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近50年干湿季降水差异的时空变化及气候变暖下未来趋势分析
1
作者 孙庆飞 周甘凝 王雨轩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2期209-211,218,共4页
近50年江苏湿季降水增加趋势强度大于干季,干、湿季降水以及差异趋势从南到北递减,江苏干季降水、湿季降水以及湿干季降水之差占全年比重呈现增加-减少的相间分布。在SSP1-2.6、SSP5-8.5情景中,2020-2099年江苏干、湿季降水总体上均呈... 近50年江苏湿季降水增加趋势强度大于干季,干、湿季降水以及差异趋势从南到北递减,江苏干季降水、湿季降水以及湿干季降水之差占全年比重呈现增加-减少的相间分布。在SSP1-2.6、SSP5-8.5情景中,2020-2099年江苏干、湿季降水总体上均呈增加趋势,湿季明显强于干季,SSP1-2.6情景干季降水增加趋势大于SSP5-8.5,而湿季降水增加趋势小于SSP5-8.5。在干季中,SSP1-2.6情景降水增加趋势从南到北递减,极大值位于长江以南,达到了5 mm/10年,SSP1-8.5情景降水增加趋势普遍较小,仅江苏东南部和徐州北部达到了2 mm/10年。在湿季中,2种未来情景降水趋势都在增加,SSP1-8.5明显强于SSP1-2.6,极大值达到了10 mm/1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湿季降水 趋势 SSP1-2.6 SSP5-8.5
下载PDF
大理苍山不同海拔高度湿季降水日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董保举 徐安伦 苏锦兰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405-1413,共9页
基于大理国家气候观象台苍山-洱海梯度观测系统2011—2020年湿季小时降水资料,分析山顶、山腰和坝区3个站的降水日变化特征。结果显示:降水量日变化,坝区站呈现单峰型,山腰站和山顶站则是双峰型;降水频次日变化,坝区站和山顶站为单峰型... 基于大理国家气候观象台苍山-洱海梯度观测系统2011—2020年湿季小时降水资料,分析山顶、山腰和坝区3个站的降水日变化特征。结果显示:降水量日变化,坝区站呈现单峰型,山腰站和山顶站则是双峰型;降水频次日变化,坝区站和山顶站为单峰型,山腰站日变化比较平缓;各时次的降水量、降水频次基本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多;降水强度日变化,山顶站为双峰型,坝区站和山腰站波动较大,午后为小值区,夜间为大值区,3个站在14:00—17:00的降水强度相差不大,而其他时段山腰站和坝区站的降水强度比山顶站大。夜间降水量在持续时间2~16 h是大值区,随海拔的增加降水量大值区持续时间较长;白天降水量在持续时间小于6 h是大值区,随海拔的增加,大值出现的时间向后移。降水频次在持续时间小于6 h,3个站在白天、夜间分别有一个大值区,而持续时间7~18 h的只有山顶站夜间有大值区;坝区站和山顶站夜间降水频次大于白天降水频次,山腰站白天、夜间降水频次相差不大。长历时(中历时、短历时)的累计降水量、降水频次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大(减小);3个站长历时降水量(长历时降水频次)对总降水量(总降水频次)的贡献最大,贡献最小的是短历时降水量(中历时降水频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理苍山 梯度观测 湿季降水 日变化特征
下载PDF
河北省重点城市干湿季PM_(2.5)输送路径和来源分析
3
作者 鲍进剑 梁娟珠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3年第10期50-53,57,共5页
为深入研究河北省石家庄、邯郸、唐山以及邢台4座“退后十”重点城市干湿季PM_(2.5)的重污染传输潜在源区,结合GDAS数据,基于HYSPLIT后向轨迹,通过聚类分析、潜在污染源以及浓度权重的计算,对4座重点城市进行大气污染来源的分析。结果表... 为深入研究河北省石家庄、邯郸、唐山以及邢台4座“退后十”重点城市干湿季PM_(2.5)的重污染传输潜在源区,结合GDAS数据,基于HYSPLIT后向轨迹,通过聚类分析、潜在污染源以及浓度权重的计算,对4座重点城市进行大气污染来源的分析。结果表明:1)PM_(2.5)质量浓度呈现为干季浓度较高、湿季浓度较低,同时地域差异较大;2)干季气团4个城市主要受山西省、陕西省、河南省和山东省重工业城市春冬季大量的燃煤、机动车尾气及二次反应携带高浓度气团的影响,该类气团轨迹传输路径较短,传输速度快,影响显著;3)湿季气团大多来源于沿海地区和北部内陆地区,由蒙古国传输至内蒙古地区,以自然源排放为主,受北部冷空气持续影响,使得大气污染物浓度稀释;4)PM_(2.5)较强潜在源区都集中在内蒙古西南部、陕西省东北部、山西省中南部、河南省北部,其中强潜在源区相似,主要集中在延安市、吕梁市、临汾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湿季 后向轨迹 输送路径 潜在源区 河北省
下载PDF
