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1篇文章
< 1 2 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数据库挖掘、网络药理学和试验验证探究葡萄籽多酚缓解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
1
作者 王政 宋祖晨 +3 位作者 余蕊宏 周彦彤 马岩 刘振广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8-85,共8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葡萄籽多酚缓解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的机制。试验选用GEO数据库中的两个数据集,使用sva包对其进行整合后,通过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的方法鉴定与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的基因模块,并利用基因本体论数据库和京都基因... 本试验旨在探究葡萄籽多酚缓解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的机制。试验选用GEO数据库中的两个数据集,使用sva包对其进行整合后,通过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的方法鉴定与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的基因模块,并利用基因本体论数据库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数据库对基因功能进行注释;使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葡萄籽多酚主要成分,选取含量前10的成分,利用TCMSP、DrugBank、SwissTargetPrediction等数据库和靶点预测工具获取其作用的靶点,并与先前鉴定的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模块的基因取交集,使用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得到葡萄籽多酚缓解溃疡性结肠炎的关键靶点;使用分子对接验证葡萄籽多酚主要成分与关键靶点的连接活性;利用Raw264.7细胞系,通过荧光定量PCR鉴定葡萄籽多酚对关键靶点基因的影响。结果表明,有3个基因模块与溃疡性结肠炎表型高度相关,且模块内的基因主要与炎症反应、细胞周期和代谢、细胞的趋化等功能相关;葡萄籽多酚的主要成分分别为儿茶素、表儿茶素、原花青素B2、刺柄芒花素等,这些成分作用的靶点基因与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模块的基因有15个相同,而在这15个基因中,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基质金属酶9、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因为在网络中有最高的连接度而被认为是关键靶点;葡萄籽多酚含量最高的10个成分与这4个靶点均具有良好的连接活性,荧光定量PCR也证明了葡萄籽多酚能影响这4个靶点基因的表达。综上,葡萄籽多酚最有可能通过影响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成2、基质金属酶9、白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来缓解溃疡性结肠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结肠炎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 葡萄籽多酚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四逆散对溃疡性结肠炎与抑郁症“异病同治”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2
作者 单佳铃 胡伟琼 +4 位作者 谢勤 白薇 胡田彧 吕燕妮 江明金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3-91,共9页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四逆散对溃疡性结肠炎与抑郁症“异病同治”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TCMSP数据库获取四逆散的潜在活性成分及其相关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s、CTD、TTD数据库筛选溃疡性结肠炎和抑郁症的疾病相关靶点;对...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四逆散对溃疡性结肠炎与抑郁症“异病同治”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TCMSP数据库获取四逆散的潜在活性成分及其相关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s、CTD、TTD数据库筛选溃疡性结肠炎和抑郁症的疾病相关靶点;对上述预测得到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与疾病相关靶点取交集,获得四逆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和抑郁症的潜在作用靶点(共有靶点),采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中药-活性成分-疾病-共有靶点”网络,分析核心成分;将共有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共有靶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关键靶点;通过DAVID数据库对共有靶点进行GO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对核心成分与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共获得四逆散的活性成分136个,四逆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和抑郁症的潜在作用靶点(共有靶点)220个,涉及657个生物过程、70个细胞组分、147个分子功能以及133条信号通路。筛选得到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柚皮素、7-甲氧基-2-甲基异黄酮等核心活性化合物,JUN、MAPK3、STAT3、AKT1、MAPK1等关键靶蛋白,以及TNF、IL-17、Th17细胞分化、HIF-1、Toll样受体等信号通路。5个关键靶点均与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柚皮素有较强的结合活性。结论 四逆散可能是通过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柚皮素等活性成分,作用于JUN、MAPK3、STAT3、AKT1、MAPK1等关键靶点,通过TNF、IL-17、HIF-1、Toll样受体、Th17细胞分化等信号通路,发挥对溃疡性结肠炎与抑郁症“异病同治”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逆散 溃疡结肠炎 抑郁症 异病同治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下载PDF
