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矿物溶解再沉淀过程研究综述
1
作者 李富杰 齐有强 弓昊天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0-258,共19页
溶解再沉淀过程可促进矿物-流体之间充分的反应,使一些元素再次迁移富集,在许多地质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随着聚焦离子束透射电镜(FIB-TEM)、纳米二次离子质谱仪(Nano-SIMS)等制样观测及精细分析技术的发展,矿物界面化学研究... 溶解再沉淀过程可促进矿物-流体之间充分的反应,使一些元素再次迁移富集,在许多地质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随着聚焦离子束透射电镜(FIB-TEM)、纳米二次离子质谱仪(Nano-SIMS)等制样观测及精细分析技术的发展,矿物界面化学研究取得了众多成果。已有研究证实,在低温、溶剂存在的条件下,溶解再沉淀过程相对于固体扩散是更高效的物质交换机制。本文回顾了溶解再沉淀过程的研究历史,综述了近20年来取得的主要研究进展,包括不同矿物相(硅酸盐、磷酸盐、碳酸盐矿物及氧化物、硫化物等)中主要鉴别结构特征、元素迁移富集规律及主要观测分析手段,系统总结了溶解再沉淀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展望了其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再沉淀过程 交代反应 成矿作用 矿物相 界面化学
下载PDF
文石与方解石在含Cu^(2+)溶液中的界面溶解—再沉淀
2
作者 唐红梅 鲜海洋 +3 位作者 朱建喜 李琴 黎建刚 黄振雄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51-260,共10页
碳酸钙与重金属离子之间特定的界面相互作用,控制着重金属离子在环境中的固定和转化。然而,文石和方解石(两种最常见的碳酸钙同质多像矿物)与重金属离子的这种特定界面作用有何异同还不得而知。本研究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原位扫描探... 碳酸钙与重金属离子之间特定的界面相互作用,控制着重金属离子在环境中的固定和转化。然而,文石和方解石(两种最常见的碳酸钙同质多像矿物)与重金属离子的这种特定界面作用有何异同还不得而知。本研究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原位扫描探针显微镜(SPM)、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比考察了文石和方解石在含Cu^(2+)溶液中的界面溶解–再沉淀反应。结果表明:(1)文石(110)与方解石(10.4)面在10 mmol/L Cu(NO_(3))_(2)溶液中溶解后,表面均生成了≡Ca–OH物种,但前者的物种含量低于后者;(2)文石与方解石粉末在10 mmol/L CuCl_(2)、Cu(NO_(3))_(2)和CuSO_(4)溶液中发生溶解–再沉淀,均产生了孔雀石矿物;(3)文石与方解石粉末在10 mmol/L CuSO_(4)溶液中溶解后形成CaSO_(4)(aq)离子对,诱导了硬石膏的形成,说明在含SO^(2−)_(4)体系中,CaSO_(4)(aq)离子对是调控碳酸钙溶解进程的关键因素。本研究不仅加深了对文石和方解石晶面“构–效”关系的认识,还有助于理解Cu^(2+)在含不同类型阴离子和碳酸钙的环境中的迁移和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石 方解石 溶解沉淀 含Cu^(2+)溶液
下载PDF
废旧尼龙再生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徐千惠 胡红梅 +3 位作者 朱瑞淑 孙莉娜 俞建勇 王学利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21,66,共9页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合理高效地研究开发可再生资源已成为国内外的重要研究方向和热点。而随着在合成纤维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尼龙的消费量不断增长,其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综述了...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合理高效地研究开发可再生资源已成为国内外的重要研究方向和热点。而随着在合成纤维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尼龙的消费量不断增长,其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综述了近些年国内外有关废旧尼龙类材料物理回收、化学解聚工艺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几种主要的回收工艺,包括物理回收的溶解/再沉淀法、化学回收的水解、醇解、氨解及离子液体解聚等工艺,并对这几种工艺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概述。最后,对废旧尼龙回收技术在工业生产上的实际应用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明确指出了绿色溶剂溶解/再沉淀技术、亚/超临界性的流体解聚技术、固体超强酸催化解聚技术、离子液体解聚技术是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龙 回收技术 溶解/沉淀 水解 离子液体解聚