珠三角干湿季大气污染特性 被引量:17
4
作者 沈劲 钟流举 +6 位作者 叶斯琪 陈多宏 江明 谢敏 温丽蓉 张莹 岳玎利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1748-1751,共4页
为更好地掌握珠三角地区大气污染特性,使用2013年国控城市站点空气污染物质量浓度与广东省酸雨监测网降水数据,分析了珠三角各市常规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干湿季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受气象条件影响,珠三角各市干季污染物质量浓度普遍高于... 为更好地掌握珠三角地区大气污染特性,使用2013年国控城市站点空气污染物质量浓度与广东省酸雨监测网降水数据,分析了珠三角各市常规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干湿季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受气象条件影响,珠三角各市干季污染物质量浓度普遍高于湿季,但最大臭氧8h质量浓度干湿季节差异不大;SO2、PM10与PM2.5的质量浓度呈现中西部城市较高,惠州、深圳与珠海较低的分布格局;佛山、广州、东莞与中山的NO2质量浓度较高;深圳湿季最大臭氧8h质量浓度相对较低,而珠三角其他城市差异不大;PM2.5与PM10质量浓度比干季高于湿季,广州和中山干湿季PM2.5与PM10质量浓度比均高于0.7,表明这些城市二次污染相对较严重;佛山酸雨污染最严重,对应较高SO2、NO2和颗粒物质量浓度;硫氧化物与颗粒物有较强同源性,湿季SO2+NO2与颗粒物相关性降低;干湿季臭氧源汇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三角地区 湿季 大气污染 酸雨 PM2.5 PM10 臭氧
下载PDF
CMIP5模式对我国西南地区干湿季降水的模拟和预估 被引量:41
5
作者 张武龙 张井勇 范广洲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59-570,共12页
利用降水观测资料,评估了参加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五阶段(CMIP5)的34个全球模式对1986~2005年我国西南地区干湿季降水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34个CMIP5模式中分别有30和25个模式模拟的干季和湿季降水偏多.34个模式对我国西南地区干... 利用降水观测资料,评估了参加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五阶段(CMIP5)的34个全球模式对1986~2005年我国西南地区干湿季降水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34个CMIP5模式中分别有30和25个模式模拟的干季和湿季降水偏多.34个模式对我国西南地区干湿季降水的模拟能力差异较大,大约半数模式的模拟值与观测值的空间相关系数通过了99%的信度检验,且标准差之比小于2.利用两个技巧评分标准,分别挑选出了对干湿季降水模拟最优的9个模式.最优模式集合平均结果要优于34个模式的集合平均,更要优于大多数单个模式.进一步利用最优的9个模式的集合平均对RCP4.5和RCP8.5两种典型浓度路径下我国西南地区干湿季降水的变化进行了预估.相对于1986~2005年气候平均态,在21世纪初期(2016~2035年),我国西南地区干季降水变化表现为川西高原降水增多,而四川盆地及攀西地区、重庆、贵州和云南的大部分地区降水减少;湿季降水变化表现为川西高原、贵州和广西大部分地区降水增多,而四川盆地及攀西地区和云南降水减少.在21世纪中期(2046~2065年)和末期(2080~2099年),西南地区干湿季降水普遍增多.在RCP8.5情景下,降水的变化幅度要强于RCP4.5情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IP5 西南地区 湿季降水 评估和预估
下载PDF
艾比湖区域地表水水化学特征干湿季变化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9
6
作者 李瑞 张飞 +3 位作者 高宇潇 周梅 王东芳 李晓航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94-1403,共10页
