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诊脑梗死病人溶栓后神经功能恶化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1
作者 胡晓华 杨伟伟 毛俊燕 《循证护理》 2024年第11期2002-2007,共6页
目的:构建急诊脑梗死病人溶栓后神经功能恶化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效果检验。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将2022年1月—2023年1月110例急诊脑梗死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溶栓后是否出现神经功能恶化分为恶化组与未恶化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 目的:构建急诊脑梗死病人溶栓后神经功能恶化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效果检验。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将2022年1月—2023年1月110例急诊脑梗死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溶栓后是否出现神经功能恶化分为恶化组与未恶化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急诊脑梗死病人溶栓后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危险因素,据此拟合风险预测模型的回归方程,检验模型预测效果。结果:急诊脑梗死病人溶栓后发生神经功能恶化共29例(26.3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入院时收缩压、发病至溶栓时间、TOAST分型、血小板与淋巴细胞的比值(PLR)和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比值(PNR)为急性脑梗死病人溶栓后神经功能恶化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预测模型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显示,χ^(2)=6.941,P=0.297;C指数为0.838;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814,95%CI(0.789,0.839),约登指数为0.683,最佳截断值为0.378,敏感度为93.5%,特异度为71.3%,模型预测准确率为81.81%。结论:在急诊脑梗死病人溶栓后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基础上,建立的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良好拟合程度和区分能力,且准确度较高,能为临床早期预防、早期筛选、早期治疗和管理神经功能恶化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脑梗死 溶栓后神经功能恶化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护理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纤溶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26
2
作者 李天资 陆克兴 +4 位作者 潘兴寿 王小超 兰景生 韦华 黄照河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843-844,共2页
目的了解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患者血清溶栓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0例 LVH 患者血清 P 选择素(Ps)、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进行检测,并与30例健康体检者... 目的了解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患者血清溶栓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0例 LVH 患者血清 P 选择素(Ps)、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进行检测,并与30例健康体检者和45例高血压非左心室肥厚者(NLVH)比较。结果 LVH 组血清 Ps[(38.3±11.63)pg/L]、PAI[(1.5±0.6)Au/mL]和 vWF[(187.3±56.6)%]高于 NLVH 组[Ps(31.7±10.6)pg/L、PAI(0.8±0.3)Au/mL、vWF(127.8±36.4)%],NLVH 组上述指标又高于对照组[Ps(22.5±12.4)pg/L、PAI(0.6±0.3)Au/mL、vWF(98.5±34.8)%](P<0.01);tPA 水平分别为:LVH 组(0.3±0.3)、NLVH 组(0.7±0.4)、对照组(1.0±0.5)μg/L,LVH 组 tPA 低于 NLVH 组,NLVH 组又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 LVH 患者的抗凝作用减弱、血小板黏附与聚集以及纤溶活性下降,这些变化可能与此病常见的并发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与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左心室肥厚 血清溶栓功能指标
下载PDF
急性有机磷中毒中间综合征患者纤溶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4
3
作者 陆启峰 李锦忠 +2 位作者 凌永体 蒙少福 顾容赫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48-849,共2页
目的了解急性有机磷中毒中间综合征(IMS)患者纤溶功能变化情况。方法对30例IMS患者血清P-选择素(Ps),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1)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进行检测,并与30例健康体检者和51例急性有机... 目的了解急性有机磷中毒中间综合征(IMS)患者纤溶功能变化情况。方法对30例IMS患者血清P-选择素(Ps),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1)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进行检测,并与30例健康体检者和51例急性有机磷中毒非中间综合征组(AOPP组)比较。结果IMS组血清Ps、uPA和PAI水平分别为(32.33±11.64)pg/L,(1.56±0.62)μg/L、(0.96±0.35)Au/ml;AOPP组分别为(28.84±10.57)pg/L,(1.13±0.44)μg/L,(0.81±0.29)Au/ml;对照组分别为(19.51±12.38)pg/L,(0.53±0.32)μg/L,(0.63±0.37)Au/ml。IMS组高于对照组,也高于AOPP组(P<0.01或P<0.05);vWF:IMS组(133.57±32.56)%、AOPP组(125.28±36.41)%、对照组(115.64±34.81)%,三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IMS患者机体纤溶功能受损,表现为纤溶亢进,其受损的程度较AOPP患者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 中毒 中间综合征 血清溶栓功能指标
下载PDF
解痉通络活血药物对高血压病患者纤溶功能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陆高翔 韦华 +2 位作者 李天资 陆克兴 罗章伟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09年第26期1-3,共3页
