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溶藻细菌W-04的筛选及溶藻效果初探 被引量:6
1
作者 王海玉 赵芳 +1 位作者 彭谦 孙珮石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267-271,共5页
为有效治理滇池藻类大量繁殖对水体和环境的严重污染,利用筛选果胶分解菌的培养基从滇池水样中筛选到的1株红色细菌(编号为W-04),用W-04是以果胶作为唯一碳源的细菌。用W-04与铜绿微囊藻(M.aeruginosa Kütz)共培养,发现藻细胞数量... 为有效治理滇池藻类大量繁殖对水体和环境的严重污染,利用筛选果胶分解菌的培养基从滇池水样中筛选到的1株红色细菌(编号为W-04),用W-04是以果胶作为唯一碳源的细菌。用W-04与铜绿微囊藻(M.aeruginosa Kütz)共培养,发现藻细胞数量与加入的菌液及无菌滤液的量呈负相关关系,菌藻液体(带菌或无菌滤液)体积比为10/100的试验组藻细胞第8天时残存数为0,连续培养30天叶绿素测定结果为0,经显微观察藻细胞数也为0,表明藻体包括叶绿素已完全降解,无再度繁殖能力。实验结果支持生物法治理滇池藻类过量繁殖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筛选 细菌 铜绿微囊藻 溶藻效果
下载PDF
一株芽孢杆菌对球形棕囊藻的溶藻效果 被引量:5
2
作者 黄思明 尹平河 赵玲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37-342,共6页
从珠海香洲码头赤潮海水中分离得到一株芽孢杆菌B1,考察了细菌不同生长期及添加比对球形棕囊藻生长的影响,探讨了藻密度、温度、光照、盐度、藻培养基中N和P含量对溶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稳定期的细菌溶藻效果较好,藻去除率达93.9%,... 从珠海香洲码头赤潮海水中分离得到一株芽孢杆菌B1,考察了细菌不同生长期及添加比对球形棕囊藻生长的影响,探讨了藻密度、温度、光照、盐度、藻培养基中N和P含量对溶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稳定期的细菌溶藻效果较好,藻去除率达93.9%,分析球形棕囊藻干重的变化发现,随着球形棕囊藻细胞密度减少,藻干质量减小;细菌的最佳添加体积比为1%,调整期的球形棕囊藻易被细菌去除;温度对溶藻作用有影响,30℃时细菌溶藻作用极显著,去除率达到96.1%,利用HLPC分析溶藻过程球形棕囊藻色素变化,得出的结论与通过丙酮法测叶绿素a含量的结果相近;全黑暗时有利于细菌溶藻,溶藻作用在盐度为35‰时优于其他盐度,藻培养基中N和P的浓度降低时能促进B1菌的溶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棕囊藻 溶藻细菌 溶藻效果 环境因子
下载PDF
溶藻细菌分离鉴定及溶藻效果评价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虞健 王平宇 +3 位作者 王龙 叶文静 段新华 刘明川 《江西化工》 2011年第2期20-22,共3页
现阶段水华现象日益盛行,已经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溶藻细菌作为新一代治理水华的工具,对其的研究已被提上了工作日程。通过查阅大量资料,本文对一些在研究溶藻微生物中会使用到的细菌分离方法、鉴定方法和溶藻效应评价方法进行综述。
关键词 溶藻细菌 溶藻效果 综述
下载PDF
太湖芦苇根系中溶藻菌的分离鉴定及溶藻效果 被引量:4
4
作者 沈红池 潘瑞松 +2 位作者 吴旭鹏 蔡庆庆 张文艺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3-128,共6页
富含氮、磷、钾等营养物质的污水排入河流、湖泊,造成蓝藻爆发,而溶藻菌可以有效降解水体中的蓝藻污染。从蓝藻污染严重的太湖百渎港岸边芦苇根系中筛选出1株溶藻菌(Bacillus sp),命名为G6,系统发育分析表明,G6菌株与芽孢杆菌同源性最... 富含氮、磷、钾等营养物质的污水排入河流、湖泊,造成蓝藻爆发,而溶藻菌可以有效降解水体中的蓝藻污染。从蓝藻污染严重的太湖百渎港岸边芦苇根系中筛选出1株溶藻菌(Bacillus sp),命名为G6,系统发育分析表明,G6菌株与芽孢杆菌同源性最高。将培养至对数期的G6菌液以菌藻比1∶10的比例,在温度28℃、光强2 500lx、光暗比12h∶12h的条件下经光照培养箱培养7d,对铜绿囊藻液Chla去除率可达82%。此外,G6菌株在无光照条件下也具有溶藻特性,这有利于其在缺少光照的深水域中增殖并发挥溶藻作用。G6通过分泌溶藻物质杀灭铜绿囊藻,属于间接溶藻,且溶藻物质具有热稳定性,能够在较高温度下发挥溶藻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藻 铜绿微囊藻 16SrDNA 溶藻效果
