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尺度对流系统中的湿中性层结结构特征 被引量:8
1
作者 李俊 王东海 王斌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17-627,共11页
基于CloudSat卫星获得的高分辨率中尺度对流系统垂直剖面结构,结合大气参量相对湿度和相当位温的诊断分析,在低纬度、中高纬度地区、陆地或海洋以及不同天气形势下,发现了多个非常典型的中尺度对流系统(MCS)内部具有湿中性层结特征的个... 基于CloudSat卫星获得的高分辨率中尺度对流系统垂直剖面结构,结合大气参量相对湿度和相当位温的诊断分析,在低纬度、中高纬度地区、陆地或海洋以及不同天气形势下,发现了多个非常典型的中尺度对流系统(MCS)内部具有湿中性层结特征的个例。进一步利用静止卫星普查到的东亚地区MCS分布情况,结合NCEP再分析资料诊断MCS重心位置处大气状态廓线,利用大量的例子从统计的角度揭示了湿中性层结结构特征在MCS中存在的普遍性,并且从动力学和热力学的角度探讨了湿中性层结结构在MCS发生和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对流系统 CLOUDSAT卫星 湿中性层结
下载PDF
2015年6月皖江东部地区一次梅雨锋暴雨过程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魏葳 陈晓伟 高蕾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16年第2期116-124,共9页
利用雷达、卫星、地面自动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5年6月16日皖江东部地区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暴雨过程是在贝加尔湖高压脊稳定维持,以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稳定少动、500 h Pa高空槽东移、低层低涡切变维持和新生、... 利用雷达、卫星、地面自动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5年6月16日皖江东部地区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暴雨过程是在贝加尔湖高压脊稳定维持,以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稳定少动、500 h Pa高空槽东移、低层低涡切变维持和新生、高低空急流耦合、地面中尺度辐合系统稳定维持等十分有利的环流背景形势下产生的。2)中低层的西南急流旺盛对暴雨过程有重要作用;K指数大值区、800—900 h Pa高度内水汽辐合中心与强降水发生区域、时间都有很好的对应关系。高层强辐散中心有利于抽吸机制增强,平均散度的辐合层越厚,强降水越易发生。3)暴雨产生于梅雨锋南侧湿中性层结。降水增强时,θse锋区增强,低层垂直涡度显著发展,600 h Pa高度层以下正涡度增长一倍,垂直涡度的耦合强迫是湿中性层结下中尺度强暴雨系统发展的动力机制。梅雨锋南侧存在经向垂直反环流,北侧为经向垂直正环流,两支次级环流上升支在暴雨区汇合加强,为大暴雨创造了有利的动力条件。4)此次暴雨受沿江地区活跃的梅雨锋云带影响,TBB中心值小于-52℃的对流云团位于地面辐合线两侧,中尺度雨团位于TBB低值中心梯度区和地面辐合线上及其右侧东南气流中,冷空气南下后雨团位于辐合线北侧东北气流中。5)发展旺盛、降水效率较高的多个对流单体依次向东移动经过皖江东部地区,形成"列车效应",造成局地大暴雨。降水强度和西南暖湿气流的强度及持续时间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梅雨锋 湿中性层结 次级环流 垂直涡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