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滇池湖滨湿地公园游憩价值评估研究
1
作者 李俊梅 付健梅 +3 位作者 惠卿 周晶 费宇 龚相澔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34-1144,共11页
以滇池湖滨带的6个湿地公园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旅行费用法(TCM)中的旅行费用区间分析法(TCIA)评估它们的游憩价值.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了相关数据,并使用三次方函数对游客的旅游意愿需求曲线进行了拟合,以估算游客的消费者剩余.综合统计分... 以滇池湖滨带的6个湿地公园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旅行费用法(TCM)中的旅行费用区间分析法(TCIA)评估它们的游憩价值.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了相关数据,并使用三次方函数对游客的旅游意愿需求曲线进行了拟合,以估算游客的消费者剩余.综合统计分析得出的旅行费用、时间机会成本和消费者剩余,可以得出湿地公园的游憩价值.此外,还分析了影响湿地公园游客支付意愿的因素,以及公园管理模式对游憩价值的影响.根据研究结果,在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捞渔河、海东、海埂、东大河、西华和古滇精品湿地公园的游憩价值分别为4 349.43、4 763.88、11 387.88、721.06、454.07万元和54 630.97万元,6个湿地公园的总游憩价值为7.63亿元.影响游客支付意愿的因素包括性别、受教育程度、月收入、对花草树木满意度和对服务设施满意度.同时,公园的管理模式影响游客到湿地公园旅游的偏好,进而影响湿地公园的游憩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湖滨湿地公园 游憩价值评估 开放式公园 旅行费用法
下载PDF
滇池湖滨湿地水生昆虫群落时空特征 被引量:2
2
作者 杜婷 石雷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61-974,共14页
该研究旨在探讨滇池湖滨湿地水生昆虫群落在时空上的特征以及与环境因素的关系,并为湖滨湿地的修复提供理论支持.在2018年8月至2019年3月期间,对滇池的4个区域的5个湖滨湿地的水生昆虫和水质状况进行了季度调查.利用优势度指数和4个物... 该研究旨在探讨滇池湖滨湿地水生昆虫群落在时空上的特征以及与环境因素的关系,并为湖滨湿地的修复提供理论支持.在2018年8月至2019年3月期间,对滇池的4个区域的5个湖滨湿地的水生昆虫和水质状况进行了季度调查.利用优势度指数和4个物种多样性指数分析水生昆虫群落的特征,并使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水生昆虫群落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调查共记录了7目31科的水生昆虫,涵盖了69个分类单元.其中,双翅目水生昆虫个体数和分类单元数最多,占总个体数的59.07%和总分类单元数的47.84%.划蝽科(Corixidae)一种、多足摇蚊属一种(Polypedilum sp.)和摇蚊属一种(Chironomus sp.)是滇池湖滨湿地的优势分类单元.在时间尺度上,滇池湖滨湿地的水生昆虫群落最为复杂的是春季,其次是夏季和冬季,而秋季相对简单.在空间尺度上,滇池东岸和东北岸的水生昆虫群落较为复杂,南岸次之,而西岸和北岸相对简单.相关性分析表明,pH值、溶解氧和化学需氧量是与滇池湖滨湿地水生昆虫群落显著相关的关键水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昆虫 滇池 湖滨湿地 群落 环境因子
下载PDF
乌梁素海湖滨湿地不同植物群落生态系统光合/呼吸动态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志勇 吴晓光 +3 位作者 徐智超 贺静 刘华民 王立新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08-415,共8页
