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6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江源地区鼠疫耶尔森菌CRISPR基因分型及流行特征研究
1
作者 柏吉祥 靳娟 +7 位作者 李胜 辛有全 杨晓艳 张琪 金泳 张丽 代瑞霞 何建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24年第2期161-165,共5页
目的了解三江源地区鼠疫菌株分布情况,进行规律间隔成簇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基因分型研究,为该地区鼠疫疫源地菌株鉴定溯源、科学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三江源地区310株... 目的了解三江源地区鼠疫菌株分布情况,进行规律间隔成簇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基因分型研究,为该地区鼠疫疫源地菌株鉴定溯源、科学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三江源地区310株鼠疫菌提取DNA,分别PCR扩增、测序3个CRISPR的位点YPa、YPb和YPc,所测得CRISPR序列与CRISPR Dictionary数据库最新数据进行比对,鉴定CRISPR spacer阵列并对三江源地区鼠疫菌进行基因分型。对310株鼠疫菌结合CRISPR基因型和分离宿主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10株鼠疫菌共发现26种spacer,分别为YPa15种、YPb8种、YPc3种;310株鼠疫菌被分成16个不同CRISPR基因型,G22型和G22-a1′型分布于整个三江源地区包括称多县、治多县、玉树市、曲麻莱县、囊谦县、杂多县、玛多县、玛沁县、同仁县、泽库县、共和县、同德县、贵德县;G24型分布于泽库县、玛多县、囊谦县、称多县;G26-a1′型主要分布于共和县、兴海县、贵德县、玛多县、称多县、杂多县,16个基因型归类为7个CRISPR类群:Cb4、Cb4′、Ca7、Ca7′、Ca8、Ca35′、Cc3′。结论三江源地区鼠疫菌CRISPR基因型具有多样性,不同疫源地基因型分布特征显著,且不同菌株基因型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疫菌 CRISPR 三江源地区 基因分型 鼠疫菌自然疫
下载PDF
三江源地区夏季-10℃层高度变化及云垂直结构特征
2
作者 康晓燕 山成焘 +4 位作者 王启花 薛丽梅 朱世珍 周万福 王黎俊 《气象科学》 2024年第3期548-557,共10页
利用三江源地区沱沱河、玉树、达日3个探空站的探空资料对1999—2021年-10℃层高度时间变化趋势、突变时间进行了研究,同时对该地区2021年云出现频率和云垂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10℃层高度、云层垂直结构与降水的关系。结果表... 利用三江源地区沱沱河、玉树、达日3个探空站的探空资料对1999—2021年-10℃层高度时间变化趋势、突变时间进行了研究,同时对该地区2021年云出现频率和云垂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10℃层高度、云层垂直结构与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1)近20 a来三江源地区夏季08时和20时的-10℃层高度平均值分别为7 014.1、7 201.6 m,并呈显著上升趋势。突变检验分析确定三江源地区夏季08时-10℃层高度出现突变是从2009年开始,20时出现突变是从2012年开始。(2)08时三江源地区夏季云层结构较为复杂,20时三江源地区夏季主要以单层云为主,6—8月平均出现频率分别为35%、42%、39%。从三江源地区夏季云顶高度、云底高度和云层厚度来看,7月云顶高度最低、云底高度最高、云层厚度最小。(3)三江源地区夏季-10℃层位于该地区云层中下部。产生降水时-10℃层高度主要集中在7 200~7 800 m,云层厚度在4 000~11 000 m。三江源地区夏季降水量与-10℃层高度、云顶高、云层厚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云底高存在显著的负相关。-10℃层高度与云顶高度、云层厚度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云底高度间相关性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地区 -10℃层高度 云垂直结构 降水
下载PDF
三江源地区典型道路沿线野生动物监测研究
3
作者 吴世红 钟闻华 +6 位作者 李广涛 韩晓芳 曾晓明 葛丽燕 许刚 李东昌 李皑菁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6期64-67,共4页
