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湛江硇洲岛文昌鱼(Branchiostoma belcheri)的食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颜云榕 卢伙胜 +2 位作者 白秀娟 赵浩波 廖传翼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7-22,共6页
于2006年4~7月在湛江硇洲岛海域采集文昌鱼,进行春夏季节不同性别、不同体长组等的胃含物观察分析。结果表明,湛江硇洲岛文昌鱼消化道残留食物成分以泥沙碎屑为主,可辨生物成分有34种,大部分为底栖硅藻,占58.8%,也有少量甲藻... 于2006年4~7月在湛江硇洲岛海域采集文昌鱼,进行春夏季节不同性别、不同体长组等的胃含物观察分析。结果表明,湛江硇洲岛文昌鱼消化道残留食物成分以泥沙碎屑为主,可辨生物成分有34种,大部分为底栖硅藻,占58.8%,也有少量甲藻、瓣鳃类幼虫、底栖桡足类幼虫和原生动物等。春夏季节的文昌鱼的摄食喜好不尽相同,饵料生物的出现率随着季节的变化有所变化。不同性别文昌鱼的摄食喜好比较相近。文昌鱼到了性腺成熟后才开始进食动物性食物。研究结果表明,文昌鱼摄食藻类、微生物等而自身转化为其他动物的较高营养层次食物,在海洋食物网中具有一定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湛江硇洲岛 丈昌鱼Branchiostoma BELCHERI 胃含物分析 食性
下载PDF
由养殖废水导致的湛江硇洲岛海域夜光藻赤潮 被引量:2
2
作者 廖永岩 谢叶 +2 位作者 谢伟阳 梁建安 林尤通 《热带生物学报》 2012年第3期276-280,共5页
于2002年2月对湛江硇洲海域发生的夜光藻赤潮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该赤潮发生的海域水温19℃,盐度27~32,pH值6.87~8.33,溶解氧2.81~8.11mg·L-1,化学需氧量0.97~492.28mg·L-1,氨氮0.002~0.258mg·L-1,硝酸盐0.040~0.... 于2002年2月对湛江硇洲海域发生的夜光藻赤潮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该赤潮发生的海域水温19℃,盐度27~32,pH值6.87~8.33,溶解氧2.81~8.11mg·L-1,化学需氧量0.97~492.28mg·L-1,氨氮0.002~0.258mg·L-1,硝酸盐0.040~0.262mg·L-1,亚硝酸盐0.005~0.175mg·L-1,无机氮0.047~0.529mg·L-1,活性磷酸盐0.048~1.682mg·L-1。这是由于当地对虾养殖池清塘,将大量富营养化养殖废水直接排入海,从而造成该海域发生长约2km,宽约50m,面积约10hm2的红色夜光藻赤潮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 夜光藻 养殖废水 湛江硇洲岛
下载PDF
广东硇洲岛火山碎屑成因与水下火山喷发机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丽竹 赵勇伟 +1 位作者 李霓 陈正全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07-920,共14页
水下火山喷发作用机制不同于陆地环境喷发,随着水参与程度的变化,喷发机制趋向复杂。本文以雷琼火山群的湛江硇洲岛作为研究对象,聚焦浅海火山产物的判断依据和水下火山喷发机制。硇洲岛是我国最大的第四纪火山岛,其上的那晏湾剖面保留... 水下火山喷发作用机制不同于陆地环境喷发,随着水参与程度的变化,喷发机制趋向复杂。本文以雷琼火山群的湛江硇洲岛作为研究对象,聚焦浅海火山产物的判断依据和水下火山喷发机制。硇洲岛是我国最大的第四纪火山岛,其上的那晏湾剖面保留了完整的火山喷发堆积序列。在那晏湾剖面的凝灰岩中,主要有三类火山成因的大粒径原生碎屑(2-5mm):塑变熔岩碎屑、碎玄玻璃及玄武玻璃,推断为不同程度水-岩浆相互作用的产物,根据水的参与程度大致排序为:碎玄玻璃>玄武玻璃>塑变熔岩碎屑。通过对硇洲岛水-火山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水-岩浆混合质量比(Mwater/Mmelt)是控制爆炸强度和火山碎屑粒度的关键因素。火山喷发序列分析表明,硇洲岛的喷发过程总体可分为三期,早期是冰岛苏特塞式喷发的浅水环境蒸汽爆炸与“火喷泉”喷发;中期过渡转为“火喷泉”喷发,伴随陆上的射汽岩浆喷发;最终以岩浆溢流式喷发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海火山喷发 水下喷发 火山碎屑 雷琼火山群 湛江硇洲岛
下载PDF
硇洲岛地下水水质咸化和海水入侵主要成因及对策 被引量:10
4
作者 陈苑 《大众科技》 2011年第4期114-115,共2页
文章通过分析湛江市硇洲岛地下水水质咸化和海水入侵主要原因及趋势,为防止水质咸化区持续扩大提出了合理性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湛江硇洲 水质咸化和海水入侵 措施和建议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