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冲积平原区水稻湿润灌溉控制稻田蚊虫孳生的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葛凤翔 孙正 +1 位作者 蒋谦陛 孙彦常 《生态学报》 CAS 1981年第2期168-175,共8页
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 Wiedemann和三带喙库蚊Culex tritaeniorhynchus Giles是我国广大稻田区疟疾、丝虫病或乙型脑炎的主要媒介,由于它们的孳生面积广泛,孳生环境复杂,长期以来未能得到妥善解决,因而,它是我国除害灭病工作中存... 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 Wiedemann和三带喙库蚊Culex tritaeniorhynchus Giles是我国广大稻田区疟疾、丝虫病或乙型脑炎的主要媒介,由于它们的孳生面积广泛,孳生环境复杂,长期以来未能得到妥善解决,因而,它是我国除害灭病工作中存在的一个重要而又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 结合农业技术措施进行稻田蚊虫防治,过去国内外学者曾有不少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水田 水稻 湿润灌溉 水稻品种 蚊幼 对照区 标准区 田面水 中华按蚊 按蚊属 蚊虫
下载PDF
水稻湿润灌溉的节水效应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陈国林 王兆骞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23-127,共5页
在能定量控制水分的模拟槽中,对水稻的生理生态需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稻田的蒸散作用主要受水稻冠层的控制.同一生育阶段内,温度因子对蒸散作用有显著影响.1992年杭州市郊区早稻湿润灌溉的蒸散总量为323.2mm,日平... 在能定量控制水分的模拟槽中,对水稻的生理生态需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稻田的蒸散作用主要受水稻冠层的控制.同一生育阶段内,温度因子对蒸散作用有显著影响.1992年杭州市郊区早稻湿润灌溉的蒸散总量为323.2mm,日平均4.1mm,比对照减少0.27mm.晚稻本田期蒸散总量为398.8mm,日平均为4.5mm,比对照减少0.34mm.叶面蒸腾与叶面积指数呈正相关,早稻的相关系数为0.96**,晚稻为0.974**.早稻的蒸腾系数为236,晚稻的蒸腾系数为223.淹灌处理的蒸散量比湿润处理高10.3%,而节水处理的产量比淹灌高1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湿润灌溉 生理生态需水 蒸散 蒸腾
下载PDF
湿润灌溉栽培方式下晚稻的适宜施氮量 被引量:2
3
作者 戴力 杨泉 +3 位作者 王学华 罗小仁 张玉乐 马冉剑 《作物研究》 2016年第6期681-687,共7页
为探索节水栽培的晚稻适宜施肥量,以‘盛泰优018’为材料,在湿润灌溉条件下,通过5种不同施氮量处理:75.0、112.5、150.0、187.5和225.0 kg/hm^2,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水稻根、叶群体质量和产量形成的影响及相互关系,以筛选出相对最优的施氮... 为探索节水栽培的晚稻适宜施肥量,以‘盛泰优018’为材料,在湿润灌溉条件下,通过5种不同施氮量处理:75.0、112.5、150.0、187.5和225.0 kg/hm^2,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水稻根、叶群体质量和产量形成的影响及相互关系,以筛选出相对最优的施氮水平。结果表明:在本研究条件下,中等施氮水平(150.0 kg/hm^2)能够调控水稻构建出较合理的根、叶群体结构,获得较高的经济产量,同时N肥利用率也相对较高,为本试验中增产效果相对最优的晚稻适宜施氮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稻 施氮量 湿润灌溉 群体质量 产量
下载PDF
长期淹水、传统灌溉、湿润灌溉条件下海泡石修复镉污染水稻土效应 被引量:6
4
作者 李剑睿 徐应明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226-231,共6页
