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乌苏里江溯游
- 1
-
-
作者
李玉发
徐忠武
-
出处
《水利天地》
1995年第4期40-40,共1页
-
-
关键词
乌苏里江
溯游
历史真实
平静呼吸
江流
山林
影子
黑龙江
渔歌
析释
-
分类号
K92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
-
题名挡潮闸矩形孔口式鱼道紊流结构及放鱼试验研究
被引量:3
- 2
-
-
作者
董志勇
毛斌
江录兵
陈欣宇
-
机构
浙江工业大学港口与近海工程研究所
-
出处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6-156,163,共12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779225)
-
文摘
对挡潮闸枢纽中矩形中孔、底孔鱼道中紊流结构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试验研究,并做了放鱼试验。选择了一种鱼类偏爱流速所对应的流量作为典型流量,考虑了不同的孔口位置(中孔和底孔),用声学多普勒测速仪(ADV)量测了测点的三维瞬时流速及流向,分析了矩形孔口鱼道的三维时均流速分布特征、断面最大流速沿程变化规律、流速矢量场、紊动强度分布及雷诺应力分布。此外,还通过放鱼试验,利用在鱼体植入T形标签和高速摄影机观察了过鱼对象对中孔、底孔的反应情况,分析了过鱼对象与矩形孔口鱼道紊流结构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水流经中孔形成三维紊动自由射流,经底孔形成三维壁面射流,中孔纵向流速呈高斯分布,而底孔纵向流速则近似为高斯分布,流速由孔口向两侧逐渐减小;中孔和底孔横向流速在位于孔口范围内的纵剖面上沿程减小,孔口之外则变化较小;中孔和底孔垂向流速分布特征表现为在铅垂方向上均存在旋涡;在中孔水平面和纵剖面上,纵向最大流速均沿程衰减;中孔和底孔情形孔口处紊动强度和雷诺应力比非孔口处大得多,而非孔口处不同水深平面上紊动强度和雷诺应力变化趋于平缓;过鱼对象喜爱在紊动强度分布的峰值区和雷诺应力较大变幅区溯游。
-
关键词
矩形孔口式鱼道
三维流速
紊动强度
雷诺应力
溯游行为
-
Keywords
rectangular orifice fishway
three-dimensional velocity
turbulence intensity
Reynolds stress
swimming behavior
-
分类号
TV131.3
[水利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
-
题名《秦风·蒹葭》是一首爱情怀人诗
被引量:1
- 3
-
-
作者
张炳生
-
出处
《高校教育管理》
1983年第4期37-38,共2页
-
文摘
《秦风·蒹葭》究竟是一首什么样的诗,历来说法较多,笔者归纳一下,大致有三种意见.第一种意见当推《诗序》的“刺襄公”之说.“襄公新为诸侯,未习周之礼法,故国人未服焉.”这种说法在《笺》、《疏》中得到进一步发挥.《笺》曰:“若得周礼以教,则众民自然服矣.欲求周礼,当得知周礼之人.所谓伊是知周礼之人……在大水之一边.”仔细琢磨,此说和诗意无甚关涉,怎见得秦襄公未能用周礼,而国人不服?是不是所谓伊人就是“知周礼之贤人”“在水一边”?在古籍中找不到一点历史事实以作佐证.现在看来,《诗序》纯系凿空立说,与诗意毫无相关之处.
-
关键词
秦风
蒹葭
爱情
溯游
《诗序》
秦襄公
说法
诗经
纯系
郑风
-
分类号
G6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蒹葭》考辨
被引量:1
- 4
-
-
作者
张亚权
-
出处
《高校教育管理》
1986年第2期35-37,共3页
-
文摘
《诗经、秦风、蒹葭》之诗旨何在?古今说法不一。以《毛诗序》为代表的“刺襄公”说一线贯穿封建社会的始终。今人则大多主情诗说,但往往在“男词”,“女词”问题上纠缠不清。我们认为刺诗情诗说都未能很好地把握《蒹葭》要旨,现作如下考辨。 一,《蒹葭》非刺诗考 《诗小序》解题云:“《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同属严格汉学体系的《毛传》、《郑笺》、《孔疏》说与《小序》无异。诗今文三家说不可考。“刺诗”说发展到清代,便有学者想用历史考证的方法来证实它的可信。这也正是我们否定“刺诗”说的一个突破口。
-
关键词
《蒹葭》
刺诗
考辨
崔述
秦风
溯游
诗经
孔疏
东迁
本纪
-
分类号
G6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所谓伊人
- 5
-
-
作者
依寒
-
出处
《畜牧市场》
2001年第10期46-46,共1页
-
-
关键词
电话线
脚步声
诗经
潮汐
手指
天荒
西窗
膏药
溯游
执手
-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蒹葭》探析
- 6
-
-
作者
黄祥本
-
机构
民勤县第六中学
-
出处
《中学课程资源》
2022年第9期34-36,52,共4页
-
文摘
《蒹葭》以特有的“河流”为背景,以特定的“蒹葭”为典型景物,展现了追寻者不畏艰难,奋力追寻“伊人”而不得的文化内涵,其以独特的朦胧色彩,留给读者太多的不确定性,增添了文章的神秘感。虽然有很多专家进行过大量解读,但是仍有很多疑点值得探析:“道阻且右”中的“右”,最合理的解释是“西”的意思,在当“西”缺乏积极意义时,以“右”替代“西”而避讳。“溯洄”“溯游”都是逆流而上的意思,“溯洄”是逆流而上时河流转弯,河水回旋;“溯游”则是逆流而上时沿河道的直行。“伊人”是指有身份地位的、受人尊崇的人、事、物,是尊贵神圣的象征。因此,《蒹葭》是周人追忆国都、追思礼乐、眷乡念亲的恋曲。
-
关键词
《蒹葭》探析
“道阻且右”
“溯洄”“溯游”
“伊人”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泳装小考
- 7
-
-
作者
梅蕾放
-
出处
《游泳》
1995年第2期25-25,共1页
-
文摘
追溯游泳的历史,恐怕要上溯至远古时代。这点已从我国古代及古埃及烧制的古陶器(上面雕刻着潜入水中猎取水鸟及类似现代爬泳的人像图案)得到充分证实。但究其发展成因,不外乎与人类的生存和生产以及军事目的(如古代水兵的争战)紧密联系,因而可以推断是男性所为,多是裸泳,尚无“泳装”的概念。
-
关键词
泳装
游泳衣
竞技游泳
发展成因
古陶器
溯游
军事目的
水兵
式样
潜入水中
-
分类号
G861
[文化科学—体育训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