者 雷国良 汪勇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2017-2025,共9页
横跨中俄边界的兴凯湖是东北亚最大的淡水湖,该湖北部平原上展布有四道由风浪搬运堆积而成的湖岗,主要发育于湖泊持续稳定的扩张期,并在大规模湖退过程中保存.利用湖岗剖面沉积物中的18个光释光测年数据,对各道湖岗进行了系统的年代学... 横跨中俄边界的兴凯湖是东北亚最大的淡水湖,该湖北部平原上展布有四道由风浪搬运堆积而成的湖岗,主要发育于湖泊持续稳定的扩张期,并在大规模湖退过程中保存.利用湖岗剖面沉积物中的18个光释光测年数据,对各道湖岗进行了系统的年代学研究并恢复出其主要的发育时期,结合多项指标分析,发现近200ka兴凯湖北部和东北部湖岸线阶段性向南退缩,期间至少出现了4次大规模湖侵和3次湖退,在193~183,136~130,24~15及3ka至今为湖泊稳定扩张期,各期结束后湖水快速大幅退缩.研究结果显示中更新世以来兴凯湖大规模的扩张和收缩分别与全球气候冷期和暖期相对应,气候冷暖变化通过影响流域内河谷的冲积积累强度和湖区的相对湿度控制湖泊的长期演化.此外,MIS3a时期兴凯湖发生的一次大规模湖侵可能与该期较大降水有关,而在千年尺度上短期湖泊水位波动也更直接地响应于区域降水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凯 湖岗 光释光测年 200ka 泊环境演化
原文传递
岗更湖鲫的生长和生活史对策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安晓萍 齐景伟 +3 位作者 乌兰 孟和平 柳玉海 高玉奎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1-74,共4页
2008年5~9月于岗更湖取得803尾鲫标本,研究了其生长及生活史类型。用鳞片鉴定年龄,鳞径(R)和体长(L)的关系为L=3.667R-1.737;用特殊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一般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Gompertz生长方程和灰色动态生长... 2008年5~9月于岗更湖取得803尾鲫标本,研究了其生长及生活史类型。用鳞片鉴定年龄,鳞径(R)和体长(L)的关系为L=3.667R-1.737;用特殊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一般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Gompertz生长方程和灰色动态生长模型共4种生长模型拟合了岗更湖鲫的生长,根据各模型拟合残差平方和的大小判断,特殊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拟合效果最好;根据r-选择和k-选择的典型特征及7个生态学参数值,判断出岗更湖鲫偏向r-选择,应用平衡产量模式计算改变瞬时捕捞死亡率(F)和渔业补充年龄(tc)对应的产量变化,同样证实岗更湖鲫偏向r-选择。作为渔业管理对策,岗更湖鲫的捕捞年龄应在3龄以上,捕捞强度不应超过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 生活史对策
下载PDF
达里诺尔湖和岗更湖瓦氏雅罗鱼同工酶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张建明 张玉 刘海涛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9-86,共8页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PAGE)比较研究了岗更湖(淡水)和达里诺尔湖(盐碱水)中瓦氏雅罗鱼(Leu-ciscus waleckii)的同工酶,旨在明确该品种在盐碱水域和淡水水域中同工酶的不同,同时也为瓦氏雅罗鱼在内陆水域的引种与放流提供科学依据...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PAGE)比较研究了岗更湖(淡水)和达里诺尔湖(盐碱水)中瓦氏雅罗鱼(Leu-ciscus waleckii)的同工酶,旨在明确该品种在盐碱水域和淡水水域中同工酶的不同,同时也为瓦氏雅罗鱼在内陆水域的引种与放流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研究了两湖中瓦氏雅罗鱼骨骼肌、肝脏、心肌组织中过氧化物酶(POD)、酯酶(EST)、乳酸脱氢酶(LDH)和苹果酸脱氢酶(MDH)。结果表明,两湖中瓦氏雅罗鱼的过氧化物酶(POD)、酯酶(EST)、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存在差异性,而苹果酸脱氢酶(MDH)的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氏雅罗鱼 同工酶 达里诺尔
下载PDF
岗更湖(牛亡牛泡)的水化学和水生生物学调查 被引量:4
7
作者 周一兵 毕风山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1996年第2期14-20,共7页
1994年夏季和秋季调查表明,岗更湖属碳酸盐类镁组Ⅰ型(CmgⅠ)淡水湖,水体总含盐量0.23~0.29;pH9.61(9月份),总碱度2.65~9.60mmol/L.该湖有12种浮游植物和7类浮游动物,仅于秋季... 1994年夏季和秋季调查表明,岗更湖属碳酸盐类镁组Ⅰ型(CmgⅠ)淡水湖,水体总含盐量0.23~0.29;pH9.61(9月份),总碱度2.65~9.60mmol/L.该湖有12种浮游植物和7类浮游动物,仅于秋季见到水生昆虫和水丝蚓.浮游植物的优势种在夏季和秋季均为蓝藻,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的平均生物量(7月和9月)分别为45mg/L、2.6mg/L和0.228mg/L;浮游植物初级产量(O2)平均为4.25g/m2.本文讨论了生物区系与水化因子及鱼产潜力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将该湖水化学和水生生物学调查的结果与70年代的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学 水生生物学 浮游生物 底栖动物
