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朗凹陷芦草沟组源岩油储集空间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量:16
1
作者 黄志龙 郭小波 +4 位作者 柳波 张代生 张建波 齐永安 王瑞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15-1122,共8页
通过场发射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背散射电子衍射,X射线能谱,X衍射等分析手段对马朗凹陷芦草沟组源岩油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及其特征与成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源岩层的储集空间可分为5大类:原生孔,包括粒间孔、晶间孔;次生溶蚀孔隙,包... 通过场发射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背散射电子衍射,X射线能谱,X衍射等分析手段对马朗凹陷芦草沟组源岩油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及其特征与成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源岩层的储集空间可分为5大类:原生孔,包括粒间孔、晶间孔;次生溶蚀孔隙,包括粒间溶蚀孔、粒内溶蚀孔、溶蚀缝和基质型溶蚀孔隙;有机质热演化生烃残留孔;裂缝,包括构造缝和非构造缝;纹层间由于岩石物理性质差异形成滑脱缝和破裂缝。从微观孔隙结构分析,各类微孔隙、微裂缝是源岩中烃类的主要储集空间,裂缝、微裂缝起主要的输导作用,改善储层渗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 源岩油 储层 芦草沟组 马朗凹陷
下载PDF
三塘湖盆地二叠系芦草沟组二段源岩油可动烃探讨 被引量:7
2
作者 李新宁 任继红 +4 位作者 辛铭 梁辉 张品 马强 赵嗣君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96-301,共6页
三塘湖盆地二叠系芦草沟组二段发育一套沉凝灰岩烃源岩层系,地层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整体处于生油窗内,油气以"自生自储"就近聚集成藏为主,烃源岩即是好的产油层,为典型的源岩油成藏特征。源岩油勘探主要评价储集层... 三塘湖盆地二叠系芦草沟组二段发育一套沉凝灰岩烃源岩层系,地层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整体处于生油窗内,油气以"自生自储"就近聚集成藏为主,烃源岩即是好的产油层,为典型的源岩油成藏特征。源岩油勘探主要评价储集层可动烃含量,本文探讨了利用录井气测、定量荧光、岩石热解以及核磁共振测井技术定性和定量表征源岩油中的可动烃,根据实测数据,用岩石热解法对其可动烃资源量进行定量估算,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二段源岩油可动烃资源约5.53×10~8t,资源丰度可达300×10~4t/km^2,源岩油勘探潜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塘湖盆地 条湖凹陷 马朗凹陷 二叠系 芦草沟组 可动烃 源岩油
下载PDF
加强油源岩沉积成岩成油模拟实验研究
3
作者 关德范 刘倩 《中外能源》 2024年第1期37-42,共6页
干酪根热降解生油学说源于油页岩高温热解生成“人造石油”的生产实践,其理论内涵是凡富含干酪根的岩石,经高温热解后其所含的干酪根都可以生成“人造石油”。应用该学说的高温热解实验方法,可以评价油页岩的品质及其热解生成“人造石... 干酪根热降解生油学说源于油页岩高温热解生成“人造石油”的生产实践,其理论内涵是凡富含干酪根的岩石,经高温热解后其所含的干酪根都可以生成“人造石油”。应用该学说的高温热解实验方法,可以评价油页岩的品质及其热解生成“人造石油”的潜力,因此仅适用于油页岩的评价研究。但该学说的倡导者却认为油页岩和油源岩都是能生成石油的岩石,如果埋藏较浅时就称为油页岩,如果埋藏较深时就是油源岩,因此干酪根热降解生油学说同样适用于油源岩。这种观点并没有被美欧等国家所认可,但遗憾的是,在改革开放之初不甚了解国外同行对该学说如何评价的情况下,中国的石油地质家不仅全盘接受了该学说,而且推广应用了40多年。为彻底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唯一可行的就是通过油源岩沉积成岩成油模拟实验,研究油源岩中可溶有机质的生油问题和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有机质 干酪根 沉积成 模拟实验