目的了解解痉通络活血药物治疗高血压病患者血清溶栓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76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和治疗组2两组,每组38例,治疗组2单纯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1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解痉通络活血药物治疗2个月... 目的了解解痉通络活血药物治疗高血压病患者血清溶栓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76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和治疗组2两组,每组38例,治疗组2单纯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1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解痉通络活血药物治疗2个月,于治疗前后对两组血清P-选择素(Ps)、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分别进行检测,并与30例健康体检者比较。结果治疗组1治疗前血清Ps、PAI和vW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血清tP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2治疗前血清Ps、PAI和vW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血清Ps、PAI和vWF水平虽有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血清tP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血清tPA水平水平虽有提高,但仍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解痉通络活血药物对高血压病患者的溶栓功能紊乱有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溶栓功能 中药治疗
下载PDF
纳豆激酶的生理学功能研究现状 被引量:3
5
作者 魏华 赵祥颖 刘建军 《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3期75-78,共4页
通过血栓形成和溶解的生理学背景,阐述了纳豆激酶发挥溶栓功能的生理学机理,对纳豆激酶溶栓功能的相关实验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纳豆激酶的开发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纳豆激酶 血栓 溶栓功能
下载PDF
纳豆激酶的纤溶功能研究现状
6
作者 魏华 赵祥颖 刘建军 《山东食品发酵》 2006年第3期27-30,共4页
通过血栓形成和溶解的生理学背景,阐述了纳豆激酶发挥溶栓功能的生理学机理,对纳豆激酶溶栓功能的相关实验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纳豆激酶的开发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纳豆激酶 血栓 溶栓功能
下载PDF
纳豆激酶的生理学功能研究现状
7
作者 魏华 赵祥颖 刘建军 《酿酒》 CAS 2006年第6期104-106,共3页
通过血栓形成和溶解的生理学背景,阐述了纳豆激酶发挥溶栓功能的生理学机理,对纳豆激酶溶栓功能的相关实验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纳豆激酶的开发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纳豆激酶 血栓 溶栓功能
下载PDF
纳豆激酶的质量与安全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8
8
作者 王露露 陈楠楠 +7 位作者 曹梦思 李斌 彭雪菲 刘捷 张静 郭新光 刘明 别小妹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413-419,共7页
纳豆激酶是纳豆芽孢杆菌在发酵纳豆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丝氨酸蛋白酶,具有溶解血栓等生理功能。本文就纳豆激酶的溶栓功能及机制做了简要的总结,着重综述纳豆激酶活力测定方法等质量指标及其安全性评价研究进展,展望了纳豆激酶产品开发与... 纳豆激酶是纳豆芽孢杆菌在发酵纳豆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丝氨酸蛋白酶,具有溶解血栓等生理功能。本文就纳豆激酶的溶栓功能及机制做了简要的总结,着重综述纳豆激酶活力测定方法等质量指标及其安全性评价研究进展,展望了纳豆激酶产品开发与质量安全研究方向,以期为纳豆及其制品(含纳豆激酶产品)标准化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豆激酶 质量与安全 评价 溶栓功能
下载PDF
纳豆、纳豆激酶与人体保健 被引量:40
9
作者 江晓 董明盛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3,共3页
论述了纳豆与人体保健关系 ,特别是其中的功能因子—纳豆激酶特点及溶栓功能 ,指出利用微生物生产溶栓酶将是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 纳豆 纳豆激酶 溶栓功能 保健功能 保健食品
下载PDF
静脉溶栓后神经功能恶化的治疗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吕晓培 李婧 +5 位作者 袁帅 王聪杰 张斌 康梅 卢海丽 陈娜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405-409,共5页
目的探讨抗凝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脑梗死静脉溶栓后神经功能恶化的疗效。方法收集自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经静脉溶栓后神经功能恶化的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头颅CT除外出血转化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 目的探讨抗凝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脑梗死静脉溶栓后神经功能恶化的疗效。方法收集自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经静脉溶栓后神经功能恶化的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头颅CT除外出血转化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采用单抗加抗凝,即阿加曲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采用双抗,即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静脉溶栓后神经功能恶化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14天后治疗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偏低(P<0.05),治疗组mRS评分亦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发生消化道出血1例,恶心、呕吐1例,对照组发生消化道出血1例,恶心、呕吐2例,对照组和治疗组不良反应的差异不显著。结论采用阿加曲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减轻静脉溶栓后神经功能恶化症状,减轻残疾程度,疗效显著,且不会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溶栓 静脉溶栓后发生神经功能恶化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单抗加抗凝 双重抗血小板聚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