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湿Q矢量散度场与ω场的比较 被引量:7
1
作者 岳彩军 寿绍文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20-424,共5页
结合 1 991年 7月 5日 2 0时至 6日 2 0时一次典型的江淮梅雨锋暴雨过程实况资料 ,系统、细致地比较分析了实时分析的湿 Q矢量散度场与同时次改进后的MM4(MMM4)模式实时分析输出场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 :在整个梅雨锋暴雨过程中 ,湿 Q... 结合 1 991年 7月 5日 2 0时至 6日 2 0时一次典型的江淮梅雨锋暴雨过程实况资料 ,系统、细致地比较分析了实时分析的湿 Q矢量散度场与同时次改进后的MM4(MMM4)模式实时分析输出场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 :在整个梅雨锋暴雨过程中 ,湿 Q矢量散度辐合场与同时刻地面雨区之间的对应关系较 ω场优越 ;70 0 h Pa湿Q矢量散度辐合区对同时刻地面降水场有指示作用 ,尤其在梅雨锋暴雨的发展阶段及强盛时期 ,它对实际降水的落区及强度指示作用更为明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q矢量散度 ω场 比较分析 梅雨锋暴雨 MMM4模式 降水场
下载PDF
非地转湿Q矢量分析及其在暴雨过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牟佳 申红喜 +1 位作者 刘开宇 李秀莲 《贵州气象》 2005年第6期8-11,共4页
从包含非绝热效应的“P”坐标出发,直接通过方程各项的量级比较,对方程尺度分离后进行简化,引入非绝热加热作用的非地转湿Q矢量概念,并推导出其表达式以及以非地转湿Q矢量散度为唯一强迫项的非地转ω方程。并将其在实际暴雨过程中应用,... 从包含非绝热效应的“P”坐标出发,直接通过方程各项的量级比较,对方程尺度分离后进行简化,引入非绝热加热作用的非地转湿Q矢量概念,并推导出其表达式以及以非地转湿Q矢量散度为唯一强迫项的非地转ω方程。并将其在实际暴雨过程中应用,分析非地转湿Q矢量在降水过程中的可应用性。发现非地转湿Q矢量散度的辐合区与上升运动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而且与非地转ω方程的垂直速度相比较能分离出较小的尺度,对暴雨的预报起更好的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地转湿q矢量散度 湿q矢量 非地转w方程
下载PDF
2019年初浙江罕见连阴雨过程的成因分析
3
作者 陈光宇 沈杭锋 +2 位作者 方陆俊 陶然亭 樊李苗 《气象科技》 2023年第4期532-540,共9页
利用浙江省2019年2月地面气象观测资料、FY-2G红外云图资料、NCEP和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对浙江省2019年冬末春初典型的连阴雨天气过程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连阴雨期间500 hPa极涡呈偶极型,主体持续收缩在北极附近,浙江... 利用浙江省2019年2月地面气象观测资料、FY-2G红外云图资料、NCEP和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对浙江省2019年冬末春初典型的连阴雨天气过程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连阴雨期间500 hPa极涡呈偶极型,主体持续收缩在北极附近,浙江位于700 hPa和850 hPa切变南侧稳定的西南气流及温度正距平中,对流层高层西风急流持续偏强、位置偏北,强度和位置变化超前于降雨;(2)源自孟加拉湾北部至青藏高原、中南半岛到南海的两条水汽通道持续输送水汽至我国华东地区,浙江同时受两条水汽带叠加影响时雨强达到最大,红外卫星云图分析可对水汽输送通道和天气形势作大致判断,提供降雨预报辅助性参考;(3)700 hPa湿Q矢量显著辐合区和850 hPa经向风0 m·s^(-1)等风速线重叠的区域易出现明显降雨,集中降雨时段浙江上空存在很大的低层假相当位温和水汽通量的水平梯度,水汽输送带位于梯度区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阴雨 水汽输送 湿q矢量散度 假相当位温
下载PDF
一次特大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军 张广周 +1 位作者 胡燕辉 田金华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08年第B09期112-114,共3页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常规资料对2006年7月2日河南中部特大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深厚的湿层和不稳定层结在强降水发生前已形成;在高低空出现的正负涡度柱、散度柱互耦配置和强烈的垂直上升运动,导致不稳定能量快速释放,产生...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常规资料对2006年7月2日河南中部特大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深厚的湿层和不稳定层结在强降水发生前已形成;在高低空出现的正负涡度柱、散度柱互耦配置和强烈的垂直上升运动,导致不稳定能量快速释放,产生了此次特大暴雨。强降水期湿Q矢量散度负值中心达到最强,与暴雨区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暴雨 耦合结构 湿q矢量散度 诊断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