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中医“湿热生虫”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
30
1
作者
刘斌斌
胡运莲
+2 位作者
林敏
文娜
王永霞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094-1096,共3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44例经胃镜、14C尿素呼气试验诊断为Hp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者,按照中医辨证分型分为脾胃虚弱证、脾胃湿热证、胃阴不足证、胃络瘀阻证、肝胃不和证,统计比...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44例经胃镜、14C尿素呼气试验诊断为Hp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者,按照中医辨证分型分为脾胃虚弱证、脾胃湿热证、胃阴不足证、胃络瘀阻证、肝胃不和证,统计比较不同证型感染幽门螺杆菌患者所占比例。结果:经过统计分析后,脾胃湿热证、肝胃不和证、脾胃虚弱证、胃阴不足证、胃络瘀阻证所占百分比分别为43.0%、35.7%、16.0%、3.7%、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脾胃湿热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的慢性胃炎有较为紧密的关系,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中医"湿热生虫"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脾胃
湿
热
证
中医辨证
湿热生虫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湿热生虫”理论探讨慢性前列腺炎病机及当归贝母苦参丸加滑石组方思路
被引量:
8
2
作者
符方智
易港
+1 位作者
任杰
周青
《陕西中医》
CAS
2022年第7期918-920,935,共4页
慢性前列腺炎(CP)为成年男性常见疾病,其中医病因多与虚、湿、热、瘀相关,表现为虚实夹杂的病性特点。基于国医大师王琦从虫毒论治男性不育经验和中医“湿热生虫”理论,认为湿热常致虫毒患生,湿热证与虫毒证常同时出现,因此提出CP中医...
慢性前列腺炎(CP)为成年男性常见疾病,其中医病因多与虚、湿、热、瘀相关,表现为虚实夹杂的病性特点。基于国医大师王琦从虫毒论治男性不育经验和中医“湿热生虫”理论,认为湿热常致虫毒患生,湿热证与虫毒证常同时出现,因此提出CP中医主导病机为肾虚湿热、血瘀虫毒。中医治疗应根据辨证给予“扶正”和“祛邪”,其中“祛邪”应注重辨治湿热、血瘀、虫毒。国医大师王琦、段亚亭根据《金匮要略》注“男子加滑石半两”,将当归贝母苦参丸加滑石用于CP的治疗。分析四味药物功用特点,当归化瘀润燥以行气血,贝母清热开肺以通水道,苦参清热燥湿以祛虫毒,滑石清热利水以通前窍,共奏清热利水、活血杀虫之效,符合CP“祛邪”的中医治法。结合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当归贝母苦参丸加滑石可能在下尿路症状感染、盆腔疼痛、细菌感染等方面具有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前列腺炎
湿热生虫
当归贝母苦参丸
滑石
虫
毒
组方思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湿热生虫”理论探析疮证治
被引量:
3
3
作者
张树元
张沁园
张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11期145-148,共4页
瘑疮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中医外科疾病,常见瘙痒、渗出以及脱屑等临床表现。该病极其顽缠,病情迁延,可对患者日常生活产生较大影响。中国古代对瘑疮的记载最早可追溯到甲骨文时期。古代医家对于瘑疮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论述颇详,但对其证...
瘑疮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中医外科疾病,常见瘙痒、渗出以及脱屑等临床表现。该病极其顽缠,病情迁延,可对患者日常生活产生较大影响。中国古代对瘑疮的记载最早可追溯到甲骨文时期。古代医家对于瘑疮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论述颇详,但对其证治分型却鲜有记载。“湿热生虫”是中医特色理论之一,是对病因病机的高度概括。笔者通过对中医文献的研究,认为瘑疮为病,当主责于“湿热生虫”。在中医“湿热生虫”理论的基础上,笔者又将该病分为虫邪在表、虫在肌肉、虫入血分及虫毒日久四型,并分别对每一分型的临床表现及治法方药进行总结,以期为瘑疮临床诊治提供新的思路及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瘑疮
掌跖脓疱病
手足
湿
疹
湿热生虫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数据挖掘探索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湿热生虫的关系
4
作者
陈秋平
邵明义
+3 位作者
方雨萱
毕倩
崔鸿雁
吕兰青
《河南中医》
2022年第10期1578-1581,共4页
目的:探索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湿热生虫的关系及清热祛湿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可行性。方法:以“幽门螺杆菌”和“中药”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文献,将筛选和规范后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药物的...