下载PDF
负重的湖岗
8
作者 林岚 《人与生物圈》 2008年第1期74-85,74-75+77-85,共12页
这是一道普通而又罕见的湖岗,它是大自然的杰作,又为人们提供了方便的资源,因而它的身躯记录着保护还是开发这一对解不尽的矛盾。
关键词 湖岗 资源 保护 开发 兴凯自然保护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生物圈保护区网络 兴凯农场 风沙口
原文传递
岗更湖浮游生物调查及鱼产力评估 被引量:6
9
作者 周波波 杨子龙 +5 位作者 张子媛 李毅超 邵旭东 白禄军 王欣然 刘青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34-743,共10页
2018年5月、7月和9月,参照《内陆水域渔业资源调查手册》,对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岗更湖的浮游生物进行了3次调查。共检测出浮游植物7门71种(属),包括绿藻门30种,硅藻门18种,蓝藻门14种,裸藻门4种,甲藻门2种,隐藻门2种和黄藻门1种。... 2018年5月、7月和9月,参照《内陆水域渔业资源调查手册》,对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岗更湖的浮游生物进行了3次调查。共检测出浮游植物7门71种(属),包括绿藻门30种,硅藻门18种,蓝藻门14种,裸藻门4种,甲藻门2种,隐藻门2种和黄藻门1种。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7882.43×10^4个/L,平均生物量为31.054 mg/L。岗更湖中共检测出浮游动物4大类34种,其中轮虫12种,原生动物9种,枝角类8种,桡足类5种。浮游动物平均密度为2947.5个/L,平均生物量为23.198 mg/L。浮游植物Margalef丰富度指数平均为1.077,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平均为1.947,Pielou均匀度指数平均为0.466;浮游动物Margalef丰富度指数平均为1.992,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平均为2.141,Pielou均匀度指数平均为0.552。由浮游生物种类、现存量和多样性指数判断岗更湖水体为超富营养型水体,由浮游生物饵料资源评估鱼产力为553.42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生物 饵料资源 水体营养型 鱼产力
下载PDF
内蒙古岗更湖瓦氏雅罗鱼年龄结构及生长特征 被引量:3
10
作者 段友健 张雯娟 +5 位作者 骆小年 王伟 刘旋 何宇 付德彬 冯俊杰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0-147,共8页
为研究岗更湖(岗更诺尔湖)瓦氏雅罗鱼Leuciscus waleckii渔业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2017年7月和9月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岗更湖采集224尾样本,以其耳石为鉴定材料,对瓦氏雅罗鱼的年龄结构和生长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渔获物中瓦氏雅罗... 为研究岗更湖(岗更诺尔湖)瓦氏雅罗鱼Leuciscus waleckii渔业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2017年7月和9月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岗更湖采集224尾样本,以其耳石为鉴定材料,对瓦氏雅罗鱼的年龄结构和生长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渔获物中瓦氏雅罗鱼雌性体长范围为120~264 mm,体质量范围为31.9~367.8 g,雄性体长范围为100~253 mm,体质量范围为16.7~310.9 g;雌性群体年龄组成为1~7 a,雄性群体年龄组成为1~6 a;体长与体质量关系式为W_(雌)=2.333×10^(-5)L^(2.973)(R^(2)=0.961,n=120),W_(雄)=1.220×10^(-5)L^(3.084)(R^(2)=0.949,n=104);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显示,瓦氏雅罗鱼雌性和雄性的渐进体长(L∞)分别为497.370、415.926 mm,渐进体质量(W_(∞))分别为2427.41、1456.82 g,生长系数(k)分别为0.199、0.270,理论上体长等于零时的年龄(t_(0))分别为-0.216、-0.149 a;通过生长加速度方程估算出雌、雄个体的拐点年龄分别为5.3、4.0 a,对应的体长分别为330.1、281.0 mm。研究表明,岗更湖瓦氏雅罗鱼生长属于快速生长类型,为合理开发及可持续性利用岗更湖该鱼的种群资源,建议捕捞规格在5 a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氏雅罗鱼 年龄 生长 生长拐点
下载PDF
内蒙古不同水质湖泊瓦氏雅罗鱼血液生理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玉 宋翠艳 +1 位作者 刘海涛 孙伟男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4,共4页