下载PDF
《中国陆相油源岩生油理论及模拟实验技术》出版
4
作者 本刊编辑部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近日,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成烃机理与烃源评价”团队撰写的专著《中国陆相油源岩生油理论及模拟实验技术》由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该书以有机地球化学思维方法为指导,对中国典型陆相含油盆地油源岩特征和不... 近日,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成烃机理与烃源评价”团队撰写的专著《中国陆相油源岩生油理论及模拟实验技术》由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该书以有机地球化学思维方法为指导,对中国典型陆相含油盆地油源岩特征和不同地质时代油源岩进行对比分析,以中国陆相盆地的实际资料,对中国陆相油源岩生油理论的诸多问题重新思考,重塑有机地球化学思维方法和模拟实验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地球化学 理论 地质研究 模拟实验技术 成烃机理 陆相含盆地 工业出版社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原油中二苯并噻吩的分布及主力油源岩类型判识 被引量:12
5
作者 吴治君 罗斌杰 +3 位作者 王有孝 王春江 孟仟祥 李玉兰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98-106,共9页
在塔北隆起大部分地区和塔中隆起发现的工业油气流具有与海相下古生界(奥陶系)油源岩相同的地球化学特征,且含有十分丰富的二苯并噻吩类有机硫化物。本文详细研究了世界各地若干典型海相碳酸盐岩和泥页岩来源油中二苯并噻吩(DBT... 在塔北隆起大部分地区和塔中隆起发现的工业油气流具有与海相下古生界(奥陶系)油源岩相同的地球化学特征,且含有十分丰富的二苯并噻吩类有机硫化物。本文详细研究了世界各地若干典型海相碳酸盐岩和泥页岩来源油中二苯并噻吩(DBTs)的分布。发现新参数二苯并噻吩脱甲基指数(DDI)和甲基重排指数(DMI)受成熟度影响小,能有效地区分油源岩岩性。根据DBTs的相对含量和DDI及DMI指标判识,表明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原油主要来自碳酸盐岩,奥陶系广海陆棚台地相喑色泥晶灰岩是主力油源岩。这一认识将有助于确认主力油源区的分布,具有较大的勘探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苯并噻吩 碳酸盐 矿床
下载PDF
藻类勃发——湖相油源岩形成的一种重要机制 被引量:105
6
作者 刘传联 徐金鲤 汪品先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07-210,T006,共5页
浮游藻类是重要的湖相生油母质,本文以渤海湾盆地济阳拗陷早第三纪湖相生油岩为例,详细研究了其中藻类(主要是颗石藻和沟鞭藻)化石的分布特征,并通过与现代水体中藻类生产和沉积作用的比较,探讨了生油湖泊中藻类生产和沉积方式及其对油... 浮游藻类是重要的湖相生油母质,本文以渤海湾盆地济阳拗陷早第三纪湖相生油岩为例,详细研究了其中藻类(主要是颗石藻和沟鞭藻)化石的分布特征,并通过与现代水体中藻类生产和沉积作用的比较,探讨了生油湖泊中藻类生产和沉积方式及其对油源岩形成所起的控制作用。结果显示,藻类勃发现象在早第三纪生油湖泊中相当普遍,而且贯穿于各类油源岩的形成过程,这类快速事件性沉积是湖相油源岩形成的一种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藻类 勃发现象 湖相 湖相生母质 形成机制 沉积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中生界油源岩有机成熟度和生烃历史 被引量:50
7
作者 王飞宇 杜治利 +4 位作者 李谦 张水昌 陈建平 肖中尧 梁狄刚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6-146,共11页
