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菝葜八味汤加减治疗糖尿病足湿热毒盛证的临床疗效。方法:10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给予依帕司他联合复方黄柏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菝葜八味汤加减。治疗前后分别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静息疼、间...目的:观察菝葜八味汤加减治疗糖尿病足湿热毒盛证的临床疗效。方法:10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给予依帕司他联合复方黄柏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菝葜八味汤加减。治疗前后分别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静息疼、间歇性跛行、足冷感觉、中医证候评分,病足溃疡面积,溃疡面pH,溃疡深度和经皮氧分压。检查患者糖脂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足背动脉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流峰值、血流量、血管内径和搏动指数),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血清和皮损组织中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3、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2%(50/52),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0.8%(42/52),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029,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静息疼、间歇性跛行、足冷感觉、中医证候积分、溃疡面积、溃疡面pH和溃疡深度均明显降低(P<0.05),经皮氧分压明显升高(P<0.05)。FPG、2h PG、TG、TC、血流峰值、TNF-α、IL-6、IL-18和CRP明显降低(P<0.05),血流量、血管内径和搏动指数明显升高(P<0.05),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加快(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改善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2%(11/52),观察组为23.1%(12/52),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菝葜八味汤加减可促进DF湿热毒盛证患者的病足创面愈合,改善患者足背动脉血液流变学,加快神经传导,降低炎性反应。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观察菝葜八味汤加减治疗糖尿病足湿热毒盛证的临床疗效。方法:10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给予依帕司他联合复方黄柏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菝葜八味汤加减。治疗前后分别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静息疼、间歇性跛行、足冷感觉、中医证候评分,病足溃疡面积,溃疡面pH,溃疡深度和经皮氧分压。检查患者糖脂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足背动脉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流峰值、血流量、血管内径和搏动指数),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血清和皮损组织中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3、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2%(50/52),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0.8%(42/52),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029,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静息疼、间歇性跛行、足冷感觉、中医证候积分、溃疡面积、溃疡面pH和溃疡深度均明显降低(P<0.05),经皮氧分压明显升高(P<0.05)。FPG、2h PG、TG、TC、血流峰值、TNF-α、IL-6、IL-18和CRP明显降低(P<0.05),血流量、血管内径和搏动指数明显升高(P<0.05),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加快(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改善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2%(11/52),观察组为23.1%(12/52),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菝葜八味汤加减可促进DF湿热毒盛证患者的病足创面愈合,改善患者足背动脉血液流变学,加快神经传导,降低炎性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