血液是鱼类动物体内一种极其重要的组织,与营养状况、机体代谢及疾病有着密切的关联,也承担着体内运输、防御、免疫、体液调节及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功能。当鱼体受到外界因子影响而发生病理或生理变化时,也必定会在血液指标中反映出... 血液是鱼类动物体内一种极其重要的组织,与营养状况、机体代谢及疾病有着密切的关联,也承担着体内运输、防御、免疫、体液调节及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功能。当鱼体受到外界因子影响而发生病理或生理变化时,也必定会在血液指标中反映出来。因而,鱼类的血液指标被广泛地用来评价鱼类的营养状况、健康状况以及对环境的适应状况,是重要的生理、病毒和病理学指标,可为鱼病诊断、环境监测及遗传育种、疾病防治等提供一定的生物学参考,进而为瓦氏雅罗鱼耐盐碱机理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测定了达里诺尔湖和岗更湖瓦氏雅罗鱼血液生理指标。结果表明:达里诺尔湖瓦氏雅罗鱼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平均体积、白细胞数、血栓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生理指标与生活在岗更湖中的瓦氏雅罗鱼的生理指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里诺尔 瓦氏雅罗 血液 生理指标
下载PDF
岗更湖水体的水化学特征和鱼类多样性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富亿 文波龙 +6 位作者 李晓宇 杨艳丽 万斯昂 陈凤臻 欧阳玲 宋述芹 赵胜男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5-75,共11页
岗更湖是达里诺尔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2019年7月的岗更湖水体的水化学和鱼类多样性调查数据,研究了岗更湖水体的水化学特征和鱼类多样性现状。研究结果表明,2019年7月,岗更湖水体的含盐量、碱度和硬度的平均值分别为0.38 g/L、4.22... 岗更湖是达里诺尔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2019年7月的岗更湖水体的水化学和鱼类多样性调查数据,研究了岗更湖水体的水化学特征和鱼类多样性现状。研究结果表明,2019年7月,岗更湖水体的含盐量、碱度和硬度的平均值分别为0.38 g/L、4.22 mmol/L和2.96 mmol/L,Na^(+)浓度与K^(+)浓度的比值、1/2Ca^(2+)浓度与1/2Mg^(2+)浓度的比值、(Na^(+)+K^(+))浓度与(1/2Mg^(2+)+1/2Ca^(2+))浓度的比值和碱度与硬度的比值的平均值分别为9.12、1.60、0.63和1.42;COD_(Cr)和COD_(Mn)质量浓度的平均值分别为67.19 mg/L和17.29 mg/L,总氮和总磷质量浓度的平均值分别为2.057 mg/L和0.132 mg/L,氨氮和正磷酸盐质量浓度的平均值分别为0.257 mg/L和0.052 mg/L,硝态氮和亚硝态氮质量浓度的平均值分别为0.028 mg/L和8.4×10^(-3)mg/L,氮磷比的平均值为5.726;氟化物、氰化物、硫化物、砷元素和挥发性酚质量浓度的平均值分别为1.657 mg/L、2.600μg/L、1.130μg/L、11.140μg/L和1.790μg/L,铬、镍、铜、锌、镉、铅和汞元素质量浓度的平均值分别为0.090μg/L、0.467μg/L、0.435μg/L、3.884μg/L、18.900×10^(-3)μg/L、3.430μg/L和1.380×10^(-2)μg/L;岗更湖有3目5科16属16种鱼类,由6个区系生态类群构成,其与达里湖的鱼类多样性关系密切;岗更湖的湖水为碳酸盐类钠组Ⅰ型水,水体中度污染且中度富营养化,但是岗更湖的水质对鱼类多样性尚无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学 鱼类多样性
原文传递
不同水体中瓦氏雅罗鱼的氨氮排泄率以及血液和组织中氨氮含量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安晓萍 齐景伟 +2 位作者 罗旭光 乌兰 王乃凤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4期244-245,247,共3页
该文比较了瓦氏雅罗鱼在高盐碱水体达里湖和淡水岗更湖水体中的氨氮排泄率以及血液、组织中的氨氮含量,结果表明:达里湖中瓦氏雅罗鱼氨氮的排泄率明显减少,而血液和组织中氨氮的含量并未见升高,由此表明,瓦氏雅罗鱼是通过减少氨氮排泄... 该文比较了瓦氏雅罗鱼在高盐碱水体达里湖和淡水岗更湖水体中的氨氮排泄率以及血液、组织中的氨氮含量,结果表明:达里湖中瓦氏雅罗鱼氨氮的排泄率明显减少,而血液和组织中氨氮的含量并未见升高,由此表明,瓦氏雅罗鱼是通过减少氨氮排泄率来适应高盐碱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氏雅罗鱼 达里 氨氮
下载PDF
内蒙古不同水质湖泊瓦氏雅罗鱼Na^+,K^+-ATP酶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玉 张建明 +1 位作者 刘海涛 孙伟男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共4页
瓦氏雅罗鱼为达里诺尔湖的主要经济鱼类,具有很强的耐盐碱性,本文主要对生活于盐碱水域(达里诺尔湖)和淡水域(岗更湖)中的瓦氏雅罗鱼的Na+,K+-ATP酶活性进行了比较研究,旨在为探索瓦氏雅罗鱼耐盐碱机理做基础研究,同时也为瓦氏雅罗鱼的... 瓦氏雅罗鱼为达里诺尔湖的主要经济鱼类,具有很强的耐盐碱性,本文主要对生活于盐碱水域(达里诺尔湖)和淡水域(岗更湖)中的瓦氏雅罗鱼的Na+,K+-ATP酶活性进行了比较研究,旨在为探索瓦氏雅罗鱼耐盐碱机理做基础研究,同时也为瓦氏雅罗鱼的引种、放流和人工池塘养殖方面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达里诺尔湖瓦氏雅罗鱼鳃丝组织的Na+,K+-ATP酶活性显著高于岗更湖瓦氏雅罗鱼鳃丝组织的N酶活性(P<0.01),而肝和肌肉组织的Na+,K+-ATP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同一水域中瓦氏雅罗鱼鳃丝组织Na+,K+-ATP酶活性显著高于肝和肌肉组织Na+,K+-ATP酶活性(P<0.01);而肝和肌肉组织Na+,K+-ATP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里诺尔 瓦氏雅罗 Na+-ATP酶K+-ATP酶
原文传递