库车坳陷存在上三叠统黄山街组(T3h)和中侏罗统恰克马克组(J2q)两套湖相油源岩,从三个方面研究了这两套油源岩现今成熟度分布及其在地质历史中的演化:一是对钻孔和露头剖面两套油源岩样品镜质组反射率实测分析;二是从中下侏罗统煤系源岩... 库车坳陷存在上三叠统黄山街组(T3h)和中侏罗统恰克马克组(J2q)两套湖相油源岩,从三个方面研究了这两套油源岩现今成熟度分布及其在地质历史中的演化:一是对钻孔和露头剖面两套油源岩样品镜质组反射率实测分析;二是从中下侏罗统煤系源岩,特别是煤中镜质组反射率实测数据限定分别位于中下侏罗统(J1y和J2k)煤系地层上下的两套油源岩的有机成熟度;三是从地层分层数据和地温史对人工井(中)两套油源岩成熟度的模拟分析。库车坳陷黄山街组和恰克马克组露头剖面油源岩镜质组反射率自东向西总体上呈现明显的增高趋势,在东部基本上处于临界成熟—成熟阶段,而西部则处于凝析油—湿气阶段或干气阶段。库车坳陷黄山街组油源岩主要生油阶段位于65~5Ma,生油高峰约在23~12Ma,油源灶最早(约65Ma)出现在坳陷西部,不断向东部扩展;恰克马克组湖相油源岩主要生油阶段位于12Ma至现今,生油高峰约在5~2Ma,油源灶最早(约12Ma)出现在拜城凹陷腹部,后向四周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成熟度 镜质组反射率 生烃史 库车坳陷
下载PDF
论鄂尔多斯盆地长_7段优质油源岩在低渗透油气成藏富集中的主导作用——强生排烃特征及机理分析 被引量:347
8
作者 张文正 杨华 +1 位作者 李剑锋 马军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9-293,共5页
依据长7段油页岩段优质油源岩的地球化学测试资料、生烃热模拟实验结果,结合盆地石油地质特征,探讨了长7段优质油源岩排烃特征与机理,计算排烃率。长7段优质油源岩的总有机碳累计产油率达400kg/t左右,其生烃膨胀增压作用为石油初次运移... 依据长7段油页岩段优质油源岩的地球化学测试资料、生烃热模拟实验结果,结合盆地石油地质特征,探讨了长7段优质油源岩排烃特征与机理,计算排烃率。长7段优质油源岩的总有机碳累计产油率达400kg/t左右,其生烃膨胀增压作用为石油初次运移(排烃)提供了充足的动力。油源岩中的“干酪根网络系统”与“孔、缝系统”共同构成了石油初次运移的立体网络系统。连续油相是最主要的石油初次运移相态。油页岩段在大量成熟生油阶段之前经受的强烈压实作用不会明显影响其排烃效率,其较低的残留孔隙度降低了滞留烃的能力,反而有助于排烃率的提高(计算的平均排烃率高达72%),并使得优质油源岩能够提供富烃、低含水的“优质流体”,从而为低渗透储集层的石油富集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优质 排烃率 排烃机理 富烃优质流体
下载PDF
吐哈盆地侏罗纪煤系油气主力源岩探讨 被引量:50
9
作者 陈建平 黄第藩 +1 位作者 李晋超 秦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40-152,共13页
煤系地层中的石油主要来源于煤系泥岩还是煤层的问题是目前石油地质学家和地球化学家们争论的热点。本文以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为例,深入研究了侏罗纪煤系源岩和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发现煤系泥岩很发育,中、下侏罗统暗色泥岩厚达400~1000... 煤系地层中的石油主要来源于煤系泥岩还是煤层的问题是目前石油地质学家和地球化学家们争论的热点。本文以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为例,深入研究了侏罗纪煤系源岩和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发现煤系泥岩很发育,中、下侏罗统暗色泥岩厚达400~1000 m,且生油潜力较高,主要生油层八道湾组热解生油潜量平均在4 mg/g左右,西山窑组也在2 mg/g左右,目前钻井获得西山窑组—八道湾组的成熟度R_0=0.6%~1.3%,具备了形成油气田的物质基础和生成成熟原油的热演化条件。大多数煤系原油密度为0.75~0.85 g/cm^3,含蜡量5%~20%,硫含量<0.5%,饱和烃含量70%~90%,低碳数正构烷烃含量较高,C_(21)^-/C_(22)^+>3,饱和烃ααα-C_(29)甾烷S/(S+R)值>0.4,芳烃甲基菲指数在0.4~0.8之间,原油碳同位素在-28‰—-25‰之间,总体看来以轻质、中蜡-低高蜡、低硫成熟原油为主。煤系原油与煤系泥岩具有十分相似的生物标志物分布特征,三环萜烷含量低且C_(22)以前低碳数高于C_(22)以后高碳数,Ts/Tm、C_(29)Ts/C_(29)藿烷、C_(30)重排藿烷/C_(30)藿烷值相对较高,而Tm/C_(30)藿烷、C_(31)藿烷/C_(30)藿烷值相对较低。煤和碳质泥岩的这些比值均与煤系原油及泥岩相反,甾烷和藿烷的分布也有明显差异。笔者认为煤系泥岩是主要油源岩,煤和碳质泥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侏罗系 煤系泥 气田 吐哈盆地