通过样线调查和红外相机监测等方式,选取三江源地区共玉高速和S308省道2条典型公路的部分路段,开展沿线野生动物的分布情况研究。结果显示,共玉高速沿线分布的野生动物有兽类8种,鸟类35种,其中国家省级保护动物18种,占比41.86%,相对多... 通过样线调查和红外相机监测等方式,选取三江源地区共玉高速和S308省道2条典型公路的部分路段,开展沿线野生动物的分布情况研究。结果显示,共玉高速沿线分布的野生动物有兽类8种,鸟类35种,其中国家省级保护动物18种,占比41.86%,相对多度指数最高的为赭红尾鸲(1.59);S308沿线有兽类12种,鸟类8种,其中国家省级保护动物13种,占比65.00%,相对多度指数最高的为藏狐(5.81);2条道路桥涵中的大桥利用率均显著高于中小桥和涵洞,从通道利用率情况看,桥涵通道被利用主要出现在早晚2个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 红外相机监测 动物通道利用率 相对多度指数 三江源地区
下载PDF
三江源地区一年生禾豆混播人工草地最佳混播比例的综合评价研究
4
作者 冯廷旭 德科加 +6 位作者 向雪梅 钱诗祎 林伟山 李菲 魏希杰 王伟 张琳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35-144,共10页
【目的】探究青海省三江源地区建立人工草地混播体系最佳综合评价模式。【方法】采用3种不同综合评价方法筛选适宜在三江源地区建植的禾豆混播组合及比例。【结果】3种评价方法,AHP层次分析法评价方法中最优混播组合及比例为燕麦+箭筈豌... 【目的】探究青海省三江源地区建立人工草地混播体系最佳综合评价模式。【方法】采用3种不同综合评价方法筛选适宜在三江源地区建植的禾豆混播组合及比例。【结果】3种评价方法,AHP层次分析法评价方法中最优混播组合及比例为燕麦+箭筈豌豆(70∶30),隶属函数评价方法中最优混播组合及比例为燕麦+箭筈豌豆(60∶40),灰色关联度评价方法中最优混播组合及比例为燕麦+箭筈豌豆(70∶30)。【结论】结合试验地区海拔条件等因素,在高寒地区优先推荐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方法,燕麦+箭筈豌豆(70∶30)混播模式为一年生禾豆混播最佳混播组合及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地区 禾豆混播 生产性能 营养品质 综合评价
下载PDF
三江源地区春季流量与积雪的年际变化关系
5
作者 田凤云 林朝晖 +1 位作者 张贺 杨传国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8-604,共17页
基于三江源区站点流量资料、中国区域格点降水气温资料及遥感积雪资料,分析了长江、黄河和澜沧江源区春季流量的年际变化及其与降水、积雪、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1980~2020年三江源地区春季流量年际变化显著,其中5月流量的年际变率最大... 基于三江源区站点流量资料、中国区域格点降水气温资料及遥感积雪资料,分析了长江、黄河和澜沧江源区春季流量的年际变化及其与降水、积雪、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1980~2020年三江源地区春季流量年际变化显著,其中5月流量的年际变率最大;三江源地区春季流量受春季雪深影响最大,其中4月、5月流量受雪深、积雪覆盖率、前期累积降水的影响显著,且流量与雪深的正相关性最强,5月流量与雪深相关系数可达0.7以上。进一步分析表明,高原积雪对流量的影响随源区不同流域、春季不同月份呈现一定的差异,其中黄河源区4月、5月流量受4月雪深影响最明显,澜沧江源区4月、5月流量与2~5月的雪深均存在较好关系,而长江源区5月流量则主要与4~5月雪深显著正相关。源区积雪对春季流量的影响也存在一定的海拔依赖性,其中低海拔区域积雪对流量的影响更多体现在春季前期,而黄河源区阿尼玛卿山、长江源区巴颜喀拉山脉及唐古拉山脉等高海拔区域的积雪对流量的影响可以持续到5月。气温作为春季融雪径流的关键因子,主要是通过影响源区前期积雪量、融雪产流过程,进而影响春季流量的异常。本研究结果在深入认识青藏高原气候变化对三江源地区春季流量的影响及过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地区 春季流量 年际变化 积雪深度 最高气温
下载PDF
三江源地区野生多枝黄耆资源表型性状多样性及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6
作者 刘青青 蔡宗程 +4 位作者 吕亮雨 雷莎清 张海蓉 马芳 施建军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1-69,共9页
