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豆溶栓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李虹 冯雷 +3 位作者 刘毅 宋国勇 陈辉 张露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0-72,共3页
探讨了纳豆产品的溶栓效应。采用冻干纳豆粉灌胃,在复制的大鼠血栓模型上,通过动态观察血压的变化,比较血栓的大小以及检测纤溶酶原激活物质抑制剂(PAI)、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等指标,观察冻干纳豆粉对血栓的作用及其机理。将S... 探讨了纳豆产品的溶栓效应。采用冻干纳豆粉灌胃,在复制的大鼠血栓模型上,通过动态观察血压的变化,比较血栓的大小以及检测纤溶酶原激活物质抑制剂(PAI)、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等指标,观察冻干纳豆粉对血栓的作用及其机理。将SD大鼠随机分5组(N=40),实验组用不同浓度的冻干纳豆灌胃,同等剂量的蚓激酶设为阳性对照,用Powerlab/4s描记股动脉血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中PAI-I及tPA活性。冻干纳豆组与正常对照组、单纯血栓组相比,复制血栓前血压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栓复制40min后,冻干纳豆组、阳性对照组与单纯血栓组血压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冻干纳豆处理的动物与单纯血栓组动物比较,其血栓的湿重、干重显著性降低(P<0.001);冻干纳豆组、阳性对照组血浆中tPA活性升高,PAI/tPA比值与对照相比显著降低(P<0.001)。冻干纳豆对动脉血栓的形成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豆 冷冻干燥 纳豆激酶 溶栓效应
下载PDF
尖吻蝮蛇毒抗凝与纤溶组分对动物血栓的溶栓效应 被引量:8
2
作者 周先丽 雷丹青 雷卓青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7-79,共3页
目的:观察尖吻蝮蛇毒类凝血酶与纤溶酶单用与合用对动物血栓的溶栓作用。方法:①实验于2005-01/06在广西医科大学药理学实验室完成。选用新西兰兔120只,雌雄不拘。②取家兔96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纤溶酶组,类凝血酶组,纤溶酶+类凝血酶... 目的:观察尖吻蝮蛇毒类凝血酶与纤溶酶单用与合用对动物血栓的溶栓作用。方法:①实验于2005-01/06在广西医科大学药理学实验室完成。选用新西兰兔120只,雌雄不拘。②取家兔96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纤溶酶组,类凝血酶组,纤溶酶+类凝血酶组,每组24只,每组于实验30,60,120,240min4个时间点各6只。③建立家兔肺栓塞模型:麻醉后固定,耳缘静脉取血1mL,并与凝血酶水溶液混合制备血栓,分一侧颈外静脉,将制好的血栓注入,然后加注20mL生理盐水,于30,60,120,240min后分别将纤溶酶0.7mg/kg,类凝血酶4μg/kg,纤溶酶0.7mg/kg+凝血酶4μg/kg耳缘静脉注射于纤溶酶组,类凝血酶组,纤溶酶+类凝血酶组。24h后处死兔,取出肺中栓子称重,计算相对溶栓率[(溶前血栓湿重-溶后血栓湿重)/溶前血栓湿重×100%]。④将其余24只家兔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纤溶酶组,类凝血酶组,纤溶酶+类凝血酶组,每组6只。建立家兔动脉血栓模型:麻醉家兔后,分离左侧的颈总动脉和右侧颈外静脉,取一端长7cm的聚乙烯管,中间内置一根6cm已称重的4号手术线。以肝素(5×104U/L)浸湿管壁后插入左颈总动脉和右颈外静脉之间。开放血流,15min后,取出手术线称重,减去原线质量即为药前血栓湿重。然后将纤溶酶0.7mg/kg,类凝血酶2μg/kg,纤溶酶0.7mg/kg+凝血酶2μg/kg分别静脉注射于纤溶酶组,类凝血酶组,纤溶酶+类凝血酶组,于给药后15,30,60,120min分别测定聚乙烯管中的手术线质量,血栓湿重=总质量-丝线干重。⑤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新西兰兔12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家兔肺栓塞溶栓率:纤溶酶组,类凝血酶组,纤溶酶+类凝血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t=16.895~35.441,P<0.01)。②家兔动脉血栓湿重:纤溶酶组,类凝血酶组,纤溶酶+类凝血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t=2.899~10.561,P<0.01)。结论:尖吻蝮蛇毒类凝血酶与纤溶酶有协同溶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毒液类 药理学 纤溶酶 血栓形成 药物疗法 溶栓效应 抗凝 纤溶
下载PDF