采用盆栽试验,于长期淹水、传统灌溉、湿润灌溉条件下,研究海泡石对镉污染水稻土的修复效应及对水稻抗氧化胁迫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海泡石后,土壤pH值显著升高,土壤镉形态由酸提取态向残渣态转化。长期淹水、传统灌溉... 采用盆栽试验,于长期淹水、传统灌溉、湿润灌溉条件下,研究海泡石对镉污染水稻土的修复效应及对水稻抗氧化胁迫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海泡石后,土壤pH值显著升高,土壤镉形态由酸提取态向残渣态转化。长期淹水、传统灌溉、湿润灌溉条件下,土壤有效镉含量分别下降16.3%~37.2%、7.8%~37.3%、14.8%~32.8%,稻米镉含量降幅分别为26.7%~60.0%、19.2%~46.2%、18.6%~50.0%,稻草镉含量分别降低25.0%~58.3%、15.2%~43.6%、15.4%~43.5%(P<0.05);土壤有效磷含量分别增加5.3%~26.2%、9.0%~33.6%、9.5%~25.1%,有效铁含量分别降低8.4%~19.5%、8.5%~15.1%、12.8%~18.9%,有效锌含量分别降低20.5%~45.5%、21.8%~60.0%、8.8%~52.9%,有效铜含量降幅分别为22.4%~32.7%、13.3%~33.6%、17.6%~32.8%(P<0.05);叶片CAT(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幅分别为15.1%~130.2%、15.6%~93.3%、18.9%~137.8%,叶片GSH(蛋白类谷胱甘肽)含量最大增幅分别为33.5%、31.7%、39.9%(P<0.05)。得出结论,长期淹水下,1.5%海泡石处理可使稻米镉满足我国食品中污染物含量限量值0.20 mg/kg(GB 2762—2012),长期淹水是一种推荐的镉污染稻田修复水分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管理 水稻土 海泡石 修复 长期淹水 传统灌溉 湿润灌溉
下载PDF
湿润灌溉下晚稻肥料运筹方式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学华 陈胤舟 +4 位作者 杨泉 戴力 罗小仁 张玉乐 马冉剑 《作物研究》 2016年第4期376-380,392,共6页
为探索晚稻节水节肥栽培技术,以‘盛泰优018’为材料,在湿润灌溉和施纯氮150 kg/hm2条件下,设置6种肥料运筹方式,研究施肥对水稻根、叶群体质量和产量形成的影响及相互关系,以筛选出相对最优的施肥技术。结果表明:在本研究条件下,按NPK=... 为探索晚稻节水节肥栽培技术,以‘盛泰优018’为材料,在湿润灌溉和施纯氮150 kg/hm2条件下,设置6种肥料运筹方式,研究施肥对水稻根、叶群体质量和产量形成的影响及相互关系,以筛选出相对最优的施肥技术。结果表明:在本研究条件下,按NPK=1∶0.5∶1、基蘖穗肥=5∶3∶2或NPK=1∶0.6∶1.2、基蘖穗肥=6∶3∶1的施肥技术方案能够较好地调控水稻,构建出较合理的根、叶群体结构,获得较高的经济产量,为本试验中相对较优的晚稻肥料运筹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稻 湿润灌溉 肥料运筹 产量
下载PDF
局部湿润灌溉土壤水分分布特征及其潜在环境效应 被引量:5
6
作者 徐俊增 卫琦 +2 位作者 彭世彰 于艳梅 张晓勇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2年第4期1-6,共6页
针对多种局部湿润的灌溉技术,在概括其湿润体湿润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湿润体分布特征的影响因素、局部湿润灌溉土壤水分运动模拟和局部湿润灌溉的农田环境效应,并从农田土壤氧化亚氮排放与土壤水分关系和局部灌溉土壤水分非均匀分布特... 针对多种局部湿润的灌溉技术,在概括其湿润体湿润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湿润体分布特征的影响因素、局部湿润灌溉土壤水分运动模拟和局部湿润灌溉的农田环境效应,并从农田土壤氧化亚氮排放与土壤水分关系和局部灌溉土壤水分非均匀分布特征角度,提出应该开展不同湿润体形式下土壤氧化亚氮排放规律及其对土壤水分布的响应、高效减排的局部湿润灌溉灌水技术参数优化角度开展新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湿润灌溉 土壤水分分布 环境效应 氧化亚氮排放
下载PDF
湿润灌溉加速生土熟化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尚治安 李昱 +1 位作者 杜治国 郭改娥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32-135,共4页
阐述了湿润灌溉加速生土熟化的基本原理及具体实施办法 ,介绍了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情况 。
关键词 湿润灌溉 测土配方施肥 生土熟化
下载PDF
用湿润灌溉、配方施肥法快速改良熟化生土地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建娥 《山西农业科学》 2007年第4期59-60,共2页
在灌区建设过程中,大量机械化作业造成局部地区表土剥离,土层打乱,使耕地生态环境恶化,形成生土地。运用水利工程和农业工程技术,以节水灌溉为中心、测土配方施肥为基础、调整种植结构为手段,迅速改造生土地,找出一条加速生土熟化和改... 在灌区建设过程中,大量机械化作业造成局部地区表土剥离,土层打乱,使耕地生态环境恶化,形成生土地。运用水利工程和农业工程技术,以节水灌溉为中心、测土配方施肥为基础、调整种植结构为手段,迅速改造生土地,找出一条加速生土熟化和改造低产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土地 湿润灌溉 配方施肥