目的:探索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湿热生虫的关系及清热祛湿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可行性。方法:以“幽门螺杆菌”和“中药”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文献,将筛选和规范后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药物的性味、归经等进行频次统计分析,基于关联规则进行组方规律分析,对方剂进行聚类分析,挖掘出核心药物组合,并在此基础上生成新方。结果:共筛选出92首方剂,141味中药;四气以寒性、温性、平性为主;五味以辛味、苦味、甘味为主;归经以脾经、胃经为主;功效以补虚、清热、理气、化痰、祛湿为主;药物以清热祛湿类药物为主;挖掘出3首核心方,分别由蒲公英、黄连、甘草、木香、半夏、白芍、黄芪、陈皮、白术、茯苓等药物组成。结论:中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以扶正清热祛湿为主,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中医湿热生虫存在一定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湿热生虫
清
热
祛
湿
数据挖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中医“湿热生虫”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
30
1
作者
刘斌斌
胡运莲
林敏
文娜
王永霞
机构
湖北中医药大学
湖北省中医院
出处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094-1096,共3页
基金
全国临床医药研究专项基金(L2017082)
文摘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44例经胃镜、14C尿素呼气试验诊断为Hp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者,按照中医辨证分型分为脾胃虚弱证、脾胃湿热证、胃阴不足证、胃络瘀阻证、肝胃不和证,统计比较不同证型感染幽门螺杆菌患者所占比例。结果:经过统计分析后,脾胃湿热证、肝胃不和证、脾胃虚弱证、胃阴不足证、胃络瘀阻证所占百分比分别为43.0%、35.7%、16.0%、3.7%、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脾胃湿热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的慢性胃炎有较为紧密的关系,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中医"湿热生虫"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联系。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脾胃
湿
热
证
中医辨证
湿热生虫
Keywords
Helicobacter pylori
Spleen and stomach damp-heat syndrome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Damp-heat worms
分类号
R516 [医药卫生—内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湿热生虫”理论探讨慢性前列腺炎病机及当归贝母苦参丸加滑石组方思路
被引量:
8
2
作者
符方智
易港
任杰
周青
机构
湖南中医药大学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出处
《陕西中医》
CAS
2022年第7期918-920,935,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U20A20408)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重点)(19A384)
+1 种基金
湖南省高层次卫生人才“225”工程培养项目[湘卫函(2019)196]
湖南省性与生殖健康中医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资助项目(湘科计2020SK4014)。
文摘
慢性前列腺炎(CP)为成年男性常见疾病,其中医病因多与虚、湿、热、瘀相关,表现为虚实夹杂的病性特点。基于国医大师王琦从虫毒论治男性不育经验和中医“湿热生虫”理论,认为湿热常致虫毒患生,湿热证与虫毒证常同时出现,因此提出CP中医主导病机为肾虚湿热、血瘀虫毒。中医治疗应根据辨证给予“扶正”和“祛邪”,其中“祛邪”应注重辨治湿热、血瘀、虫毒。国医大师王琦、段亚亭根据《金匮要略》注“男子加滑石半两”,将当归贝母苦参丸加滑石用于CP的治疗。分析四味药物功用特点,当归化瘀润燥以行气血,贝母清热开肺以通水道,苦参清热燥湿以祛虫毒,滑石清热利水以通前窍,共奏清热利水、活血杀虫之效,符合CP“祛邪”的中医治法。结合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当归贝母苦参丸加滑石可能在下尿路症状感染、盆腔疼痛、细菌感染等方面具有治疗作用。
关键词
慢性前列腺炎
湿热生虫
当归贝母苦参丸
滑石
虫
毒
组方思路
Keywords
Chronic prostatitis
Damp heat producting insects
Danggui Beimu Kushen pill
Talc
Insect poison
Formula thinking
分类号
R697 [医药卫生—泌尿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湿热生虫”理论探析疮证治
被引量:
3
3
作者
张树元
张沁园
张潇
机构
山东省聊城市中医医院皮肤科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出处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11期145-148,共4页
基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函〔2019〕62号)。
文摘
瘑疮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中医外科疾病,常见瘙痒、渗出以及脱屑等临床表现。该病极其顽缠,病情迁延,可对患者日常生活产生较大影响。中国古代对瘑疮的记载最早可追溯到甲骨文时期。古代医家对于瘑疮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论述颇详,但对其证治分型却鲜有记载。“湿热生虫”是中医特色理论之一,是对病因病机的高度概括。笔者通过对中医文献的研究,认为瘑疮为病,当主责于“湿热生虫”。在中医“湿热生虫”理论的基础上,笔者又将该病分为虫邪在表、虫在肌肉、虫入血分及虫毒日久四型,并分别对每一分型的临床表现及治法方药进行总结,以期为瘑疮临床诊治提供新的思路及方法。
关键词
瘑疮
掌跖脓疱病
手足
湿
疹
湿热生虫
Keywords
Palmoplantar pustulosis
Palmoplantar impetigo
Hand and foot eczema
Damp heat producing insects
分类号
R275 [医药卫生—中医皮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数据挖掘探索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湿热生虫的关系
4
作者
陈秋平
邵明义
方雨萱
毕倩
崔鸿雁
吕兰青
机构
河南中医药大学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河南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
出处
《河南中医》
2022年第10期1578-1581,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574101)
河南省重点研发与推广专项项目(202102310169)
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中医学学科建设项目(STG-ZYXKY-2020011)。
文摘
目的:探索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湿热生虫的关系及清热祛湿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可行性。方法:以“幽门螺杆菌”和“中药”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文献,将筛选和规范后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药物的性味、归经等进行频次统计分析,基于关联规则进行组方规律分析,对方剂进行聚类分析,挖掘出核心药物组合,并在此基础上生成新方。结果:共筛选出92首方剂,141味中药;四气以寒性、温性、平性为主;五味以辛味、苦味、甘味为主;归经以脾经、胃经为主;功效以补虚、清热、理气、化痰、祛湿为主;药物以清热祛湿类药物为主;挖掘出3首核心方,分别由蒲公英、黄连、甘草、木香、半夏、白芍、黄芪、陈皮、白术、茯苓等药物组成。结论:中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以扶正清热祛湿为主,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中医湿热生虫存在一定联系。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湿热生虫
清
热
祛
湿
数据挖掘
Keywords
helicobacter pylori
dampness-heat producing insects
data mining
clearing away heat and dispelling dampness
分类号
R259.73 [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中医“湿热生虫”关系的研究
刘斌斌
胡运莲
林敏
文娜
王永霞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3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湿热生虫”理论探讨慢性前列腺炎病机及当归贝母苦参丸加滑石组方思路
符方智
易港
任杰
周青
《陕西中医》
CAS
2022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基于“湿热生虫”理论探析疮证治
张树元
张沁园
张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基于数据挖掘探索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湿热生虫的关系
陈秋平
邵明义
方雨萱
毕倩
崔鸿雁
吕兰青
《河南中医》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