优化溃结方对溃疡性结肠炎气滞血瘀模型大鼠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帅 李娜 +6 位作者 沈江立 柳越冬 吴宪树 王磊 盛天骄 徐红俊 安胜军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56-1362,共7页
背景经验方优化溃结方能有效提高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生活质量,促进肠黏膜愈合和临床缓解,但其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目的探讨优化溃结方对UC气滞血瘀模型大鼠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2023年9—10月,选取SPF级雄性SD大鼠70只并采用... 背景经验方优化溃结方能有效提高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生活质量,促进肠黏膜愈合和临床缓解,但其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目的探讨优化溃结方对UC气滞血瘀模型大鼠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2023年9—10月,选取SPF级雄性SD大鼠70只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组、低剂量组、标准剂量组、益气组、活血组,每组10只。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二次致炎法结合束缚法建立UC气滞血瘀模型。正常组大鼠在造模时使用0.9%氯化钠溶液灌肠,并与其他组大鼠进行同步抓取、固定,在造模成功后给予等体积水灌胃,1次/d,共灌胃14次;模型组大鼠在造模成功后给予等体积水灌胃,1次/d,共灌胃14次;柳氮磺胺吡啶组、低剂量组、标准剂量组、益气组、活血组大鼠分别在造模成功后给予柳氮磺胺吡啶药液0.54 g/kg灌胃、低剂量优化溃结方药液0.837 g/kg、标准剂量优化溃结方药液1.674 g/kg灌胃、黄芪药液1.8 g/kg、红花药液0.9 g/kg,均为1次/d,均灌胃14次。采用高精度透射电镜观察7组大鼠干预后结肠组织超微结构变化,并比较7组大鼠干预后结肠组织趋化因子受体4(CXCR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转化生长因子激酶1(TAK1)表达水平。结果低剂量组、标准剂量组大鼠干预后结肠组织超微结构趋于正常。模型组大鼠干预后结肠组织CXCR4、VEGFA、TAK1蛋白灰度比值、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正常;柳氮磺胺吡啶组、低剂量组、标准剂量组、益气组、活血组大鼠干预后结肠组织CXCR4、VEGFA、TAK1蛋白灰度比值、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模型组(P<0.05);标准剂量组大鼠干预后结肠组织CXCR4、VEGFA、TAK1蛋白灰度比值低于柳氮磺胺吡啶组,活血组大鼠干预后结肠组织VEGFA、TAK1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柳氮磺胺吡啶组(P<0.05)。结论优化溃结方及其益气、活血组分可有效降低UC气滞血瘀模型大鼠结肠组织CXCR4、VEGFA、TAK1表达水平,其治疗作用可能是益气组分、活血组分通过协同调节结肠组织中CXCR4、VEGFA、TAK1表达水平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 血瘀气滞 大鼠 优化溃结方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中药)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地锦草防治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辉钦 段莹莹 +3 位作者 杨彦平 杨苗 崔晓文 崔一喆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54-2168,共15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并结合分子对接方法分析地锦草防治溃疡性结肠炎(UC)的活性成分和靶点,探究其潜在机制,进而保护动物肠道。【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获取地锦草的活性成分及对应药物靶点。通过GeneCards、DisGeNET、TTD、PharmGKB...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并结合分子对接方法分析地锦草防治溃疡性结肠炎(UC)的活性成分和靶点,探究其潜在机制,进而保护动物肠道。【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获取地锦草的活性成分及对应药物靶点。通过GeneCards、DisGeNET、TTD、PharmGKB和DrugBank数据库获取疾病靶点。药物靶点和疾病靶点取交集获取潜在靶点,分别借助STRING和DAVID数据库对潜在靶点进行蛋白互作(PPI)分析及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借助AutoDock 1.5.7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利用PyMOL软件将对接结果可视化。通过体内试验利用30只BALB/c小鼠制作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UC模型,设置对照组、模型组、地锦草低(5 mg/mL)、高(15 mg/mL)剂量组、美沙拉嗪组(52 mg/mL)。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连续7 d自由饮用3%DSS诱导UC模型,各给药组小鼠每天灌胃1次,根据小鼠体重灌胃相应剂量的药物0.1 mL/10 g,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灌胃等体积无菌生理盐水,连续7 d,测其体重变化、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和结肠长度,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IL10含量。【结果】地锦草主要活性成分有山柰酚、4’-5二羟基黄酮和鞣花酸等,对应的药物靶点256个,疾病靶点4265个,潜在靶点128个,核心靶点7个。GO功能富集涉及对活性氧的反应、对氧化应激的反应、炎症反应、膜筏、小窝、激酶调节剂活性等。KEGG信号通路涉及PI3K-Akt和TNF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山柰酚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G)、4’,5-二羟基黄酮和PPARG、鞣花酸和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鞣花酸和IL6具有较强结合潜力。体内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体重严重下降,严重的甚至出现水样血便,DAI评分极显著升高(P<0.01),结肠组织的黏膜层及黏膜下层出现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甚至有小溃疡的出现,表明小鼠UC造模成功。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小鼠结肠组织黏膜层炎症细胞浸润减少,DAI评分极显著降低(P<0.01),结肠挛缩情况好转,TNF-α和IL6含量显著减少(P<0.05),IL10含量显著增加(P<0.05),抑制炎症发生。【结论】地锦草中的山柰酚、4’-5二羟基黄酮和鞣花酸等主要活性成分可能通过作用于AKT1、PPARG和IL6等核心靶点参与炎症相关信号通路及生物功能,抑制炎症,减轻肠道损伤,从而发挥防治UC的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锦草 溃疡结肠炎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下载PDF
