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8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股沟疝手术中医源性损伤的分析及预防
1
作者 陈冶 《中原医刊》 2002年第7期15-16,共2页
目的:分析腹股沟疝手术中医源性损伤常见的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12例各类腹股沟疝手术中医源性损伤的情况、结果及结论:常见的医源性损伤有膀胱、精索和睾丸、肠管和神经、血管等损伤。术中认清解剖层次,轻柔操作,切开疝... 目的:分析腹股沟疝手术中医源性损伤常见的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12例各类腹股沟疝手术中医源性损伤的情况、结果及结论:常见的医源性损伤有膀胱、精索和睾丸、肠管和神经、血管等损伤。术中认清解剖层次,轻柔操作,切开疝囊前后要正确认识周围组织及疝内容物是避免医源性损伤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预防 源性损伤 外科手术
下载PDF
电针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庞永强 徐彦龙 +1 位作者 徐秀梅 董春璇 《中医康复》 2024年第1期47-50,共4页
神经源性膀胱是脊髓损伤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所引起的泌尿系统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痛苦。电针可通过调节体内多个信号通路来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症状,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环磷酸腺苷/蛋白激... 神经源性膀胱是脊髓损伤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所引起的泌尿系统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痛苦。电针可通过调节体内多个信号通路来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症状,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环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PACAP/cAMP/PKA)信号通路、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点(PI3K/AKT/mTOR)信号通路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但仍需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实验研究多集中在单一信号通路上,各信号通路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待进一步验证;电针可激活体内信号通路,但对于相关通路上下游信号分子及其他相关转录蛋白的表达检测仍缺乏;电针不同穴位对各信号通路和信号分子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电针通过激活JAK-STAT信号通路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的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揭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脊髓损伤后神经膀胱 信号通路
下载PDF
甘草及其复方调控肠道微生物改善药源性肝损伤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杨必乾 何昱洁 +1 位作者 何慧明 邓毅 《药学研究》 CAS 2024年第4期391-395,共5页
目的总结近年来甘草及其复方调节肠道微生物改善药源性肝损伤(DILI)的作用机制。方法在CNKI和PubMed数据库中以“甘草or甘草复方”and“肝损伤”and“肠道菌群”为关键词,对近年来甘草及复方缓解药源性肝损伤的文献进行筛选,总结肠道菌... 目的总结近年来甘草及其复方调节肠道微生物改善药源性肝损伤(DILI)的作用机制。方法在CNKI和PubMed数据库中以“甘草or甘草复方”and“肝损伤”and“肠道菌群”为关键词,对近年来甘草及复方缓解药源性肝损伤的文献进行筛选,总结肠道菌群与DILI的关系、甘草和复方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缓解DILI的机制。结果药源性肝损伤可导致肠道菌群构成异常、肠道屏障损坏以及细菌及其代谢产物易位,而异常的肠道菌群可能通过多途径加重肝脏损伤。甘草中的成分和复方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构成、恢复肠道屏障、抗炎以及增强免疫作用机制改善DILI。结论甘草及其复方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从而缓解药DILI,为扩大药源性肝损伤的中医药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甘草复方 肠道微生物 损伤 作用机制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以问题为导向实施靶向性康复护理训练结合聚焦解决模式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排尿功能及自护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晓荣 张鼎 +4 位作者 沙艳霞 韩乖玲 韩芳 常盼阳 李曼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5期123-126,共4页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导向实施靶向性康复护理训练结合聚焦解决模式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排尿功能及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择取2021年1月至12月西安市中医医院针灸推拿康复科门诊和住院的80例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导向实施靶向性康复护理训练结合聚焦解决模式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排尿功能及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择取2021年1月至12月西安市中医医院针灸推拿康复科门诊和住院的80例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聚焦解决模式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问题为导向实施靶向性康复护理训练。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单次排尿量、尿流率高于对照组,排尿次数、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问题为导向实施靶向性康复护理训练结合聚焦解决模式不仅能够改善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排尿功能,还能提高其自护能力,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问题为导向 靶向康复护理训练 聚焦解决模式 脊髓损伤神经膀胱 排尿功能 自护能力