对2014年艾比湖区域的地表水进行观测和取样,综合运用多元统计、Piper阴阳离子三角图、Gibbs图等方法,对艾比湖区域干湿季地表水化学特征及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湿季5月,Na^+和Cl^-是占绝对优势的离子,分别占阳离子和阴离子... 对2014年艾比湖区域的地表水进行观测和取样,综合运用多元统计、Piper阴阳离子三角图、Gibbs图等方法,对艾比湖区域干湿季地表水化学特征及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湿季5月,Na^+和Cl^-是占绝对优势的离子,分别占阳离子和阴离子总量的70.34%和52.97%,其次是Mg^(2+)和SO_4^(2-);在干季10月,Na+和Cl-是占绝对优势的离子,分别占阳离子和阴离子总量的70.57%和66.48%,其次是Mg^(2+)和SO_4^(2-).进而判断出在湿季,艾比湖区域地表水水化学类型为以碳酸盐岩石和蒸发岩来源为主的HCO_3^--Ca^(2+)-Na+型;而在干季,艾比湖区域地表水水化学类型为以碳酸盐岩石和蒸发岩来源为主的HCO_3^--Ca^(2+)型.此外,探讨了离子控制的因素.就自然因素而言,在干湿季,艾比湖区域地表水化学离子组成受岩石风化作用和蒸发结晶作用的共同影响,大气降水的输入作用十分微弱.就人为因素而言,根据相关研究,干湿季人为活动中的主要因素是人口和地区生产总值,说明该区域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本研究为我国干旱地区对于河水水化学变化、水质特征、水质保护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比湖区域 地表水 水化学特征 湿季 控制因素
下载PDF
我国西南地区干湿季降水的主模态分析 被引量:25
7
作者 张武龙 张井勇 范广洲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90-602,共13页
利用我国西南地区26个台站降水资料,通过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的方法,分析了1980~2009年该地区干季(10~4月)和湿季(5~9月)降水的主模态。我国西南地区干季降水的时空变化存在两种主模态,它们分别可以解释总方差的22.4%和1... 利用我国西南地区26个台站降水资料,通过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的方法,分析了1980~2009年该地区干季(10~4月)和湿季(5~9月)降水的主模态。我国西南地区干季降水的时空变化存在两种主模态,它们分别可以解释总方差的22.4%和15.6%。第1主模态为全区一致型,具有准两年周期振荡的年际变化特征;第2主模态为东南一西北反向型,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呈现2~3年的变化周期。我国西南地区湿季降水的时空变化存在三种主模态,它们分别可以解释总方差的17.1%,13.8%和11.1%。第1主模态为全区一致型,20世纪90年代初期具有较强的2~4年周期;第2主模态为经向偶极子型分布,并具有显著的4年周期;第3主模态为纬向偶极子型分布,具有2~4年的年际变化信号。进一步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海表面温度(SST)资料,通过合成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探讨了与干湿季降水各主模态对应的大尺度大气环流和海温状况。我国西南地区干季降水第1主模态与北极涛动(AO)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对应的大气环流和海温状况表现为高纬北冰洋与中纬度地区上空高度场的反向异常分布,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海温低纬与中高纬的偶极子型异常分布;第2主模态与中高纬欧亚大陆上空高度场经向偶极子型异常分布有关,中纬度北太平洋的海温异常与该模态具有紧密的联系。我国西南地区湿季降水第1主模态与北大西洋涛动(NAO)显著负相关,对应的大气环流和海温状况表现为北大西洋上,高纬度与中纬度地区上空高度场的偶极子型异常分布,海温从低纬到中高纬的三极子型异常分布;第2主模态受欧亚大陆上空高度场经向三极子型异常分布影响,并与北太平洋海温异常的一致型分布有关;第3主模态可能与E1 Nifio Modoki有关,同时受到南亚高压的影响,赤道太平洋海温的纬向三极子型异常分布对该模态具有一定的潜在预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季降水 主模态 经验正交函数分解 大尺度大气环流 海温
下载PDF
藏北高原土壤温、湿度变化在高原干湿季转换中的作用 被引量:43
8
作者 王澄海 尚大成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77-685,共9页
通过1997年和1999年藏北高原沱沱河观测站土壤温、湿度变化和对应降水变化的分析,表明与高原冻融过程相联系的土壤湿度变化和高原干湿季转换及湿季降水存在联系。土壤融冻引起土壤增湿的时间比高原雨季降水开始的时间约早20天,春季高原... 通过1997年和1999年藏北高原沱沱河观测站土壤温、湿度变化和对应降水变化的分析,表明与高原冻融过程相联系的土壤湿度变化和高原干湿季转换及湿季降水存在联系。土壤融冻引起土壤增湿的时间比高原雨季降水开始的时间约早20天,春季高原土壤温、湿度的增加在高原地表感潜热的变化中有重要贡献。春末夏初高原土壤冻融过程引起的土壤湿度变化,在高原局地尺度的水分循环中为高原湿季开始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因此,在青藏高原陆气相互作用过程中,与冻融过程相联系的土壤湿度变化在高原季节转换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北高原 土壤温 湿 高原降水 湿季 感热 潜热