从网络药理学分析马齿苋-地锦草药对配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作用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晶晶 王睿 +3 位作者 查安生 李一芳 王芳 胡子朝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4年第4期58-65,共8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技术探讨马齿苋-地锦草药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获取马齿苋-地锦草的有效活性成分,利用Uniprot3.7.2数据库预测活性成分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OMIM数据库获取疾病基因,将药...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技术探讨马齿苋-地锦草药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获取马齿苋-地锦草的有效活性成分,利用Uniprot3.7.2数据库预测活性成分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OMIM数据库获取疾病基因,将药物与疾病基因取交集后利用STRING数据库研究二者相关性,并根据结果分析其潜在作用机制。结果经过筛选得到目标药对关键靶点蛋白61个和分子信号通路169条,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主要有炎症反应、凋亡过程的负调控、脂多糖的细胞反应等生物过程;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显示马齿苋-地锦草治疗UC主要通过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核因子κB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等发挥作用。结论马齿苋-地锦草药对治疗UC具有多靶点、通路复杂、层次分明的特点,马齿苋-地锦草潜在作用机制为日后临床治疗UC提供理论依据,并拓展了临床运用中医药治疗UC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齿苋-地锦草药对 网络药理学 溃疡结肠炎 信号通路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基于“湿热致病”理论探讨清肠化湿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1
6
作者 柳娜 景威栋 景明 《药学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164-170,共7页
基于“湿热致病”的理论内涵,认为大肠湿热丛生,蕴结肠道,导致热盛肉腐、气血阻滞是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形成的关键。中医认为UC病位在肠,以湿热为标,证候以大肠湿热证为主,治则以清利大肠为纲。在临床应用上清肠化湿... 基于“湿热致病”的理论内涵,认为大肠湿热丛生,蕴结肠道,导致热盛肉腐、气血阻滞是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形成的关键。中医认为UC病位在肠,以湿热为标,证候以大肠湿热证为主,治则以清利大肠为纲。在临床应用上清肠化湿类方剂治疗UC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且具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小等特点。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清肠化湿类方剂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修复肠黏膜屏障、维持肠道免疫平衡、减轻肠道炎症、缓解氧化应激等途径发挥治疗作用。笔者通过整理文献,对近年来清肠化湿方治疗UC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分析,并就其不足提出建议,以期为阐释清肠化湿法治疗UC的科学内涵提供科学依据,为评价和挖掘经典中药及其复方治疗UC的潜力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泄泻 溃疡结肠炎 清肠化湿 临床应用 作用机制
下载PDF
鹳榆止泻散防治猪溃疡性结肠炎的潜在作用机制
7
作者 马挺 纪鹏 +6 位作者 魏彦明 李琛琛 武凡琳 华永丽 张文飞 王祈帆 杨昊赤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7-80,共14页
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自拟中药组方鹳榆止泻散防治猪溃疡性结肠炎(PUC)的作用靶点及机制.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鹳榆止泻散中5种药物活性成分及靶点,基于PUC相关疾病数据库(GeneCards,OMIM,PharmGk... 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自拟中药组方鹳榆止泻散防治猪溃疡性结肠炎(PUC)的作用靶点及机制.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鹳榆止泻散中5种药物活性成分及靶点,基于PUC相关疾病数据库(GeneCards,OMIM,PharmGkb,TTD,DrugBank)综合检索疾病相关靶点,Venn可视化两者共同关键靶点.采用STRING平台构建潜在靶点蛋白互作(PPI)网络,Cytoscape 3.8.0软件对关键靶点进行网络拓扑学分析及核心基因提取,同时建立鹳榆止泻散“活性成分-潜在作用靶点”网络,并对所得的核心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预测鹳榆止泻散治疗PUC的分子机制,最后通过Autodock软件进行结合位点和分子对接验证.通过数据分析得出鹳榆止泻散治疗PUC可能与槲皮素、苦参碱、山奈酚、β-谷甾醇、柚皮素、木犀草素、甘草异黄酮等化学成分有关,筛选出fos,jun,rela,esr1,mapk1等为核心靶点,富集分析得到GO条目2 461条,KEGG通路176条,主要涉及炎症信号通路和PI3K/Akt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关键活性成分与对应靶点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果表明:鹳榆止泻散中活性成分通过干预fos,jun,rela,esr1,mapk1等关键靶点,调节多条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反应,发挥防治猪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鹳榆止泻散 溃疡结肠炎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双歧杆菌缓解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8