湖滨湿地是湿地生态系统重要的类型之一,其独特的水文条件形成了具有典型成带分布的湿地植物群落,开展不同植物群落间的CO_(2)排放特征研究,对厘清湖滨带植物群落生态系统碳源/汇功能的调控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湖泊湖滨湿地生态系... 湖滨湿地是湿地生态系统重要的类型之一,其独特的水文条件形成了具有典型成带分布的湿地植物群落,开展不同植物群落间的CO_(2)排放特征研究,对厘清湖滨带植物群落生态系统碳源/汇功能的调控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湖泊湖滨湿地生态系统不同植物群落下光合/呼吸动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在乌梁素海湖滨湿地选择4种典型植物群落进行生态系统净CO_(2)交换(Net ecosystem CO_(2)exchange,NEE)、生态系统呼吸(Ecosystem respiration,ER)和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on,GPP)监测。结果表明:在生长季乌梁素海湖滨带不同植物群落间NEE、ER和GPP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且不同植物群落间存在显著差异。淹水植物芦苇和藨草群落光合速率大于非淹水植物碱蓬和白刺群落,且两种淹水植物群落对生态系统CO_(2)汇贡献较高。湖滨带不同植物群落光合/呼吸速率受光照强度和温度影响显著,表明光照和温度调控了湖滨带湿地植物群落光合/呼吸速率。本研究厘清了乌梁素海湖滨湿地不同植物群落下光合/呼吸动态特征及固碳潜力,为退化湖滨湿地的恢复重建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滨湿地 植物群落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乌梁素海
下载PDF
湖滨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39
4
作者 王玲玲 曾光明 +2 位作者 黄国和 苏小康 徐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3406-3410,共5页
根据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产生原因,将稳定性划分为系统整体稳定性和系统结构稳定性。从系统的稳定性出发,以生态系统的整体稳定性和结构稳定性两个方面为对象,对湖滨湿地生态恢复所产生的生态效益进行了研究。针对系统整体稳定性,给出了生... 根据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产生原因,将稳定性划分为系统整体稳定性和系统结构稳定性。从系统的稳定性出发,以生态系统的整体稳定性和结构稳定性两个方面为对象,对湖滨湿地生态恢复所产生的生态效益进行了研究。针对系统整体稳定性,给出了生物多样性指数、自然保护区比重和自然灾害等级3个评价指标,并介绍了相应的指标量化方法。与此同时结合能值理论,准确地分析了湖滨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稳定性,为评价湖滨湿地生态恢复的生态效益评价提供了客观的标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滨湿地 生态恢复 生态效益 系统稳定性
下载PDF
基于内梅罗指数的阳宗海湖滨湿地水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21
5
作者 王书锦 刘云根 +4 位作者 侯磊 梁启斌 王妍 詹乃才 张慧娟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9,14,共5页
在采集阳宗海湖滨湿地水样并测定水样中富营养化指标和重金属指标的基础上,用内梅罗指数法对不同湖滨湿地区域的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TP总平均质量浓度为0.095mg/L,是《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Ⅲ类水标准(0.05mg... 在采集阳宗海湖滨湿地水样并测定水样中富营养化指标和重金属指标的基础上,用内梅罗指数法对不同湖滨湿地区域的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TP总平均质量浓度为0.095mg/L,是《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Ⅲ类水标准(0.05mg/L)的1.9倍;COD总平均质量浓度为19.59mg/L,未超过GB 3838—2002Ⅲ类水标准(20mg/L);阳宗海湖滨湿地As污染最为严重,总平均质量浓度为0.112mg/L,超过了GB 3838—2002Ⅴ类水标准(0.10mg/L),Zn、Cu、Cr未超过GB 3838—2002Ⅲ类水标准,Cd、Mn、Ni、Pb、Co未检出;4个湖滨湿地区域富营养化指标的内梅罗指数评价结果均为良好,空间上表现为北部>东部>南部>西部;重金属指标的内梅罗指数评价结果为东部和北部中度污染水平,南部和西部重度污染水平,空间上表现为南部>西部>东部>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梅罗指数 阳宗海 湖滨湿地 水环境质量评价
下载PDF
芦苇收割对湖滨湿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徐明喜 张银龙 +2 位作者 陆珺 范雅君 苏莹莹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3-146,共4页
