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测井—地化结合法探讨南堡凹陷潜山源控藏作用
1
作者 董月霞 李素梅 +3 位作者 陈安定 王政军 张鹏 陈君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22-929,949,共9页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潜山已发现数口工业油气流井,深部潜山油气资源丰富,但该区潜山勘探一直存在有利区预测困难的难题。潜山上覆烃源岩的排烃分析可提供潜山油气勘探的重要依据,传统的排烃研究需大量钻井取样与样品分析测试数据,尝试利...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潜山已发现数口工业油气流井,深部潜山油气资源丰富,但该区潜山勘探一直存在有利区预测困难的难题。潜山上覆烃源岩的排烃分析可提供潜山油气勘探的重要依据,传统的排烃研究需大量钻井取样与样品分析测试数据,尝试利用声波时差与地球化学结合途径,研究烃源岩的排烃作用并预测有利潜山含油气区。通过对典型井的声波测井与地球化学研究,建立了南堡凹陷声波测井—地球化学指示排烃综合模型,应用该模型对南堡油田33口探井进行了排烃研究。结果表明,南堡油田2号、3号构造带潜山上覆烃源岩下排烃厚度最大、南堡1号构造带局部下排烃,4号与5号构造带潜山上覆烃源岩下排烃作用不太明显。以上排烃分析与目前潜山发现油气的分布相吻合,反映烃源岩对潜山油气有很强的控制作用。南堡凹陷潜山源控藏作用受控于烃源岩与潜山的接触关系、烃源灶位置、烃源岩成熟度、烃源岩中火山岩隔层与断层的发育等多种因素。综合排烃识别结果、源控藏分析等,预测潜山勘探有利区为南堡2-3号构造带,其次为南堡1号构造带。声波测井在排烃中的应用对于潜山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波测井 排烃 潜山 源控藏
下载PDF
相—势—源复合控油气成藏机制物理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庞雄奇 陈冬霞 +2 位作者 张俊 郭继刚 郭丰涛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75-592,共18页
含油气盆地的地质相、流体势、烃源灶是影响圈闭含油气性的决定性因素,三者缺一不可。在各要素满足控藏临界条件下,优相—低势—近源复合指数(FPSI)越高,圈闭含油气性越好。基于相—势—源复合控油气成藏机制开展物理模拟实验研究,结果... 含油气盆地的地质相、流体势、烃源灶是影响圈闭含油气性的决定性因素,三者缺一不可。在各要素满足控藏临界条件下,优相—低势—近源复合指数(FPSI)越高,圈闭含油气性越好。基于相—势—源复合控油气成藏机制开展物理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源"控制着油气成藏的物质来源,"相"控制着油气成藏的孔隙空间、"势"控制着油气成藏的运移动力,当三者联合作用时能够形成油气藏。实验结果还表明,圈闭外部(盖层)岩相和圈闭内部(储集层)岩相粒径差别越大,越有利于油气在毛细管力作用下从细粒低孔渗的围岩之中进入到粗粒高孔渗的储集层之内聚集成藏,临界条件是:圈闭外部围岩颗粒粒径较圈闭内部储集层颗粒粒径小2倍以上,或外部毛细管力较之内部大2倍以上,也即外部界面势能较内部高2倍以上;圈闭外部烃源岩含油气饱和度越高,越有利油气进入圈闭内部储集层中聚集成藏,临界条件是外部源岩的含油气饱和度达到和超过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气盆地 相-势-复合 油气成 物理模拟实验 动力学
下载PDF
博兴洼陷古近系红层油气成藏期“源—相—势”耦合关系——以金26井—滨斜703井剖面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贾光华 高永进 宋建勇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9,共9页
