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辨证论治消渴病体会
1
作者 衡先培 周国英 翁玲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1年第1期34-35,共2页
关键词 消渴 中医药疗法 辨证论治 湿邪为病 淤血阴滞
下载PDF
春天“湿意”浓 靓汤助您除寒湿
2
作者 燕海霞 赵非一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6年第3期36-37,共2页
春天,一个充满"湿意"的季节。不少人觉得头身困重、四肢乏力、肌肉酸胀,舌苔也变得又厚又腻,其实,这是典型的湿气困顿的表现。那么,该如何将身体里面的湿邪驱走呢?春湿困脾阳根据《黄帝内经》论述,湿邪为病,有外湿与内湿之分。外湿,... 春天,一个充满"湿意"的季节。不少人觉得头身困重、四肢乏力、肌肉酸胀,舌苔也变得又厚又腻,其实,这是典型的湿气困顿的表现。那么,该如何将身体里面的湿邪驱走呢?春湿困脾阳根据《黄帝内经》论述,湿邪为病,有外湿与内湿之分。外湿,多由气候潮湿,或淋雨涉水,居住潮湿等外界湿邪侵入人体所致,症见恶寒发热、头胀脑重、肢体浮肿、身重疼痛等,多属肌表经络之病;而内湿则是一种内在的病理产物,指脾肾阳虚、运化失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 《黄帝内经》 湿邪为病 脾肾阳虚 四肢乏力 恶寒发热 肢体浮肿 理产物
下载PDF
从痰湿论治面部皮肤病的验案
3
作者 周宝宽 周探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3年第4期377-378,共2页
水、湿、痰、饮均为水液代谢障碍的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同源而异流,分之为四,合则为一。湿聚为水,积水成饮,饮凝为痰。就形质而言,稠浊者为痰、清稀者为饮、更清者为水,湿是弥散于脏腑组织之中的水气。痰饮与湿邪的来源均有... 水、湿、痰、饮均为水液代谢障碍的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同源而异流,分之为四,合则为一。湿聚为水,积水成饮,饮凝为痰。就形质而言,稠浊者为痰、清稀者为饮、更清者为水,湿是弥散于脏腑组织之中的水气。痰饮与湿邪的来源均有内外之分。内生多与脾、肺、肾密切相关。湿邪为病,常与风、寒、暑、热相兼为患;痰证根据性质及兼证的不同,可分为湿痰、热痰、燥痰、寒痰、风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痰湿论治 面部皮肤 水液代谢障碍 湿邪为病 理产物 因素
原文传递
湿邪之害猛于虎
4
作者 高希言 王鑫 《家庭医学(上半月)》 2014年第9期58-59,共2页
湿为长夏主气。夏秋之交,阳热下降,湿气熏蒸,水汽上腾,潮湿充斥,为一年之中湿气最盛的季节,湿邪为病,有外湿、内湿之分。外湿多由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居处潮湿等外在湿邪侵袭人体所致、内湿则是由于脾失健运,水湿偏聚所形成... 湿为长夏主气。夏秋之交,阳热下降,湿气熏蒸,水汽上腾,潮湿充斥,为一年之中湿气最盛的季节,湿邪为病,有外湿、内湿之分。外湿多由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居处潮湿等外在湿邪侵袭人体所致、内湿则是由于脾失健运,水湿偏聚所形成的病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邪为病 脾失健运 理状态 湿 湿 湿 湿 水淋
原文传递
尤在泾治湿病探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文文 杨卫彬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3年第4期366-367,共2页
尤在泾乃清代著名医家,将湿病的病因分天之湿、地之湿、汗之湿、人气之湿、饮食之湿,治疗分为上下内外,治疗湿病善用风药,并以微汗为宜。著有《伤寒贯珠集》、《金匮要略心典》、《金匮翼》、《医学读书记》、《静香楼医案》等著作... 尤在泾乃清代著名医家,将湿病的病因分天之湿、地之湿、汗之湿、人气之湿、饮食之湿,治疗分为上下内外,治疗湿病善用风药,并以微汗为宜。著有《伤寒贯珠集》、《金匮要略心典》、《金匮翼》、《医学读书记》、《静香楼医案》等著作。尤在泾居江南,深知湿邪为病颇广,从病因病机、辨证治法等方面对湿病进行了总结、归纳,形成其治疗湿病独特的诊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在泾 湿 《金匮要略心典》 伤寒贯珠集 著名医家 湿邪为病 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