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湖北省一次区域性暴雨过程的综合分析
被引量:
32
1
作者
王建生
《暴雨灾害》
2008年第2期154-159,共6页
采用T213产品中的物理量资料和天气图、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资料,对2007年7月1日江汉平原和鄂东的大暴雨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及其动力、热力、水汽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乌山低槽分裂出的冷空气东移,在华北东北部形成气旋波,其后...
采用T213产品中的物理量资料和天气图、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资料,对2007年7月1日江汉平原和鄂东的大暴雨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及其动力、热力、水汽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乌山低槽分裂出的冷空气东移,在华北东北部形成气旋波,其后部冷空气南下与副热带高压北上携带的暖湿气流相对峙所形成的湿度锋锋生和低层低涡、切变线是造成本次大暴雨天气过程的主要天气系统。有利强降水的各物理量场配合是降水云团迅速发展加强的有利条件。有能量锋区配合的!se高能区和K指数≥39℃的区域是有利大暴雨产生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度锋锋生
低涡
切变线
物理量场
综合分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08.7”襄樊罕见特大暴雨的中尺度观测特征与物理机制分析
被引量:
16
2
作者
王芹
喻威
+1 位作者
王成
王飞
《暴雨灾害》
2009年第1期43-50,共8页
利用Micaps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加密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GOES卫星资料,从环流背景、水汽条件、动力条件、不稳定机制等方面,重点对2008年7月22日襄樊罕见特大暴雨的中尺度观测特征与物理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特大暴雨是...
利用Micaps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加密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GOES卫星资料,从环流背景、水汽条件、动力条件、不稳定机制等方面,重点对2008年7月22日襄樊罕见特大暴雨的中尺度观测特征与物理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特大暴雨是在副热带高压、高空槽、西南低涡、切变线和地面倒槽的共同作用下发生的;切变线上对流云团在暴雨区合并、加强是造成襄樊罕见特大暴雨天气的直接原因,强降水发生在TBB低值中心;沿低空急流建立的从南海到华中地区的水汽通道,为暴雨发生发展直接输送暖湿空气;低层强烈的水汽输送和水汽辐合使暴雨区大气湿层迅速增厚,为暴雨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和整层正涡度的配置以及强的垂直上升运动,为暴雨发生提供了动力条件;能量锋锋生、湿度锋锋生对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发展具有触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暴雨
高空槽
西南低涡
低空急流
湿度锋锋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湖北省一次区域性暴雨过程的综合分析
被引量:
32
1
作者
王建生
机构
武汉中心气象台
出处
《暴雨灾害》
2008年第2期154-159,共6页
基金
中国气象局2008年业务项目"灾害天气短时临近预报业务系统建设与改进"资助
文摘
采用T213产品中的物理量资料和天气图、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资料,对2007年7月1日江汉平原和鄂东的大暴雨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及其动力、热力、水汽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乌山低槽分裂出的冷空气东移,在华北东北部形成气旋波,其后部冷空气南下与副热带高压北上携带的暖湿气流相对峙所形成的湿度锋锋生和低层低涡、切变线是造成本次大暴雨天气过程的主要天气系统。有利强降水的各物理量场配合是降水云团迅速发展加强的有利条件。有能量锋区配合的!se高能区和K指数≥39℃的区域是有利大暴雨产生的区域。
关键词
湿度锋锋生
低涡
切变线
物理量场
综合分析
Keywords
Humidity frontogenesis
Cyclonic vortex
Physical quantity field
Integrated analysis
分类号
P458.121.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08.7”襄樊罕见特大暴雨的中尺度观测特征与物理机制分析
被引量:
16
2
作者
王芹
喻威
王成
王飞
机构
湖北省襄樊市气象局
出处
《暴雨灾害》
2009年第1期43-50,共8页
文摘
利用Micaps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加密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GOES卫星资料,从环流背景、水汽条件、动力条件、不稳定机制等方面,重点对2008年7月22日襄樊罕见特大暴雨的中尺度观测特征与物理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特大暴雨是在副热带高压、高空槽、西南低涡、切变线和地面倒槽的共同作用下发生的;切变线上对流云团在暴雨区合并、加强是造成襄樊罕见特大暴雨天气的直接原因,强降水发生在TBB低值中心;沿低空急流建立的从南海到华中地区的水汽通道,为暴雨发生发展直接输送暖湿空气;低层强烈的水汽输送和水汽辐合使暴雨区大气湿层迅速增厚,为暴雨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和整层正涡度的配置以及强的垂直上升运动,为暴雨发生提供了动力条件;能量锋锋生、湿度锋锋生对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发展具有触发作用。
关键词
特大暴雨
高空槽
西南低涡
低空急流
湿度锋锋生
Keywords
Rare Torrential Rain
Upper air trough
southwest low vortex
Low altitude jet stream
Humidity front frontogenesis
分类号
P458.121.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湖北省一次区域性暴雨过程的综合分析
王建生
《暴雨灾害》
2008
3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08.7”襄樊罕见特大暴雨的中尺度观测特征与物理机制分析
王芹
喻威
王成
王飞
《暴雨灾害》
2009
1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