下载PDF
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康复护理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排尿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5
作者 欧春岑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12期171-174,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康复护理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NB)患者排尿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2年3月—2023年4月收治的80例脊髓损伤NB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目的探讨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康复护理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NB)患者排尿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2年3月—2023年4月收治的80例脊髓损伤NB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康复护理,两组均持续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排尿功能、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最大膀胱容量大于对照组,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自护能力测量量表评分均较护理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的各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康复护理能够改善脊髓损伤NB患者排尿功能,提升其自我护理能力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神经膀胱 行为转变理论 康复护理 排尿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针灸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临床观察
6
作者 郑玲玲 吴迅 《河南中医》 2024年第5期754-758,共5页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金溪县中医院2019年12月至2022年5月诊治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金溪县中医院2019年12月至2022年5月诊治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给予针灸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流动力学指标、排尿情况、膀胱功能积分、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有效率为79.49%,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及心理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尿流动力学指标及排尿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膀胱功能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可增强患者膀胱功能,改善尿流动力学和排尿情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后神经膀胱 针灸 补阳还五汤 尿流动力学 膀胱功能
下载PDF
1.8mm角膜微切口与3.0mm角膜切口同轴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角膜内皮及术源性散光的对照观察
7
作者 程武波 朱旭果 +5 位作者 吴桂花 刘雪莲 张燕 宋秋平 蒋红 罗银星 《实用防盲技术》 2024年第2期53-57,F0002,共6页
目的观察比较白内障超声乳化术1.8mm角膜切口与3.0mm角膜切口对角膜内皮和术源性散光的影响。方法根据不同术式将120例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1.8mm切口观察组与3.0mm切口对照组行预劈核超声乳化治疗,观察两组病例平均超声时间,平均超声能量... 目的观察比较白内障超声乳化术1.8mm角膜切口与3.0mm角膜切口对角膜内皮和术源性散光的影响。方法根据不同术式将120例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1.8mm切口观察组与3.0mm切口对照组行预劈核超声乳化治疗,观察两组病例平均超声时间,平均超声能量,术前,第1d,1wk,1mo的视力、角膜散光变化、角膜内皮计数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效超乳时间9.51±1.17,9.48±1.21及平均超乳能量(10.01±1.02)%(9.9±1.1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视力0.11±0.057,0.10±0.012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1d两组视力0.376±0.071,0.319±0.14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k;1mo两组视力0.410±0.14,0.356±0.12,0.429±0.15,0.364±0.14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角膜散光两组术前0.59±0.25,0.61±0.30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第1d(0.91±0.42,1.15±0.41),1wk(0.76±0.26,0.95±0.24)和1mo(0.66±0.23,0.74±0.25)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角膜内皮计数两组术前2753.32±324.12,2645.36±321.45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d(2412.36±541.12,2397.62±204.21),1wk(2365.35±233.72,2351.36±248.63)和1mo(2298.37±251.89,2209.45±373.07),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8mm切口超声乳化术同传统3.0mm切口组比较,不导致超乳效率下降及更多的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且术后医源性散光相较更小,术后视力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微切口 角膜内皮损伤 散光
