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5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粪菌移植治疗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免疫学机制研究
1
作者 刘扬 刘青 路明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92-196,共5页
目的分析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对葡聚糖硫酸钠(DSS)所致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的治疗效果及免疫学机制。方法60只C57BL/6J小鼠,其中选取10只小鼠收集粪便(不参与后续实验),其余50只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 目的分析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对葡聚糖硫酸钠(DSS)所致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的治疗效果及免疫学机制。方法60只C57BL/6J小鼠,其中选取10只小鼠收集粪便(不参与后续实验),其余50只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空白组(n=10)、模型组(n=20)、研究组(n=20)。空白组自分组首日起自由饮用灭菌蒸馏水,模型组和研究组自分组首日起自由饮用2%葡聚糖硫酸钠(DSS)溶液,诱导形成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小鼠模型建立成功后,模型组予以生理盐水灌肠,研究组予以正常小鼠粪便混悬液生理盐水混合物灌肠,每3天灌肠1次,共2次。待第2次灌肠完成后的第2天处死所有小鼠,采集血清样本。ELISA法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35(IL-35)、白介素-22(IL-22)、白介素-17(IL-17)与可溶性Fas等细胞因子水平;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形态表现;光冈氏肠内细菌群分析法定量检测肠道菌群值及双歧杆菌与肠杆菌的数量比值(B/E值)。结果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和研究组小鼠TNF-α、IL-6、IL-17与IL-22水平上升,IL-35和可溶性Fas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研究组小鼠TNF-α、IL-6、IL-22与IL-17水平降低,IL-35和可溶性Fas水平升高(P<0.05)。结肠组织病理分析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显示不同程度的黏膜变薄,上皮结构缺失,腺体分布无规则性,固有层充血水肿,伴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及毛细血管充血、淋巴管明显扩张,弥漫分布小溃疡;研究组小鼠结肠黏膜病变程度较模型组有所减轻,但部分仍可见淋巴管轻度扩张,伴少量炎症细胞浸润。菌群分析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和研究组小鼠肠杆菌、肠球菌、拟杆菌和梭菌的菌群值显著升高,B/E值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研究组小鼠酵母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菌群值明显增加,B/E值升高(P<0.05)。结论粪菌移植可改善UC小鼠结肠组织病理性损伤及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减少促炎因子的表达,促进抑炎因子的生成,调节肠道免疫平衡,促进肠黏膜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菌移植 溃疡结肠炎 免疫 机制研究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分析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结肠组织代谢特征及疾病机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佳林 马秀兰 +1 位作者 韩金荣 朱西杰 《中国老年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2-376,共5页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结肠组织代谢物质差异,探索UC疾病机制。方法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复合造模法建立UC大鼠模型,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UPLC-Q-TOF-MS/MS)技术检测,结合多元统计分...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结肠组织代谢物质差异,探索UC疾病机制。方法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复合造模法建立UC大鼠模型,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UPLC-Q-TOF-MS/MS)技术检测,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进行代谢组学数据分析。结果根据筛选条件变量权重(VIP)>1、P<0.05筛选差异性代谢物,筛选结果中上调物质18种:苯乙酰甘氨酸、N-(邻甲苯酰)甘氨酸、对甲苯基硫酸、溶血磷脂酰乙醇胺(LPE,18∶1/0∶0)、2-[(5Z,8Z,11Z,14Z,17Z)-icosa-5,8,11,14,17-戊烯氧基]丁酸、溶血磷脂酰胆碱(LPC,18∶2/0∶0)、孕烯醇、LPC(0∶0/18∶1)、LPE(0∶0/18∶2)、Thr-Glu-Leu-Lys、LPC(16∶1/0∶0)、1-(13Z,16Z-docosadienoyl)-glycero-3-phosphate、Hecogenin、LPE(0∶0/16∶1)、LPE(18∶2/0∶0)、LPE(14∶0/0∶0)、10-脱氧甲霉素、Glycerophospho-N-Palmitoyl Ethanolamine;下调物质2种:[(2S)-2-hexadecanoyloxy-3-tetradecanoyloxypropyl](6Z,9Z,12Z,15Z)-octadeca-6,9,12,15-tetraenoate、LPC(O-16∶1/0∶0)。主要涉及氨基酸代谢、脂质代谢两个代谢途径。结论UC疾病发生过程中与氨基酸、脂质物质代谢异常有关,其疾病机制可能与苯丙氨酸代谢途径发生改变及脂质中甘油磷脂类、三酰甘油代谢异常相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结肠炎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UPLC-Q-TOF-MS/MS) 代谢组 氨基酸代谢 脂质代谢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学数据探讨针刺“足三里”或“内关”改善溃疡性结肠炎的腧穴功效差异