下载PDF
1959-2007年玛纳斯河流域干湿季气候变化趋势 被引量:5
9
作者 禹朴家 徐海量 +3 位作者 张青青 刘世薇 安红燕 龚君君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21-1129,共9页
运用统计方法对玛纳斯河流域1959-2007年近49 a来干季、湿季和全年降水量、均温、干旱指数的变化趋势、周期特征和突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9 a来玛纳斯河流域降水量和温度均呈增加的趋势,其气候倾向率分别为5.9 mm.(10a)-1和0.3℃.(... 运用统计方法对玛纳斯河流域1959-2007年近49 a来干季、湿季和全年降水量、均温、干旱指数的变化趋势、周期特征和突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9 a来玛纳斯河流域降水量和温度均呈增加的趋势,其气候倾向率分别为5.9 mm.(10a)-1和0.3℃.(10a)-1,但在20世纪70年代有一个明显的干旱期;降水、均温和干旱指数序列在干季、湿季、全年中都存在着较长周期,长周期中包含着短周期.其中,干旱指数和降水序列都存在8 a、14 a左右的周期;均温的变化周期比较复杂,波动性较强,存在22 a左右的年代际周期.累积距平法与滑动t检验得出的气候要素突变年份基本一致,大都处于1980年代.1983年流域内降水量发生由少雨到多雨的变化,流域气候开始变得湿润,1988年平均气温由偏冷转向偏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周期 突变 湿季 玛纳斯河流域
下载PDF
青藏高原安多地区干、湿季的转换及其边界层特征 被引量:28
10
作者 左洪超 胡隐樵 +1 位作者 吕世华 马耀明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35-540,共6页
利用“全球能量水循环之亚洲季风青藏高原实验(GAME/Tibet)”1998年加强期(IOP)安多的观测资料,尤其是GPS探空仪观测的资料,综合分析了安多的干、湿季的转换及边界层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安多湿季的形成与大气环流密切相关,西风带北移和... 利用“全球能量水循环之亚洲季风青藏高原实验(GAME/Tibet)”1998年加强期(IOP)安多的观测资料,尤其是GPS探空仪观测的资料,综合分析了安多的干、湿季的转换及边界层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安多湿季的形成与大气环流密切相关,西风带北移和东南气流对水汽的输送是湿季形成的必要条件.干季里,安多空气干燥、温度高、大气边界层高度发展,最高可达3550 m左右,地-气能量交换以感热通量为主,并有逆湿现象;湿季里,空气潮湿、温度较低、大气边界层高度很少能发展到2300 m左右,地-气能量交换中潜热通量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安多地区 湿季 节转换 大气环流 地-气能量交换 边界层特征
下载PDF
多雨高湿季甘蔗重要病害发生流行动态与防控策略 被引量:23
11
作者 李文凤 单红丽 +5 位作者 黄应昆 张荣跃 仓晓燕 尹炯 王晓燕 罗志明 《中国糖料》 2017年第2期75-77,共3页
7—9月多雨高湿季,既是甘蔗伸长大拔节奠定产量关键时期,也是多种甘蔗重要病害并发为害高峰期。为防止甘蔗病害大面积爆发流行、为害成灾,确保甘蔗后期安全生长,在调查研究基础上,紧扣寄主植物、病原物和环境条件植物病害爆发流行三要素... 7—9月多雨高湿季,既是甘蔗伸长大拔节奠定产量关键时期,也是多种甘蔗重要病害并发为害高峰期。为防止甘蔗病害大面积爆发流行、为害成灾,确保甘蔗后期安全生长,在调查研究基础上,紧扣寄主植物、病原物和环境条件植物病害爆发流行三要素,分析探讨了多雨高湿季甘蔗重要病害的发生动态;并根据其流行特点,结合甘蔗生产实际,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思路和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病害 多雨高湿季 发生动态 防控思路 技术措施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南侧干湿季气候特征与成因 被引量:19
12
作者 段玮 段旭 +1 位作者 樊风 孙绩华 《干旱气象》 2015年第4期546-554,共9页
