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滴灌在不同土质、流量情况下湿润体的形状研究
1
作者 张彤 何其融 《求知导刊》 2018年第19期28-30,共3页
文章作者通过室内试验,研究滴灌在不同土质、流量情况下湿润体的形状变化规律,研究表明:①湿润体的水平扩散半径与滴头流量呈正相关,且三种土质的水平扩散能力相当.②沙土和黏土的扩散深度与滴头流量呈正相关,但壤土的扩散深度随着滴... 文章作者通过室内试验,研究滴灌在不同土质、流量情况下湿润体的形状变化规律,研究表明:①湿润体的水平扩散半径与滴头流量呈正相关,且三种土质的水平扩散能力相当.②沙土和黏土的扩散深度与滴头流量呈正相关,但壤土的扩散深度随着滴头流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变小.③三种土质的湿润体形状系数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在滴头流量一定的情况下,湿润体的形状系数按照壤土、黏土、沙土的顺序依次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 土质 流量 湿润体形状
下载PDF
垄上线源滴灌湿润体特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段雪松 汪有科 +3 位作者 马理辉 赵颖娜 黎朋红 张陆军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95-198,共4页
在米脂县孟岔试验基地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了同一灌水量、不同流量条件下,垄上线源滴灌湿润体特征值的变化规律及滴灌结束后的水分再分布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线源交汇入渗情况下,滴头处和交汇面处垂直入渗距离与入渗时间均满足良好的幂... 在米脂县孟岔试验基地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了同一灌水量、不同流量条件下,垄上线源滴灌湿润体特征值的变化规律及滴灌结束后的水分再分布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线源交汇入渗情况下,滴头处和交汇面处垂直入渗距离与入渗时间均满足良好的幂函数关系。在灌水量为9L的情况下,湿润体沿滴灌管布置方向剖面上的土壤含水率等值线大致以15cm深度为分界线,上层呈现以滴头为中心的椭圆状,而下层则相对平缓。滴灌停止后24h时的湿润体较为稳定,其特征值可以作为线源滴灌灌水量设计的依据,同一灌水量条件下,滴头流量对滴灌停止后24h的湿润体特征值影响并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线源滴灌 湿润体形状 湿润 土壤含水率
下载PDF
充分供水条件下单点膜孔入渗湿润特性研究 被引量:33
3
作者 费良军 吴军虎 +2 位作者 王文焰 丁新利 张江辉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37-140,共4页
通过室内单点膜孔入渗试验资料 ,分析了充分供水条件下的单点膜孔入渗湿润体形状和湿润体内含水量变化规律 ,在此基础上 ,研究了单点膜孔入渗水平湿润半径和垂直湿润半径与入渗时间的关系 ,并提出了湿润半径和湿润体内平均含水量的计算... 通过室内单点膜孔入渗试验资料 ,分析了充分供水条件下的单点膜孔入渗湿润体形状和湿润体内含水量变化规律 ,在此基础上 ,研究了单点膜孔入渗水平湿润半径和垂直湿润半径与入渗时间的关系 ,并提出了湿润半径和湿润体内平均含水量的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孔灌溉 点源入渗 湿润体形状
下载PDF
利用工程措施改变地下滴灌土壤湿润模式的试验 被引量:17
4
作者 王伟 李光永 +1 位作者 段中琐 孙新忠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2-24,共3页
通过滴灌带下铺设阻水塑料布 ,明显地改变了地下滴灌湿润体的形状和湿润体内部的土壤水分分布。与普通地下滴灌比较 ,增大了沿毛管纵向的湿润宽度 ,提高了湿润锋向上的运移高度 ,减小了水分向下的入渗深度 ,同时 ,增大了滴灌带上层土壤... 通过滴灌带下铺设阻水塑料布 ,明显地改变了地下滴灌湿润体的形状和湿润体内部的土壤水分分布。与普通地下滴灌比较 ,增大了沿毛管纵向的湿润宽度 ,提高了湿润锋向上的运移高度 ,减小了水分向下的入渗深度 ,同时 ,增大了滴灌带上层土壤的含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滴灌 土壤水分分布 土壤湿润模式 阻水塑料布 湿润体形状
下载PDF
不同灌水技术要素对地表滴灌交汇入渗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魏群 费良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9-34,共6页
在米脂山地微灌枣树示范基地进行大田滴灌交汇入渗试验,研究了不同滴头流量、不同间距、灌溉水量等不同灌水技术要素对地表滴灌交汇入渗特性及其湿润体形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湿润体的水平扩散半径、向下入渗深度均随流量的增大而增大,... 在米脂山地微灌枣树示范基地进行大田滴灌交汇入渗试验,研究了不同滴头流量、不同间距、灌溉水量等不同灌水技术要素对地表滴灌交汇入渗特性及其湿润体形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湿润体的水平扩散半径、向下入渗深度均随流量的增大而增大,且均与入渗时间有显著的幂函数关系;点源滴灌条件下,滴头流量、灌水量、滴头间距对土壤湿润体大小和形状都有影响。在滴头两侧距离滴头距离相同的位置,当入渗时间为120 min时,二者相差2.8 cm,到灌水结束时两者相差达到3.5 cm。滴头间距相同、滴头流量不同的情况下,滴头流量小的交汇时间滞后、所形成的湿润体形状显得更加扁平,增大滴头流量、灌水量或缩小滴头间距均能有效改善土壤湿润体的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 交汇 湿润体形状 运移速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