体外超声溶解血栓及血栓凝龄对溶栓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于富军 卫亚利 +2 位作者 丁庆华 康尔竹 成继民 《中华理疗杂志》 1999年第6期360-361,共2页
关键词 体外超声溶栓 血栓凝龄 溶栓效应 心肌梗塞
下载PDF
三种药物对冠状动脉血栓的溶栓效应实验
4
作者 许群 顾菊康 +3 位作者 庄亚纯 庄文燕 顾逸民 刘忠豫 《中国心血管杂志》 1997年第1期37-37,40,共2页
为客观评价与比较有关“溶栓药物”的溶栓效应,本文采用“中孔合金珠法闭胸式冠状动脉血栓模型”,对尿激酶、去纤酶和蛇毒抗栓酶-3,做冠状动脉内血栓的溶栓效应观察。
关键词 冠状动脉血栓 溶栓治疗 实验 溶栓药物 溶栓效应 尿激酶 去纤酶 蛇毒抗栓酶-3
下载PDF
紫外线照射与尿激酶联合应用对犬动脉血栓溶解效应的实验研究
5
作者 丁立新 李淑芹 +2 位作者 李祚秀 李志立 杨永辉 《中华理疗杂志》 1999年第3期150-152,共3页
目的:观察紫外线(UV)局部照射与尿激酶(UK)联合应用对犬动脉血栓的溶解效应,以及UV照射参数对其效应的影响规律。方法:复制犬股动脉血栓模型,分别观察单用UK、及UK并全光谱UV局部照射后犬血栓模型溶解情况。结果:... 目的:观察紫外线(UV)局部照射与尿激酶(UK)联合应用对犬动脉血栓的溶解效应,以及UV照射参数对其效应的影响规律。方法:复制犬股动脉血栓模型,分别观察单用UK、及UK并全光谱UV局部照射后犬血栓模型溶解情况。结果:与单用UK相比,联合应用UK并全光谱UV局部照射后犬血栓溶通率增高,血栓溶通速度明显加快,血栓溶解程度明显增大,溶通血栓所用UK剂量显著减少,血栓溶通后血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幅度明显减小;大面积UV照射时,大及中等剂量照射所表现出的溶栓效应明显大于小剂量照射;大剂量UV、大面积照射的溶栓效应明显大于中等面积照射,即使UV照射剂量大,但照射面积小时,却不具有明显的促进UK溶栓效应。结论:动脉血栓形成后立即应用全光谱UV局部照射可促进UK的溶栓效应;UV的这一效应与照射面积与照射剂量之乘积存有正性的量-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血栓形成 溶栓效应 紫外线照射 治疗 尿激酶
下载PDF
超声波频率功率和血栓消溶率的关系 被引量:6
6
作者 严碧歌 王荣 齐新元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6-18,共3页
基于超声波原理,观察研究了超声波频率、功率、血栓凝龄与血栓消溶率之间的关系。实验采用3种不同频率的超声波(1MHz,27kHz,20kHz)在不同的超声功率下作用于凝龄不同的血栓。结果表明:血栓发生消溶,且功率一定时,低频超声作用于血栓,消... 基于超声波原理,观察研究了超声波频率、功率、血栓凝龄与血栓消溶率之间的关系。实验采用3种不同频率的超声波(1MHz,27kHz,20kHz)在不同的超声功率下作用于凝龄不同的血栓。结果表明:血栓发生消溶,且功率一定时,低频超声作用于血栓,消溶率越高;高频超声作用于血栓时,消溶率却较低;当频率一定时,血栓消溶率随着超声功率增加而增大;同时发现随着血栓凝龄的增加,血栓消溶率依次降低。因此,可以肯定,超声波具有溶栓效应,这为利用超声治疗血栓类疾病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频率 功率 血栓消溶率 血栓凝龄 超声治疗 溶栓效应 血栓类疾病
下载PDF
抗栓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36例临床观察
7
作者 王志一 张淑云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76-477,共2页
目的:探讨抗栓酶( Svate)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及其溶栓作用。方法:对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抗栓酶1 .0 U加生理盐水2 0 ml静注、冲击。继用抗栓酶1 .0 U加生理盐水30 0 ml静滴,每日1次,1 4d为1疗程。停药后用抗凝剂维持2个月... 目的:探讨抗栓酶( Svate)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及其溶栓作用。方法:对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抗栓酶1 .0 U加生理盐水2 0 ml静注、冲击。继用抗栓酶1 .0 U加生理盐水30 0 ml静滴,每日1次,1 4d为1疗程。停药后用抗凝剂维持2个月。对照组只作常规治疗,不用抗栓酶。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的临床反应及差异。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在缩小梗死面积、再灌注指标、溶栓效应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P<0 .0 5 )。结论:抗栓酶对急性心肌梗死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抗栓酶 临床观察 心肌梗死患者 生理盐水 对照组 溶栓作用 治疗效果 每日1次 常规治疗 梗死面积 临床反应 灌注指标 溶栓效应 治疗组 抗凝剂 停药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