利用台站降水、蒸发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通过季节水汽输送、大气可降水量分布、水汽辐合辐散诊断对西南水汽通道上青藏高原东南侧干、湿季气候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四季青藏高原东南侧均存在西南水汽输送,即使冬、春季... 利用台站降水、蒸发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通过季节水汽输送、大气可降水量分布、水汽辐合辐散诊断对西南水汽通道上青藏高原东南侧干、湿季气候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四季青藏高原东南侧均存在西南水汽输送,即使冬、春季也有较强盛的水汽输送,但其上空四季均维持有水汽辐散场,不利于降水发生和维持,尤其冬、春季强度更强、范围更广。同时,受低纬高原地形影响,这一地区大气气柱短,导致青藏高原东南侧大气可降水量比周边地区明显偏少,且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冬、春季大气可降水量仅为夏季的1/3~1/2。可见,青藏高原东南侧季节性干旱受冬、春季大气可降水量的减少和其上空更强更广的水汽辐散场共同影响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季 水汽输送 大气可降水量 辐合辐散
下载PDF
苏打碱化土壤碱化参数的干湿季节动态变化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彬 王志春 武恒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39-643,共5页
选取吉林省西部典型苏打碱化土壤,分别于干季6月、湿季8月和干季10月进行取样分析,测定计算土壤剖面各碱化参数(pH、SAR、SSP、SDR、总碱度、RSC和ESP),分析在气候干湿季节变化过程中各碱化参数的动态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气候&q... 选取吉林省西部典型苏打碱化土壤,分别于干季6月、湿季8月和干季10月进行取样分析,测定计算土壤剖面各碱化参数(pH、SAR、SSP、SDR、总碱度、RSC和ESP),分析在气候干湿季节变化过程中各碱化参数的动态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气候"干季-湿季-干季"的变化过程中,苏打碱化土壤各碱化参数也呈现较规律变化,其总体特征是各碱化参数在由干季向湿季(6月—8月)表现为升高趋势;而在湿季向干季(8月—10月)则表现为降低趋势。从变化幅度看,以表层土壤(0~20cm)变化更为显著。干季强烈蒸发作用导致地表积盐、湿季地下水位埋藏浅以及苏打碱化土壤通透性能差是造成湿季各碱化参数增大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打碱化土壤 碱化参数 湿季
下载PDF
昆明市主城区三种温室气体的月份和干、湿季的小时变化规律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向峰 杨良 +2 位作者 李爱军 谢海涛 金玉 《环境科学导刊》 2013年第2期16-19,共4页
研究了昆明市主城区3种温室气体浓度的最新变化情况,采用2009年、2010年和2011年的月份和小时平均浓度数据,结合昆明市气候特点,对3种温室气体浓度的月份和干、湿季的小时变化规律及原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温室气体 月份 湿季 浓度 变化规律 原因 昆明
下载PDF
1961—2014年我国西南地区干湿季变化特征 被引量:10
15
作者 贾孜拉.拜山 李维京 +3 位作者 孙丞虎 左金清 张若楠 刘景鹏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3-116,共14页
利用中国1961—2014年逐日降水观测等资料,分析了西南地区的干湿季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南地区东部和西北部最早进入湿季;干季由四川盆地、贵州南部开始。西南中东部以及南部等地的湿季长度较长,干季则与之相反。干湿季开始日期以及干... 利用中国1961—2014年逐日降水观测等资料,分析了西南地区的干湿季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南地区东部和西北部最早进入湿季;干季由四川盆地、贵州南部开始。西南中东部以及南部等地的湿季长度较长,干季则与之相反。干湿季开始日期以及干湿季长度均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在1970年代中期到1980年代发生了气候突变,呈现湿季长度变短,干季变长的趋势。湿季降水呈现东南多、西北少的特征,并表现出中东部减少,西部增加的趋势;干季降水则表现为东多西少的特点,在东部呈增加,在四川等地呈减少趋势。进一步分析表明:湿季异常偏湿(干)年,开始日期易偏早(晚),结束易偏晚(早),长度偏长(短);干季开始异常偏早(晚)年,干季长度长(短),干季略偏湿(干);太平洋、印度洋海温异常影响东亚大气环流的异常是造成西南地区干湿季出现异常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区域 湿季 气候特征
下载PDF
