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属配合物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疏溶剂理论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园朝 刘绮萍 +1 位作者 刘锦春 程介克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327-330,共4页
本文以2-(6-甲基-2-苯并噻唑偶氮)-5-二乙氨基酚(MBTAE)作柱前衍生化试剂,在Spherisorb C_8柱上,以甲醇-水(76.5∶23.5,V/V)作流动相,定量分离和测定了Ru(Ⅲ)、Rh(Ⅲ)、Pd(Ⅱ)、Os(Ⅳ)、Co(Ⅱ)和Ni(Ⅱ)。运用“疏溶剂理论”探讨了流动... 本文以2-(6-甲基-2-苯并噻唑偶氮)-5-二乙氨基酚(MBTAE)作柱前衍生化试剂,在Spherisorb C_8柱上,以甲醇-水(76.5∶23.5,V/V)作流动相,定量分离和测定了Ru(Ⅲ)、Rh(Ⅲ)、Pd(Ⅱ)、Os(Ⅳ)、Co(Ⅱ)和Ni(Ⅱ)。运用“疏溶剂理论”探讨了流动相的组成、pH值、表面张力和温度等对溶质保留行为的影响,用于阳极泥样的分析,回收率在93.0—112.0%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络合物 液相色谱 溶剂理论
下载PDF
溶剂效应的TLSER描述及其在几类异构化反应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邹建卫 商志才 +2 位作者 易平贵 俞庆森 林瑞森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37-541,共5页
建立了适合于描述溶剂效应的理论线性溶剂化能相关(TLSER)模型。并用该模型对四类异构化反应在不同溶剂下的反应自由能或活化自由能与溶剂的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确证了模型的合理性。
关键词 理论线性溶剂化能相关 溶剂效应 AM1 异构化反应
下载PDF
浅议酸碱理论 被引量:1
3
作者 贾静娴 《冀东学刊》 1997年第5期20-21,共2页
文章较系统地介绍了人类对酸碱概念认识的发展,总结了酸碱理论发展过程中各阶段性的主要理论和观点,并对各种理论的优缺点做了分析、比较。
关键词 溶剂理论 电离
下载PDF
浅析非水溶剂中的自偶电离及相关命题
4
作者 向飞 范静静 《化学教学》 CAS 2011年第1期56-57,共2页
介绍了自偶电离的概念、分类等知识,并对非水溶剂中自偶电离的相关考点进行了归纳,培养学生的类比迁移能力。
关键词 自偶电离 非水溶剂 酸碱溶剂理论 类比迁移
下载PDF
Fe(phen)_3CdI_4在甲醇-水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
5
作者 李大成 田长生 《聊城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第2期56-58,共3页
在 2 93.1 5~ 31 8.1 5K(间隔 5K)下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大分子强电解质 Fe(phen) 3Cd I4(简称 FPCI,以下同 )在纯水、纯甲醇及甲醇 -水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 .结果表明 :FPCI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随混合溶剂中甲醇含量的增加呈先... 在 2 93.1 5~ 31 8.1 5K(间隔 5K)下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大分子强电解质 Fe(phen) 3Cd I4(简称 FPCI,以下同 )在纯水、纯甲醇及甲醇 -水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 .结果表明 :FPCI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随混合溶剂中甲醇含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又减小的趋势 .用溶剂结构理论对 FPCI溶解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讨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Phen)3CdI4 溶解度 甲醇-水混合溶剂 强电解质 分光光度法 溶剂结构理论
下载PDF
关于触媒参与下石墨变金刚石机制的讨论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光祖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3-58,共6页
触媒参与下石墨变金刚石的机制问题,国内外研究者从未间断过对其进行探索。由于各研究者所观察的实验现象不尽相同,或对同一现象在理解上的差异,提出了这样或那样的认知,过去有、现在有,将来也还会有;国内有,国外有,同一研究机构中也可... 触媒参与下石墨变金刚石的机制问题,国内外研究者从未间断过对其进行探索。由于各研究者所观察的实验现象不尽相同,或对同一现象在理解上的差异,提出了这样或那样的认知,过去有、现在有,将来也还会有;国内有,国外有,同一研究机构中也可能有。在同一学术问题上,出现争论是正常和自然的,没有争论反使大家不可思议。本文介绍了国内外,特别是国内众多研究者对触媒参与下石墨变金刚石机制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触媒作用 石墨 金刚石 相变 溶剂理论
下载PDF
L-缬氨酸旋光异构的两种光反应可能途径 被引量:12
7
作者 马驰骋 蒲敏 +2 位作者 卫敏 李军男 李志宏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830-1836,共7页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从头算分子轨道理论对L-缬氨酸的旋光异构光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分别用B3LYP和MP2方法在6-311++G(d,p)基组级别上全优化得到了S0和T1态反应路径上的反应物、产物、中间体以及过渡态结构的几何构型,给出了反应能...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从头算分子轨道理论对L-缬氨酸的旋光异构光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分别用B3LYP和MP2方法在6-311++G(d,p)基组级别上全优化得到了S0和T1态反应路径上的反应物、产物、中间体以及过渡态结构的几何构型,给出了反应能垒,利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中的B3LYP/6-311++G(d,p)方法优化得到了S1态反应路径上的平衡态几何构型.通过分析反应途径上各个驻点的几何构型特征,确定了L-缬氨酸在激发态可能通过手性碳上的氢原子以羰基氧或氨基氮为中转媒介发生质子迁移来完成旋光异构反应.进一步用自洽反应场理论中的极化连续模型(PCM)方法探讨了溶剂化效应对旋光异构反应机理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氨酸:旋光异构:密度泛函理论:从头算分子轨道理论:溶剂化效应