作者 程欣钰 张鹤男 +3 位作者 潘越 袁紫仪 武俊瑞 乌日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72-281,共10页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病,其发病率在我国逐年升高。目前的药物治疗方式均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利用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成为一种新兴干预方式。大量研究表明,双歧杆菌具有很好的缓解溃疡性结肠炎症状的临床效果。然而,双歧杆菌缓...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病,其发病率在我国逐年升高。目前的药物治疗方式均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利用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成为一种新兴干预方式。大量研究表明,双歧杆菌具有很好的缓解溃疡性结肠炎症状的临床效果。然而,双歧杆菌缓解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还没有较为系统深入的阐述。近年来,随着多组学、肠道菌群、肠-脑轴、肠-肝轴相关研究的不断突破,双歧杆菌缓解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研究也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综述了近10年双歧杆菌缓解溃疡性结肠炎在研究和应用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介绍了具有缓解溃疡性结肠炎作用的双歧杆菌,并主要对其缓解机制和研究应用进行归纳总结,阐释了双歧杆菌主要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结构、修复肠道屏障、改善宿主肠道免疫反应、调节肠道嘌呤代谢、抑制氧化应激和为肠上皮提供能量等作用缓解溃疡性结肠炎,以期为进一步阐明双歧杆菌对生命健康的调控机制及益生菌制剂的进一步应用推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 溃疡结肠炎 肠道屏障 作用机制 炎症因子
下载PDF
苦参醇F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何旭东 倪皓雨 +6 位作者 何金彪 李敏 胡蕴铠 龚弟鸿 姚金铃 俞捷 杨兴鑫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9-424,共6页
目的探究苦参醇F(KSC-F)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的干预作用。方法将3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柳氮磺吡啶,703 mg/kg)、KSC-F 50 mg/kg组(KSC-F50组)、KSC-F 100 mg/kg组(KSC-F100组),每组6只。除正常组... 目的探究苦参醇F(KSC-F)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的干预作用。方法将3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柳氮磺吡啶,703 mg/kg)、KSC-F 50 mg/kg组(KSC-F50组)、KSC-F 100 mg/kg组(KSC-F100组),每组6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连续饮用3%葡聚糖硫酸钠水溶液7 d以复制UC模型;与此同时,各药物组灌胃相应药液,每天1次,连续10 d。实验期间,观察小鼠体重变化及排便情况,并于末次给药后进行疾病活动指数评分,观察其结肠组织病理形态,检测血清和结肠组织中炎症因子水平,以及结肠组织中炎症因子mRNA和炎症相关蛋白[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叉头框蛋白O1(FOXO1)、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PI3K(p-PI3K)、p38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p38 MAPK)、磷酸化p38 MAPK(pp38 MAPK)、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等]的表达水平。结果KSC-F能缓解UC小鼠的体重减轻和结肠组织病变;可不同程度地降低血清中IL-1β、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结肠组织中IL-1β、IL-6、IL-17、TNF-α水平,升高血清和结肠组织中IL-10水平(P<0.05或P<0.01);可不同程度地降低结肠组织中IL-1β、IL-17、TNF-αmRNA和p-PI3K、p-p38 MAPK、p-Akt蛋白的表达水平,提高结肠组织中IL-10 mRNA和FOXO1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或P<0.01)。结论KSC-F可通过抑制PI3K、Akt、p38 MAPK蛋白的激活,抑制IL-1β、IL-6、TNF-α等促炎因子的释放,促进抗炎因子IL-10的分泌,减轻结肠组织炎症损伤,从而改善UC小鼠的相关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醇F 溃疡结肠炎 炎症反应 干预作用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体外细胞实验分析生姜泻心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潜在作用
10
作者 熊诗琳 林小荷 +4 位作者 黄松 侯少贞 刘昌辉 姜小艳 梁健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5期36-43,共8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体外细胞实验分析生姜泻心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潜在作用。方法:运用中医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及分析平台(TCMSP)筛选生姜泻心汤的活性成分及相关靶点,利用GeneGards、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OMIM)、药物遗传学和药...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体外细胞实验分析生姜泻心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潜在作用。方法:运用中医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及分析平台(TCMSP)筛选生姜泻心汤的活性成分及相关靶点,利用GeneGards、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OMIM)、药物遗传学和药物基因组学知识库(PharmGkb)、治疗靶点数据库(TTD)和开放数据药物和药物靶标数据库(DrugBank)筛选UC疾病靶点,将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匹配所得交集靶点导入互作基因/蛋白质检索工具(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采用分子对接分析核心靶点和活性成分结合力,并通过脂多糖(LPS)诱导人结直肠腺癌细胞(Caco2细胞)损伤模型,给予生姜泻心汤干预24 h后,采用qPCR和免疫荧光探索生姜泻心汤对核心靶点的作用。