以三江源地区6个市、县、镇150份野生多枝黄耆(Astragalus polycladus)为材料,对其18个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并分析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以期了解三江源地区多枝黄耆的表型分化程度和居群变异特征,为选育多枝黄耆... 以三江源地区6个市、县、镇150份野生多枝黄耆(Astragalus polycladus)为材料,对其18个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并分析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以期了解三江源地区多枝黄耆的表型分化程度和居群变异特征,为选育多枝黄耆优良品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三江源地区多枝黄耆资源具有丰富的表型多样性,供试居群18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29%,其中,生殖枝茎粗和生殖枝茎长变异系数较高(20%以上),而花萼长和种子厚变异系数最小(1%)。不同环境下的多枝黄耆表型性状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木里镇居群多枝黄耆南北冠幅、株高、根系数、生殖枝茎长、叶厚、花冠长、花冠数、种子厚和种子纵径均显著低于其他居群。相关性分析表明,除根系数、生殖枝茎长与其他性状间无显著相关性外,其他性状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或负相关关系。同时,多枝黄耆的表型性状与经纬度、海拔和土壤pH值等环境因子有一定的正相关或负相关关系,且不同性状受环境因子影响不同,其中,花冠数、叶厚和根系数受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枝黄耆 表型性状 多样性分析 三江源地区
下载PDF
近59a青海三江源地区浅层地温变化特征分析
7
作者 韩中全 刘义花 +2 位作者 何生录 许学莲 石凯豪 《青海环境》 2024年第3期155-163,共9页
利用1961—2019年青海省11个气象台站5~20 cm逐月平均地温资料,采用线性趋势、累积距平和信噪比等方法,分析了三江源地区年、季浅层平均地温的气候变化趋势及突变特点。结果显示:(1)近59 a来,三江源地区浅层地温均呈显著升温趋势,20世... 利用1961—2019年青海省11个气象台站5~20 cm逐月平均地温资料,采用线性趋势、累积距平和信噪比等方法,分析了三江源地区年、季浅层平均地温的气候变化趋势及突变特点。结果显示:(1)近59 a来,三江源地区浅层地温均呈显著升温趋势,20世纪60年代各层地温与气候平均值基本持平;70~90年代累积距平曲线呈下降趋势,为偏冷期;21世纪以来是各层地温的显著上升期,为偏暖期。近59 a来三江源地区浅层地温总体呈“平—冷—暖”的波动变化规律,其中澜沧江源区升温幅度最大,黄河源区次之、长江源区最小。(2)三江源地区浅层地温四季均呈上升趋势,进入2011年以来浅层地温四季均达到了最高值,是相对暖期,其中长江源区除春季各层地温均呈明显下降趋势外,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微弱增大,其余季节各层地温均呈上升趋势,夏、秋季地温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且长江源区地温的上升以夏、秋季地温的升高贡献突出,冬季地温变化趋势不明显。澜沧江源区、黄河源区各层地温春、夏、秋、冬四季均呈明显上升趋势,春、夏、秋季上升趋势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冬季上升趋势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但不明显。(3)浅层地温与气温、地表温度的变化有很好的正相关性,说明浅层地温与气温、地表温度的变化趋势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地区 浅层地温 变化特征
下载PDF
三江源地区熊蜂16S rDNA序列变异及遗传距离分析
8
作者 张蕊 冯收 +3 位作者 闫京艳 梁程博 马晓璇 刘道鑫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052-3061,共10页
本研究基于16S rDNA序列对三江源地区不同熊蜂的遗传变异和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系统分析,对于深入研究三江源地区熊蜂的适应与进化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共测序获得三江源地区9个亚属17种熊蜂的21个单倍型,序列全长496 bp... 本研究基于16S rDNA序列对三江源地区不同熊蜂的遗传变异和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系统分析,对于深入研究三江源地区熊蜂的适应与进化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共测序获得三江源地区9个亚属17种熊蜂的21个单倍型,序列全长496 bp。碱基组成分析表明:颠换值高于转换值,变异位点(V)共159个,单倍型间存在较大的变异。结合Genbank下载的该9亚属其他39种熊蜂的16S rDNA序列,对该9个亚属的56种熊蜂进行了遗传距离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三江源地区17种熊蜂间遗传距离为0.029~0.128;亚属内平均遗传距离为0.023~0.075,亚属间遗传距离为0.057~0.102,亚属内遗传距离明显小于亚属间;通过邻接法(NJ法)和最大似然法(ML法)建立系统发育树,两树拓扑结构大致相同,三江源地区的17种熊蜂均与同亚属其他物种的亲缘关系最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地区 熊蜂 16S rDNA 序列变异 遗传距离