为探讨一定收割年限后芦苇湿地土壤酶活性的变化,以苏州太湖旅游度假区湖滨湿地人工恢复的芦苇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控制实验方法,研究了芦苇收割移出和自然保留两种处理下湖滨湿地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的活性... 为探讨一定收割年限后芦苇湿地土壤酶活性的变化,以苏州太湖旅游度假区湖滨湿地人工恢复的芦苇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控制实验方法,研究了芦苇收割移出和自然保留两种处理下湖滨湿地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土壤蔗糖酶活性对芦苇收割最为敏感,碱性磷酸酶次之,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在两种处理下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土壤有效磷在两种处理对应土层的差异性都较为显著,而其他土壤养分含量在两种处理下差异不显著。相关分析表明: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与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极显著相关。说明芦苇收割导致土壤养分含量变化可能是土壤酶活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苇收割 湖滨湿地 土壤酶活性 湿地管理
下载PDF
阳宗海湖滨湿地沉积物砷和有机质对磷赋存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梦莹 郑毅 +3 位作者 刘云根 侯磊 王妍 梁启斌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171-2179,共9页
以云南省阳宗海南岸湖滨湿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沉积物中总砷(TAs)、总磷(TP)及各形态无机磷的含量及空间分布特征,并对沉积物中TAs和有机质(OM)含量与各形态磷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TAs含量(1.84~24.37 mg·kg^(-1))... 以云南省阳宗海南岸湖滨湿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沉积物中总砷(TAs)、总磷(TP)及各形态无机磷的含量及空间分布特征,并对沉积物中TAs和有机质(OM)含量与各形态磷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TAs含量(1.84~24.37 mg·kg^(-1))处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Ⅲ级限值的警戒线,表层富集明显,湖滨湿地对砷具有拦截作用;沉积物TP含量受上游人为干扰方式影响,农田和农村综合干扰样带的TP含量最高(604.13 mg·kg^(-1)),表层富集明显,湖滨湿地对外源磷也有截留作用,无机磷形态中以磷石灰型(Ca_(10)-P)为主,活性磷酸二钙磷(Ca_2-P)和磷酸八钙磷(Ca_8-P)、潜在释放的磷酸铝盐(Al-P)和磷酸铁盐(Fe-P)、惰性的闭蓄态磷酸盐(O-P)含量均较低;沉积物TAs和OM含量对磷的赋存状态均存在影响,主要与砷-磷在沉积物上的竞争吸附作用以及沉积物环境因素的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宗海湖滨湿地 沉积物 砷-磷 无机磷形态
下载PDF
尕海湖滨湿地种子库初探 被引量:11
8
作者 徐凌翔 程玉 +1 位作者 刘帆 李伟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89-598,共10页
在青藏高原湖泊尕海湖滨湿地的高寒草甸中,选取4个样地22个样点研究种子库基本组成及其与地表植被的关系。结果表明,尕海湖滨湿地种子库由13科34属37种湿生植物组成,平均为7400 seeds/m2,种类以一年生草本植物为主;地表植被由17科29属3... 在青藏高原湖泊尕海湖滨湿地的高寒草甸中,选取4个样地22个样点研究种子库基本组成及其与地表植被的关系。结果表明,尕海湖滨湿地种子库由13科34属37种湿生植物组成,平均为7400 seeds/m2,种类以一年生草本植物为主;地表植被由17科29属31种湿生植物构成,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种子库与地表植被组成的差异较为明显,符合高寒草甸的特征。总体而言,种子库垂直分布的各深度间种子密度有明显的相关性,土壤表层的种子库密度显著高于深层,在物种水平上,仅露蕊乌头Aconitum gymnandrum有这一趋势。种子库物种与水位变化研究表明,种子库中物种的生活型随着水位变化而发生变化:随着水位的升高,种子库中的优势种逐渐由以露蕊乌头为指示种的中生植物向以水毛茛Batrachium bungei为指示种的沉水植物过渡。本研究表明,尕海湖滨湿地种子库具有对受损湿地进行修复的潜在可能,同时水位对其分布有一定影响;如果是针对目标植物的选择性修复则要注意该物种是否存在于种子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库 湖滨湿地 尕海 青藏高原
