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湿热发黄证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不同分期的生物标志物筛查 被引量:2
1
作者 宋婧 马致洁 +2 位作者 王伽伯 宫嫚 赵奎君 《北京中医药》 2016年第12期1105-1108,共4页
目的通过对湿热发黄证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不同分期(早、中和晚期)的人血清样本进行代谢组学轮廓分析,分析其相关性与差异,并从中筛选具有差异性的小分子代谢物,即... 目的通过对湿热发黄证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不同分期(早、中和晚期)的人血清样本进行代谢组学轮廓分析,分析其相关性与差异,并从中筛选具有差异性的小分子代谢物,即生物标志物。方法湿热发黄证HBV-ACLF样本27例,其中早期14例,中期6例,晚期7例,运用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仪技术检测3个不同分期血清样本中的小分子代谢产物,通过Data Analysis和Mzmine软件进行色谱峰识别后进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找出潜在生物标志物。结果共筛选出8个生物标志物;湿热发黄证之HBV-ACLF患者早、中、晚期之间具有明显的代谢组学差异,小分子代谢物也发生了显著性变化。结论影响湿热发黄证HBV-ACLF不同分期的生物标志物种类有视黄醇维生素类物质、前列腺素类物质、环氧脂肪酸、甾体类激素、甘油三酯类物质、甘油双酯类物质、磷脂酰乙醇胺类物质、甲状腺素葡萄糖苷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慢加急性肝衰竭 生物标志物 代谢组学 湿热发黄 证候
下载PDF
浅谈《伤寒论》湿热发黄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文林 《青海医药杂志》 2002年第9期59-60,共2页
关键词 辨证论治 病因 病机 黄疸 《伤寒论》 湿热发黄
下载PDF
湿热发黄诊治一得 被引量:1
3
作者 马廷保 《陕西中医函授》 1999年第1期38-39,共2页
湿热发黄是临床常见病,我经二十余年临床经验总结,发现运用宣上发表,开泄湿热;畅中渗湿,疏肝利胆;导下解毒,清热化浊三法辨证施治,效果显著。
关键词 湿热发黄 中医药疗法 湿 解毒退黄
下载PDF
中药高位保留灌肠联合西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湿热发黄证患者近期疗效 被引量:15
4
作者 谭善忠 谢碧红 +4 位作者 常家宝 臧志栋 张宁 沈建军 梁重锋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1119-1121,共3页
目的评价中药高位保留灌肠对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肝衰竭)患者的早期疗效。方法 5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早期属中医湿热发黄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中药保留高位灌... 目的评价中药高位保留灌肠对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肝衰竭)患者的早期疗效。方法 5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早期属中医湿热发黄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中药保留高位灌肠,每日1次,疗程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两组有效患者治疗后腹胀改善时与黄疸消退时间、血清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68%,对照组为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有效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TBiL明显下降(P<0.05),PTA明显升高(P<0.05);TBiL的下降和PTA的上升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腹胀改善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证属湿热发黄证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尽早予以中药高位保留灌肠有利于控制病情进展,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湿热发黄 高位保留灌肠 慢性乙型肝炎
原文传递
仲景辨治湿热发黄三法初探
5
作者 张丽丽 张国骏 《湖南中医杂志》 2013年第8期96-96,共1页
仲景治疗湿热发黄主要有三个思路,即湿热之邪或从小便、或从大便、或从汗而解,且此三法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邪之出路,可从其一或从其二或从其三,故临床上应根据病因病机进行辨证治疗,灵活应用。
关键词 《伤寒论》 湿热发黄 辨证治疗 利小便 通大便 发汗
原文传递
“清热利湿健脾行气”法治疗乙型肝炎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34例 被引量:2
6
作者 于洪涛 阮清发 +1 位作者 王菲 张薇 《福建中医药》 2017年第6期61-62,共2页
目的观察"清热利湿健脾行气"法治疗乙型肝炎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的疗效。方法将乙型肝炎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早期、中期64例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0例,2组中医辨证均为湿热发黄证。对照组予西医... 目的观察"清热利湿健脾行气"法治疗乙型肝炎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的疗效。方法将乙型肝炎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早期、中期64例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0例,2组中医辨证均为湿热发黄证。对照组予西医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茵陈蒿汤加平胃散化裁治疗。2组疗程均为8周,治疗结束后3个月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8%,优于对照组的66.67%(P<0.05),且治疗组在TBi L及PTA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清热利湿健脾行气"法治疗乙型肝炎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湿热发黄证疗效满意,可提高临床有效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 湿热发黄 湿 健脾行气
下载PDF
《伤寒论》发黄证辨治特色探微 被引量:2
7
作者 肖岑昕 黄恒青 《亚太传统医药》 2021年第7期191-193,共3页
黄疸病在古代称之为"发黄",首载于《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系统阐述了其理法方药的辨治特色,后世医家们也提出了许多见解。在《伤寒论》"六经辨证"中,发黄证多见于阳明病、太阴病篇,张仲景对发黄证的发病、辨... 黄疸病在古代称之为"发黄",首载于《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系统阐述了其理法方药的辨治特色,后世医家们也提出了许多见解。在《伤寒论》"六经辨证"中,发黄证多见于阳明病、太阴病篇,张仲景对发黄证的发病、辨证及施治的阐述,对现代医学中该类疾病的诊治提供了参考意义,值得我们不断深入探索。从发黄证的病因入手,分别从湿热、寒湿、被火、瘀血四大病因病机展开论述,并探讨这种辨治思想对后世治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黄 湿热发黄 湿发黄 被火发黄 瘀血发黄 《伤寒论》