下载PDF
一种水生植物内生菌的分离筛选及其溶藻效果初探
5
作者 刘俊宇 郑琳 《农业与技术》 2014年第7期6-6,8,共2页
基于目前水体富营养化引起的严重水华现象导致水环境污染加剧,利用微生物产生抗菌活性物质治理水华具有很大研究前景。本文采用长春农大蓝湖生长的水生植物尹乐藻,分离筛选出内生细菌,通过对其进行培养得到的菌体和代谢产物进行溶藻试验... 基于目前水体富营养化引起的严重水华现象导致水环境污染加剧,利用微生物产生抗菌活性物质治理水华具有很大研究前景。本文采用长春农大蓝湖生长的水生植物尹乐藻,分离筛选出内生细菌,通过对其进行培养得到的菌体和代谢产物进行溶藻试验,发现D1菌株具有溶藻效果,并介绍其适宜生长的温度、PH、去除藻效果等溶藻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尹乐藻) 内生菌 筛选 溶藻效果
下载PDF
一株溶藻细菌的分离鉴定及溶藻效果 被引量:6
6
作者 崔亚青 雍晓雨 +2 位作者 张风革 杨兴明 沈其荣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52-760,共9页
从太湖分离到一株溶藻细菌CA,该菌对铜绿微囊藻具有强烈的溶藻效果.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及16SrDNA序列比对,鉴定该菌株属于水单胞菌属(Aquimonas sp.).将CA菌悬液与铜绿微囊藻共培养,10 d内铜绿微囊藻细胞降解率为100%,叶绿素a降... 从太湖分离到一株溶藻细菌CA,该菌对铜绿微囊藻具有强烈的溶藻效果.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及16SrDNA序列比对,鉴定该菌株属于水单胞菌属(Aquimonas sp.).将CA菌悬液与铜绿微囊藻共培养,10 d内铜绿微囊藻细胞降解率为100%,叶绿素a降解率为83.9%,且溶藻效果与菌悬液浓度呈正相关,与藻浓度呈负相关.CA菌体本身没有溶藻效果,但其无菌滤液可以溶藻,因此CA是通过释放物质来间接溶藻.在CA菌体的菌藻共培养液中添加少量的牛肉膏、葡萄糖或尿素,菌体显示出溶藻效果.本研究为菌株CA控制铜绿微囊藻水华提供了一种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单胞菌属 铜绿微囊藻 蓝藻水华 溶藻细菌 溶藻效果 溶藻物质
原文传递
焦炭固定溶藻细菌T5的溶藻效果初探 被引量:4
7
作者 母锐敏 樊正球 王祥荣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08-311,317,共5页
以水华爆发常见藻类栅藻、小球藻、铜绿微囊藻为实验藻类,将从活性污泥微生物系统中分离出的一株溶藻细菌T5作为实验菌株,并将该株溶藻细菌固定于以焦炭为填料的反应器内,对其溶藻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株溶藻细菌7 d挂膜成功;最... 以水华爆发常见藻类栅藻、小球藻、铜绿微囊藻为实验藻类,将从活性污泥微生物系统中分离出的一株溶藻细菌T5作为实验菌株,并将该株溶藻细菌固定于以焦炭为填料的反应器内,对其溶藻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株溶藻细菌7 d挂膜成功;最佳水力停留时间(HRT)为4 h;在HRT为4 h时,溶藻细菌对藻密度的平均去除率为83.11%,对藻类叶绿素a(Chla)的平均去除率为80.38%,对NH3-N平均去除率为63.05%,对CODMn平均去除率为39.03%.对溶藻细菌T5进行生理鉴定,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为芽孢杆菌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藻细菌 T5 焦炭 溶藻效果
原文传递
溶藻细菌混合培养对铜绿微囊藻溶藻效果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周瑞 喻融 +1 位作者 王梓入 龙丽华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05年第4期138-141,共4页