结果:生姜泻心汤治疗UC的有效成分共215个,靶点171个,其中潜在核心有效成分为姜烯酮A、槲皮素、山柰酚、汉黄芩素和柚皮素;核心靶点包括HIF1A、STAT3、CTNNB1、CASP3、AKT1、IL-1β、TP53、EGFR和JUN。分子对接结果显示,AKT1、TP53和IL-1β与姜烯酮A、槲皮素、山柰酚、汉黄芩素和柚皮素均有较强的结合能力。细胞实验发现,生姜泻心汤干预LPS刺激Caco2细胞模型,能显著地抑制AKT1、TP53和IL-1β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论:生姜泻心汤能够调控AKT1、TP53和IL-1β等靶点,发挥治疗UC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结肠炎 生姜泻心汤 网络药理学 体外细胞实验 作用机制
下载PDF
生物制剂和小分子药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效性与安全性的网状Meta分析
11
作者 谭书法 张磊昌 +2 位作者 高强强 欧艳 黄水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155-2166,共12页
背景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复发和缓解性免疫介导的炎症性肠病,其治疗方式还存在争议,大约一半的患者病程发展复杂,伴有慢性活动或频繁复发的UC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目的目前UC的治疗方式越来越多,本研究旨在比较生物... 背景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复发和缓解性免疫介导的炎症性肠病,其治疗方式还存在争议,大约一半的患者病程发展复杂,伴有慢性活动或频繁复发的UC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目的目前UC的治疗方式越来越多,本研究旨在比较生物制剂和小分子药物治疗UC患者的相对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名研究人员独立使用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数据库搜索有关生物制剂和小分子药物治疗UC的随机对照试验,干预组为生物制剂或小分子药物,对照组为安慰剂。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工具、RevMan 5.4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 Studio进行成对分析和网络荟萃分析,采用累积排序概率图下面积(SUCRA)对各结局指标的纳入药物进行排序,以比较不同治疗方式对UC的临床疗效。结果共纳入25项研究,包括9546例UC患者,10种药物干预方案(Filgotinib 100 mg、Filgotinib 200 mg、Upadacitinib、Tofacitinib、Etrolizumab、Adalimumab、Vedolizumab、Golimumab 50 mg、Golimumab 100 mg、Infliximab)。各药物对临床缓解效果的SUCRA概率排序结果显示,Upadacitinib(94.1%)>Vedolizumab(85.1%)>Tofacitinib(74.3%)>Infliximab(72.7%)>Filgotinib 200 mg(51.5%)>Golimumab 100 mg(44.3%)>Golimumab 50 mg(39.3%)>Etrolizumab(38.9%)>Adalimumab(29.8%)>Filgotinib 100 mg(18.7%)>Placebo(0.7%)。各药物对临床反应效果的SUCRA概率排序结果显示,Upadacitinib(98.4%)>Infliximab(84.4%)>Tofacitinib(67.2%)>Vedolizumab(58.4%)>Golimumab50 mg(53.3%)>Adalimumab(34.6%)>Golimumab 100 mg(30.1%)>Placebo(0.4%)。各药物对内镜缓解效果的SUCRA概率排序结果显示,Upadacitinib(98.7%)>Tofacitinib(68.6%)>Filgotinib 200 mg(59.6%)>Adalimumab(55.2%)>Etrolizumab(46.0%)>Vedolizumab(45.9%)>Filgotinib 100 mg(23.4%)>Placebo(2.2%)。各药物对黏膜愈合效果的SUCRA概率排序结果显示,Upadacitinib(99.7%)>Tofacitinib(77.2%)>Infliximab(65.2%)>Golimumab 50 mg(46.4%)>Vedolizumab(44.4%)>Adalimumab(33.8%)>Golimumab 100 mg(31.9%)>Placebo(1.0%)。各药物不良事件风险的SUCRA概率排序结果显示,Golimumab 100 mg(96.7%)>Golimumab 50 mg(92.1%)>Placebo(68.7%)>Tofacitinib(60.8%)>Adalimumab(60.7%)>Etrolizumab(47.2%)>Upadacitinib(42.2%)>Vedolizumab(41.3%)>Infliximab(27.0%)>Filgotinib 200 mg(6.6%)>Filgotinib 100 mg(6.2%)。结论Upadacitinib在临床反应、临床缓解、黏膜愈合以及内镜缓解方面均展现出最佳效用,在不良事件方面Filgotinib 100 mg表现出更为安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结肠炎 生物制剂 小分子药物 临床疗效 网状Meta分析
下载PDF
六神曲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溃疡性结肠炎作用研究
12
作者 栗嘉淇 尹磊 +4 位作者 郑威 宋孟霜 张希 孔兵 许枬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2-237,共6页
目的优化六神曲多糖提取工艺,并探讨其抗溃疡性结肠炎作用。方法以乙醇体积分数、醇提时间、液料比、水提时间为影响因素,多糖得率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采用2%葡聚糖硫酸钠(DSS)制备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检测... 目的优化六神曲多糖提取工艺,并探讨其抗溃疡性结肠炎作用。方法以乙醇体积分数、醇提时间、液料比、水提时间为影响因素,多糖得率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采用2%葡聚糖硫酸钠(DSS)制备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检测体质量、粪便性状、粪便隐血情况,计算疾病活动指数(DAI),并结合结肠长度、结肠组织病理变化及脾脏CD4^(+)、CD8^(+)、Treg细胞比例考察多糖的肠道保护作用。结果最佳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8%,醇提时间2 h,液料比44∶1,水提时间2 h,多糖得率为18.457%。与模型组比较,六神曲多糖组小鼠体质量增加(P<0.01),DAI评分及CD4^(+)/CD8^(+)、CD4^(+)Foxp3^(+)Treg升高(P<0.01),结肠长度增长(P<0.01),结肠黏膜受损较轻,腺体排列基本规则,杯状细胞较多,炎症细胞浸润较少。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提取抗溃疡性结肠炎作用较强的六神曲多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神曲多糖 提取工艺 溃疡结肠炎作用 Box-Behnken响应面法