樟树和马尾松人工林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对干季和湿季的响应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湘淋 沈燕 +5 位作者 黄怡 罗彩琳 闫文德 刘洪娜 何功秀 何含杰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14-126,共13页
【目的】樟树和马尾松林是我国亚热带地区重要的用材林和生态林,通过探究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微生物之间的相关性,阐明樟树和马尾松人工林土壤酶和土壤微生物对干季和湿季变化的响应规律,以期为人工林的科学经营提供参考依... 【目的】樟树和马尾松林是我国亚热带地区重要的用材林和生态林,通过探究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微生物之间的相关性,阐明樟树和马尾松人工林土壤酶和土壤微生物对干季和湿季变化的响应规律,以期为人工林的科学经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生理生化方法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结果】1)与干季相比,湿季提高了樟树和马尾松林土壤含水率、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降低pH值和全磷含量,同时提高土壤蔗糖酶、脲酶、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水平;2)在干季和湿季时,樟树和马尾松林土壤细菌优势菌群为酸杆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绿弯菌门,土壤真菌的优势菌群为子囊菌门、担子菌门和被孢霉门,且樟树和马尾松林土壤细菌多样性指数表现为湿季>干季,真菌多样性指数表现为干季>湿季;3)RDA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全磷和含水率是调控该地区樟树和马尾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含水率与脲酶、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疣微菌纲和纤线杆菌纲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全磷与脲酶、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与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酵母纲、银耳纲和粪壳菌纲呈显著正相关关系;4)樟树和马尾松人工林土壤细菌功能在干季和湿季具有相似性,但土壤真菌的功能具有显著差异。【结论】湿季提高了樟树和马尾松人工林土壤含水率、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土壤酶活性和土壤细菌的多样性以增加其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树 马尾松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酶 土壤微生物 湿季
下载PDF
基于CMIP5模式对四川盆地湿季降水与极端降水的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于灏 周筠珺 +4 位作者 李倩 姜琪 邱威腾 吴笛 崔雪锋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8-79,共12页
四川盆地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和经济中心,湿季降水尤其极端降水情况显得尤为重要。基于“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五阶段”(CMIP5)的多个模式结果评估未来湿季降水和极端降水的可能变化。首先,利用CRU数据检验了模式对1971-2000年5-9月四川... 四川盆地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和经济中心,湿季降水尤其极端降水情况显得尤为重要。基于“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五阶段”(CMIP5)的多个模式结果评估未来湿季降水和极端降水的可能变化。首先,利用CRU数据检验了模式对1971-2000年5-9月四川盆地降水的模拟能力。结果显示,31个模式中有17个模式的模拟能力较好,通过99%的空间相关性信度检验,重现了“东多西少”的空间形态。有21个模式与观测值的标准差之比小于2.5,所有模式的平均偏差率都小于50%。