下载PDF
碳酸盐岩油源岩有机质丰度分级评价标准 被引量:11
10
作者 薛海涛 王欢欢 +1 位作者 卢双舫 钟宁宁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82-786,共5页
碳酸盐岩油源岩分级评价标准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以塔里木、渤海湾、鄂尔多斯盆地地质参数(地层、地史、热史)为例分别计算了不同地质条件下单位面积碳酸盐岩的生油量及源岩和围岩的残留油量,进而根据物质平衡原理(排油量=... 碳酸盐岩油源岩分级评价标准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以塔里木、渤海湾、鄂尔多斯盆地地质参数(地层、地史、热史)为例分别计算了不同地质条件下单位面积碳酸盐岩的生油量及源岩和围岩的残留油量,进而根据物质平衡原理(排油量=生油量-残油量)计算出排油量,以排油量为指标给出划分油源岩分级评价的标准,并计算出其对应的有机质丰度。模拟计算显示油源岩有机质丰度工业下限值TOCgy随源岩厚度的增加而减小;随成熟度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加;随有机质类型(生烃潜力)的变好而减小,碳酸盐岩油源岩评价标准随地质条件的不同变化很大。建立了塔里木、渤海湾、鄂尔多斯盆地碳酸盐岩油源岩的分级评价表。经过分析综合,归纳出我国碳酸盐岩沉积区有机质类型为Ⅱ型的成熟油源岩"非、无效、差、中、好"各级对应的TOC界限值分别为"0.25、0.5、0.8、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 有机质丰度 物质平衡原理 分级评价
下载PDF
论鄂尔多斯盆地长_7段优质油源岩在低渗透油气成藏富集中的主导作用: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346
11
作者 杨华 张文正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7-154,共8页
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长7期发育了一套半深湖—深湖相优质油源岩,其有机质含量是延长组生油岩中最高的,这套油源岩分布面积达5×104km2,单层厚度一般为5~25m,累计厚度大都在10~50m之间,最厚可达80m以上。详细的有机地球化学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长7期发育了一套半深湖—深湖相优质油源岩,其有机质含量是延长组生油岩中最高的,这套油源岩分布面积达5×104km2,单层厚度一般为5~25m,累计厚度大都在10~50m之间,最厚可达80m以上。详细的有机地球化学分析资料表明,长7段优质油源岩形成于水体较深、盐度不高、水体分层不明显、还原的沉积环境,有机质来源以贫13C的湖生低等生物———藻类为主,干酪根类型为Ⅰ—Ⅱ1型,有机质丰度很高,残余有机碳含量一般为6%~14%,最高可达30%以上。并且有机质已达到成熟—高成熟演化阶段。油源岩相对较低的S1+S2含量、沥青“A”含量、饱/芳比值,说明其经过了强烈的排烃作用。这套优质油源岩的厘定对于在这一地区进一步开展石油勘探和深化认识低渗透储层的油藏成藏机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 晚三叠世 有机质分子 碳同位素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有效泥质油源岩有机碳丰度评价标准研究——以东营凹陷为例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李志明 关德范 +4 位作者 徐旭辉 秦建中 郑伦举 刘文斌 伍校军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79-383,共5页