下载PDF
太湖贡湖湾湖滨湿地生态功能区与植被修复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徐新洲 薛建辉 +1 位作者 吕志刚 刘春来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5-40,共6页
湖滨湿地是水陆生态交错带的一种类型,是湖泊水生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间的一个重要生态交错区。针对太湖贡湖湾湖滨湿地存在的问题,采用建设生态缓冲岛、潜水型丁坝削浪和生态护岸3种生态修复措施,对不同功能区进行生态修复,同时根... 湖滨湿地是水陆生态交错带的一种类型,是湖泊水生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间的一个重要生态交错区。针对太湖贡湖湾湖滨湿地存在的问题,采用建设生态缓冲岛、潜水型丁坝削浪和生态护岸3种生态修复措施,对不同功能区进行生态修复,同时根据太湖湖滨湿地不同区域结构特点,提出了构建缓冲林带、乔灌草生态堤、交错带挺水植物带、浮叶和沉水植物带等4种植被生态修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滨湿地 生态修复 太湖
下载PDF
太湖湖滨湿地降解有机物兼性厌氧菌群的筛选及其降解效果 被引量:6
10
作者 朱琼芳 叶春 +2 位作者 李春华 柯林 赵晓峰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29-1135,共7页
利用梯度间歇曝氧新技术,从太湖湖滨湿地沉积物中筛选出高效降解有机物的土著兼性厌氧菌群,分离纯化、鉴定出优势菌,并研究了接种兼性厌氧菌对湖滨湿地微生物群落结构及有机物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筛选出的兼性厌氧菌群中没有严格... 利用梯度间歇曝氧新技术,从太湖湖滨湿地沉积物中筛选出高效降解有机物的土著兼性厌氧菌群,分离纯化、鉴定出优势菌,并研究了接种兼性厌氧菌对湖滨湿地微生物群落结构及有机物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筛选出的兼性厌氧菌群中没有严格好氧菌或严格厌氧菌混杂,筛选后期对沉积物中TOM的去除率为21%.分离出优势菌FA4,FA10和FA14,其16S rDNA鉴定结果分别为Pseudomonas sp.,Flavobacteriaceae bacterium和Haematobacter sp..分别接种优势菌及混合菌群后的湖滨湿地沉积物中兼性厌氧菌数和菌活性ETS值比对照组显著增高.对照组兼性厌氧菌菌群数〔lg(MPN/g),以干质量计,其中MPN为最大概率可能数量〕和ETS(以INTF计,干质量)值分别为4.9和85μg/(g.2 h),而试验组的兼性厌氧菌菌群数都在5.4以上,ETS值都在240μg/(g.2 h)以上.筛选出的兼性厌氧菌及菌群能很好地适应环境,有效降解有机物,7 d内将湖滨湿地沉积物中的BOD5降低了90%以上,而未接种的对照组仅减少了56%;其TOM去除率是对照组的2.0~2.6倍,3 d内对照组TOM去除率为5%,而FA4,FA10,FA14和菌群(FAG)试验组TOM去除率分别为10%,13%,10%和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兼性厌氧菌 有机物 湖滨湿地 筛选 太湖
下载PDF
湖滨湿地基质—水界面磷释放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徐进 张奇 +2 位作者 王世和 高海鹰 徐力刚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3-47,共5页
以湖滨湿地基质和原位上覆水为材料,分别模拟了在好氧及厌氧、不同pH值及不同上覆水初始磷浓度条件下基质中磷的释放特性和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与好氧条件相比,厌氧状态大大促进了基质中磷的释放,且碱性条件下的释放最明显,而中性条件... 以湖滨湿地基质和原位上覆水为材料,分别模拟了在好氧及厌氧、不同pH值及不同上覆水初始磷浓度条件下基质中磷的释放特性和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与好氧条件相比,厌氧状态大大促进了基质中磷的释放,且碱性条件下的释放最明显,而中性条件下的释放则较弱,释放强度随pH值的升高而升高。好氧条件下,基质向水体中释磷很少,有时甚至从水体中吸磷。当上覆水的初始磷浓度较低时,基质先向上覆水释磷,而后吸附直至达到平衡;随着上覆水初始磷浓度的升高,当基质中的磷含量低于上覆水中的磷浓度时,则从水体吸磷直至达到平衡。将不同环境因子相比较,上覆水为碱性条件(pH=11.3)时基质的释磷量最大,厌氧条件次之,上覆水的pH值增加和氧化还原电位降低是湿地基质释磷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滨湿地 基质 磷释放