从武汉市发生水华的富营养化池塘中分离出多株溶铜绿微囊藻的细菌,其中菌A3、A4混合培养后比单菌有更强的溶藻效果,在溶藻方式上菌A3、A4均为直接方式溶藻,而混合培养后其溶藻方式发生了改变,既可通过直接方式溶藻也可通过分泌某些物质... 从武汉市发生水华的富营养化池塘中分离出多株溶铜绿微囊藻的细菌,其中菌A3、A4混合培养后比单菌有更强的溶藻效果,在溶藻方式上菌A3、A4均为直接方式溶藻,而混合培养后其溶藻方式发生了改变,既可通过直接方式溶藻也可通过分泌某些物质溶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藻细菌 铜绿微囊藻 溶藻效果
原文传递
短小芽孢杆菌溶藻效应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胡明明 董静 +4 位作者 李艳晖 沈银武 刘永定 李敦海 李根保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84-1187,共4页
随着全球水体富营养化的加剧,有害藻类水华的暴发日趋频繁,其造成的环境和经济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寻求有效的水华和赤潮防治途径势在必行。溶藻细菌作为水生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群结构和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浮游植物生物量... 随着全球水体富营养化的加剧,有害藻类水华的暴发日趋频繁,其造成的环境和经济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寻求有效的水华和赤潮防治途径势在必行。溶藻细菌作为水生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群结构和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浮游植物生物量平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2]。不少研究认为水华和赤潮的突然消亡可能与溶藻细菌的感染有关[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藻细菌 芽孢杆菌 溶藻效果
下载PDF
一株溶藻细菌的筛选及鉴定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洪铭 普连仙 张胜花 《环境科学导刊》 2018年第2期42-45,共4页
从景观水体中筛选出具有溶藻作用的细菌,并对其抑藻效果和生理生化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溶藻效果随着菌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同时确定该菌株通过分泌胞外物质进行溶藻,经鉴定为柠檬酸菌属的一种。
关键词 溶藻细菌 筛选 鉴定 柠檬酸菌属 溶藻效果
下载PDF
水单胞菌CA滤液的溶藻特性及其溶藻物质
11
作者 崔亚青 马田田 +2 位作者 赵化兵 杨兴明 沈其荣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677-3682,共6页
针对一株具有明显溶藻效果的水单胞菌CA(Aquimonas sp.),对其滤液的溶藻活性以及溶藻物质特性做了进一步的探索。结果表明,CA滤液具有强烈的溶藻效果。10 d内叶绿素a降解率达79.2%,藻细胞数目降解率达98.5%。同时,藻蓝蛋白和别藻蓝蛋白... 针对一株具有明显溶藻效果的水单胞菌CA(Aquimonas sp.),对其滤液的溶藻活性以及溶藻物质特性做了进一步的探索。结果表明,CA滤液具有强烈的溶藻效果。10 d内叶绿素a降解率达79.2%,藻细胞数目降解率达98.5%。同时,藻蓝蛋白和别藻蓝蛋白急剧降低,分别降低了81.67%和82.60%。丙二醛含量也有所降低。通过研究溶藻物质的活性,发现溶藻物质经蛋白酶K处理后仍具有溶藻活性,说明溶藻物质是非蛋白类物质;溶藻物质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即使在121℃下处理2 h活性仍未丧失;溶藻物质在碱性条件下有较强的pH稳定性,在酸性条件下活性会有小部分丧失;同时通过有机试剂萃取,发现溶藻物质具有较强的极性。本研究为溶藻物质的溶藻特性研究以及溶藻物质的分离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单胞菌属 铜绿微囊藻 溶藻细菌 滤液 溶藻效果 溶藻物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