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被逐出紫禁城后的清朝末代皇帝溥仪(1906—1967)定居天津。他在那里向自己昔日的英文教师庄士敦(ReginaldF.Johnston,1874—1938)送上了临别赠礼,其中包括一本前清宫廷旧藏的南京画家陈舒(活跃于约1649—约1687)的册页,外加一把...1924年,被逐出紫禁城后的清朝末代皇帝溥仪(1906—1967)定居天津。他在那里向自己昔日的英文教师庄士敦(ReginaldF.Johnston,1874—1938)送上了临别赠礼,其中包括一本前清宫廷旧藏的南京画家陈舒(活跃于约1649—约1687)的册页,外加一把附有题字的折扇。如今,这两件作品再次聚首,被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OAS University of London)的图书馆收藏。庄士敦于1931年返回英国后便在该校教授中文。溥仪还为庄士敦的回忆录《紫禁城的黄昏》(TwilightintheForbiddenCity,1934)撰写了序文,并由宫廷书法家郑孝胥(1860—1938)抄录。这些艺术品与序文共同支撑了我们的研究,即探索中国现代主义时期溥仪流亡朝廷的鉴赏实践,包括溥仪使用的皇家收藏,以及他被日本塑造为伪满洲国傀儡皇帝(1934—1945年在位)期间对这些礼物的挑选。本研究超越了溥仪与其宫廷遗老臣僚广为人知的关系网络,并揭示出溥仪与新进的年轻艺术家、出版商和艺术潮流引领者郑午昌(1894—1952)之间意想不到的联系,后者是水墨国画改革的领军人物。本研究重新揭示了郑午昌为《龙移图》(或《风异图》)这幅带有题跋的手卷做出的贡献。对于宫廷内部而言,该画纪念了民国时期溥仪出逃紫禁城的戏剧性场景。展开更多
庄士敦(Reginald Fleming Johnston,1874—1938)是清朝晚期来华西人中有着特殊身份的“中国通”——他是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庄士敦出生于苏格兰首府爱丁堡,毕业于牛津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1898年,庄士敦以东方见习生的身份被派往中...庄士敦(Reginald Fleming Johnston,1874—1938)是清朝晚期来华西人中有着特殊身份的“中国通”——他是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庄士敦出生于苏格兰首府爱丁堡,毕业于牛津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1898年,庄士敦以东方见习生的身份被派往中国香港。此时的清朝,内忧外患,风雨飘摇。庄士敦以《紫禁城的黄昏》(Twilight in the Forbidden City,1934)来命名这部使其名声大振的著作颇具深意。展开更多
文摘1924年,被逐出紫禁城后的清朝末代皇帝溥仪(1906—1967)定居天津。他在那里向自己昔日的英文教师庄士敦(ReginaldF.Johnston,1874—1938)送上了临别赠礼,其中包括一本前清宫廷旧藏的南京画家陈舒(活跃于约1649—约1687)的册页,外加一把附有题字的折扇。如今,这两件作品再次聚首,被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OAS University of London)的图书馆收藏。庄士敦于1931年返回英国后便在该校教授中文。溥仪还为庄士敦的回忆录《紫禁城的黄昏》(TwilightintheForbiddenCity,1934)撰写了序文,并由宫廷书法家郑孝胥(1860—1938)抄录。这些艺术品与序文共同支撑了我们的研究,即探索中国现代主义时期溥仪流亡朝廷的鉴赏实践,包括溥仪使用的皇家收藏,以及他被日本塑造为伪满洲国傀儡皇帝(1934—1945年在位)期间对这些礼物的挑选。本研究超越了溥仪与其宫廷遗老臣僚广为人知的关系网络,并揭示出溥仪与新进的年轻艺术家、出版商和艺术潮流引领者郑午昌(1894—1952)之间意想不到的联系,后者是水墨国画改革的领军人物。本研究重新揭示了郑午昌为《龙移图》(或《风异图》)这幅带有题跋的手卷做出的贡献。对于宫廷内部而言,该画纪念了民国时期溥仪出逃紫禁城的戏剧性场景。
文摘庄士敦(Reginald Fleming Johnston,1874—1938)是清朝晚期来华西人中有着特殊身份的“中国通”——他是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庄士敦出生于苏格兰首府爱丁堡,毕业于牛津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1898年,庄士敦以东方见习生的身份被派往中国香港。此时的清朝,内忧外患,风雨飘摇。庄士敦以《紫禁城的黄昏》(Twilight in the Forbidden City,1934)来命名这部使其名声大振的著作颇具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