下载PDF
太湖湖滨湿地沉积物氮磷与2种挺水植物氮磷的关系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磊 李冬林 +1 位作者 丁晶晶 梁珍海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523-1529,共7页
在无锡太湖湖滨带布设3条样带、36个样点进行了调查,分析了表层沉积物(0~15 cm)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Cav.)Trin.)、茭白(Zizania latifolia(Griseb.)Turcz.)2种挺水植物w(N)、w(P)的变化,揭示了沉积物N、P的空间... 在无锡太湖湖滨带布设3条样带、36个样点进行了调查,分析了表层沉积物(0~15 cm)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Cav.)Trin.)、茭白(Zizania latifolia(Griseb.)Turcz.)2种挺水植物w(N)、w(P)的变化,揭示了沉积物N、P的空间分布以及与2种挺水植物N、P的关系。结果表明:(1)表层沉积物w(N)自上而下分别为7.89~4.24 mg.g-1(0~5 cm)、7.56~3.81 mg.g-1(0~10 cm)、7.61~3.77 mg.g-1(0~15 cm),w(P)分别为1.293~0.532 mg.g-1(0~5 cm)、1.112~0.497 mg.g-1(0~10 cm)、0.952~0.471 mg.g-1(0~15 cm)。(2)生态修复区表层沉积物N、P的水平变化规律一致,按陆向辐射区-水位变幅区-水向辐射区依次递减,而从垂直变化来看,w(N)、w(P)均以表层最高,并依次向下层递减;硬质护坡区P的变化与之一致,但N的水平分布却按陆向辐射区-水位变幅区-水向辐射区依次递增,垂直分布呈现表层最低,并依次向下层递增变化。(3)2种挺水植物w(N)、w(P)不同,芦苇对N、P的吸收明显高于茭白(芦苇地上部分w(N)31.75~42.61 mg.g-1,地下部分w(N)13.57~18.21 mg.g-1;茭白地上w(N)14.78~23.57 mg.g-1,地下部分w(N)13.57~18.21 mg.g-1,而芦苇地上部分w(P)3.62~5.08 mg.g-1,茭白地上部分w(P)1.42~1.93 mg.g-1,地下部分w(P)0.35~0.57 mg.g-1)。2种挺水植物地上部分N、P吸收量远远大于地下部分吸收量。(4)相关分析表明,2种植物地下部分w(TP)与沉积物w(TP)呈正相关,而芦苇地下部分w(TP)与沉积物w(TP)相关性显著(P〈0.05),说明芦苇根系对沉积物中的P具有强烈吸附作用。(5)2种植物对太湖中沉积物N、P分配有显著影响,生态恢复区沉积物中w(N)显著高于硬质护坡,而w(P)较硬质护坡显著降低,适度恢复水生植被可有效缓解湖泊水体的富营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湖滨湿地 水生植物 沉积物 氮、磷
下载PDF
太湖湖滨湿地沉积物营养元素分布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20
13
作者 王莹 胡维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04-210,共7页
针对当前修复湖滨湿地去除氮磷营养盐长期效果的不确定性,以东太湖自然湖滨湿地与东部滨岸区、竺山湾修复湖滨湿地为代表,采用放射性核素210Pb计年法测定湖滨湿地沉积物的年代,据此计算出沉积速率,并结合沉积物柱中粒度组成与碳氮磷的... 针对当前修复湖滨湿地去除氮磷营养盐长期效果的不确定性,以东太湖自然湖滨湿地与东部滨岸区、竺山湾修复湖滨湿地为代表,采用放射性核素210Pb计年法测定湖滨湿地沉积物的年代,据此计算出沉积速率,并结合沉积物柱中粒度组成与碳氮磷的含量变化,推算出自然湖滨湿地沉积物中碳氮磷的平均蓄积量.结果表明:太湖自然湖滨湿地与修复湖滨湿地沉积物的颗粒组成均以粉砂粒为主.东太湖自然湖滨湿地沉积物的平均沉积速率为:芦苇群落,0.74cm/a;茭草群落,0.69cm/a;香蒲群落,1.24cm/a;牛鞭草群落,1.27cm/a;荷群落,0.81cm/a.近40a来,东太湖自然湖滨湿地单位面积(cm2)沉积物中碳氮磷的蓄积量平均为:总有机碳1408.0mg,总氮138.2mg,总磷14.31mg.对于修复湖滨湿地而言,随着植物群落的发育演替,营养元素在修复湖滨湿地系统内可以不断累积,其沉积物库的蓄积量潜力很大,在控制外源污染输入的前提下,湖滨湿地具有净化水质的长期环境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滨湿地 沉积物 粒度分布