Petrogenetic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Middle-Late Jurassic Cu-Pb-Zn-bearing and W-bearing granites in the Nanling Range,South China: A case study of the Tongshanling and Weijia deposits in southern Hunan Province 被引量:10
15
作者 HUANG XuDong LU JianJun +5 位作者 Stanislas SIZARET WANG RuCheng MA DongSheng ZHANG RongQing ZHAO Xu WU JinWei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7期1220-1236,共17页
The Middle-Late Jurassic Cu-Pb-Zn-bearing and W-bearing granites in the Nanling Range have distinctly different mineralogical and geochemical signatures. The Cu-Pb-Zn-bearing granites are dominated by metaluminous amp... The Middle-Late Jurassic Cu-Pb-Zn-bearing and W-bearing granites in the Nanling Range have distinctly different mineralogical and geochemical signatures. The Cu-Pb-Zn-bearing granites are dominated by metaluminous amphibole-bearing granodiorites, which have higher CaO/(Na2O+K2O) ratios, light/heavy rare earth element(LREE/HREE) ratios, and δEu values,lower Rb/Sr ratios, and weak Ba, Sr, P, and Ti depletions, exhibiting low degrees of fractionation. The W-bearing granites are highly differentiated and peraluminous, and they have lower CaO/(Na2O+K2O) ratios, LREE/HREE ratios, and δEu values,higher Rb/Sr ratios, and strong Ba, Sr, P, and Ti depletions. The Cu-Pb-Zn-bearing granites were formed predominantly between155.2 and 167.0 Ma with a peak value of 160.6 Ma, whereas the W-bearing granites were formed mainly from 151.1 to 161.8Ma with a peak value of 155.5 Ma. There is a time gap of about 5 Ma between the two different types of ore-bearing granites.Based on detailed geochron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studies of both the Tongshanling Cu-Pb-Zn-bearing and Weijia W-bearing granites in southern Hunan Province and combined with the other Middle-Late Jurassic Cu-Pb-Zn-bearing and W-bearing granites in the Nanling Range, a genetic model of the two different types of ore-bearing granites has been proposed. Asthenosphere upwelling and basaltic magma underplating were induced by the subduction of the palaeo-Pacific plate. The underplated basaltic magmas provided heat to cause a partial melting of the mafic amphibolitic basement in the lower crust, resulting in the formation of Cu-Pb-Zn mineralization related granodioritic magma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basaltic magma underplating,the muscovite-rich metasedimentary basement in the upper-middle crust was partially melted to generate W-bearing granitic magmas. The compositional difference of granite sources accounted for the metallogenic specialization, and the non-simultaneous partial melting of one source followed by the other brought about a time gap of about 5 Ma between the Cu-Pb-Zn-bearing and W-bearing grani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Pb-Zn-bearing granites W-bearing granites Petrogenesis Middle-Late Jurassic Nanling Rang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