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湿疹霜的制备及定性鉴别
1
作者 谷福根 吴涵 +1 位作者 孟根达来 王毅 《中国药业》 CAS 2010年第8期54-55,共2页
目的制备稳定性好的湿疹霜制剂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方法用筛选出的处方和制备工艺制备湿疹霜制剂,对其外观、细腻度、涂展性、药物鉴别等质量指标进行研究。结果制得的湿疹霜稳定性良好,质量符合外用乳膏剂的有关要求。结论湿疹霜制剂... 目的制备稳定性好的湿疹霜制剂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方法用筛选出的处方和制备工艺制备湿疹霜制剂,对其外观、细腻度、涂展性、药物鉴别等质量指标进行研究。结果制得的湿疹霜稳定性良好,质量符合外用乳膏剂的有关要求。结论湿疹霜制剂稳定性良好,配方合理,制备工艺简单。制订的质量标准可较好地控制其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疹霜 制备工艺 定性鉴别 质量标准
下载PDF
湿疹霜治疗皮肤湿疹100例
2
作者 李香珍 冯备 《中医研究》 1999年第5期29-30,共2页
关键词 湿疹 湿疹霜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除湿胃苓汤加减联合湿疹霜治疗亚急性湿疹3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张颖 符润娥 罗方梅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6年第6期117-118,共2页
目的:观察除湿胃苓汤加减联合湿疹霜治疗亚急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亚急性湿疹患者60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口服除湿胃苓汤及外擦湿疹霜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胶囊治疗。观察两... 目的:观察除湿胃苓汤加减联合湿疹霜治疗亚急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亚急性湿疹患者60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口服除湿胃苓汤及外擦湿疹霜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胶囊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复发情况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为1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除湿胃苓汤加减联合湿疹霜治疗亚急性湿疹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急性湿疹 除湿胃苓汤 湿疹霜
下载PDF
湿疹霜治疗皮肤湿疹的临床研究
4
作者 冯备 司书理 《现代康复》 CSCD 1999年第7期887-888,共2页
湿疹霜是治疗皮肤湿疹的中成药制剂,本处方根据多年临床经验,通过大量临床实践,确立此方。方药以黄连、黄柏等1味药物组成具有清热燥湿,祛风收敛功能,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急性、亚急性湿疹。我们于1996年11~1998年10月... 湿疹霜是治疗皮肤湿疹的中成药制剂,本处方根据多年临床经验,通过大量临床实践,确立此方。方药以黄连、黄柏等1味药物组成具有清热燥湿,祛风收敛功能,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急性、亚急性湿疹。我们于1996年11~1998年10月对135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现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疹霜 药物治疗 皮肤病 湿疹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湿疹皮炎霜的研制及疗效评价
5
作者 陈晓旭 陈国羽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77-278,共2页
关键词 湿疹皮炎 外用药物 湿疹 神经性皮炎 药物治疗 疗效
下载PDF
HPLC测定复方苯海拉明霜中盐酸苯海拉明含量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满常 刘宗昆 《海峡药学》 2014年第10期55-57,共3页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复方苯海拉明霜中盐酸苯海拉明含量。方法色谱柱:ZORBAXEclipse-CN(4.6×150μm,51μm);流动相:乙腈-水·三乙胺(50:50:0.5)(用冰醋酸调节pH值至6.5);检测波长:258nm;流速:0.6mL·mi...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复方苯海拉明霜中盐酸苯海拉明含量。方法色谱柱:ZORBAXEclipse-CN(4.6×150μm,51μm);流动相:乙腈-水·三乙胺(50:50:0.5)(用冰醋酸调节pH值至6.5);检测波长:258nm;流速:0.6mL·min-1;柱温:28℃;进样量:20μL结果盐酸苯海拉明在0.504~20.160μg范围内质量浓度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6).平均回收率98.36%,RSD为0.2%。结论所建方法准确、重复性好、可靠,能够控制复方苯海拉明霜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 湿疹霜 含量测定 盐酸苯海拉明
下载PDF
萍芦湿疹方治疗湿疹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陈秀红 李庆松 +2 位作者 游元鸿 李孟云 何晓山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年第8期1111-1114,1118,共5页
目的观察彝族验方萍芦湿疹液和萍芦湿疹霜(统称萍芦湿疹方)治疗湿疹的临床疗效,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湿疹患者116例,分设为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和萍芦湿疹方治疗的试验组进行临床观察;复制昆明小鼠2,4-二硝基氯... 目的观察彝族验方萍芦湿疹液和萍芦湿疹霜(统称萍芦湿疹方)治疗湿疹的临床疗效,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湿疹患者116例,分设为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和萍芦湿疹方治疗的试验组进行临床观察;复制昆明小鼠2,4-二硝基氯苯(DNCB)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动物模型,研究萍芦湿疹方对模型小鼠耳片厚度、耳部皮肤表皮角化及真皮炎症细胞浸润,血清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2、4、6(interleukin-1、2、4、6,IL-1、2、4、6)和干扰素α、γ(IFN-α、IFN-γ),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影响。结果临床观察中采用萍芦湿疹方治疗58例湿疹患者,9例痊愈,36例显效,8例好转,总有效率91.38%。动物实验结果显示萍芦湿疹方可有效减轻DNCB所致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下调小鼠血清中的细胞因子IL-1、2、6,IFN-γ、GM-CSF浓度(P<0.05,P<0.01),增加细胞因子IL-4、TNF-α(P<0.05,P<0.01)。结论萍芦湿疹方临床及动物实验治疗湿疹有效,疗效机制可能与调节细胞因子合成,改善机体对各种湿疹诱因的反应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疹 萍芦湿疹 萍芦湿疹霜 临床研究 实验研究
下载PDF
中药内外合治婴儿湿疹180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张颖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08年第1期16-17,共2页
关键词 婴儿湿疹 辨证施治 婴儿湿疹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