下载PDF
不同人为干扰下纳帕海湖滨湿地植被及土壤退化特征 被引量:29
14
作者 唐明艳 杨永兴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6681-6693,共13页
以滇西北高原纳帕海湖滨退化湿地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人为隔断水源补给、牛羊过度放牧和家猪拱地3种人为干扰下湿地植被和土壤退化特征。结果表明:3种干扰方式下,纳帕海湖滨湿地植物群落类型多样性、物种丰富度、物种数、ShannonWiene... 以滇西北高原纳帕海湖滨退化湿地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人为隔断水源补给、牛羊过度放牧和家猪拱地3种人为干扰下湿地植被和土壤退化特征。结果表明:3种干扰方式下,纳帕海湖滨湿地植物群落类型多样性、物种丰富度、物种数、ShannonWiener指数、沼生植物重要值以及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含水率、毛管孔隙度变化规律为:人为隔断水源补给>牛羊过度放牧>家猪拱地,而土壤容重和全钾含量变化规律完全相反。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人为干扰下相同土壤指标之间相关性质和相关强度不同;CCA分析表明植物群落种类组成和分布与土壤含水率和全磷含量显著相关。以原生湿地样点为对照,人为隔断水源补给、牛羊过度放牧和家猪拱地样带土壤退化指数分别为-7.40%、-14.53%、-45.01%。认为纳帕海湖滨湿地退化是三种干扰协同作用结果,但作用程度不同,其顺序为家猪拱地>牛羊过度放牧>人为隔断水源补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为干扰 湿地退化 土壤退化指数 纳帕海湖滨湿地 滇西北高原
下载PDF
不同搭配比例的水生植物与底栖生物对湖滨湿地水质净化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妹 杜兴华 +2 位作者 靳坤 蔡新华 胡秀梅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6年第8期70-73,共4页
设置了不同密度蒲草和螺蛳的正交试验,优化出最佳净化效果的试验组。结果表明: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能够显著降低水体中的COD、总氮、总磷、氨氮和亚硝酸盐等化学指标,其中以Ⅷ组(即当蒲草的种植比例为10%,螺蛳的密度为266.7 g/m3时)... 设置了不同密度蒲草和螺蛳的正交试验,优化出最佳净化效果的试验组。结果表明: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能够显著降低水体中的COD、总氮、总磷、氨氮和亚硝酸盐等化学指标,其中以Ⅷ组(即当蒲草的种植比例为10%,螺蛳的密度为266.7 g/m3时)对水质的净化效果最好,能够有效控制水体富营养化,有效地保护了湖滨湿地的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物 底栖生物 湖滨湿地 水质净化
下载PDF
阳宗海湖滨湿地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慧娟 刘云根 +1 位作者 王妍 侯磊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4-50,共7页
以阳宗海不同湖岸湖滨湿地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分析测定沉积物中7种重金属含量,评价不同湖岸重金属的污染程度,探讨在不同干扰方式下湖滨湿地沉积物中重金属的主要污染特征,为阳宗海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阳宗海湖滨... 以阳宗海不同湖岸湖滨湿地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分析测定沉积物中7种重金属含量,评价不同湖岸重金属的污染程度,探讨在不同干扰方式下湖滨湿地沉积物中重金属的主要污染特征,为阳宗海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阳宗海湖滨湿地不同湖岸7种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存在差异,表现为:东岸>北岸>南岸>西岸。As、Cd、Cr、Zn、Mn的最高值出现在东岸,Co、Cu、Ni的最高值出现在北岸,Pb的最高值出现在南岸。