在此基础上,选取表现最好的3个模式,在订正后做模式集合平均(MME),展示在RCP2.6、RCP4.5、RCP8.5的情形下,21世纪初期(2010-2039年)、中期(2040-2069年)、末期(2070-2099年)四川盆地湿季平均降水和湿季极端降水阈值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在RCP2.6的情形下,相对于1971-2000年的气候平均态,四川盆地湿季降水自东向西呈现“减-增-减”的形势,并且随着时间变化并无明显变化。在RCP4.5与RCP8.5的情形下,特征与RCP2.6不同,自东向西呈现“增-减-增”的形势。盆地东部湿季平均降水普遍增多,部分区域的变率达到了20%。对于极端降水阈值空间分布,特征与平均降水类似,三种情形下高值区均为在盆地中部偏东的一条南北走向的狭长带状区域。该区域内包括了成都、雅安、眉山、乐山等四川主要城市,并且随时间变化,该区域还有扩大的趋势,而RCP8.5模拟的降水要显著多于另两种情形。此外研究还发现,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四川盆地某一区域湿季平均降水减少的情况下,其极端降水阈值一定降低,反之不一定成立。只有当平均降水增幅超过10%时,该地区极端降水阈值才会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IP5 模式评估与订正 湿季 月平均降水与极端降水
下载PDF
舍饲努比亚山羊干湿季寄生蠕虫的感染及驱虫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世应 蒋会芹 +5 位作者 吴晶 张建冲 符丽梅 魏永海 程英 胡钟仁 《中国畜牧兽医》 CAS 2008年第6期96-97,共2页
为探索舍饲努比亚山羊干湿季产羔体系消化道主要寄生蠕虫的感染动态,从而制定合理的驱虫方案,对云南省石林县某努比亚种羊场饲养的努比亚黑色品系进行了干、湿季寄生蠕虫的感染检测及驱虫效果的试验观察。结果表明,在干湿季生产体系中,... 为探索舍饲努比亚山羊干湿季产羔体系消化道主要寄生蠕虫的感染动态,从而制定合理的驱虫方案,对云南省石林县某努比亚种羊场饲养的努比亚黑色品系进行了干、湿季寄生蠕虫的感染检测及驱虫效果的试验观察。结果表明,在干湿季生产体系中,4月龄羔羊感染的优势虫种为毛圆线虫、肺线虫、血矛线虫、奥斯特线虫4种;到8月龄时,虫种感染增加钩虫和结节线虫。4月龄羔羊感染率两批次一样,达到40%;到8月龄时,感染率最高的是2月产羔批次,达到100%。感染强度4月龄羔羊2月产羔批次最高,每克粪虫卵数(EPG)275±96,到8月龄时,每克粪虫卵数为355±206。120-240日龄羔羊全期增重10月产羔批次最高,2月批次驱虫组比未驱虫组试验期总增重、日增重分别提高70%、72.7%,经t检测,差异极显著(P〈0.01);2月产羔批次只均净增毛重2.8 kg,驱虫比未驱虫只均增加收入42元。因此,该场在干湿季产羔体系中,驱虫方案应调整为2月产羔批次的羔羊在4月龄进行首次驱虫,10月批次羔羊4月龄可不进行驱虫,两批次育成羊和成年母羊应在配种前进行驱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季 努比亚山羊 寄生蠕虫 驱虫效果
下载PDF
运用云南干湿季太阳辐射资料对五个日照类模型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贾友见 聂林如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年第6期48-50,共3页
云南省气候具有四季气温差别不明显,但干季、湿季降雨量差别较大的特点。本文运用云南实测太阳辐射资料,对五个用于计算水平地面月平均日总太阳辐射量的日照类模型进行了对比研究。
关键词 湿季 日照类模型 数学处理 太阳辐射 云南
下载PDF
桉叶面积与生物量对干湿季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羚菱 李明 +1 位作者 郑茹敏 程希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8期167-170,共4页
树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重要器官,叶面积与其生物量是树木参与生理过程的重要参数,直接影响树木的生物学结构。研究通过对昆明地区干湿两季与不同叶龄的桉叶采样与测量,利用Image J软件分别对干季和湿季的叶面积与生物量进... 树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重要器官,叶面积与其生物量是树木参与生理过程的重要参数,直接影响树木的生物学结构。研究通过对昆明地区干湿两季与不同叶龄的桉叶采样与测量,利用Image J软件分别对干季和湿季的叶面积与生物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湿季和干季对桉叶面积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湿季对一年生桉叶面积的影响较大;生物量对干季与湿季的响应也呈现出明显的不同。该研究可为桉树的生理特征与物候规律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叶 叶面积 生物量 湿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