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沈从文湘西书写的发生与变迁——以“乡下人”身份的形成为中心
1
作者 谌丽平 《社会科学动态》 2024年第4期100-108,共9页
沈从文湘西书写使他从早期的文学探索中脱颖而出,这是与批评界密切互动的结果,其内容多与沈从文的行伍见闻相关。随着文学自觉与自信的增强,沈从文发现湘西的眼光也逐渐从“小兵”变成“乡下人”,“湘西”则从一种独特的文学风景转变为... 沈从文湘西书写使他从早期的文学探索中脱颖而出,这是与批评界密切互动的结果,其内容多与沈从文的行伍见闻相关。随着文学自觉与自信的增强,沈从文发现湘西的眼光也逐渐从“小兵”变成“乡下人”,“湘西”则从一种独特的文学风景转变为对抗都市文明的桃花源,正是这一转变成就了沈从文。沈从文的“乡下人”身份是“五四”新文学启蒙传统的产物,它以理想人性和完美世界为目的,无论是所构建的“湘西”与崩坏中的湘西之间,还是“乡下人”身份与湘西人的现实处境之间,都有无法弥合的裂缝,这也正是沈从文的隐忧,因而在他的湘西书写中始终有悲哀的音符相伴随。当沈从文返乡并正面遭遇湘西的沉沦后,这种冲突开始动摇沈从文的湘西想象,并直接导致他的湘西书写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的式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湘西书写 “乡下人” 新文学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湘西书写 被引量:5
2
作者 张邦卫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95-99,共5页
在20世纪的中国文学中,湘西是一个被众多作家一再书写到的地域性乡土。湘西书写,是指以湘西为表现背景,展示20世纪中国人在湘西乡土中的生活习俗、情感方式、价值判断和生存形态,以及书写者本身在这种书写过程中所体现出对湘西的认识、... 在20世纪的中国文学中,湘西是一个被众多作家一再书写到的地域性乡土。湘西书写,是指以湘西为表现背景,展示20世纪中国人在湘西乡土中的生活习俗、情感方式、价值判断和生存形态,以及书写者本身在这种书写过程中所体现出对湘西的认识、期待、回忆和想象。湘西书写可分为“诗意化”与“审美化”的湘西书写、“写实”与“批判”的湘西书写、“左翼”与“革命”的湘西书写、“传奇”的湘西书写四种形态。这是由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子从诸如反现代与反都市、追求现代化、追求左翼与革命、追求形而上的终极与民间狂欢的立场和角度将自己对湘西的记忆、想象、感受和期盼文学化的结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中国文学 湘西 湘西书写
下载PDF
乡土世界建构中的身份迷思与精神重造--沈从文湘西书写创作心态探微 被引量:1
3
作者 仲恒 《南腔北调》 2022年第6期78-83,共6页
沈从文的湘西题材作品,在时代洪流和个人经历的双重影响下,隐含着多重创作心态。从表面上来看,这些作品体现了沈从文对乡土世界的依恋和对现代文明的排斥;从深层次来说,其中蕴藏了情感与现实、城市与乡村间话语裂隙中沈从文矛盾彷徨的心... 沈从文的湘西题材作品,在时代洪流和个人经历的双重影响下,隐含着多重创作心态。从表面上来看,这些作品体现了沈从文对乡土世界的依恋和对现代文明的排斥;从深层次来说,其中蕴藏了情感与现实、城市与乡村间话语裂隙中沈从文矛盾彷徨的心理;再进一步剖析,可以挖掘出沈从文通过构建由美与爱构成的原初文明状态,以重塑国民精神的崇高理想,凸显现代知识分子的现实关怀和时代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湘西书写 创作 心态
下载PDF
战争语境与“明日的艺术”——论沈从文20世纪40年代的湘西书写 被引量:2
4
作者 唐小林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5-54,共10页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沈从文着眼于湘西的“明日”,从“知识”和“情感”两方面入手,通过将“未来湘西”和“抗战前途”相结合,塑造了作为未来“大战场”的湘西形象。在探索抗战语境下湘西命运和出路的过程中,沈从文以“未来”召唤“...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沈从文着眼于湘西的“明日”,从“知识”和“情感”两方面入手,通过将“未来湘西”和“抗战前途”相结合,塑造了作为未来“大战场”的湘西形象。在探索抗战语境下湘西命运和出路的过程中,沈从文以“未来”召唤“未来”,最终贡献出一种以“明日的艺术”来抵抗现实危机的写作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湘西书写 战争语境 “明日的艺术”