(2)不同区域湿地沉积物中,东岸(Cu、Ni、As、Cd)、南岸(Cu、Cd)、西岸(Cd)、北岸(Cu、Ni、Cd)的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土壤环境质量2级标准,是主要污染因子,Cu、Ni、As、Cd的含量分别为43.41~111.15、41.64~57.23、10.28~65.31、1.02~1.99 mg/kg;(3)阳宗海流域上游的铝厂、电厂等高污染企业产生的工业"三废"未经有效净化直接排放,流域周围生活污水、化肥和农药等农业面源污染是导致湖泊重金属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4)湖滨湿地沉积物中重金属与有机质、全磷之间相互影响,Cu、Ni、As和Cd与全磷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74、0.790、0.357和0.626(P<0.01),增加磷的含量,会增加沉积物对重金属的吸附量;Cu、Ni、As和Cd与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93、0.451、0.406和0.497(P<0.01)。有机质的降解促进金属离子的释放,使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宗海 湖滨湿地 沉积物 重金属 空间分布
下载PDF
博斯腾湖湖滨湿地植被数量分类与排序 被引量:19
17
作者 张海燕 刘彬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6-43,共8页
应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方法对湿地植物群落进行分类,采用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典范对应分析(CCA)对群落进行排序,以明确博斯腾湖湖滨湿地的主要植物群落类型及影响植被类型变化和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表明,博斯腾湖湖滨湿... 应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方法对湿地植物群落进行分类,采用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典范对应分析(CCA)对群落进行排序,以明确博斯腾湖湖滨湿地的主要植物群落类型及影响植被类型变化和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表明,博斯腾湖湖滨湿地植被可分为7个主要群丛,分别为长苞香蒲(Ass.Typha angustata)、芦苇+长苞香蒲(Ass.Phragmites australis+Ty.angustata)、芦苇+水烛(Ass.P.australis+Ty.Angustifolia)、多枝柽柳-芦苇(Ass.Tamarix ramosissima-P.australis)、胡杨-多枝柽柳(Ass.Populus euphratica-Ta.ramosissima)、旱柳-多枝柽柳(Ass.Salix matsudana-Ta.ramosissima)和多枝柽柳(Ass.Ta.ramosissima),它们分布于湖滨浅水带、湖滨沼泽带、湖岸乔灌林带和旱生灌丛带;TWINSPAN分类产生的7个主要群丛在DCA排序图上被很好地反映出来。CCA排序与DCA排序结果基本一致,说明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总含盐量是决定该地区植被分布格局的主要环境因子。博斯腾湖湖滨湿地植被种类单一,生态结构简单,水盐动态及其相互作用是影响该地区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在对博斯腾湖湖滨湿地进行植被保护与重建过程中,需重点考虑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总含盐量这2个主要环境因子的影响,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防止土壤盐渍化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植被 双向指示种分析 除趋势对应分析 博斯腾湖湖滨湿地
下载PDF
云贵高原典型湖滨湿地好氧甲烷氧化细菌群落结构和数量的时空动态 被引量:5
18
作者 夏品华 林陶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776-4785,共10页