下载PDF
水稻湿润灌溉技术及其节水增产机理的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王成才 李福欣 《黑龙江水专学报》 2003年第1期59-60,共2页
介绍了水稻湿润灌溉技术,并对该技术节水增产的机理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水稻 节水 湿润灌溉 机理
下载PDF
湿润灌溉下3个粳稻品种的生长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瑞 余可信 +2 位作者 田东 陈升军 姚立龙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19期71-72,74,共3页
以3个粳稻品种淮稻5号、盐粳9号、南粳5055为材料,研究了水稻湿润灌溉与传统淹水灌溉方式下,返青速度、发根量、分蘖性、穗粒结构等方面生长特性的差异。结果发现,湿润灌溉条件下水稻返青快、分蘖早发、分蘖量多、分蘖成穗数提高2.1... 以3个粳稻品种淮稻5号、盐粳9号、南粳5055为材料,研究了水稻湿润灌溉与传统淹水灌溉方式下,返青速度、发根量、分蘖性、穗粒结构等方面生长特性的差异。结果发现,湿润灌溉条件下水稻返青快、分蘖早发、分蘖量多、分蘖成穗数提高2.1%-11.6%,增产9.1%。18.7%,赤枯病发生率、倒伏比例降低,杂草发生量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湿润灌溉 生长特性 高产栽培
下载PDF
早稻湿润灌溉与常规耕作比较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韦盛敏 李龙 韦目阔 《农业科技通讯》 2011年第10期50-51,共2页
早稻厢沟湿润灌溉栽培,即在早稻抛栽后全生育期内田面不留水层,除孕穗期、抽穗期、灌浆期外,其它各生育期实行湿润旱管,使土壤水、气、热、养分充分协调,达到强根健体、大穗增收的目的。
关键词 早稻 湿润灌溉 栽培 研究
下载PDF
水稻湿润灌溉节水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忠正 秦君兰 《新疆农业科技》 2005年第4期5-5,共1页
关键词 高产栽培技术 灌溉节水 水稻 湿润灌溉 灌水定额 666
下载PDF
湿润灌溉配方施肥法快速改良生土地试验
13
作者 杨忠慧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07年第2期15-16,共2页
试验表明,湿润灌溉配方施肥法快速改良生土地效果显著,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及速效钾分别提高了112%、129%和156%,种植玉米产量提高1.97倍,种植经济作物增收更加显著。用此方法改良生土地周期仅为1~2年,比自然熟化缩短3~4年。该方法简... 试验表明,湿润灌溉配方施肥法快速改良生土地效果显著,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及速效钾分别提高了112%、129%和156%,种植玉米产量提高1.97倍,种植经济作物增收更加显著。用此方法改良生土地周期仅为1~2年,比自然熟化缩短3~4年。该方法简便易行,投入低,收益高,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润灌溉 配方施肥 生土改良 襄垣县
下载PDF
对水稻湿润灌溉增产省水效果的认识 被引量:1
14
作者 蒋谦陛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1979年第4期89-91,共3页
水稻湿润灌溉,革新了水稻历来长期淹水灌溉的旧方法,为高产、稳产、低成本的用水管理,提供了新的经验。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都证明:在深耕、密植、多肥的条件下,不仅比长期淹灌的旧方法增产省水。
关键词 水稻 水深 水层 渗漏量 水分状况 水文要素 地面灌溉 淹灌 田面 湿润灌溉
下载PDF
水稻湿润灌溉增产灭蚊前途远大
15
作者 屠家骥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1979年第4期87-88,共2页
我省近年来引黄灌溉种稻发展很大,郑、汴、洛三市由于扩种水稻,根绝风沙危害,解决了城市大米供应,改变了环境,群众十分拥护。但是,也有另一方面的问题,就是蚊子孳生,疟疾增加。因此,大家反映:“种稻好是好,就是蚊子多了不好”,迫切要求... 我省近年来引黄灌溉种稻发展很大,郑、汴、洛三市由于扩种水稻,根绝风沙危害,解决了城市大米供应,改变了环境,群众十分拥护。但是,也有另一方面的问题,就是蚊子孳生,疟疾增加。因此,大家反映:“种稻好是好,就是蚊子多了不好”,迫切要求解决灭蚊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分孽 湿润灌溉 灭蚊