下载PDF
三江源地区传粉昆虫的活动规律研究
9
作者 孙国 梁程博 +3 位作者 刘道鑫 周渊涛 马晓璇 闫京艳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9-218,共10页
随着各种环境压力的日益增大,传粉昆虫多样性及其保护研究逐渐得到重视。为了调查三江源地区传粉昆虫的基本概况,于2021年7-9月通过随机样点法和定点观测法对14类(4目12科)传粉昆虫类群的传粉活动进行了观测。共得到传粉活动记录7 247条... 随着各种环境压力的日益增大,传粉昆虫多样性及其保护研究逐渐得到重视。为了调查三江源地区传粉昆虫的基本概况,于2021年7-9月通过随机样点法和定点观测法对14类(4目12科)传粉昆虫类群的传粉活动进行了观测。共得到传粉活动记录7 247条,观察到受访植物37种(13科31属)。分析结果表明,三江源地区传粉昆虫类群的传粉活力由高到低依次是熊蜂(访花频次占总频次的70.13%)、其他双翅目昆虫(11.19%)、灰蝶(10.49%)和蛱蝶(3.08%),而其他的传粉昆虫类群的访花频次占比不足1%,传粉作用较弱;其中,熊蜂在不同植物上的访花活动会呈现不同的高峰期:如在甘肃马先蒿Pedicularis kansuensis上呈现两个访花高峰期(11∶00-12∶00和18∶00-19∶00),而在假水生龙胆Gentiana pseudoaquatica上只有一个访花高峰期(11∶00-12∶00)等。研究显示,熊蜂是三江源地区传粉活力最高的传粉昆虫类群,且其访花的日活动规律因自身特性、受访植物种类和外界环境变化呈现不同的访花高峰期。三江源地区的生态平衡离不开传粉昆虫的作用,加强对传粉昆虫的保护有助于三江源地区的生态恢复。本研究可为未来开展三江源地区传粉昆虫的传粉生物学研究提供参考,同时也对三江源地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理论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粉昆虫 传粉活力 熊蜂 三江源地区
下载PDF
渭北旱源地区干旱条件下的造林技术选择与效果分析
10
作者 王刘杰 祁娟萍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4年第10期0125-0128,共4页
针对渭北旱源地区干旱缺水的严峻挑战,本研究深入探索了多种造林技术在该环境下的适应性。通过系统分析地形、土壤与水分状况,我们实施了滴灌、穴贮水及地膜覆盖等技术试验,并长期监测树木成活率、生长态势及土壤水分动态。研究揭示,滴... 针对渭北旱源地区干旱缺水的严峻挑战,本研究深入探索了多种造林技术在该环境下的适应性。通过系统分析地形、土壤与水分状况,我们实施了滴灌、穴贮水及地膜覆盖等技术试验,并长期监测树木成活率、生长态势及土壤水分动态。研究揭示,滴灌技术有效提升了树木成活率与生长速率,成为促进林木繁茂的关键;穴贮水技术则以其卓越的节水性能,尤适用于极度缺水区域;而地膜覆盖技术,则在减少水分蒸发、增强土壤保水能力上展现出显著优势。本研究为渭北旱源地区量身定制了科学的造林策略,依据不同干旱程度灵活选用技术,显著优化了造林效果,为区域生态修复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指导与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北旱源地区 干旱条件 造林技术 滴灌 生态恢复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源地区生态地质格局动态演变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颖维 张亚峰 +4 位作者 钱信禹 杨运军 崔继岗 游军 边小卫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9-140,共12页
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区丹江源地区为研究区,采用坡面调查方法,梳理不同地质建造上的典型生态关键带生态地质特征,利用ENVI 5.3、ArcGIS 10.2及Fragstats4.2软件,解译分析区内2000、2010、2020年3期土地利用时空演变和景观格局演... 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区丹江源地区为研究区,采用坡面调查方法,梳理不同地质建造上的典型生态关键带生态地质特征,利用ENVI 5.3、ArcGIS 10.2及Fragstats4.2软件,解译分析区内2000、2010、2020年3期土地利用时空演变和景观格局演变特征。结果表明:①受构造地质背景影响,各地质建造垂向上形成不同的地形地貌、成土母质、土壤类型、水文类型,在以上立地条件的综合影响下形成了不同的生态地质格局。②区内林地比例占绝对优势,林地和耕地占比85%以上,其他土地类型比例偏低。