湖泊生态系统排放的甲烷(CH_(4))大部分来自湖滨湿地,好氧甲烷氧化细菌(methane-oxidizing bacteria, MOB)在减轻CH_(4)从湖泊系统向大气的排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湖滨湿地好氧MOB群落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尚不清楚。采用qPCR、末端限... 湖泊生态系统排放的甲烷(CH_(4))大部分来自湖滨湿地,好氧甲烷氧化细菌(methane-oxidizing bacteria, MOB)在减轻CH_(4)从湖泊系统向大气的排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湖滨湿地好氧MOB群落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尚不清楚。采用qPCR、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等方法,分四季对贵州草海湖滨湿地宽敞水域至落干区沉积物中好氧MOB群落组成和数量进行了研究。草海湖滨湿地沉积中甲烷氧化单加氧酶功能基因(pomA)丰度较高,在1.78×10^(7)—2.73×10^(8)拷贝数/g干沉积物之间,好氧MOB由I型(Methylococcus and Methylobacter)和II型(Methylosinus)组成,I型主要分布在宽敞水域(长期淹水区),而干湿过渡区和偶尔积水区主要为II型,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变化,推测湖滨湿地长期淹水区甲烷的氧化由I型主导,而相对干旱的区域II型主导,而这种差异可能是导致湖滨湿地甲烷排放高度异质性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结果对揭示湖滨湿地甲烷排放时空异质性的微生物生态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氧化菌 pmoA基因 甲烷氧化 湖滨湿地
下载PDF
乌梁素海湖滨湿地硫酸盐还原菌种群分布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建丽 赵吉 武琳慧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58-363,共6页
采用克隆文库构建和实时定量PCR技术,对乌梁素海湖滨湿地小河口陆向演化芦苇沉积物、湖滨沼泽水葱沉积物、湖滨碱蓬盐碱化草甸土壤、湖岸白刺荒漠化土壤等环境中硫酸盐还原菌(sulfate reducting bacteria,SRB)多样性及其丰度进行了研... 采用克隆文库构建和实时定量PCR技术,对乌梁素海湖滨湿地小河口陆向演化芦苇沉积物、湖滨沼泽水葱沉积物、湖滨碱蓬盐碱化草甸土壤、湖岸白刺荒漠化土壤等环境中硫酸盐还原菌(sulfate reducting bacteria,SRB)多样性及其丰度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上述沉积物和土壤环境中硫酸盐还原菌功能基因apsA丰度存在显著差异,每克土壤中基因丰度(拷贝数)分别为1.34×10^7、8.07×10^5、5.27×10^6和2.37×10^4;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硫酸盐还原菌属于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ria)中的五个科,分别为Acidithiobacillales、Desulfurella、Chromatiales、Desulfovibrionaceae和Desulfobacteriaceae,其中Chromatiales、Desulfovibrionaceae和Desulfobacteriaceae为优势菌群。沉积物和土壤环境中硫酸盐还原菌群落及apsA基因丰度存在显著差异,硫酸盐还原菌多样性与土壤总盐量、含水率及硫酸盐浓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P〈0.05)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滨湿地 硫酸盐还原菌 群落结构 功能基因apsA
下载PDF
湖滨湿地氮磷的转化及其归趋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
作者 郑建伟 关保华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3期238-242,共5页
概述了氮(N)、磷(P)两种元素在湖滨湿地迁移的研究.随着富营养化问题日趋严重,湖泊水体可能逐渐由N、P的汇转变成向周围湿地输出的源,湖滨植被及土壤微生物可能起着关键作用.开展N、P元素在富营养化湖泊水体与湖滨湿地间的迁移及其在湖... 概述了氮(N)、磷(P)两种元素在湖滨湿地迁移的研究.随着富营养化问题日趋严重,湖泊水体可能逐渐由N、P的汇转变成向周围湿地输出的源,湖滨植被及土壤微生物可能起着关键作用.开展N、P元素在富营养化湖泊水体与湖滨湿地间的迁移及其在湖滨湿地的归趋研究,有助于阐明湖滨湿地对富营养化湖泊的生态效应,为湖滨带湿地优化管理提供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 湖滨湿地 氮(N) 磷(P) 转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