烃源岩的孔隙度为其成烃空间,当烃源岩孔隙空间充满油时才能发生有效排油。依据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有效泥质油源岩孔隙度与成熟度和密度之间关系模式,结合不同类型烃源岩热演化生油气过程中有机碳转化率,对东营凹陷有效泥质油源岩有机... 烃源岩的孔隙度为其成烃空间,当烃源岩孔隙空间充满油时才能发生有效排油。依据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有效泥质油源岩孔隙度与成熟度和密度之间关系模式,结合不同类型烃源岩热演化生油气过程中有机碳转化率,对东营凹陷有效泥质油源岩有机碳丰度评价标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不同成熟阶段的有效泥质油源岩,其有机碳丰度评价标准差异很大,其中Ⅰ,Ⅱ型有效泥质油源岩的总有机碳丰度最低下限值分别为2.01%和3.51%,残余有机碳丰度最低下限值分别为0.57%和2.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泥质 孔隙度 有限空间生 残余有机碳丰度 东营凹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早第三纪油源岩形成环境 被引量:17
13
作者 江德昕 杨惠秋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469-474,共6页
记述了南海北部大陆架珠江口盆地上渐新统珠海组 (E3 3 )储油层所储原油中萃取出的孢子花粉化石 2 5属47种 ;基于原油中孢粉化石及其地层分布的研究确定了该含油盆地下第三系油源岩 ;并根据孢子花粉母体植物的古生态特征探讨了早第三纪... 记述了南海北部大陆架珠江口盆地上渐新统珠海组 (E3 3 )储油层所储原油中萃取出的孢子花粉化石 2 5属47种 ;基于原油中孢粉化石及其地层分布的研究确定了该含油盆地下第三系油源岩 ;并根据孢子花粉母体植物的古生态特征探讨了早第三纪油源岩形成的环境。研究结果表明 ,中始新统文昌组 (E2 2 )和上始新统至中渐新统恩平组(E2 3 -E3 2 )暗色泥质岩是珠江口盆地的油源岩 ,研究区油源岩形成于亚热带温暖潮湿气候下的湖泊沉积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子花粉 沉积环境 下第三系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北大巴地区早古生代的缺氧环境和油源岩与水下火山活动之间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3
14
作者 高长林 秦德余 +1 位作者 吉让寿 殷勇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05-112,共8页
早古生代拉张断陷的形成和演化,伴有海底水下火山活动,及含有机质较高的泥质岩、硅质岩等沉积。油源岩主要在该阶段发育,其有机质的含量高。氟和黄铁矿中δ^(34)S值表明该区的油源岩与水下火山活动相关.火山作用过程中。能喷出大量的H_2... 早古生代拉张断陷的形成和演化,伴有海底水下火山活动,及含有机质较高的泥质岩、硅质岩等沉积。油源岩主要在该阶段发育,其有机质的含量高。氟和黄铁矿中δ^(34)S值表明该区的油源岩与水下火山活动相关.火山作用过程中。能喷出大量的H_2S、SO_2、SO_3、CO_2及CH_4等气体,除CH_4气外,均能溶于水,且和水中的氧和水起化学反应,致使海水缺氧和发生重力分异而使海水分层。缺氧海水分布于下部,为有机质的保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还原环境。CH_4气大部份进入大气圈,发生氧化燃烧反应,生成大量的H_2O和CO_2且放出大量的热,这种作用能促进生物的大量繁荣,为油气的形成提供更多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古生代 缺氧环境
下载PDF
江陵凹陷下第三系两个含油系统油源岩的地化特征 被引量:8
15
作者 江荣沛 江继纲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9-25,共7页
本文论述了江陵凹陷下第三系两个含油系统中原油地化特征截然不同是由两套烃源岩成烃母质不同和成熟度不同造成的。第一含油系统新沟咀组下段Ⅱ油组中、下部—泥隔层上部为主力烃源岩,已达到中等—好生油岩级别,可提供较丰富的油源。... 本文论述了江陵凹陷下第三系两个含油系统中原油地化特征截然不同是由两套烃源岩成烃母质不同和成熟度不同造成的。第一含油系统新沟咀组下段Ⅱ油组中、下部—泥隔层上部为主力烃源岩,已达到中等—好生油岩级别,可提供较丰富的油源。研究表明,这套主力烃源岩在不同区带存在自身单一油源供油或自身与外来双重油源供油两种模式,石油运移距离可达10km以上,它基本上控制了新沟咀组油田和荆沙组油藏的分布范围。第二含油系统潜江组烃源岩尽管埋深多浅于2000m(Ro<0.5%)不成熟,但在潜江组潜三、四段地层中发现了有机质丰度很高,母质类型为ⅠS型和Ⅰ型干酪根的烃源岩,具有早期生成未成熟油的潜力,可以形成原生油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 系统 地化特征 凹陷