3
作者 董龙聪 张瑞斌 +4 位作者 沈缘 李虹莹 黄琴 余曙光 吴巧凤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9-128,共10页
目的观察针刺“足三里”或“内关”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模型小鼠的干预效应,并利用转录组学分析病变组织结肠和非病变组织心脏在接受针刺干预后基因转录表达的异同之处,以期探讨两个腧穴是否存在功效差异。方法硫酸... 目的观察针刺“足三里”或“内关”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模型小鼠的干预效应,并利用转录组学分析病变组织结肠和非病变组织心脏在接受针刺干预后基因转录表达的异同之处,以期探讨两个腧穴是否存在功效差异。方法硫酸葡聚糖钠盐(Dextran sulfate sodium salt,DSS)诱导法建立UC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小鼠被随机分为模型组,足三里组及内关组,每组9只。足三里组及内关组分别于“足三里”、“内关”进行针刺干预,每次30 min,每天1次,连续干预5天,空白组和模型组只捆绑不针刺。观察各组小鼠的一般情况,计算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通过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形态变化,并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分别对各组小鼠的结肠组织进行测序和生物学分析,从病变组织角度比较研究两个穴位是否存在腧穴功效差异。同时取各组心脏组织进行比较分析,从非病变组织角度探讨两个穴位的效应是否存在差异。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DAI评分显著升高(P<0.001),HE染色结果显示伴有明显病理损伤;针刺足三里或内关后,UC小鼠的DA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病理损伤明显改善。转录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针刺足三里或内关对病变部位结肠组织的影响涉及多个基因,相似变化的差异基因(co-DEGs)有825个,主要富集到白细胞及趋化因子等通路;只受足三里影响的差异基因(ST36only-DEGs)有168个,富集到胃酸分泌等通路;只受内关影响的差异基因(PC6 only-DEGs)有325个,富集到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等通路。非病变组织心脏中co-DEGs为95个,主要富集到防御反应的正向调节、对白细胞介素-1的反应等通路;ST36 only-DEGs为28个;PC6 only-DEGs为114个,富集到心血管疾病等通路。结论针刺“足三里”与“内关”均能改善UC小鼠的症状和结肠病理变化。但通过转录组学分析发现,两个穴位对病变部位结肠组织和非病变部位心脏组织的基因转录影响存在一定差异,提示分布部位不同的腧穴在宏观功效上有一定共性,但在微观层面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腧穴 转录组 生物信息 溃疡结肠炎
下载PDF
Th9细胞和Bregs细胞在溃疡性结肠炎免疫学致病中的研究及其与患者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1
4
作者 薛小春 田尧 郑志存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06-810,共5页
目的:探讨Th9细胞和Bregs细胞在溃疡性结肠炎(UC)免疫学致病中的作用及其与患者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年6月至2022年3月海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UC患者105例作为观察对象(UC组),其中48例处于疾病缓解期(缓解期UC组),57... 目的:探讨Th9细胞和Bregs细胞在溃疡性结肠炎(UC)免疫学致病中的作用及其与患者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年6月至2022年3月海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UC患者105例作为观察对象(UC组),其中48例处于疾病缓解期(缓解期UC组),57例处于疾病活动期(活动期UC组),并根据活动期UC组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划分亚组:轻型组(n=20)、中型组(n=24)和重型组(n=13),另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对两组患者外周血中Th9和Bregs细胞比例进行分析,ELISA检测两组血清IL-9、IL-10、IL-35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Th9、Bregs细胞水平与疾病活动度和炎症程度的相关性。结果:UC组患者Bregs细胞比例、Th9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活动期UC组CAI评分、Bregs细胞比例及Th9高于缓解期UC组(P<0.05)。重型活动期UC患者Th9细胞和Bregs细胞比例明显高于中型和轻型活动期UC患者,其中中型活动期组高于轻型活动期组(P<0.05)。活动期和缓解期UC组患者CRP、IL-9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活动期高于缓解期(P<0.05);活动期和缓解期IL-10、IL-35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中活动期低于缓解期(P<0.05)。重型组的CRP、IL-9水平高于轻型、中型组,其中中型组高于轻型组(P<0.05);重型组IL-10及IL-35水平明显低于中型和轻型组,其中中型组低于轻型组(P<0.05)。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Th9、Bregs细胞均与疾病活动度、CRP、IL-9水平呈正相关,与IL-10、IL-35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活动期UC患者外周血中Th9、Bregs细胞比例均明显升高,均与其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望成为辅助临床早期诊断、评估病情的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9细胞 Bregs细胞 溃疡结肠炎 免疫 疾病活动度 相关分析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流行病学特点与中医病因病机探讨 被引量:53