下载PDF
基于UPLC-Q-Orbitrap HRMS结合网络药理学探讨半夏泻心汤入血成分及治疗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
13
作者 朱海燕 杨福权 +5 位作者 左秦川 房智彦 黄丽莉 淮文英 王艳秋 张天娥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10-1624,共15页
研究通过建立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模型,采用液相芯片对大鼠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进行高通量检测,同时以HE染色对结肠组织进行炎症分级评分,验证半夏泻心汤(Banxia Xiexin Tang,BXT)对脾虚型UC的药理作用。随后利用... 研究通过建立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模型,采用液相芯片对大鼠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进行高通量检测,同时以HE染色对结肠组织进行炎症分级评分,验证半夏泻心汤(Banxia Xiexin Tang,BXT)对脾虚型UC的药理作用。随后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Orbitrap HRMS)对BXT入血成分进行分析,并结合网络药理学,探究BXT治疗脾虚型UC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UC能够增加大鼠血清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α(interleukin-1α,IL-1α)、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水平;BXT可降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含量,且BXT高剂量组(20 g/kg)下降最明显,无明显炎细胞浸润,表明BXT对脾虚型UC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大鼠血清中发现入血成分共20个;网络药理学筛选出BXT治疗UC相关靶点87个,涉及炎症反应、炎症反应调节、微生物反应等生物过程,参与了IL-17、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TNF等信号通路。综上可知,BXT治疗脾虚型UC可能与抑制肠道炎症、调节肠道微生物及保护肠道屏障等多个途径相关,从而达到治疗UC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泻心汤 脾虚型溃疡结肠炎 UPLC-Q-Orbitrap HRMS 入血成分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下载PDF
香连止泻片对恶唑酮诱导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14
作者 田骄 王婷婷 +2 位作者 徐意 苏芮 王晶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3期16-20,共5页
目的探讨香连止泻片对恶唑酮诱导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的治疗作用,并基于Th1/Th2免疫轴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雄性BALB/c小鼠48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以及香连止泻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模型组、美沙拉嗪组以... 目的探讨香连止泻片对恶唑酮诱导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的治疗作用,并基于Th1/Th2免疫轴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雄性BALB/c小鼠48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以及香连止泻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模型组、美沙拉嗪组以及香连止泻低、中、高剂量组采用恶唑酮诱导UC模型,空白组正常饲养,不予恶唑酮诱导UC模型。自建模第1天开始,美沙拉嗪组予美沙拉嗪0.31 g/kg灌胃,香连止泻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予香连止泻片0.68、1.36、2.72 g/kg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予等量超纯水灌胃,连续灌胃7天。灌胃期间,每日评估疾病活动指数(DAI)。末次灌胃结束,称量体质量,麻醉后剪开腹腔,分离脾脏并称质量,计算脾脏指数;分离结肠,测量整段结肠长度。取部分结肠组织,过碘酸-雪夫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形态变化,计数结肠黏膜杯状细胞数量;取部分结肠组织,冰上匀浆,离心留取上清液,采用ELISA法检测IL-1β、TNF-α含量;取部分结肠组织剪碎,组织裂解液冰上充分裂解,提取组织总蛋白,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IFN-γ、IL-4蛋白表达;末次灌胃结束,麻醉后取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全血Th1、Th2细胞比例,计算Th1/Th2。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DAI评分、脾脏指数,结肠组织IL-1β、TNF-α含量和IFN-γ蛋白表达,全血Th1细胞比例以及Th1/Th2,均显著升高(P均<0.05);结肠黏膜杯状细胞数量减少、排列不规则,内含糖原物质减少;结肠长度显著缩短,结肠组织IL-4蛋白表达和全血Th2细胞比例均显著降低(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美沙拉嗪组和香连止泻高剂量组DAI评分、脾脏指数,结肠组织IL-1β、TNF-α含量,全血Th1细胞比例以及Th1/Th2,均显著降低(P均<0.05);结肠黏膜杯状细胞数量增多、形态完整,内含糖原物质基本趋于正常;结肠长度缩短受到显著抑制,结肠组织IL-4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均<0.05)。结论不同剂量香连止泻片对恶唑酮诱导UC小鼠均有一定治疗作用,以香连止泻片高剂量(2倍的临床等效剂量)效果最佳;纠正Th1/Th2免疫轴失衡,减轻肠道炎症,可能是香连止泻片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结肠炎 香连止泻片 治疗作用 Th1/Th2免疫轴 小鼠
下载PDF