为研究东营凹陷博兴洼陷古近系红层油气成藏规律,以金26井—滨斜703井近南北向剖面为例,应用数学统计方法,建立研究区油气成藏概率与油气藏至烃源灶距离之间的定量关系,利用储层物性恢复图版研究储层的古物性特征,应用过程约束盆地模拟... 为研究东营凹陷博兴洼陷古近系红层油气成藏规律,以金26井—滨斜703井近南北向剖面为例,应用数学统计方法,建立研究区油气成藏概率与油气藏至烃源灶距离之间的定量关系,利用储层物性恢复图版研究储层的古物性特征,应用过程约束盆地模拟方法恢复研究区关键油气成藏期的油气成藏动力演化史。研究结果表明,博兴洼陷古近系红层的油气藏分布与油气藏至排烃中心距离、至排烃边界距离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均表现为高斯正态分布特征,据此建立源控油气成藏概率定量模型。反映"相"的储层物性在关键油气成藏期具有明显的变化特征,代表"势"的地层流体剩余压力主要来源于异常地层压力,利用相应公式可以定量表征"相"与"势"的关系,最终计算出研究区红层油气成藏期的"源—相—势"耦合指数,并可以根据该指数与研究区已发现油气藏的关系预测有利油气成藏区带。博兴洼陷金26井—滨斜703井剖面孔店组—沙四段下亚段油气藏均位于"源—相—势"耦合指数大于0.50的地区,樊141井以北地区的"源—相—势"耦合指数较高,均大于0.55,为研究区下步有利油气勘探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层“相-势”耦合关系“-相-势”耦合指数 油气成概率 博兴洼陷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中部隆起带控藏因素及成藏模式 被引量:5
4
作者 崔鑫 姜洪福 +2 位作者 王运增 杨少英 齐林海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55-558,共4页
利用源岩分析、储层反演和断层组合刻画技术,系统分析了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中部断陷带的油气控藏特征和成藏模式。研究表明:贝尔凹陷中部隆起带周缘发育3个生烃洼槽,主要生烃层位为南屯组,贝西次洼是主要供烃洼陷。中部隆起带及邻区兴... 利用源岩分析、储层反演和断层组合刻画技术,系统分析了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中部断陷带的油气控藏特征和成藏模式。研究表明:贝尔凹陷中部隆起带周缘发育3个生烃洼槽,主要生烃层位为南屯组,贝西次洼是主要供烃洼陷。中部隆起带及邻区兴安岭组砂体整体呈现东厚西薄的特点,主要为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河道砂体储层。研究区主要存在"侧向长距离式"、"阶梯式"和"源-储对接式"3种油气运移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砂” 要素 模式 贝尔凹陷
下载PDF
上扬子区页岩气甜点分布控制因素探讨——以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为例 被引量:36
5
作者 徐政语 梁兴 +10 位作者 王维旭 张介辉 王希有 舒红林 黄程 王高成 鲁慧丽 刘臣 张朝 李庆飞 徐鹤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5-43,共9页
上扬子区作为中国南方海相地层最稳定的地区,发育多套海相页岩。为研究控制该区页岩气甜点分布的主要因素,以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为研究对象,依据上扬子区域地质事件及盆地结构特征,从构造控源控藏的角度对该区构造格... 上扬子区作为中国南方海相地层最稳定的地区,发育多套海相页岩。为研究控制该区页岩气甜点分布的主要因素,以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为研究对象,依据上扬子区域地质事件及盆地结构特征,从构造控源控藏的角度对该区构造格局、高产井分布与气藏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四川盆地东南及边缘发育的达州—利川、涪陵—彭水、南川—遵义、永川—习水、富顺—盐津、威远—犍为6大构造转换与调节带,其页岩具有弱变形与弱改造特征,是盆内最有利的页岩气赋存与保存区。结论认为:(1)受高热演化、强改造因素影响,上扬子区海相页岩以构造转换带与调节带变形最弱,具有页岩气多源汇聚与复合成藏的有利条件,且天然缝网与圈闭最为匹配,是盆内最有利的页岩气赋存与保存区,页岩气资源量最为丰富;(2)四川盆地东北部达州—利川及东南永川—习水构造转换带与调节带应引起下一步页岩气选区评价与勘探工作的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扬子区 四川盆地 晚奥陶世—早志留世 页岩气 构造源控藏 甜点分布 制因素 构造转换带 调节带
下载PDF
苏北后生—同生断陷盆地油气成藏规律研究 被引量:24
6
作者 刘玉瑞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21-731,共11页