5
作者 王新月 刘果 盛益华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81-482,共2页
通过溃疡性结肠炎流行病学特点分析发现,其病因病机并不完全等同于中医"休息痢"、"久痢"。其病因不仅与外感湿热、饮食不节相关,而且与禀赋虚弱关系密切,同时情致不畅又是疾病发作与加重的重要因素,从而导致正虚邪... 通过溃疡性结肠炎流行病学特点分析发现,其病因病机并不完全等同于中医"休息痢"、"久痢"。其病因不仅与外感湿热、饮食不节相关,而且与禀赋虚弱关系密切,同时情致不畅又是疾病发作与加重的重要因素,从而导致正虚邪留、气血壅滞、大肠传导失常发为本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结肠炎 病因 病机
下载PDF
基于植物代谢组学和网络药理学探究苍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潜在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
6
作者 贺美婷 高静云 +2 位作者 何明媚 赵春颖 潘海峰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3期20-28,共9页
目的利用植物代谢组学结合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挖掘茅苍术和北苍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潜在活性成分,探究苍术治疗UC的作用机制。方法基于超高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PLC-Q-TOF/MS)技术结合OS 3.0软件鉴定苍术化学成分,利... 目的利用植物代谢组学结合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挖掘茅苍术和北苍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潜在活性成分,探究苍术治疗UC的作用机制。方法基于超高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PLC-Q-TOF/MS)技术结合OS 3.0软件鉴定苍术化学成分,利用非靶向植物代谢组学筛选茅苍术和北苍术的差异代谢物,通过TCMSP、HERB和SymMap等数据库的检索及文献补充,构建苍术的化学成分库,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GeneCards和DrugBank等数据库得到与疾病的共有靶点,并构建“成分-靶点”网络筛选网药活性成分。将2种共有靶点取并集,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蛋白互作网络(PPI)分析得到关键治疗靶点,构建“差异代谢物-关键治疗靶点-网药活性成分”网络。最后利用AutoDock4对活性成分和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从苍术中鉴定出197个化合物,两种苍术的27个差异代谢物与15个网药活性成分共有290个靶点。KEGG富集分析主要包括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和HIF-1信号通路等,蛋白互作网络分析得到信号传导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蛋白激酶B(AKT1)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3(MAPK3)等17个关键靶点。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活性成分和关键靶点展现出较强的结合能。结论“差异代谢物-关键治疗靶点-网药活性成分”网络图表明绿原酸、白术内酯Ⅰ和汉黄芩素等是苍术治疗UC的潜在活性成分,主要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抑制炎症和抗氧化应激等多方面发挥治疗UC的作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代谢组 网络药理 差异代谢物 溃疡结肠炎 超高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
下载PDF
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的溃疡性结肠炎病因病机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7
作者 张晓明 柳越冬 +1 位作者 都静 臧思源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6-52,共7页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目前是病因病机尚不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主要与感染、免疫、遗传、环境、饮食等因素相关。中医学根据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表现,常将其归属于“泄泻”“久痢”“休息痢...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目前是病因病机尚不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主要与感染、免疫、遗传、环境、饮食等因素相关。中医学根据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表现,常将其归属于“泄泻”“久痢”“休息痢”“肠风”“滞下”等范畴。中医学基础理论强调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强调人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与五脏相关,六腑相应,生理与病理互为影响。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病机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也离不开上述原则,疾病的发生不外乎由于内因(先天、情志)及外因(外感六淫、饮食、过劳)所导致的身体脏腑亏虚、气血阴阳失和、经络阻滞后,所产生一系列的病理产物(瘀、痰、湿、火、毒)而最终导致疾病的发生,是复杂的病理过程,而绝不是局部单独某一肠段因素。各种病因可以单独发病,也可以合而致病,病程也有缓急长短之分,病性又有寒热、虚实之别,出现错综复杂的证候。该病的病因病机复杂多变,但总属本虚标实,本虚为发病的基础。本虚以脾肾亏虚,阴阳气血亏虚为主,标实以湿热毒邪蕴结,气血阻滞,兼有肝郁,肺气失宣等。本虚标实共致气血瘀滞,湿毒瘀互结,合而为病。以中医学传统理论作为指导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取得良好满意疗效,有着广阔的治疗前景;历代及近代医家根据中医理论对此病病因病机有多样化理解。故该文就此病的中医病因病机研究进展作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结肠炎 病因病机 研究进展 综述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学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