下载PDF
功能性磁刺激结合间歇性导尿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观察
8
作者 余文明 葛晓毅 凌燕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8期69-71,共3页
探讨功能性磁刺激结合间歇性导尿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21年9月~2022年8月我院拟接受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40人进行研究。分组方法选择随机数字表法(20例/组)。所有的患者均接受了间歇性导尿的干预,治... 探讨功能性磁刺激结合间歇性导尿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21年9月~2022年8月我院拟接受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40人进行研究。分组方法选择随机数字表法(20例/组)。所有的患者均接受了间歇性导尿的干预,治疗组在这样的基础上通过骶神经根功能性磁刺激对患者进行干预,对照组则单纯通过骶神经根伪磁刺激对患者进行干预。观察干预效果。结果 在各个指标方面,两组24h排尿次数、单次尿量、24h尿失禁次数、24h总尿量、膀胱残余尿量对比,统计学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功能性磁刺激治疗组和对照组干预后干预前单次尿量、24h总尿量高于干预前,24h排尿次数、24h尿失禁次数、膀胱残余尿量低于干预前,而且功能性磁刺激治疗组干预后各个指标优于对照组干预后,统计学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功能性磁刺激治疗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初各指标对比,统计学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功能性磁刺激治疗组和对照组干预后初尿意时膀胱容量、最大膀胱容积高于干预前,充盈期逼尿肌压力低于干预前,而且功能性磁刺激治疗组干预后初尿意时膀胱容量、最大膀胱容积高于对照组干预后,充盈期逼尿肌压力低于对照组干预后,统计学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功能性磁刺激结合间歇性导尿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较好,可以改善患者的排尿情况和尿流动力学情况,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磁刺激 间歇导尿 脊髓损伤后神经膀胱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药源性肾损伤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王雨 孙诗钰 +4 位作者 钱徐萍 胡艳东 葛文迪 龚晓健 王永庆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第26期170-173,共4页
肾脏是药物代谢和排泄的重要器官,其丰富的血流量与高的代谢活性也是肾脏易受药物不良反应而产生肾毒性的重要原因。近年来,由于各种药物尤其是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及非合理性药物滥用,致使药物引起肾损害的报告日益增多。药物引起的肾脏... 肾脏是药物代谢和排泄的重要器官,其丰富的血流量与高的代谢活性也是肾脏易受药物不良反应而产生肾毒性的重要原因。近年来,由于各种药物尤其是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及非合理性药物滥用,致使药物引起肾损害的报告日益增多。药物引起的肾脏疾病临床表现主要是急性肾损伤、梗阻性肾病、间质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及酸碱失衡和水电解质紊乱。而不同药物导致不同的肾脏病症,诱导肾毒性的病理生理机制是复杂多样的。本文主要从细胞毒性中的氧化应激、溶酶体损伤、线粒体功能障碍和有机阴离子转运4个方面对引起药源性肾损伤分子机制作一综述,为临床用药中减少肾脏损伤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 细胞毒 氧化应激 线粒体功能障碍
下载PDF
附桂通腑汤联合隔姜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44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保叶 李庆军 刘晓文 《环球中医药》 CAS 2023年第5期1028-1031,共4页
目的探讨附桂通腑汤联合隔姜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3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44例患者(脱落2例)进行膀胱功能训练。研究组44例患者(脱落3例)运用附... 目的探讨附桂通腑汤联合隔姜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3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44例患者(脱落2例)进行膀胱功能训练。研究组44例患者(脱落3例)运用附桂通腑汤联合隔姜灸治疗。对比两组治疗4周的治疗效果。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动力学水平的变化。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排尿情况;运用膀胱功能积分评估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复情况;运用泌尿症状困扰评分(urinary symptom distress scores,USDS)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最大尿流率高于治疗前,充盈期膀胱压、排尿后残余量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的最大尿流率高于对照组,充盈期膀胱压、排尿后残余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排尿频率、夜尿次数、尿失禁次数显著降低,排尿量明显升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的膀胱功能评分、USD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的膀胱功能评分、U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附桂通腑汤联合隔姜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确切,能显著减轻排尿困难症状,改善尿动力学水平,提高膀胱功能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桂通腑汤 隔姜灸 脊髓损伤后神经膀胱 排尿困难症状 尿动力学 