2000~2020年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显著,水域、耕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变化较为剧烈。区内自然景观和人造景观之间转入转出频繁,但整体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扰动较少。林地和耕地将长期是水源地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直接影响着其生态环境效应。③丹江源地区2000~2020年景观空间格局变化明显,尤其在2010~2020年景观生态过程较活跃。区内各斑块类型趋于规则呈均衡趋势分布,斑块类型间形成了良好的连接性,景观聚集程度逐渐提升,空间分布趋向集中。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进一步保障了研究区林地基数和水域面积的稳定增长,丹江源地区的生态趋势向好;调水工程及城市化进程建设及保护水源地的移民搬迁导致区内建设用地大幅度增加,存在草地退化和耕地减少现象。建议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加强林地和耕地保护及生态补偿,将有利于丹江源地区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涵养区 丹江源地区 生态地质 土地利用变化 景观格局
下载PDF
三江源地区藏野驴、藏原羚栖息地适宜性评价及动态趋势 被引量:4
12
作者 曾晓明 杨莹 +2 位作者 巩匆然 杨东东 李皑菁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71-380,共10页
选取9个环境因子,采用MaxEnt优化参数模型评价三江源地区藏野驴Equus kiang、藏原羚Procapra picticaudata适宜栖息地,并对其1990—2020年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藏野驴和藏原羚的适宜栖息地分别分布于海拔3440~4970 m和3650~484... 选取9个环境因子,采用MaxEnt优化参数模型评价三江源地区藏野驴Equus kiang、藏原羚Procapra picticaudata适宜栖息地,并对其1990—2020年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藏野驴和藏原羚的适宜栖息地分别分布于海拔3440~4970 m和3650~4840 m、年降水量225~660 mm和220~625 mm、年均气温-7~0.5℃和-6~-0.6℃、坡度<15°的平缓山地和山谷中有禾草、薹草高寒草原,以及嵩草、杂类草高寒草甸的区域,藏野驴占据地势较低、植被覆盖较高、草况较好的区域;栖息地不适宜区面积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2005年占比最高,分别为65.58%和55.54%。三江源地区气候暖湿化带来的土地覆盖变化、草地覆盖度提升是藏野驴、藏原羚适宜栖息地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保护区、国家公园的建立和多期生态保护建设工程的实施使藏野驴、藏原羚受人为干扰程度降低、适宜栖息地面积增大。研究对三江源地区典型野生动物栖息地适宜性进行科学评估,为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生态建设工程实施和国家公园规划管理等决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地区 MaxEnt模型 适宜栖息地 驱动因素
下载PDF
丹江源地区地质建造对土壤和植被生态空间格局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钱信禹 边小卫 +3 位作者 张亚峰 王颖维 杨运军 游军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03-913,共11页
为探讨地质建造对陕西丹江源地区土壤和植被生态空间格局的影响,支撑流域生态管理,本文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和元素地球化学测试方法,从地质建造类型、土壤养分含量和节理发育程度等方面,分析了地质建造对土壤性质和植被覆... 为探讨地质建造对陕西丹江源地区土壤和植被生态空间格局的影响,支撑流域生态管理,本文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和元素地球化学测试方法,从地质建造类型、土壤养分含量和节理发育程度等方面,分析了地质建造对土壤性质和植被覆盖度的控制作用。研究发现,土壤的质地和理化性质、土壤和植被中营养元素含量与地质建造类型相关性明显。节理发育程度对林型和植被覆盖度影响显著。古生代基性火山岩、岩浆岩建造和三叠纪、前寒武纪酸性岩浆岩建造节理密度>4 m/m^(2),产状较陡,磷等营养元素含量高,有利于深根乔木生长,植被覆盖度高。前寒武纪碎屑岩建造、古生代酸性岩浆岩建造节理密度为3~4 m/m^(2),产状较缓,林型以灌丛为主,坡顶生长少量油松,植被覆盖度中等。白垩纪—古近纪碎屑岩建造主要为砂砾岩和泥岩互层,节理密度<1 m/m^(2),贯通性差,生长少量低矮灌木,植被覆盖度低。研究结果说明建造类型对土壤性质和植被生态格局具有重要控制作用,可为地方政府基于地质建造实施国土空间分区管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建造 土壤养分 植被覆盖 丹江源地区 陕西商洛