原文传递
《边城》及其之后:现代性转变中的伦理图景——以《边城》、《长河》、《雪晴》系列为中心 被引量:5
5
作者 陈彦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4-140,共7页
1934年之后,沈从文的湘西书写从传奇故事转而为历史面向的经验展开,把人物活动镶嵌于历史性的"经验景片"中,以细致呈现湘西古老社区生活面临的现代转变,而这转变不仅见诸于心理、观念层面的现代惊奇与眩惑,更深刻表现在地区... 1934年之后,沈从文的湘西书写从传奇故事转而为历史面向的经验展开,把人物活动镶嵌于历史性的"经验景片"中,以细致呈现湘西古老社区生活面临的现代转变,而这转变不仅见诸于心理、观念层面的现代惊奇与眩惑,更深刻表现在地区权力关系和道德秩序面临的冲突与危机,以此形成有别于传统的伦理图景。虽然湘西书写中现代城市文明批判的心理、观念主题还在,但是因为触及到地区生活和权力关系变化的经验深层,《边城》及其之后湘西书写的伦理指向,显然和沈从文更为深刻的现实关切相联系,那就是湘西将向何处去?中国将向何处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西书写 经验景片 社区生活 权力关系
下载PDF
彭学明乡土散文意象的艺术阐释
6
作者 吴有丽 佘佐辰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52-58,共7页
彭学明乡土散文意象繁多,内蕴丰富,有从自然山水中体现人性美好的自然意象,从人情冷暖中体现世态炎凉的人物意象,更有从民俗中体现湘西浪漫与热情的民俗意象,他用他的笔,大胆运用意象的特征,给世人编织了一幅湘西美景图。他对意象的勾勒... 彭学明乡土散文意象繁多,内蕴丰富,有从自然山水中体现人性美好的自然意象,从人情冷暖中体现世态炎凉的人物意象,更有从民俗中体现湘西浪漫与热情的民俗意象,他用他的笔,大胆运用意象的特征,给世人编织了一幅湘西美景图。他对意象的勾勒,不仅止于其内蕴的体现,更在于对意象进行艺术化的阐释,使一个个鲜活的意象雀跃于纸上,在读者的心里跳动,这种对意象进行精细艺术化加工的创作手法,需要作家入微的观察、精笔的勾勒。彭学明意象的成功塑造,正是他创作经验的积累、对文学艺术的理解及对这种精细艺术化创作手法熟练运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彭学明 湘西书写 艺术表达
下载PDF
“边城”之“边”——论边地文化意识对沈从文创作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罗维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9-96,共8页
近代湘西作为曾经的苗疆边地所具有的历史和文化意义是探索沈从文文学及其思想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基石。自称"跛者不忘履"的沈从文始终不能忘情于对边地家乡的历史重构。其湘西书写中所呈现的边地文化意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 近代湘西作为曾经的苗疆边地所具有的历史和文化意义是探索沈从文文学及其思想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基石。自称"跛者不忘履"的沈从文始终不能忘情于对边地家乡的历史重构。其湘西书写中所呈现的边地文化意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内容,体现出复杂性、阶段性,以及沈从文对近代湘西命运思考的矛盾性。对于这种边地文化意识的深入探讨有助于理解沈从文的文学和思想发生的起点及其发展轨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西书写 边地文化意识 历史重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