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株铜绿微囊藻溶藻真菌的分离鉴定及溶藻特性 被引量:1
1
作者 洪桂云 朱钰妮 +1 位作者 黄浚峰 朱曙光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364-1368,共5页
从富营养化水体和土壤中分离筛选出一株溶藻真菌菌株JHQ3,通过ITS序列分析对溶藻真菌JHQ3进行鉴定,并研究了该菌株对铜绿微囊藻的溶藻方式和溶藻特性。结果表明:菌株JHQ3的ITS序列与萨氏曲霉属(Aspergillus sydowii)同源性达100%,菌株J... 从富营养化水体和土壤中分离筛选出一株溶藻真菌菌株JHQ3,通过ITS序列分析对溶藻真菌JHQ3进行鉴定,并研究了该菌株对铜绿微囊藻的溶藻方式和溶藻特性。结果表明:菌株JHQ3的ITS序列与萨氏曲霉属(Aspergillus sydowii)同源性达100%,菌株JHQ3属于萨氏曲霉属(GenBank登录号为OP363844);溶藻真菌JHQ3对铜绿微囊藻的作用方式以直接溶藻作用为主,间接溶藻作用为辅;在30℃时菌液溶藻效果最好,溶藻率高达94.06%;在pH为7时,溶藻率最高,为83.39%;菌液浓度大于10^(-3)(即稀释10~3倍)时,其溶藻效果随菌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光暗比为12 h∶12 h时,溶藻效果较好,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价值;添加表面活性剂乙二胺四乙酸和Tween-80会抑制溶藻效果。溶藻菌株JHQ3能有效抑制铜绿微囊藻繁殖,在富营养化治理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藻真菌 分离鉴定 铜绿微囊藻 溶藻特性
下载PDF
一株溶藻真菌的初步分离鉴定及其溶藻作用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廖春丽 吴创业 +3 位作者 郑瑞 姬晓娜 万亚涛 单林娜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163-166,共4页
从水体中分离得到一株具有溶藻能力的真菌,命名为Am11。经形态学和18S rRNA序列对比分析,表明该菌株属于赤霉菌属(Gibberella)。研究了该菌株对湖泊中优势藻的溶藻效果,初步探讨了其溶藻方式及溶藻物质。结果表明,该菌株对小球藻、惠氏... 从水体中分离得到一株具有溶藻能力的真菌,命名为Am11。经形态学和18S rRNA序列对比分析,表明该菌株属于赤霉菌属(Gibberella)。研究了该菌株对湖泊中优势藻的溶藻效果,初步探讨了其溶藻方式及溶藻物质。结果表明,该菌株对小球藻、惠氏微囊藻、栅藻和蛋白核小球藻具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对4种藻叶绿素a的去除率分别为82.5%、64.9%、63.5%和85.4%;该菌株对蛋白核小球藻是间接溶藻,且溶藻因子是菌体胞外分泌的具有热稳定性的非蛋白类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藻真菌Am11 分离鉴定 溶藻作用
下载PDF
一株溶藻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朱叶飞 唐婉莹 《广东化工》 CAS 2016年第7期3-4,共2页
从巢湖水体中分离得到了一株具有明显溶藻效果的溶藻真菌,命名为P1,对该菌株溶解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的效果、溶藻方式进行了研究,利用16S r 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了鉴定。当加入培养4天的P1菌液6天后,铜绿微囊藻的去除... 从巢湖水体中分离得到了一株具有明显溶藻效果的溶藻真菌,命名为P1,对该菌株溶解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的效果、溶藻方式进行了研究,利用16S r 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了鉴定。当加入培养4天的P1菌液6天后,铜绿微囊藻的去除率可达到84.7%。该菌株溶藻无需菌体与藻细胞直接接触,是通过分泌某种非蛋白质类物质溶藻。16S r DNA序列分析表明,P1菌株与一株霉菌的16S r DNA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均在100%,归属于霉菌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藻真菌 溶藻机理 16S r DNA 霉菌属
下载PDF
一株溶铜绿微囊藻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6
4
作者 焦一滢 赵以军 +1 位作者 许敏 程凯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44-47,共4页
从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具有溶藻能力的真菌,命名为J20。经形态学和18srDNA序列对比分析鉴定,J20菌株属于青霉属(Peniciliium)。研究了J20菌株对铜绿微囊藻DS的溶藻效果,初步探讨了其溶藻方式及溶藻物质。结果表明:该菌株对铜绿微囊藻DS... 从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具有溶藻能力的真菌,命名为J20。经形态学和18srDNA序列对比分析鉴定,J20菌株属于青霉属(Peniciliium)。研究了J20菌株对铜绿微囊藻DS的溶藻效果,初步探讨了其溶藻方式及溶藻物质。结果表明:该菌株对铜绿微囊藻DS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实验第3天时,试验组比对照组的叶绿素a减少达82%;该菌株培养物的最低有效抑藻效应浓度为1∶100(即向100mL藻液中加入1mL菌液);该菌株通过分泌胞外产物的方式溶解铜绿微囊藻且溶藻物质主要为具有热稳定性的非蛋白类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藻真菌J20 铜绿微囊藻 分离和鉴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