下载PDF
湘东北横洞钴矿床钴的富集机制:来自黄铁矿的微区结构、成分和硫同位素证据
4
作者 王智琳 李世相 +5 位作者 许德如 彭尔柯 王宇非 甘静 黄宝亮 张德贤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723-2740,共18页
世界上典型热液脉型钴矿床,如五元素(Ag-Bi-Co-Ni-As±U)矿床,因其高的钴品位(高达8%)而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研究意义,该类矿床以自然元素和砷化物组合为特征。不同于五元素矿床,湘东北横洞热液脉型钴矿床(中型,品位约0.04%)的矿... 世界上典型热液脉型钴矿床,如五元素(Ag-Bi-Co-Ni-As±U)矿床,因其高的钴品位(高达8%)而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研究意义,该类矿床以自然元素和砷化物组合为特征。不同于五元素矿床,湘东北横洞热液脉型钴矿床(中型,品位约0.04%)的矿石矿物组合为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磁黄铁矿,目前对该矿床中含钴矿物的特征及钴的富集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在详细的矿相学工作基础上,采用EPMA、EBSD、LA-ICPMS和LA-MC-ICPMS等多种分析方法,对其黄铁矿开展了精细结构、成分和硫同位素分析。将黄铁矿划分为PyI、PyII和PyIII三个世代。其中,PyII是Co的重要载体,常呈丝带状、不规则状或韵律环带交代PyI或呈细粒状产出,其Co含量高达52141×10^(-6),明显高于其他世代黄铁矿。黄铁矿中Co与Fe具有较好的负相关性,表明Co主要呈类质同象的形式置换Fe存于黄铁矿晶格中。而黄铁矿中高的Co/Ni比值(1.05~393)和Se含量(10.69×10^(-6)~129×10^(-6))则暗示了其热液成因。此外,PyII与PyI之间具有不规则港湾状接触界面、突变的化学成分以及相近的晶体取向,这些暗示了富钴的PyII系含钴流体与围岩及早阶段黄铁矿快速反应的产物,溶解再沉淀的动力学过程是控制PyII的形成机制。不同世代黄铁矿的δ34 S V-CDT值接近,变化范围为-13.12‰~-8.70‰,与围岩地层的硫同位素特征接近。结合湘东北结晶基底高的Co含量(30.4×10^(-6)~72.3×10^(-6))和以往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认为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期间,NE-ENE向的长沙-平江断裂带走滑剪切活动使得深源热液流体从结晶基底连云山岩群活化萃取了金属钴,富钴热液沿走滑断裂向上运移至成矿部位,再因压力周期性变化引起流体发生不混溶作用进而分离,导致钴金属络合物失稳,最后钴沉淀富集成矿。通过与世界上典型热液脉型钴矿床成矿特征的对比,提出流体低的盐度和低砷、高硫的特征是造成横洞钴矿床矿物组合简单的主要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 溶解再沉淀过程 横洞热液型钴矿 江南造山带
下载PDF
福建紫金山矿床硫砷铜矿的成因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吴明皓 张阳 蔡元峰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1-49,共9页
福建紫金山铜矿是我国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针对该矿床中普遍发育的硫砷铜矿进行了仔细的矿相观察及电子探针化学成分分析,对其成因进行了初步研究。该矿床中硫化物矿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交代、穿插以及化学组... 福建紫金山铜矿是我国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针对该矿床中普遍发育的硫砷铜矿进行了仔细的矿相观察及电子探针化学成分分析,对其成因进行了初步研究。该矿床中硫化物矿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交代、穿插以及化学组分的继承关系。矿物生长遵循黄铁矿-硫砷铜矿-斜方蓝辉铜矿、蓝辉铜矿-铜蓝的交代生长顺序。结合室内水热反应模拟实验结果,推测矿床经历了2期、4阶段热液事件:第1期第1阶段形成黄铁矿;第2阶段形成硫砷铜矿;第2期第1阶段形成各种铜硫化物,铜蓝在第2期第2阶段形成。其中硫砷铜矿中的砷元素来自于岩浆热液,其显示出交代先成黄铁矿的特征,也有少量结晶于矿石的较大裂缝处形成自形柱状晶体。表生带中的硫化物矿物曝露在地表或潜水中遭受风化剥蚀,逐渐形成高硫型浅成热液,并沿构造裂隙持续下渗至岩体附近受热折返,在下渗和折返的过程中交代先成的黄铁矿和硫砷铜矿,生成斜方蓝辉铜矿和蓝辉铜矿等铜硫化物,该交代反应符合'耦合的溶解再沉淀'的成因机制。热液下渗和受热折返是1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砷铜矿 热液交代 溶解再沉淀 水热模拟实验 紫金山
下载PDF
钾长石在碱性条件下的蚀变机制及其蚀变产物托贝莫来石的纳米结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翟媛媛 曾庆栋 +3 位作者 HELLMANN Roland 刘善科 刘建明 南景博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834-2844,共11页