下载PDF
三江源地区环境足迹及居民福祉的动态变化特征评价
14
作者 毛爱涵 李发祥 +1 位作者 杨思源 于德永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7637-7650,共14页
环境足迹表征人类发展过程对环境的影响程度。环境足迹和居民福祉水平是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计算了2000-2018年三江源地区的环境足迹与环境边界,构建了三江源地区居民福祉评价框架,评估了2000-2018年三江源地区环境足迹... 环境足迹表征人类发展过程对环境的影响程度。环境足迹和居民福祉水平是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计算了2000-2018年三江源地区的环境足迹与环境边界,构建了三江源地区居民福祉评价框架,评估了2000-2018年三江源地区环境足迹及居民福祉的耦合协调关系及动态变化特征,得到了2000-2018年三江源地区环境足迹与居民福祉间的定量关系,可为有关部门制定合理的区域发展策略提供科学支撑。结果表明:(1)2000-2018年三江源地区人均环境足迹呈一直超过环境边界限额的状态。(2)三江源地区居民福祉按重要性排序表现为社会文化福祉高于安全健康福祉和基本需求福祉。2000-2018年,三江源地区居民福祉总体呈波动式上升趋势,其中安全与健康福祉的波动最大且对居民福祉的贡献度最高。(3)三江源地区环境足迹与居民福祉的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二者关联水平逐渐提高,逐步趋于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足迹 居民福祉 耦合度 耦合协调度 三江源地区
下载PDF
三江源地区全新世降水序列集成重建
15
作者 汪燕 侯光良 +3 位作者 金孙梅 高靖易 段荣蕾 刘佳欣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3-184,共12页
三江源地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全球气候变化响应敏感区,重建该区全新世降水对理解过去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三江源地区降水重建以单点为主,难以反映整个区域降水变化。本文通过利用下大武剖面化石孢粉记录,同时搜集该区6处化石... 三江源地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全球气候变化响应敏感区,重建该区全新世降水对理解过去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三江源地区降水重建以单点为主,难以反映整个区域降水变化。本文通过利用下大武剖面化石孢粉记录,同时搜集该区6处化石孢粉点数据,运用转换函数法和点阵成面回归模型重建三江源地区全新世降水变化记录。结果显示:三江源地区全新世早中期降水高于现代年平均降水,全新世晚期降水开始下降。降水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12.0~6.5 ka B.P.降水波动增加;6.5~4.0 ka B.P.降水波动下降;4.0~0.5 ka B.P.降水波动幅度较小,与现代基本持平,变化幅度不超过100 mm;降水极端期为12.3 ka B.P.降水最少,较现代低90 mm左右;6.5 ka B.P.降水量达到最大值500 mm左右。本研究提供了三江源地区全新世降水变化记录,为研究三江源地区长尺度降水变化规律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地区 全新世 降水 集成重建 孢粉
下载PDF
基于Daycent模型的三江源地区草地NPP估算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16
作者 朱美婷 张美玲 +4 位作者 贾晓楠 聂雅梅 曹瑞红 罗上学 李晓娟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3年第2期13-21,共9页