帕罗西汀辅助常规药物治疗老年溃疡性结肠炎的增效作用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陶蕾 孙晓红 +1 位作者 孙成英 徐菲菲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6年第4期576-578,共3页
目的研究帕罗西汀辅助常规药物治疗老年溃疡性结肠炎的增效作用。方法将我院74例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37例,同时采取美沙拉嗪常规治疗,观察组另给予抗抑郁药帕罗西汀治疗,治疗2月后比较两组DAI疗效、Baro... 目的研究帕罗西汀辅助常规药物治疗老年溃疡性结肠炎的增效作用。方法将我院74例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37例,同时采取美沙拉嗪常规治疗,观察组另给予抗抑郁药帕罗西汀治疗,治疗2月后比较两组DAI疗效、Baron内镜分级、HAMA及HAMD评分差异。结果 DAI疗效: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7%(P<0.05)。治疗前两组的Baron内镜分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aron内镜分级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HAMA、HAMD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AMA、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嗜睡1例、恶心2例、头晕3例,对照组发生恶心3例、头晕1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罗西汀辅助治疗老年溃疡性结肠炎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且可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安全性较高,考虑其增效机制与改善患者精神心理状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罗西汀 老年溃疡结肠炎 药物干预 增效
下载PDF
线粒体自噬在溃疡性结肠炎中作用及中医药干预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张雅丽 王炳予 +2 位作者 高婷婷 赵玲玲 袁星星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1163-1168,共6页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肠道的一种非特异性慢性炎症性疾病,临床以排便次数增加及便血为主要表现,其病变深度可累及大肠黏膜下层,病位多在直肠和乙状结肠,严重时波及整个结肠^([1])。UC的具体发病机制复杂,现代医学对其...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肠道的一种非特异性慢性炎症性疾病,临床以排便次数增加及便血为主要表现,其病变深度可累及大肠黏膜下层,病位多在直肠和乙状结肠,严重时波及整个结肠^([1])。UC的具体发病机制复杂,现代医学对其机制尚不明确,认为其与基因遗传、感染、异常免疫反应及肠黏膜屏障损坏等因素有关^([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自噬 溃疡结肠炎 作用机制 中医药
下载PDF
基于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免疫特征基因的溃疡性结肠炎生物标志物鉴定及潜在小分子药物筛选
17
作者 曹舒清 陈梦 +2 位作者 胡培婷 焦博恒 张钰婧 《联勤军事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309-321,共13页
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多芯片联合分析方法和机器学习技术探讨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ecurrent aphthous ulcer, RAU)免疫特征基因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从基因表达综合(Gene Expression Omnibus, GEO)... 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多芯片联合分析方法和机器学习技术探讨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ecurrent aphthous ulcer, RAU)免疫特征基因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从基因表达综合(Gene Expression Omnibus, GEO)数据库下载RAU和UC的转录组数据,免疫相关基因列表从免疫学数据库和分析门户(Immun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ortal, IMMPORT)获得。利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 WGCNA)、差异分析和功能富集分析筛选评估RAU疾病基因及其功能,通过LASSO-Cox回归和随机森林筛选RAU免疫特征基因。验证RAU免疫特征基因在UC样本中的表达水平并进行Friends分析,通过多层感知机(multi-layer perception, MLP)人工神经网络鉴定其诊断效能。基于免疫特征基因使用一致性聚类算法对UC样本进行分子分型,探讨不同亚型免疫细胞浸润水平和生物学特征。最后利用药物转录图谱平台(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TCM)进行靶向药物筛选,CB-dock2和SwissADME平台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和模拟药物代谢动力学分析。结果 共鉴定出324个RAU疾病基因。生物功能富集分析显示,RAU疾病基因主要与免疫炎症、微生物感染和炎症性肠病等危险因素有关。进一步筛选验证确定防御素β4A(defensin beta 4A,DEFB4A)、骨髓基质细胞抗原2(bone marrow stromal cell antigen 2,BST2)、胸苷磷酸化酶(thymidine phosphorylase, TYMP)和神经胶质成熟因子γ(glia maturation factor gamma, GMFG)为高表达免疫特征基因,并对UC具有诊断价值[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0.915]。RAU和UC存在相同的T细胞紊乱基础,免疫特征基因可将UC区分为代谢型和免疫型两个亚型,且免疫型具有更高的特征基因表达和T细胞亚群浸润水平。筛选获得10个天然小分子药物,分子对接显示其均与免疫特征基因翻译蛋白质有良好结合活性,且湖贝甲素具有良好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可能是潜在的UC防治药物。结论 基于RAU的免疫特征基因可以很好地区分UC样本并进行亚型鉴定,可为消化道炎症性疾病基础研究、临床疾病辅助筛查和潜在防治药物筛选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和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阿弗他溃疡 溃疡结肠炎 免疫特征基因 分子分型 药物筛选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实验验证探讨加味芍药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潜在作用机制
18