8
作者 林勇 申旭霞 张德纯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6期371-372,共2页
关键词 溃疡结肠炎 病因 检查方法
下载PDF
隔山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机制:基于UPLC-QE-MS、网络药理学及代谢组学技术
9
作者 于官正 程炜强 +3 位作者 涂星 张满 李鸿 聂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85-1496,共12页
目的基于UPLC-QE-MS与网络药理学挖掘隔山消防治溃疡性结肠炎(UC)的靶点及通路,并结合代谢组学技术探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UPLC-QE-MS技术鉴定隔山消醇提物化学成分,基于Swiss Target Prediction、GeneCards、Pubchem等数据库筛选相应靶... 目的基于UPLC-QE-MS与网络药理学挖掘隔山消防治溃疡性结肠炎(UC)的靶点及通路,并结合代谢组学技术探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UPLC-QE-MS技术鉴定隔山消醇提物化学成分,基于Swiss Target Prediction、GeneCards、Pubchem等数据库筛选相应靶点,获取核心PPI,进行GO、KEGG富集分析。将40只雄性C57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0.2 g/kg)、隔山消组(2.28 g/kg),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自由饮用2.5%DSS诱导UC模型,造模期间给药组给予药物灌胃干预。通过体质量变化率、DAI得分评价治疗效果;HE及AB-PAS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JAK2、STAT3蛋白水平;代谢组学技术鉴别差异代谢物并挖掘代谢通路。结果鉴定出隔山消醇提物化学成分240个,其中甾体类(高含量)19个,得到隔山消(甾体类)靶点177个,UC基因5406个,隔山消与UC交集基因117个,JAK2、STAT3等为核心PPI,在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等通路富集显著。动物实验结果显示,经隔山消治疗后,小鼠体质量变化率上升、DAI评分显著下降(P<0.05),肠组织病理改变明显缓解,JAK2、STAT3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鉴定出正常组、模型组及隔山消组之间交集差异代谢物83个,以甘油磷脂、类花生酸、氨基酸成分为主,与甘油磷脂代谢等通路相关。整合分析显示隔山消治疗UC的核心靶点参与了代谢物的调节。结论隔山消可通过调节JAK2、STAT3等核心靶点表达及内源性代谢物水平来缓解脂质及氨基酸代谢紊乱,发挥治疗UC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山消 溃疡结肠炎 代谢组 UPLC-QE-MS 甾体类
下载PDF
气滞胃痛颗粒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药效和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亮 邵平 +4 位作者 赵艳青 于洋 吕重宁 韩凌 路金才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1期44-54,共11页
目的探讨气滞胃痛颗粒剂(qizhi weitong granule,QWG)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效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建立2,4,6-三硝基苯磺酸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模型,通过考察结肠黏膜损伤评分(CMDI),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以紧... 目的探讨气滞胃痛颗粒剂(qizhi weitong granule,QWG)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效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建立2,4,6-三硝基苯磺酸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模型,通过考察结肠黏膜损伤评分(CMDI),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以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和ZO-1的表达情况来评价QWG对UC大鼠的治疗作用。通过^(1)H-NMR代谢组学技术,以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为手段,分析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动态变化,构建相关的代谢通路和代谢网络,探讨QWG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QWG对结肠组织溃疡损伤有明显的修复作用,显著提高了大鼠结肠组织中Occludin和ZO-1蛋白的表达(P<0.01),共筛选鉴定出12个相关代谢生物标志物。结论QWG对溃疡性结肠炎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干预损伤的通路主要为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和三羧酸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滞胃痛颗粒剂 溃疡结肠炎 代谢组 作用机制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21
11
作者 甄建华 黄光瑞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245-251,共7页
通过整理现代医学研究文献,总结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的发病是以遗传易感性为背景,环境、心理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以肠黏膜屏障(以生物屏障、免疫屏障为核心)损伤为中心,涉及"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 通过整理现代医学研究文献,总结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的发病是以遗传易感性为背景,环境、心理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以肠黏膜屏障(以生物屏障、免疫屏障为核心)损伤为中心,涉及"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以脑肠肽为代表)的复杂慢性炎症过程,并提出"菌-肠-脑轴"或可成为阐释UC发病机制的突破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结肠炎 病因 发病机制