膀胱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间歇导尿膀胱训练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尿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郭珈妤 李洋洋 孙文文 《河南中医》 2023年第1期112-115,共4页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间歇导尿膀胱训练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尿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治疗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间歇导尿膀胱训练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尿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治疗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间歇导尿及膀胱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充盈期膀胱压力、最大尿流速率、最大尿流速率时逼尿肌压力、最大膀胱测压容积、24 h排尿次数、最大排尿量、24 h平均单次尿量、尿残余量、国际下尿路功能症状(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 LUTS)评分、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ncontinence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I-QOL)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充盈期膀胱压力、最大尿流速率时逼尿肌压力低于对照组,最大尿流速率、最大膀胱测压容积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24 h排尿次数、尿残余量少于对照组,最大排尿量、24 h平均单次尿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LUTS评分低于对照组,I-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5.45%,对照组有效率为84.09%,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间歇导尿膀胱训练可调节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尿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排尿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和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后神经膀胱 经皮穴位电刺激 间歇导尿膀胱训练 尿流动力学
下载PDF
间歇导尿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12
作者 樊雅玲 王婷 尤敏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3年第9期19-24,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间歇导尿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和万方数据库中有关间歇导尿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有效性和安全性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 目的系统评价间歇导尿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和万方数据库中有关间歇导尿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有效性和安全性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风险偏倚评价工具评价文献的方法学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包括752例患者,其中试验组376例,对照组37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留置导尿相比,间歇导尿可以降低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膀胱残余尿量及泌尿系统感染率。结论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进行间歇导尿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优于留置导尿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分析 临床随机对照试验 间歇导尿 脊髓损伤后神经膀胱
下载PDF
电温针八髎穴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蒋舒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21期128-130,共3页
目的探究电温针八髎穴治疗脊髓损伤(SCI)后神经源性膀胱(NB)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3月—2021年11月在南昌市洪都中医院进行治疗的86例SCI后N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分别纳入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单行... 目的探究电温针八髎穴治疗脊髓损伤(SCI)后神经源性膀胱(NB)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3月—2021年11月在南昌市洪都中医院进行治疗的86例SCI后N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分别纳入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单行常规膀胱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联合电温针八髎穴治疗。对比2组的尿动力学(最大尿流速、膀胱排尿压力)指标水平、排尿状况[日均单次排尿量、神经源性膀胱症状评分表(NBSS)评分]改善情况。结果经过治疗,2组最大尿流速高于治疗前,膀胱排尿压力低于治疗前,日均单次排尿量较治疗前高,NBSS评分较治疗前低,且观察组最大尿流速高于对照组,膀胱排尿压力低于对照组,日均单次排尿量较对照组高,NBS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SCI后NB患者采用电温针八髎穴治疗可改善其尿动力学,提高其自主排尿控制能力,提升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癃闭 脊髓损伤后神经膀胱 康复治疗 电温针 八髎穴
下载PDF