下载PDF
肝衰竭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42
8
作者 周小舟 黄俏光 +4 位作者 孙新锋 马文峰 徐文军 徐韶敏 周大桥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64-66,共3页
目的通过对慢加急性、慢性肝衰竭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揭示其中医证候的分布特点及其演变规律。方法以回顾性临床研究的方式,对我院165例诊断为慢加急性、慢性肝衰竭患者的病因及中医证候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临床依据。结果... 目的通过对慢加急性、慢性肝衰竭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揭示其中医证候的分布特点及其演变规律。方法以回顾性临床研究的方式,对我院165例诊断为慢加急性、慢性肝衰竭患者的病因及中医证候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临床依据。结果1.慢加急性、慢性肝衰竭的发病年龄以4l~50岁为多;性别以男性为主:而肝硬化是其高危因素;HBV的病毒复制是诱发因素之一;过度劳累、思虑、饮酒是其主发病诱因及加重因素。2.辨证定位多以肝、脾、胆、胃、肾为主;其辨证定性多以血瘀、湿热、热毒、气虚、肝郁为主,主证型为湿热发黄证、气虚瘀黄证、瘀热发黄证、阳虚发黄证。湿热发黄证治疗后总有效率比其他证型高.而气虚瘀黄证和阳虚瘀黄证死亡率高。结论通过对165例患者进行系统的回顾性研究,发现慢加急性、慢性肝衰竭患者具有一定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和演变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衰竭 慢性肝衰竭 证候规律 湿热发黄 气虚瘀黄证 发黄 阳虚发黄
下载PDF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证治之我见 被引量:5
9
作者 徐笋晶 黄家诏 欧名菊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10期175-176,共2页
很多医家皆谓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只宜用于湿热内蕴兼表的诸证,文章将探讨本方的证治及组方思路并对本方证的临床病案举隅,认为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能宣畅肺气,发散瘀热,故可运用于湿热内蕴而并不兼表的诸多病证中。
关键词 伤寒论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湿热发黄
下载PDF
论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非表里同治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明炯 王文华 《环球中医药》 CAS 2016年第3期347-350,共4页
对于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历代医家争议较少,很多名家的观点都认为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具有解表之功效。但是认真研读《伤寒论》就会发现此观点存在两个无法回答的问题:(1)262条中张仲景明示"瘀热在里",为何病在里还用解表之法?(2)... 对于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历代医家争议较少,很多名家的观点都认为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具有解表之功效。但是认真研读《伤寒论》就会发现此观点存在两个无法回答的问题:(1)262条中张仲景明示"瘀热在里",为何病在里还用解表之法?(2)仲景所有发汗之方剂,其方后注都有"温覆微似汗"或"啜粥"等字句,为何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则完全没有这样的说明?鉴于此,本文通过考证"伤寒""发黄"和"瘀热在里"在《伤寒论》中的含义,最终提出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实非表里同治方之观点;同时,262条中仲景对于黄疸"瘀热在里"证的治法实乃破瘀利湿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湿热发黄 在里 谷疸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下载PDF
从《伤寒杂病论》中看仲景治疗黄疸的特点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津慧 《陕西中医》 2009年第1期95-96,共2页
关键词 《伤寒杂病论》 黄疸病 治疗 仲景 湿热发黄 《伤寒论》 金匮要略 瘀血发黄
下载PDF
小议《伤寒论》中的黄疸皆伤及血分 被引量:3
12
作者 胡亮明 曹晓瑞 蒋小敏 《亚太传统医药》 2007年第8期26-27,共2页
《伤寒论》中黄疸的病因划分为湿热发黄、瘀血发黄、火逆发黄和寒湿发黄4种。无论从发病机理还是从组成药物的功效分析,这4种原因引起的黄疸,无一不波及血分,诱发黄疸。
关键词 伤寒论 黄疸 湿热发黄 瘀血发黄 火逆发黄 湿发黄
下载PDF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的方证要义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12
13
作者 孙开元 范东东 +1 位作者 张宁 郑丰杰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4期920-923,共4页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为表里双解之剂,外可解表邪闭遏,内能清湿热蕴结郁蒸,《伤寒论》中用于治疗伤寒瘀热在里发黄。除急性黄疸初起外,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还广泛用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荨麻疹、特应性皮炎、湿疹等皮肤瘙痒症。本文结合仲景论...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为表里双解之剂,外可解表邪闭遏,内能清湿热蕴结郁蒸,《伤寒论》中用于治疗伤寒瘀热在里发黄。除急性黄疸初起外,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还广泛用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荨麻疹、特应性皮炎、湿疹等皮肤瘙痒症。本文结合仲景论湿热发黄证治,解析了麻黄连轺赤小豆汤的方证要义、配伍规律和方-证要素对应关系、临床辨证要点、并佐以医案实录,以期为临床辨证选用、针对病机加减化裁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表里双解 组方原则 湿热发黄 方证相应 方-证要素对应 皮肤瘙痒 经方
下载PDF
重度黄疸临床证治之省思 被引量:3
14
作者 廖晏农 黄升腾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365-366,共2页
关键词 重度黄疸 临床证治 茵陈蒿汤 药理研究 利胆作用 低血清胆红素 湿热发黄 湿 胆汁分泌 抗肝炎病毒
下载PDF
茵陈蒿汤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宝明 《基层医学论坛》 2005年第11期1002-1002,共1页
关键词 茵陈蒿汤 湿热发黄 临床表现 湿 伤寒杂病论 茵陈四逆汤 茵陈五苓散 黄疸病 通便 病因病机
下载PDF
当归拈痛汤新用
16
作者 陈通城 《实用中医药杂志》 1999年第A12期31-31,共1页
关键词 当归拈痛汤 辨证施治 色素沉着 专病专方 辨证论治 传统中医学 肢节烦痛 大便不成形 李东垣 湿热发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