下载PDF
有机磷酸酯类化合物的定量结构-活性关系及稳健性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赵劲松 王宇 +2 位作者 王海燕 王晓栋 王连生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73-577,共5页
应用理论线性溶剂化能关系(TLSER)模型研究了35种有机磷酸酯类(OP)化合物的结构及其对家蝇急性毒性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可以指示毒性作用机理的定量结构-活性关系.在OP化合物与生物体的作用过程中,分子的极性是影响活性的最重要因素,表明O... 应用理论线性溶剂化能关系(TLSER)模型研究了35种有机磷酸酯类(OP)化合物的结构及其对家蝇急性毒性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可以指示毒性作用机理的定量结构-活性关系.在OP化合物与生物体的作用过程中,分子的极性是影响活性的最重要因素,表明OP化合物可能与生物体发生特异性反应.采用Bootstrap方法分析模型的稳健性,结果表明,模型的系数、标准误差及相关系数均与Bootstrap估计接近,模型具有较强的稳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化合物 定量结构-活性关系 理论线性溶剂化能关系 BOOTSTRAP方法 酯类化合物 有机磷酸 稳健性 Bootstrap估计 线性溶剂化能 毒性作用机理 急性毒性
下载PDF
甘露醇脱水作用的药动学结合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夏国平 蔡明虹 卢建丰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290-293,共4页
目的:对甘露醇脱水作用的药动学结合药效学进行研究。方法:6只家兔,5名颅内高压患者iv200g·L-1的甘露醇后测定血清甘露醇浓度及脑脊液压,并应用溶剂扩散理论对甘露醇血清浓度脑压下降效应的定量关系进行了分析。... 目的:对甘露醇脱水作用的药动学结合药效学进行研究。方法:6只家兔,5名颅内高压患者iv200g·L-1的甘露醇后测定血清甘露醇浓度及脑脊液压,并应用溶剂扩散理论对甘露醇血清浓度脑压下降效应的定量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iv200g·L-1的甘露醇0.4g·kg-1后病人的药动学参数:A=(2.1±2.0)mmol·L-1,B=(1.20±0.45)mmol·L-1,α=(0.22±0.29)min-1,β=(0.0090±0.0029)min-1;兔A=(58.0±15.4)mmol·L-1,K=(0.014±0.005)min-1。病人药效学参数:KW=(0.079±0.043)min-1,Kb=(0.0129±0.0064);兔KW=(0.055±0.031)min-1,Kb=0.0036±0.0005。结论:甘露醇降脑压的最大效应时间比血药浓度高峰时间滞后27.6min(兔36.1min),效应时间为105.4min(兔112.5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露醇 药动学 药效学 溶剂扩散理论
下载PDF
有机化合物在离子液体中的无限稀释活度系数理论预测 被引量:5
10
作者 葛明兰 熊杰明 王利生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419-1423,共5页
基于理论线性溶剂化能模型(TLSER),应用半经验分子轨道能AM1法计算烷烃、芳烃、醇类、氯代甲烷等34种有机非极性和极性化合物的量化参数,建立了描述有机溶质在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三氟甲基磺酸盐([BMIM][CF3SO3])和1-丙基-2,3-二... 基于理论线性溶剂化能模型(TLSER),应用半经验分子轨道能AM1法计算烷烃、芳烃、醇类、氯代甲烷等34种有机非极性和极性化合物的量化参数,建立了描述有机溶质在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三氟甲基磺酸盐([BMIM][CF3SO3])和1-丙基-2,3-二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PDMIM][BF4])中无限稀释活度系数γ∞i的理论预测模型.该模型能够解释溶质和离子液体(ILs)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适于估算有机溶质在ILs中的γ∞i.研究结果可能为针对具体不同的反应或分离过程等实现有效的ILs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化合物 量子化学参数 离子液体 无限稀释活度系数 理论线性溶剂化能模型
原文传递
利用神经网络预测Flory-Huggins作用参数 被引量:1
11
作者 曹益林 石友国 吕文英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85-587,共3页
以理论溶剂化变色参数来定量表达有机分子结构 ,探讨 42个有机探针分子的结构及其与聚合物相互作用的Flory Huggins参数 χ12 之间的定量关系。采用改进的神经网络方法进行建模和预测 ,并与基于理论线性溶解能关系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理论溶剂化变色参数 Flory-Huggins作用参数x12 有机分子 结构 聚合物 分子间作用力
原文传递
基于改进TLSER模型的定量结构-疏水性关系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海军 邹建卫 +2 位作者 黄美兰 商志才 俞庆森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20-521,共2页
针对理论线性溶剂化能关系模型中氢键碱度的描述进行了改进,应用于一类结构独特的多环七碳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定量结构-疏水性关系的研究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关键词 TLSER模型 结构 疏水性 理论线性溶剂化能关系 QSPR 分配系数 定量构效关系 多环七碳化合物 氢键 碱度
原文传递
Nonequilibrium solvation theory:Comparison,modification and application