下载PDF
基于“土虚木郁”探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与溃疡性结肠炎共同发病机制及证治
12
作者 李璇 李中玉 +3 位作者 马金鑫 陈婷 王凤云 唐旭东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57,共4页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与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二者虽在疾病性质上有所不同,但在临床症状表现、发病机制及治疗策略等方面有诸多类似之处。基于对中医古籍的研究及临证经验的总结,众多中医学者认为“土虚...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与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二者虽在疾病性质上有所不同,但在临床症状表现、发病机制及治疗策略等方面有诸多类似之处。基于对中医古籍的研究及临证经验的总结,众多中医学者认为“土虚木郁”是此二者疾病共同的发病机制,治疗时从肝脾论治往往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多项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中医“土虚木郁”与脑肠互动异常、肠道菌群-胆汁酸轴失衡等IBS-D和UC共同的病理生理学改变密切相关。该文基于中医“异病同治”理念及现代医学研究进展,以“土虚木郁”为切入点,探讨IBS-D和UC共同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证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溃疡结肠炎 土虚木郁 病因病机 健脾疏肝
下载PDF
董明国基于“食毒”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经验
13
作者 彭文婉 王宇新 +2 位作者 周正 黄海阳 董明国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20-123,共4页
溃疡性结肠炎是临床难治疾病。董明国教授研究广东省名老中医何炎燊学术思想20余年,基于何炎燊的遣方用药规律,提出溃疡性结肠炎食毒致病论。董教授认为食毒内蕴是溃疡性结肠炎的关键病因,贯穿疾病的始终。他总结了消食解毒,理脾消痈为... 溃疡性结肠炎是临床难治疾病。董明国教授研究广东省名老中医何炎燊学术思想20余年,基于何炎燊的遣方用药规律,提出溃疡性结肠炎食毒致病论。董教授认为食毒内蕴是溃疡性结肠炎的关键病因,贯穿疾病的始终。他总结了消食解毒,理脾消痈为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治则,并基于对溃疡性结肠炎病机认识及治法,创建了消食解毒理脾方,临床治疗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结肠炎 食毒理论 病因治疗 消食解毒理脾方 董明国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建成 齐洪军 郭洁洁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06-109,共4页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明确、以结直肠黏膜连续性、弥漫性炎症改变为特点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其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和黏膜下层。西医尚无可治愈该病的特效药物,氨基水杨酸类、糖皮质激素或...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明确、以结直肠黏膜连续性、弥漫性炎症改变为特点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其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和黏膜下层。西医尚无可治愈该病的特效药物,氨基水杨酸类、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虽对本病均有一定疗效,但服药时间长,不良反应大;中医药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具有自身特点和独特优势,疗效稳定,不易复发,避免了西药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且治疗费用低廉,符合国情,深受患者欢迎,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就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探讨,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结肠炎 病因病机 中医治疗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中医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认识 被引量:20
15
作者 王希利 彭艳红 +1 位作者 孙明祎 石岩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72-573,共2页
中医学研究认为多种致病因素,外感六淫、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禀赋不足等均可通过损伤脾胃功能而引发溃疡性结肠炎,通过探讨各致病因素与脾胃功能失调间的关系,剖析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病因,有助于深入了解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理和发病... 中医学研究认为多种致病因素,外感六淫、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禀赋不足等均可通过损伤脾胃功能而引发溃疡性结肠炎,通过探讨各致病因素与脾胃功能失调间的关系,剖析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病因,有助于深入了解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理和发病规律,提高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结肠炎 中医 病因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95
16