电针深刺八髎穴联合温阳通利方穴位贴敷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谢世春 谢强文 杨为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22期3860-3863,共4页
目的:分析电针深刺八髎穴联合温阳通利方穴位贴敷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96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通过黑白色球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试验组(48例)。两组均给予... 目的:分析电针深刺八髎穴联合温阳通利方穴位贴敷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96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通过黑白色球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试验组(48例)。两组均给予间歇性导尿、膀胱功能训练进行治疗,对照组加用温阳通利方穴位贴敷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电针深刺八髎穴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排尿状况、尿动力学、肾功能指标。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17%(P<0.05)。治疗后两组每日排尿次数、每日尿失禁频次均显著降低,相比对照组,试验组显著更低;每次排尿量、每日最大单次排尿量均显著升高,相比对照组,试验组显著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最大尿道闭合压、充盈期逼尿肌压力、最大尿流率均显著提高,相比对照组,试验组显著更高;最大膀胱容量及残余尿量均显著降低,相比对照组,试验组显著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血肌酐、尿素、尿素氮、尿酸水平均显著降低,相比对照组,试验组显著更低(P<0.05)。结论:应用电针深刺八髎穴联合温阳通利方穴位贴敷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效果优异,可显著改善患者排尿状况、尿动力学、肾功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八髎穴 温阳通利方 穴位贴敷 脊髓损伤后神经膀胱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与药源性胃黏膜损伤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15
作者 袁雪梅 熊鸿 +3 位作者 罗丰 李春香 马武开 姚血明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3年第5期6-11,共6页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与药源性胃黏膜损伤的关系。方法:通过GeneCards、OMIM、TTD、pharmGKB、drugbank数据库检索“rheumatoid arthritis”“drug induce gastric mucosal injury”,获取类风湿关节炎及药源性胃黏...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与药源性胃黏膜损伤的关系。方法:通过GeneCards、OMIM、TTD、pharmGKB、drugbank数据库检索“rheumatoid arthritis”“drug induce gastric mucosal injury”,获取类风湿关节炎及药源性胃黏膜损伤2个疾病基因,制作韦恩图获取2个疾病的共同基因,将共同基因导入STRING进行PPI网络分析、GO功能富集及KEGG通路分析。结果:通过检索不同数据库整理去重后,筛选出相关类风湿关节炎基因4953个,药源性胃黏膜损伤相关基因1489个,将2个疾病相关基因取交集后获得共同靶点基因1060个,PPI网络显示TNF、AKT1、GAPDH、CTNNB1、STAT3等为共同关键基因,GO富集主要与线粒体、腺苷受体信号通路、蛋白活性、磷酸酶结合等相关,KEGG信号通路包括NF-κB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等。结论:所获得的类风湿关节炎及药源性胃黏膜损伤的共同关键基因和涉及的信号通路,有助于理解两者在疾病过程中的相关性,为药物的研发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胃黏膜损伤 信号通路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探讨儿童臀部药源性坐骨神经损伤及预防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天成 曾效恒 刘建芝 《实用医技杂志》 2005年第05B期1242-1244,共3页
目的:探讨臀部结构,预防或降低儿童臀肌肉注射引起的坐骨神经损伤及肌纤维化形成。方法:以童尸下肢标本30例为基础,解剖观测臀部筋膜、肌、神经、血管。结果:梨状肌-肌腹-肌腱24例占80.0%,二肌腹一肌腱4例占13.3%,二肌腹二肌腱1例占3.3... 目的:探讨臀部结构,预防或降低儿童臀肌肉注射引起的坐骨神经损伤及肌纤维化形成。方法:以童尸下肢标本30例为基础,解剖观测臀部筋膜、肌、神经、血管。结果:梨状肌-肌腹-肌腱24例占80.0%,二肌腹一肌腱4例占13.3%,二肌腹二肌腱1例占3.3%、一肌腹二肌腱1例占3.3%,梨状肌背面肌腱:上斜型占28.6%,下斜型占32.4%,中间型占23.8%,平直型占15.2%,腹面肌腱:上斜型占37.7%,下斜型32.4%,中间型占24.0%,平直型占4.2%,双腱型占1.7%。梨状肌与坐骨神关系异常占60.5%,而变异型合成占39.5%。坐骨神经经过一肌腹一肌腱前方占82.1%。背面肌腱平均长度为1.25cm,平均宽度为0.29cm,腹面肌腱平均长度为2.41cm,宽度为0.38cm。坐骨神在臀大肌段长为(9.6±0.71)cm。结论:临床对臀部结构的熟悉,而对药源性坐骨神经损伤及肌纤维化的形成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源性损伤 坐骨神经 预防
下载PDF
早期康复护理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影响
17
作者 袁茜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7期156-159,共4页