13
作者 FU Kexiang1,2, LI Xiangyuan1 & ZHU Quan1 1. Colleg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610065, China 2. College of Physics,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610065, Chin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3年第10期965-970,共6页
Fault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theories of non- equilibrium solvation have been clarified in this report. Based on a novel expression of solvation free energy for nonequilibrium, generalized formulations of solvent re... Fault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theories of non- equilibrium solvation have been clarified in this report. Based on a novel expression of solvation free energy for nonequilibrium, generalized formulations of solvent reor- ganization energy for electron transfer and of solvation shift for spectrum have been established. Furthermore, a new form of solvent reorganization energy for electron transfer in two-sphere case, which greatly differs from the one by Mar- cus, has been deduced. A single-sphere model for solvation shift of spectrum has been put forward both by deducing the generalized formulations and by showing the correct forms of self-energy of reaction field. It has been concluded that the current theories overestimate the solvent reorganization energy and the solvation shift by a factor of about 2. By apply- ing the models established, the discrepancies between the theory and experiments before have been perfectly expla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平衡溶剂理论 修正 应用 电子转移 溶剂重构能量 反应场 溶剂交换
原文传递
CO_2 capture through halogen bonding: A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14
作者 LI HaiYing LU YunXiang +4 位作者 ZHU Xiang PENG ChangJun HU Jun LIU HongLai HU Ying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2012年第8期1566-1572,共7页
Halogen bonding interactions between several halogenated ion pairs and CO2 molecule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calculations. To account for the influence of solvent environment, the ... Halogen bonding interactions between several halogenated ion pairs and CO2 molecule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calculations. To account for the influence of solvent environment, the implicit polarized continuum model was also employed. The bromide and iodide cations of ionic liquids (ILs) under study can interact with CO2 molecules via X O interactions, which become much stronger in strength than those in the complexes of iodo-perfluorobenzenes, very effective halogen bond donors, with CO2 molecules. Such interactions, albeit somewhat weaker in strength, are also observed between halogenated ion pairs and CO2 molecules. Thus, the solubility of CO2 may be improved when using halogenated ILs, as a result of the formation of X O halogen bonds. Under solvent effects, the strength of the interactions tends to be weakened to some degree, with a concomitant elongation of intermolecular distances. The results presented here would be very useful in the design and synthesis of novel and potent ILs for CO2 physical absorp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logen bonding interactions CO2 physical absorption CALCULATION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