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非水相液体污染场地源区自然消除研究进展
被引量:3
- 1
-
-
作者
孙琳
张敏
郭彩娟
宁卓
张瑜
秦骏
张巍
-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未名环境分子诊断有限公司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
-
出处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04-716,共13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低渗透透镜体中NAPLs残余的分形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42007171)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石化场地污染土壤环境风险评价与预警研究”(2018YFC1803302)。
-
文摘
污染场地的健康风险和环境地质危害备受关注,自然衰减被公认是优选修复技术。对存在非水相液体的场地,源区非水相液体残余导致的“拖尾和反弹”问题对污染场地自然衰减技术提出了挑战。近年来源区自然消除技术的出现丰富深化了自然衰减修复的内涵,展现了解决“拖尾和反弹”问题的巨大潜力。本文综述了轻非水相液体(LNAPL)污染场地源区自然消除的研究历程和最新成果,研究显示:①2000年至今,自然衰减修复的相关研究逐渐从地下水污染羽衰减转向包气带源区自然消除;②包气带自然消除过程被证实是源区自然消除的关键生物过程,占LNAPL总质量损失的90%~99%;③LNAPL挥发过程中的生物降解是源区自然消除的主要研究对象。在以上研究过程中,建立的源区自然消除研究方法:①可分为LNAPL源区-羽识别、定性判断和定量估算三个部分;②包气带定量评估常用浓度梯度、二氧化碳通量(动态密闭室和静态捕集)和热力学梯度是量化评估的三类方法。综合已有的研究进展和难点,可以预见,在未来研究中,识别源区LNAPL的成分变化、明确源区自然消除的限速因子,以及开发恰当的气体脱气和气泡逃逸观测方法,是源区自然消除修复方法应用推广需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
关键词
监控自然衰减
轻非水相液体
源区自然消除
产甲烷
甲烷氧化
-
Keywords
monitored natural attenuation
light non-aqueous phase liquid
natural source zone depletion
methanogenesis
methane oxidation
-
分类号
X820.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