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沪地出土明墓及湿尸考古两则
1
作者 高毓秋 《医古文知识》 1995年第1期33-35,共3页
本文通过对明代上海籍御医顾东川及历史上上海地区首次出土的明代湿尸进行医学分析考证,指出医学考古对医学史、防腐技术、医学科学文化和社会历史的研究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关键词 御医 明代湿尸 防腐术 医学考古
下载PDF
古今中外僧俗共享的防腐葬
2
作者 来建础 《当代宗教研究》 2005年第2期49-52,共4页
一提起防腐葬,人们自然就想到古埃及的木乃伊,想像着那彩绘人形棺里躺着的、被长长的亚麻布裹着的3000多年前先人的模样。其实中国也有“木乃伊”,曾在新疆罗布泊出土的楼兰裸女就是3600前的干尸,与干尸不同中国古墓葬出土的保存完... 一提起防腐葬,人们自然就想到古埃及的木乃伊,想像着那彩绘人形棺里躺着的、被长长的亚麻布裹着的3000多年前先人的模样。其实中国也有“木乃伊”,曾在新疆罗布泊出土的楼兰裸女就是3600前的干尸,与干尸不同中国古墓葬出土的保存完好的2000多年前的湿尸.如湖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轶候夫人和江苏连云港出土的汉代女尸也都属防腐葬的一种形式,它虽然没有像古埃及那样对遗体自身进行专门的处理,但达到的效果也不亚于埃及的木乃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木乃伊 埃及 湿尸 防腐葬 佛教 坐化葬式 僧葬文化 水晶棺
下载PDF
泰州出土明代古尸防腐条件初探 被引量:2
3
作者 王为刚 张伟 《中华医史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12-14,共3页
在1980--2011年间,泰州地区先后发现了4具保存完好的明代古尸。这4具古尸集中分布在不到1平方千米的范围内,具有相同的保存条件。通过对古尸埋葬情况的分析,得出一些初步的结论:死者去世后长时间的停柩,使得尸体得以充分脱水,成... 在1980--2011年间,泰州地区先后发现了4具保存完好的明代古尸。这4具古尸集中分布在不到1平方千米的范围内,具有相同的保存条件。通过对古尸埋葬情况的分析,得出一些初步的结论:死者去世后长时间的停柩,使得尸体得以充分脱水,成为干尸,这是古尸得到保存的基本条件;遗体下葬后,在恒温、恒湿、抑菌、密闭的条件下,继续以湿尸的方式得以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尸 防腐
原文传递
信息动车
4
《少年大世界(初中生)》 2024年第9期28-28,共1页
人工智能技术复原2000年前“睡美人”真容,马王堆汉墓是我国考古学上的重大发现。其中,汉代“辛追夫人”的墓穴和随葬品被公认为是20世纪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辛追夫人”遗体是世界上已发现的保存时间最长的湿尸,这也让世人十分好... 人工智能技术复原2000年前“睡美人”真容,马王堆汉墓是我国考古学上的重大发现。其中,汉代“辛追夫人”的墓穴和随葬品被公认为是20世纪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辛追夫人”遗体是世界上已发现的保存时间最长的湿尸,这也让世人十分好奇“辛追夫人”生前到底有怎样的容貌。不久前,湖南省博物馆的研究团队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还原了“辛追夫人”生前真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王堆汉墓 辛追 人工智能技术 湖南省博物馆 研究团队 湿尸 考古发现 考古学
原文传递
关于马王堆古尸不腐神话及其保存关键技术传承的思考 被引量:1
5
作者 游振群 《湖南省博物馆馆刊》 2012年第1期91-96,共6页
马王堆汉墓女尸是迄今为止详见于发掘报告的、我国最早发现的'湿尸'。本文将通过分析马王堆汉墓女尸殡葬的条件,揭秘女尸千年不腐的奥秘,并概述在传承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具有现代推广意义的人类遗骸保存关键技术。
关键词 湿尸 不腐 关键技术
原文传递
郭家岗战国女尸墓出土丝绸及皮甲的整理与研究
6
作者 王佩珍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2期176-183,共8页
1994年2月,湖北省荆门市纪山镇郭店村郭家岗一号墓被盗,一具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战国女湿尸被遗弃在被盗现场附近。尽管遭到了野蛮盗掘,该古尸基本形态仍保存完整,经专家技术处理后现保存于荆门市博物馆。该墓中陪葬的部分文物被公... 1994年2月,湖北省荆门市纪山镇郭店村郭家岗一号墓被盗,一具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战国女湿尸被遗弃在被盗现场附近。尽管遭到了野蛮盗掘,该古尸基本形态仍保存完整,经专家技术处理后现保存于荆门市博物馆。该墓中陪葬的部分文物被公安机关依法追回,其中的丝绸衣物已在贩卖途中烂成了大小不同的碎片。荆门市博物馆委托荆州市文保中心对这批丝绸及皮甲进行了修复及整理。本文拟对这批文物从种类、色彩、纹饰、制作工艺等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门市博物馆 整理与研究 湖北省荆门市 皮甲 湿尸 丝绸 制作工艺 简要分析
原文传递
博物馆基本陈列在时代变迁中的再突破——“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续写永不褪色的经典
7
作者 赵墨 《博物院》 2022年第6期129-136,共8页
1972年至1974年发掘的长沙马王堆汉墓,是西汉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一家三口的墓葬,共出土了3000多件珍贵的帛书、帛画、简牍、丝织品、漆木器、乐器、动植物标本、竹器、陶器、兵器等,还有一具保存完好的“湿尸”类古人类遗骸最典型的代表... 1972年至1974年发掘的长沙马王堆汉墓,是西汉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一家三口的墓葬,共出土了3000多件珍贵的帛书、帛画、简牍、丝织品、漆木器、乐器、动植物标本、竹器、陶器、兵器等,还有一具保存完好的“湿尸”类古人类遗骸最典型的代表[1]。其在展现西汉初年经济、天文、地理、历史、艺术、医学、哲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自发掘出土以来,就受到极大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沙马王堆汉墓 动植物标本 时代变迁 西汉初年 发掘 简牍 湿尸 帛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