苏北盆地性质有多种不同观点,分歧影响了油气成藏深化认识。在分析前人盆地观、论据和问题后,根据识别先成、同生、后生盆地概念和唯一性标志,提出泰州组—阜宁组原型为大型拗陷盆地,经后期强烈改造成为"箕状形态"后生断陷盆... 苏北盆地性质有多种不同观点,分歧影响了油气成藏深化认识。在分析前人盆地观、论据和问题后,根据识别先成、同生、后生盆地概念和唯一性标志,提出泰州组—阜宁组原型为大型拗陷盆地,经后期强烈改造成为"箕状形态"后生断陷盆地;叠加戴南组—三垛组同生断陷盆地,盐城组—东台组萎缩拗陷盆地,非继承性成盆形成了后生—同生断陷盆地。根据地化理论和实验数据,结合30年来勘探未熟油一无所获的事实,认为成烃遵循源岩干酪根晚期生烃模式,并呈现非均衡性成熟生烃和烃灶展布格局;不存在早期的未熟—低熟生烃带、双峰生烃和未熟—低熟油。指出盆地油源总体欠丰,源岩成熟有效供烃、断层多重性作用是控藏关键因素;后生断陷油气以侧运为主,油藏沿箕状烃灶呈扇形环带展布;同生断陷油气以垂运为主,构造油藏叠置烃灶上呈串珠状展出,复合油藏叠合呈裙边状展出;油气聚集呈非连续性的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型拗陷 后生-同生断陷 未熟油 晚期生烃 -断 苏北盆地
下载PDF
东营凹陷南坡古近系红层油气成藏过程——以金26井-滨斜703井剖面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孟江辉 刘洛夫 +1 位作者 姜振学 高永进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中旬)》 CAS 2015年第1期1-8,共8页
东营凹陷南坡古近系红层为沙河街组四段下亚段(EsL4)孔店组一段(Ek1)的一套红色碎屑岩沉积,是该区油气勘探的接替层系,研究其油气成藏过程对指导区内深层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以金26井滨斜703井剖面为研究对象,在构造演化恢复... 东营凹陷南坡古近系红层为沙河街组四段下亚段(EsL4)孔店组一段(Ek1)的一套红色碎屑岩沉积,是该区油气勘探的接替层系,研究其油气成藏过程对指导区内深层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以金26井滨斜703井剖面为研究对象,在构造演化恢复、成藏期次划分和“源相势”控藏模型建立的基础上,剖析了油气成藏过程。研究表明:东营凹陷南坡红层经历过2期油气充注,分别发生于明化镇组(Nm)沉积期和平原组(Qh)沉积期现今;从馆陶组(Ng)沉积末期至现今,古近系普遍发育超压, Nm沉积末期超压达到最大(10.30MPa),该时期红层储层孔隙度逐渐减小,减小幅度为3%-12%;Nm沉积期以洼陷带的油气成藏为主,而斜坡带的成藏始于Qh沉积期至现今;多数油气藏分布于“源相势”耦合指数大于0.65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程 -相-势” 红层 东营凹陷
下载PDF
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阳江凹陷油气勘探重要发现与认识 被引量:59
8
作者 彭光荣 张向涛 +4 位作者 许新明 白海军 蔡国富 赵超 张志伟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7-279,共13页
珠江口盆地阳江凹陷历经多轮的对外合作勘探,钻井仅见到少量油气显示,始终未取得油气商业发现.近期利用大量钻井、地球化学和地震新资料,对阳江东凹石油地质条件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阳江东凹可划分为阳江24洼、恩平19洼、恩平20洼... 珠江口盆地阳江凹陷历经多轮的对外合作勘探,钻井仅见到少量油气显示,始终未取得油气商业发现.近期利用大量钻井、地球化学和地震新资料,对阳江东凹石油地质条件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阳江东凹可划分为阳江24洼、恩平19洼、恩平20洼、恩平21洼4个次级洼陷及复式半地堑、双断地堑和简单半地堑3种洼陷结构;古近系文昌组以盆内中小型物源为主,半深湖相烃源岩广泛发育;其中恩平20洼的控洼断裂活动最早且持续时间最长,发育完整且垂向叠加稳定的文昌组,有利于高丰度半深湖相烃源岩形成而具备潜在富生烃潜力.通过源一断控藏新认识与流体检测技术,优选恩平20断裂背斜构造带,首选部署钻探Y10-1井即获得中型油田发现,测试获日产超1000m3的工业油流,实现了阳江凹陷油气勘探的重要突破,展示了该区广阔的勘探前景.阳江凹陷的勘探发现开辟了珠江口盆地新油区,而重视细节信息、强化基础研究和立足价值勘探,是取得新区大中型油气田突破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阳江东凹 -断 流体检测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