下载PDF
石炭、二叠系是准噶尔盆地的主要油源岩 被引量:24
16
作者 赵白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0-15,共6页
综合物探、钻探和生油研究的成果以及盆地周边露头区地层、油气显示资料,认为石炭、二叠系为准噶尔盆地的主要油源岩。目前盆地内已知油气田中各层系的原油,大都是来自石炭、二叠系油源岩的混合油。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石炭纪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原油中的微化石与油源岩形成环境 被引量:1
17
作者 江德昕 杨惠秋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84-90,共7页
本文基于塔里木盆地原油中发现的89属183种孢子花粉化石和16属27种菌藻类化石的研究,通过孢粉化石的油源对比确认中生代陆相油源的重要贡献,并根据孢子花粉母体植物和藻类的生态特征讨论了油源岩形成的环境。
关键词 孢子花粉 藻类 盆地 菌类 微化石
下载PDF
吉6井二叠系孢粉组合、原油孢粉集合与油源岩探讨 被引量:4
18
作者 詹家祯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28-40,共13页
吉6井位于准噶尔盆地东部吉木萨尔凹陷东坡,井下岩心显示出上二叠统芦草沟组、下仓房沟群发育。本文研究了吉6井井段1650~2010m岩样孢粉组合特征和井段1821.06~1920m原油样品孢粉集合类型,建立了井下上二叠统孢粉组合的层序,指出原油... 吉6井位于准噶尔盆地东部吉木萨尔凹陷东坡,井下岩心显示出上二叠统芦草沟组、下仓房沟群发育。本文研究了吉6井井段1650~2010m岩样孢粉组合特征和井段1821.06~1920m原油样品孢粉集合类型,建立了井下上二叠统孢粉组合的层序,指出原油孢粉集合为单一型,属自生自储,吉6井油源岩为上二叠统芦草沟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纪 孢粉组合
下载PDF
新疆塔北隆起原油孢粉集合与油源岩 被引量:1
19
作者 江德昕 杨惠秋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9年第2期213-218,共6页
鉴定了从新疆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含油区原油中萃取出的孢子花粉化石66属135种,基于原油孢粉集合组成特征的研究,确定了该含油区油源岩的时代和层位,并讨论了油气运移的通道、方向、路线。期次等问题。研究结果确认,中三叠统克拉玛... 鉴定了从新疆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含油区原油中萃取出的孢子花粉化石66属135种,基于原油孢粉集合组成特征的研究,确定了该含油区油源岩的时代和层位,并讨论了油气运移的通道、方向、路线。期次等问题。研究结果确认,中三叠统克拉玛依组,上三叠统黄山街组和塔里奇克组;下侏罗统阿合组和阳霞组;中侏罗统克孜勒努尔组和恰克马克组是塔北含油区的重要油源岩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子花粉 三叠系 侏罗系 塔北隆起 新疆
下载PDF
从含油气盆地地质学的理论看塔北隆起及其附近的油源岩和远景区 被引量:1
20
作者 甘克文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19-227,共9页
塔北沙参2井产油以来,对源岩的看法就一直存在分歧.作者认为由于各方取自同一原油的不同分析指标,矛盾永远无法解决。采用油气盆地地质学概念,考虑到源岩要能生成足够的烃量和有利的运移和聚集条件,即从该区的盆地演化条件出发,中生代... 塔北沙参2井产油以来,对源岩的看法就一直存在分歧.作者认为由于各方取自同一原油的不同分析指标,矛盾永远无法解决。采用油气盆地地质学概念,考虑到源岩要能生成足够的烃量和有利的运移和聚集条件,即从该区的盆地演化条件出发,中生代源岩比古生代的可能性更大,而不同的源岩观点会导致不同的勘探步署决策,从而出现不同的勘探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 地质学 隆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