以分析将早期康复护理应用到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护理中的效果为目的。方法 在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这个期间,选取来我院接受诊断并全程住院治疗患者中抽取36例患者成为本文的研究对象,36例患者全部为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研... 以分析将早期康复护理应用到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护理中的效果为目的。方法 在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这个期间,选取来我院接受诊断并全程住院治疗患者中抽取36例患者成为本文的研究对象,36例患者全部为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研究对象确定好之后,将这些患者进行了分组,两组人数相同,两组患者实施了不同的护理方法,延续常规护理的一组标注为对照组,除常规护理之外联合应用早期康复护理的一组为观察组,在所有患者护理结束之后,对患者的膀胱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测评,并进行两组之间比较,除此之外还要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联合应用了早期康复护理的观察组患者膀胱功能恢复情况由于对照组(P>0.05),且并发症发生情况也比对照组少(P<0.05)。结论 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在对其实施护理的时候,将早期康复护理应用到护理过程中,可以帮助患者提高膀胱部位的机体功能,还可以降低治疗过程中产生的并发症情况,该护理方法应用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神经膀胱 早期康复护理 常规护理 膀胱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三唑类抗真菌药物的药源性肝损伤主动监测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朱曼 郭茂文 +4 位作者 郭代红 吴旭 马亮 赵鹏芝 赵靓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17年第1期45-47,68,共4页
目的:研究应用计算机辅助系统主动监测住院患者3种三唑类抗真菌药物致药源性肝损伤的可行性和关键要素。方法:利用住院患者药品不良事件主动监测与评估警示系统,通过团队论证的方式优化住院患者三唑类抗真菌药物致药源性肝损伤主动监测... 目的:研究应用计算机辅助系统主动监测住院患者3种三唑类抗真菌药物致药源性肝损伤的可行性和关键要素。方法:利用住院患者药品不良事件主动监测与评估警示系统,通过团队论证的方式优化住院患者三唑类抗真菌药物致药源性肝损伤主动监测的事件配置器。回顾性调取2015年1月1日–2015年11月30日我院经静脉途径应用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注射用伏立康唑、伊曲康唑注射液的住院患者,对系统提示的阳性预警病例进行人工再评价。结果:计划3参数为最优的事件配置器参数,分别筛查氟康唑组、注射用伏立康唑组和伊曲康唑组病例840例、211例和81例。其中氟康唑组系统阳性预警病例377例,人工再评价实际阳性病例为42例,人工阳性预警率为5.00%;注射用伏立康唑组系统阳性预警病例94例,人工再评价实际阳性病例为15例,人工阳性预警率为7.11%;伊曲康唑注射液组系统阳性预警病例28例,人工再评价实际阳性病例为4例,人工阳性预警率为4.94%。结论:本研究中设置的肝损伤事件配置器结合了多种标准参数,可操作性好,弹性空间大,阳性病例丢失率低。采用该系统进行主动监测研究时,事件配置器的参数设置为关键要素,应基于不同目标药物和药品不良事件特点进行个体化设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唑类抗真菌药物 损伤 主动监测 氟康唑 伏立康唑 伊曲康唑
下载PDF
209例抗感染药物药源性肾损伤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朱曼 蔡乐 +7 位作者 郭代红 任昭 凡超 陈超 马亮 徐元杰 赵鹏芝 赵靓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15年第9期537-540,共4页
目的:了解抗感染药物相关药源性肾损伤的发生情况及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调取2009~2013年解放军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抗感染药物相关的药源性肾损伤报告209例,对涉及的患者年龄、性别、药源性肾损伤的药物类别、品种、... 目的:了解抗感染药物相关药源性肾损伤的发生情况及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调取2009~2013年解放军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抗感染药物相关的药源性肾损伤报告209例,对涉及的患者年龄、性别、药源性肾损伤的药物类别、品种、给药途径、发生时间、实验室指标、临床表现及转归等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209例药源性肾损伤中,男149例(71.29%),女60例(28.71%),平均年龄(53.48±23.62)岁。涉及抗感染药品5大类54个品种,引起ADR频次前3位的药物分别为克林霉素、万古霉素、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占87.08%。ADR的发生时间相对集中,多在用药后1周以内(84.21%)。对可进行肾损伤分期的108例ADR评价,2、3期患者共56例,占51.85%。大部分病例预后良好,其中治愈和好转共185例(88.52%)。结论:抗感染药物相关肾损伤涉及的药物种类和品种较多,且多发生在1周以内,临床应提高对抗感染药物相关肾损伤的认识,并重点关注引发药源性肾损伤频次较高的抗感染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 抗感染药物 药品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事件
下载PDF
住院患者药源性肝损伤的信息化自动监测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6
20
作者 郭代红 苏畅 +6 位作者 王啸宇 朱曼 田晓燕 胡鹏洲 贾王平 赵粟裕 寇炜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7年第8期1019-1021,共3页
目的:探讨围绕医院信息系统中的住院患者数据信息,开展重点品种的药源性肝损伤自动监测的实践及效果。方法:利用解放军总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自行研发的自动监测系统中基于触发器原理的药源性肝损伤模块,针对多个重点监测品... 目的:探讨围绕医院信息系统中的住院患者数据信息,开展重点品种的药源性肝损伤自动监测的实践及效果。方法:利用解放军总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自行研发的自动监测系统中基于触发器原理的药源性肝损伤模块,针对多个重点监测品种分别进行大样本量用药人群的自动监测,并对其报警病例进行人工甄别,获得药源性肝损伤准确发生率。结果:近年来,我院先后利用系统开展药源性肝损伤主动监测的用药总例次数为1 215~11 665例次,纳入监测的样本量为233~10 605例次;目标药物分别有阿托伐他汀钙、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紫杉醇(白蛋白)、桂哌齐特,其致药源性肝损伤的发生率分别为7.30%(17/233)、6.26%(38/607)、1.93%(34/1 763)、4.7%(84/1 788)、14.53%(192/1 321)、7.11%(15/211)、0.87%(92/10 605)。结论:自动监测专用软件可高效快捷地获取重点监测品种在真实世界的药品不良反应准确发生率,其病例纳入率与阳性预测率呈负相关,可根据研究需要适当权衡;也可用于实时监测,追踪并预警临床用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 医疗信息系统 损伤 自动监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