作者 孙健 高文艳 林一帆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94-97,共4页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慢性复发性、难治性的炎症肠道疾病,黏膜呈弥漫性炎症,其发病率在我国呈逐渐上升趋势,而其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明确,治疗手段也相当局限,目前国际上认为UC发病主要和遗传、免疫、饮食等因...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慢性复发性、难治性的炎症肠道疾病,黏膜呈弥漫性炎症,其发病率在我国呈逐渐上升趋势,而其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明确,治疗手段也相当局限,目前国际上认为UC发病主要和遗传、免疫、饮食等因素有关,该文将进一步探讨UC发病原因和发病机理的认识,以及从中医角度思考UC发病因素,提供诊疗思路及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结肠炎 病因 机制 中医药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症状学聚类研究 被引量:39
17
作者 李毅 刘艳 +1 位作者 刘力 王小平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6年第10期1027-1029,1043,共4页
目的聚类分析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组合规律和证候规律,为该病的中医辨证分型规范化、标准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的原则和方法,应用系统聚类的方法对23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病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溃疡性结... 目的聚类分析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组合规律和证候规律,为该病的中医辨证分型规范化、标准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的原则和方法,应用系统聚类的方法对23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病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溃疡性结肠炎基本中医证候为大肠湿热证、阴虚肠燥证、脾胃虚弱证、肝郁脾虚证、脾肾阳虚证、血瘀肠络证、寒热错杂证。结论聚类分析方法得出溃疡性结肠炎基本中医证候有7类,为该病的中医药规范化、标准化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结肠炎 聚类分析 症状 证候
下载PDF
12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病因及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朱立 王新月 +1 位作者 于玫 安贺军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41-842,共2页
关键词 溃疡结肠炎 病因 临床特征 辨证分型
下载PDF
基于气相色谱-质谱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结肠组织代谢组学特征 被引量:14
19
作者 耿曙光 袁代解 +5 位作者 黄宗武 杨光 孙平良 付军 黄艳 文亦磊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13-1117,共5页
目的寻找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黏膜组织中UC相关的特异性标志物。方法将16只健康大鼠分为UC模型组(12只)和正常对照组(4只),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建立UC大鼠模型,正常对照组大鼠正常喂养。UC模型组分别在造模后5、10、15 d各... 目的寻找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黏膜组织中UC相关的特异性标志物。方法将16只健康大鼠分为UC模型组(12只)和正常对照组(4只),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建立UC大鼠模型,正常对照组大鼠正常喂养。UC模型组分别在造模后5、10、15 d各取4只大鼠与正常对照组病变部位的黏膜组织进行GC-MS检测,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偏最小二乘-线性判别分析法、化学计量学方法进行分析,最后采用t检验并结合OPLS-DA模型第一主成分的VIP值(VIP>1)来寻找差异性表达代谢物。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UC模型组结肠组织的代谢谱有明显改变,共找到9种差异代谢产物(P<0.05),分别是尿苷、腺嘌呤、胞嘧啶、甘氨酸、乳酸、牛磺酸、苏氨酸、甘露糖、β-丙氨酸。结论 UC大鼠和正常大鼠结肠组织间存在差异代谢组分,9种差异代谢物在临床上可作为UC早期诊疗的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结肠炎 代谢组 气相色谱-质谱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短链脂肪酸在溃疡性结肠炎病因及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20
作者 台卫平 罗和生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0年第1期96-97,共2页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病因仍不是十分清楚。关于该疾病的假说主要集中在粘膜损伤的启动及持续机制上。病因学假说有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lly acid,SCFA)的代谢障碍,细菌的化学趋向性多肽导致表皮屏障功能的丧失...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病因仍不是十分清楚。关于该疾病的假说主要集中在粘膜损伤的启动及持续机制上。病因学假说有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lly acid,SCFA)的代谢障碍,细菌的化学趋向性多肽导致表皮屏障功能的丧失、细菌内毒素、细菌产生的硫化物及免疫网络的失调和肠腔粘膜免疫活性的增强等,有许多证据支持上述假说,但也有一些不尽完善之处,现就SCFA在UC病因及治疗上的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 结肠炎 病因 治疗 脂肪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