作者 张立宏 谭海成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10期1994-2003,2011,共11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技术及实验验证探讨加味芍药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DisGeNET数据库筛选加味芍药汤的化学成分,借助人类基因数据库获取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相关靶点...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技术及实验验证探讨加味芍药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DisGeNET数据库筛选加味芍药汤的化学成分,借助人类基因数据库获取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相关靶点基因,将药物作用靶点及疾病相关靶标基因取交集,使用String数据库对关键作用靶点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通过Cytoscape软件将结果可视化,借助David数据库对加味芍药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相关靶基因进行GO功能分析和KEGG代谢通路分析。建立2.5%DSS诱导的Caco-2细胞损伤作为UC体外细胞损伤模型,通过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肠上皮细胞生长状态,CCK8检测Caco-2细胞活力、qPCR检测IL-1B、TNF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网络药理学显示,加味芍药汤与UC的共同靶点基因包含IL-1B、TNF等关键基因。加味芍药汤可能通过IL-17通路、NF-kappa B通路等介导炎症反应治疗UC。分子对接结果显示,β-谷甾醇、槲皮素、豆甾醇、山奈酚、小檗碱与2个核心靶点(IL-1B、TNF)的结合能更低,结构更稳定。细胞实验证实加味芍药汤对DSS刺激的Caco-2细胞炎症模型具有恢复细胞活力,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结论加味芍药汤可能通过介导炎症反应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芍药汤 网络药理学 溃疡结肠炎 分子对接 细胞实验 作用机制
下载PDF
人参多糖治疗葡聚糖硫酸钠诱导溃疡性结肠炎作用机制研究
19
作者 陈宗军 梁紫盈 梁冠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19期82-87,共6页
目的探讨人参多糖治疗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C57/B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等量生理盐水),模型对照组(B组,等量生理盐水),人参多糖低、中、高剂量组(C1组、C2组、C3组,50,100,200 mg/kg),... 目的探讨人参多糖治疗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C57/B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等量生理盐水),模型对照组(B组,等量生理盐水),人参多糖低、中、高剂量组(C1组、C2组、C3组,50,100,200 mg/kg),各10只。A组小鼠自由饮水,B组、C1组、C2组、C3组小鼠予3%DSS溶液,连续7 d,构建UC模型。建模成功后,各组小鼠灌胃相应药物干预6 d。每日测定小鼠体质量,评估疾病活跃指数(DAI)。给药结束后处死小鼠,测定结肠长度;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结肠病理形态变化;采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葡聚糖检测肠道渗漏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核酸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检测结肠白细胞介素(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胱天蛋白酶3(caspase 3)mRNA表达水平;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Occludin、ZO-1、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caspase 3蛋白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6,IL-1β,TNF-α含量。结果与B组比较,C1组、C2组、C3组小鼠体质量和结肠长度均显著增加(P<0.05),DAI评分和结肠损伤程度均显著降低(P<0.05);结肠Occludin,ZO-1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肠道渗漏水平,结肠IL-6,IL-1β,TNF-α,NF-κB p65,caspase 3 mRNA表达水平,血清IL-6,IL-1β,TNF-α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人参多糖能缓解DSS诱导的UC相关疾病症状,改善小鼠机体炎性反应,降低结肠组织凋亡程度,该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F-信号通路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多糖 葡聚糖硫酸钠 溃疡结肠炎 细胞凋亡 作用机制 小鼠
下载PDF
舒肝健脾法对溃疡性结肠炎肝郁脾虚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秦震声 张燕生 《中医研究》 2007年第5期13-16,共4页
目的:探讨舒肝健脾法(舒肝健脾颗粒)对溃疡性结肠炎肝郁脾虚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TNBS/乙醇溶液灌肠加束缚法制作溃疡性结肠炎(UC)肝郁脾虚大鼠模型,观察我院自制药舒肝健脾颗粒对大鼠体重、结肠组织学、局部结肠血... 目的:探讨舒肝健脾法(舒肝健脾颗粒)对溃疡性结肠炎肝郁脾虚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TNBS/乙醇溶液灌肠加束缚法制作溃疡性结肠炎(UC)肝郁脾虚大鼠模型,观察我院自制药舒肝健脾颗粒对大鼠体重、结肠组织学、局部结肠血管活性肠肽(VIP)和白介素10(IL-10)水平的影响。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肠组织中VIP较正常明显降低(P<0.01),IL-10显著降低(P<0.01),舒肝健脾颗粒可以有效对抗肝郁脾虚模型大鼠的结肠组织中的VIP、IL-10水平的改变(P<0.01);能增加大鼠的体重,改善局部结肠黏膜的受损程度。结论:舒肝健脾法可有效治疗UC,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参与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促进抑炎因子的产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活肠肽 白介素 溃疡性结肠炎/药物作用 舒肝健脾法/药效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