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群落特征的湿地候鸟保护对策
1
作者 连海燕 《花卉》 2018年第24期310-310,共1页
湿地候鸟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涉及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系统工作,当前形势下,国家和政府以及人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力度也在不断提高。基于此,本文针对基于群落特征的湿地候鸟保护展开了研究。
关键词 群落特征 湿地候鸟 保护对策 研究
下载PDF
东洞庭湖湿地越冬候鸟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向泓宇 梁婕 +3 位作者 袁玉洁 华珊珊 武海鹏 曾光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54-160,共7页
环境因子与湿地候鸟之间的关系是湿地候鸟保护的重要信息。以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为典型区域,利用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研究越冬候鸟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文中将湿地候鸟分为5类,并选取5种环境因子。结果表明:东洞庭湖冬季湿地候鸟数量呈... 环境因子与湿地候鸟之间的关系是湿地候鸟保护的重要信息。以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为典型区域,利用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研究越冬候鸟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文中将湿地候鸟分为5类,并选取5种环境因子。结果表明:东洞庭湖冬季湿地候鸟数量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可能与东洞庭湖湿地实施的保护措施,鸟类对栖息地的选择以及适应性有关;东洞庭湖冬季湿地候鸟的多样性指数基本保持不变,可能是不同种类的候鸟有相似的栖息地选择;较高水位和NDVI为湿地候鸟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并与湿地候鸟数量正相关;较高的气温和日照时数使水温升高,越冬的鱼类数量增多,捕食鱼类的湿地候鸟数量上升;过长的日照时数和过高的气温,影响到植被生长,使取食苔草的湿地候鸟和取食种子的湿地候鸟数量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洞庭湖湿地 湿地候鸟 环境因子 相关性分析 冗余分析
下载PDF
对鄱阳湖湿地和候鸟实施全湖统一管理的思考 被引量:2
3
作者 朱奇 刘观华 +1 位作者 熊超逸 金杰锋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39-42,共4页
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成立以来,在越冬候鸟及湿地资源的保护管理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为鄱阳湖生态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评为全国示范保护区。目前,鄱阳湖已成为亚洲最大的候鸟越冬地,每年有数十万只珍稀候鸟在此越冬栖息,同时也... 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成立以来,在越冬候鸟及湿地资源的保护管理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为鄱阳湖生态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评为全国示范保护区。目前,鄱阳湖已成为亚洲最大的候鸟越冬地,每年有数十万只珍稀候鸟在此越冬栖息,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白鹤越冬地。鄱阳湖物种多样性丰富,生态服务功能巨大,对维护区域甚至全球生态平衡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因鄱阳湖区经济的快速发展,鄱阳湖湿地面临的开发利用压力巨大,因此有必要加强对鄱阳湖的统一管理,以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作者通过对鄱阳湖区的实际情况和面临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对鄱阳湖湿地和候鸟实施全湖统一管理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湿地候鸟 统一管理
下载PDF
世界的鹤
4
作者 刘群秀 刘景龙 《野生动物》 2004年第2期11-14,共4页
鹤隶属于鹤形目(GRUIF0RMES)、鹤科(Gruidae),为典型的湿地候鸟、大型涉禽,广布于南美之外的各个大陆.鹤体形似鹭,头较小而具有裸皮.喙直长而侧扁,鼻孔呈裂状,覆以被膜.翅阔而强,具11枚初级飞羽,次级飞羽较初级飞羽还长.胫、附蹠和趾均... 鹤隶属于鹤形目(GRUIF0RMES)、鹤科(Gruidae),为典型的湿地候鸟、大型涉禽,广布于南美之外的各个大陆.鹤体形似鹭,头较小而具有裸皮.喙直长而侧扁,鼻孔呈裂状,覆以被膜.翅阔而强,具11枚初级飞羽,次级飞羽较初级飞羽还长.胫、附蹠和趾均细长;后趾小而位高于前三趾,多数不能栖树握枝,而营地面生活.经常出没于开阔草原、田野及沼泽,涉水觅食,以枯枝、草茎筑巢,每窝产卵2枚,最多不超过3枚,雏鸟属早成型.飞行常排成整齐行列,且飞且鸣,飞行中头、颈及两腿均直伸,双翅展直成十字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候鸟 中国 蓑羽鹤 白鹤 沙丘鹤 灰鹤
下载PDF
Impacts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Human Activities on Habitat of Overwintering Migratory Birds in the Wetland of Poyang Lake, Jiangxi Province, China 被引量:6
5
作者 SUN Chuan-zhun ZHEN Lin +3 位作者 WANG Chao YAN Bang-you CAO Xiao-chang WU Rui-zi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5年第5期1302-1314,共13页
Increasing human activities have contributed to 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thus resulted in a downward trend in the number of species and population sizes of migratory birds. This trend is closely related to a reducti... Increasing human activities have contributed to 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thus resulted in a downward trend in the number of species and population sizes of migratory birds. This trend is closely related to a reduction in habitat size and lower habitat quality. The Poyang Lake wetland in China constitutes one of Asia's largest overwintering habitats for migratory birds. Over the past 10 years, restoration projects have improved the habitat ecology of these wetlands. In this study, we assessed the changes in habitat quality for overwintering migratory birds from 2000 to 2012 near two villages in the Poyang Lake wetland using the In VEST model. Average habitat quality for migratory birds has been improved by 18.8% and47.7%. Differences in the degrees of habitat improvement can be attributed to differences in the change of habitat size and in the impact of threat sources that resulted from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restoration and human activities in these two villa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TL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INVESTmodel Migratory bird HABITAT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