下载PDF
水稻湿润灌溉在防治蚊虫作用上的实验研究
16
作者 河南省稻田灭蚊协作组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1979年第4期70-74,共5页
湿润灌溉(以下简称润灌)是河南省引黄河水种稻区根据该区水源不足,和春夏旱秋涝的气候特点,总结的水稻省水高产经验中的一项重要的增产措施。它比淹灌省水1/3~1/2,不仅扩大灌溉面积,而且又能增产12—20%,故为农业科研部门所重视。
关键词 水稻 中华按蚊 按蚊属 水稻产量 淹灌 地面灌溉 稻田 水田 湿润灌溉 蚊虫 稻区
下载PDF
关于早稻湿润灌溉的几个问题
17
《浙江农业科学》 1960年第1期20-23,共4页
湿润灌溉是在1958年农业生产大跃进的形势下劳动农民所创造的一种新型的水稻灌溉制度。特别在深耕、多肥、密植条件下,湿润灌溉表现出独特的适应力。1959年本省在早稻上进行多点试验,也初步证实了湿润灌溉对于促进早稻早发。
关键词 早稻 水稻 湿润灌溉 水稻灌溉制度
下载PDF
水稻湿润灌溉对防制蚊幼孳生的再探讨
18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1979年第4期75-82,共8页
水稻属高产、稳产农作物,又是主要食粮品种之一,由于水利条件的不断充备,许多原来的非稻区,现在也逐步大量的种成了水稻,其种植面积陆续在扩大。在保持古老漓漫、淹泡的稻田,给中华按蚊。
关键词 水稻 蚊幼 水稻田 湿润灌溉 防制 晒田 浅水灌溉 中华按蚊 按蚊属
下载PDF
不同灌溉方式对稻田土中NH_(4)^(+)-N迁移转化途径的影响
19
作者 邓秋宏 李佳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58-164,共7页
为探究不同灌溉方式对稻田土壤中NH_(4)^(+)-N迁移转化途径的影响,采用自制装置模拟稻田,测定土壤施入尿素后在不同灌溉方式下稻田氨挥发量以及土壤、淋溶液中NH_(4)^(+)-N浓度及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常规淹灌方式下,施肥后15 d内... 为探究不同灌溉方式对稻田土壤中NH_(4)^(+)-N迁移转化途径的影响,采用自制装置模拟稻田,测定土壤施入尿素后在不同灌溉方式下稻田氨挥发量以及土壤、淋溶液中NH_(4)^(+)-N浓度及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常规淹灌方式下,施肥后15 d内以淋溶途径损失的NH_(4)^(+)-N量约为湿润灌溉方式下的2.7倍;湿润灌溉方式下,施肥后15 d内以氨挥发、硝化反应途径损失的NH_(4)^(+)-N量分别约为常规淹灌方式下的16.5倍和2.02倍.研究结果表明,常规淹灌方式下施肥后15 d内NH_(4)^(+)-N主要以淋溶途径进行迁移转化;湿润灌溉方式下施肥后15 d内NH_(4)^(+)-N的迁移转化途径主要为氨挥发.通过分析不同灌溉方式下土壤中NH_(4)^(+)-N的迁移转化途径可为合理灌溉及控制农田面源污染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淹灌 湿润灌溉 NH_(4)^(+)-N损失 迁移转化
下载PDF
节水灌溉条件下稻田氮素径流与渗漏流失特征研究 被引量:29
20
作者 姜萍 袁永坤 +6 位作者 朱日恒 戴耀文 沈逸菲 赵峥 岳玉波 赵琦 曹林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592-1596,共5页
采用测坑定位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灌溉条件下稻田系统氮素流失特征。结果表明:与常规淹灌(W1)处理相比,间歇灌溉(W2)和湿润灌溉(W3)等节水灌溉处理可分别减少4.37%和8.88%的灌水量、35.74%和5.98%的径流排水量以及2.01%和17.28%的渗漏排... 采用测坑定位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灌溉条件下稻田系统氮素流失特征。结果表明:与常规淹灌(W1)处理相比,间歇灌溉(W2)和湿润灌溉(W3)等节水灌溉处理可分别减少4.37%和8.88%的灌水量、35.74%和5.98%的径流排水量以及2.01%和17.28%的渗漏排水量;整个水稻季,W1处理的总氮(TN)径流和渗漏流失负荷均为最高,分别为11.69、3.40kgN·hm-2;与W1处理相比,较低的排水量导致W2处理和W3处理分别减少了52.01%和38.24%的TN径流流失,以及15.88%和42.06%的TN渗漏流失;W2处理和W3处理还分别提高了10.83%和5.46%的水稻籽粒产量。研究表明节水灌溉不仅能有效控制稻田氮素流失,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稻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坑 间歇灌溉 湿润灌溉 氮素流失 径流 渗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