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巴西湿地松松脂的化学组成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高宏 宋湛谦 +1 位作者 叶伯蕙 商士斌 《生物质化学工程》 CAS 2007年第5期18-20,共3页
利用GC-MS联用技术对取自巴西的湿地松松脂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和鉴定。其中主要有27种化合物占总含量的93%以上,主要是单萜和双萜化合物,以及痕量倍半萜化合物。与广东湛江地区引种的湿地松松脂比较,它们的主要化学成分差别不大,含量接... 利用GC-MS联用技术对取自巴西的湿地松松脂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和鉴定。其中主要有27种化合物占总含量的93%以上,主要是单萜和双萜化合物,以及痕量倍半萜化合物。与广东湛江地区引种的湿地松松脂比较,它们的主要化学成分差别不大,含量接近,说明同种松树分布在不同地区对其松脂的化学组成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松松脂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化学组成
下载PDF
漫反射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识别马尾松松脂和湿地松松脂
2
作者 严军 黄晓萍 +4 位作者 黄尹宁 吴叶宇 梁忠云 雷福厚 谭学才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395-2399,共5页
不同种类的松脂因其化学组成的差异而对松脂下游产品的质量产生影响,因此确保松脂种类的稳定性是保证松脂下游产品质量的关键,针对在松脂原料采购过程中松脂种类识别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漫反射近红外光谱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 不同种类的松脂因其化学组成的差异而对松脂下游产品的质量产生影响,因此确保松脂种类的稳定性是保证松脂下游产品质量的关键,针对在松脂原料采购过程中松脂种类识别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漫反射近红外光谱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相结合的分析技术,该技术能够快速识别马尾松松脂和湿地松松脂,为松脂原料采购提供可靠的种类信息。以在广西区内武鸣、防城、富川、梧州、百色、乐业共6个不同松脂产区采集所得的82个松脂样本进行建模,包括湿地松松脂51个,马尾松松脂31个,利用ispec型近红外光谱仪采集松脂样本在900~1 700nm范围内的近红外光谱。利用子窗口随机化分析法(SPA)进行变量选择,从510个波长点中优选出300个波长点组成的变量子集,再通过重复双重交叉检验技术(RDCV)确定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建模的潜变量数(n=7)。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分类模型能够准确识别两种不同种类的松脂,模型对于外部测试集中的松脂样本识别准确率为96.30%,能够满足松脂行业在原料采购过程中质量控制的需要。该方法具有分析速度快、操作简便、分析成本低、样本无损等优势,适用于松脂原料采购环节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松脂 湿地松松脂 近红外光谱 种类识别
下载PDF
异海松酸分离制备的新方法 被引量:9
3
作者 李兴迪 陈玉湘 +4 位作者 赵振东 毕良武 古研 李冬梅 王婧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8年第5期21-25,共5页
利用异丁醇胺对异海松酸的选择性结晶特性,采用湿地松松脂蒸馏后得到的新鲜松香,或者采用工厂生产得到的湿地松松香进行热异构使大部分枞酸型树脂酸异构成为枞酸,而后将异海松酸与异丁醇胺反应形成异海松酸的异丁醇铵盐而与其他树脂酸... 利用异丁醇胺对异海松酸的选择性结晶特性,采用湿地松松脂蒸馏后得到的新鲜松香,或者采用工厂生产得到的湿地松松香进行热异构使大部分枞酸型树脂酸异构成为枞酸,而后将异海松酸与异丁醇胺反应形成异海松酸的异丁醇铵盐而与其他树脂酸进行分离,再利用复式重结晶法纯化异海松酸铵盐结晶,分解游离得到异海松酸,其得率达到原料松香质量分数的10.1%,纯度达到95.4%,提取率为4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松松脂 湿地松松香 异海松酸 异海松酸异丁醇铵盐 复式重结晶
下载PDF
《脂松香》和《松香试验方法》国家标准2003修订版的变化及特点 被引量:2
4
作者 赵振东 李冬梅 刘先章 《林产化工通讯》 2004年第6期10-15,共6页
GB/T8145-2003《脂松香》和GB/T8146-2003《松香试验方法》两项国家标准已经于2003年12月1日开始实施,新版标准与1987版标准相比,具有许多明显的变化和不同。本文主要针对新版标准的变化特点和修订过程中的主要修订依据进行简要介绍,以... GB/T8145-2003《脂松香》和GB/T8146-2003《松香试验方法》两项国家标准已经于2003年12月1日开始实施,新版标准与1987版标准相比,具有许多明显的变化和不同。本文主要针对新版标准的变化特点和修订过程中的主要修订依据进行简要介绍,以便于标准得到更好的宣贯、实施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松香》 《松香试验方法》 国家标准 湿地松松脂 马尾松松脂 色度标准 软化点测定器 搅拌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