【目的】探求1971-2020年草地NPP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方法】基于Daycent模型估算三江源地区草地NPP,结合同期温度和降水数据,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1)三江源地区草地NPP多年的年平均值为168.10 gC/m^... 【目的】探求1971-2020年草地NPP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方法】基于Daycent模型估算三江源地区草地NPP,结合同期温度和降水数据,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1)三江源地区草地NPP多年的年平均值为168.10 gC/m^(2),空间上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格局。2)高寒草甸类年均NPP为227.44 gC/m^(2),高寒草原类年均NPP为117.23 gC/m^(2)。3)当降水量小于450 mm时,温度与草地NPP呈正相关;当降水量大于450 mm时,温度与草地NPP呈负相关。【结论】三江源地区草地NPP呈自东南向西北递减的空间格局;不同草地类型中,高寒草甸类年均NPP大于高寒草原类年均NPP,且高寒草原类年均NPP有显著的增加趋势;三江源地区的草地NPP与降水量呈显著相关关系,温度对该地区的草地NPP也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ycent模型 三江源地区 净初级生产力
下载PDF
试论国家公园试点的治理优化——以三江源地区为例
17
作者 胡欣雨 《中国市场》 2023年第24期46-48,共3页
大自然是所有地球生物的摇篮,反思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自然中学习设计方法,坚持生态友好、可持续的原则,学会用“生态设计”的方法解决问题。早在2016年,在三江源地区,我国的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项目预备开始启... 大自然是所有地球生物的摇篮,反思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自然中学习设计方法,坚持生态友好、可持续的原则,学会用“生态设计”的方法解决问题。早在2016年,在三江源地区,我国的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项目预备开始启动,或将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且海拔最高的国家公园,肩负着巨大的使命。基于此,文章以国家公园的治理为研究对象,选取三江源特殊地区分析,试论几个国家公园治理的优化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地区 国家公园 生态治理
下载PDF
生命的历史驿站 三江源地区的史前动物
18
作者 吴飞翔 《地图》 2023年第6期14-19,共6页
逆着空间的大河而上,可以追溯河流的起点;逆着时间的“长河”而上,可以复原生命的进化过程。三江源地区不仅是大江大河的发源地,也是许多传奇生命演化的历史驿站。
关键词 生命演化 三江源地区 驿站 历史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三江源地区生态监测的研究与应用
19
作者 董逵才 《青海科技》 2023年第2期44-48,共5页
生态保护是当前社会的重要议题,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为生态监测和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文章以中国青藏高原三江源地区为例,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生态监测和保护中的应用。首先,介绍了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保护现状,... 生态保护是当前社会的重要议题,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为生态监测和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文章以中国青藏高原三江源地区为例,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生态监测和保护中的应用。首先,介绍了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保护现状,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分类。然后,分别从水环境监测、气象监测、动植物监测等方面,阐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生态监测和保护中的应用案例,并分析了其优点和局限性。最后,对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在生态监测和保护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 人工智能 三江源地区 生态监测 生态环境
下载PDF
高原隆升 三江源地区的骨骼
20
作者 王立成 《地图》 2023年第6期8-13,共6页
青藏高原的隆升,塑造了三江源地区独特的地理格局。丰富的地貌变化,反映出三江源地区历史上剧烈的地壳活动。这里群山错落,巍峨连绵,涓涓细流从这里涌出,汇聚成江河浩荡而下。
关键词 地壳活动 地理格局 地貌变化 高原隆升 三江源地区 青藏高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