钾长石在碱性流体蚀变过程中会形成层状铝硅酸盐等矿物,前人对其反应机制和反应产物进行了研究,但缺乏微观尺度尤其是纳米尺度的探讨。因此,作者对钾长石在极端碱性条件下(190℃,24h,初始p H=12.4)的蚀变机制及其蚀变产物层状硅酸盐托... 钾长石在碱性流体蚀变过程中会形成层状铝硅酸盐等矿物,前人对其反应机制和反应产物进行了研究,但缺乏微观尺度尤其是纳米尺度的探讨。因此,作者对钾长石在极端碱性条件下(190℃,24h,初始p H=12.4)的蚀变机制及其蚀变产物层状硅酸盐托贝莫来石的显微结构开展了纳米尺度的研究。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光谱等观测结果显示,钾长石在碱性条件下水热蚀变所得到的产物主要为托贝莫来石、水钙铝榴石和方解石。高分辨率的透射电镜结果表明,在钾长石与次生矿物相的界面形成了纳米级的多孔非晶质层,且在空间上表现出结构的不连续性。界面溶解-再沉淀(CIDR)机制很好地解释了钾长石与次生矿物相界面的空间不连续性和非晶质层的形成。对蚀变产物中纤维状的托贝莫来石晶体进行显微结构表征,结果表明托贝莫来石的孔隙直径为0~160nm,平均孔径约为40nm;其构成的纳米孔隙和通道有利于增加周围流体中离子和气体的溶解度,并可能会影响局部化学平衡。这为层状铝硅酸盐作为自然界以及工业吸附材料和催化剂的更广泛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长石 界面溶解-沉淀 非晶质层 托贝莫来石 纳米孔隙
下载PDF
反应烧结碳化硅陶瓷的制备及烧结机理 被引量:14
7
作者 郝寅雷 赵文兴 《耐火材料》 EI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13-315,共3页
用溶胶 -凝胶法合成的无机 /有机杂化材料结合SiC +C混合粉料制成了反应烧结碳化硅陶瓷素坯 ,并对由这种素坯制成的碳化硅陶瓷进行了物相鉴定和显微结构观察 ;借助Si -C相图对反应烧结碳化硅的烧结机理进行了研究 ,分析表明其主要烧结... 用溶胶 -凝胶法合成的无机 /有机杂化材料结合SiC +C混合粉料制成了反应烧结碳化硅陶瓷素坯 ,并对由这种素坯制成的碳化硅陶瓷进行了物相鉴定和显微结构观察 ;借助Si -C相图对反应烧结碳化硅的烧结机理进行了研究 ,分析表明其主要烧结机理为溶解 -再沉淀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烧结 碳化硅陶瓷 溶胶-凝胶 无机/有机杂化材料 溶解-沉淀
下载PDF
原位即时合成ZnAl-LDH法对Zn^2+的去除机制 被引量:2
8
作者 章萍 兰叶倩 +2 位作者 王天琪 吴代赦 李萍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796-1803,共8页
利用水泥基材料铝酸三钙(C3A)水化过程中可形成层状双羟基氢氧化物(LDHs)的特性,研究了C3A对水溶液中Zn2+的去除效果及机制,并探索了pH、温度对Zn2+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室温下,未调节溶液pH时,C3A对废水中Zn2+的最大去除量可达13.7... 利用水泥基材料铝酸三钙(C3A)水化过程中可形成层状双羟基氢氧化物(LDHs)的特性,研究了C3A对水溶液中Zn2+的去除效果及机制,并探索了pH、温度对Zn2+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室温下,未调节溶液pH时,C3A对废水中Zn2+的最大去除量可达13.7 mmol·g-1;此外,C3A对Zn2+的去除量随反应时间及Zn2+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大,随后去除量不再变化;在pH值为3—7时,C3A对Zn2+的去除量随pH的升高而增加;在25—35℃范围内Zn2+的去除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35-55℃范围内Zn2+的去除量随温度的升高反而下降.采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FT-IR)及扫描电镜(SEM)等微观分析手段表明反应固体产物为Zn Al-LDH.结合反应平衡后溶液组分分析表明,原位即时形成的Zn Al-LDH是通过C3A水化过程中形成的Ca Al-LDH与Zn2+发生阳离子交换反应与共沉淀反应协同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酸三钙(C3A) 除锌 阳离子交换 溶解-沉淀
下载PDF
水化氯铝酸钙脱氟的pH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张陆军 王宁宁 +3 位作者 章兴华 曹建新 易芸 许争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43-1447,1451,共6页
以聚合氯化铝和石灰乳为原料合成了水化氯铝酸钙用于含氟水的处理。发现水化氯铝酸钙脱氟具有显著的pH相关性,脱氟效率最高的pH值在3~4区域、在pH值7~8区域的脱氟效率次之。对含氟絮体的的ζ电位、XRD、FTIR、XPS及SEM-EDS表征显示,溶解... 以聚合氯化铝和石灰乳为原料合成了水化氯铝酸钙用于含氟水的处理。发现水化氯铝酸钙脱氟具有显著的pH相关性,脱氟效率最高的pH值在3~4区域、在pH值7~8区域的脱氟效率次之。对含氟絮体的的ζ电位、XRD、FTIR、XPS及SEM-EDS表征显示,溶解-再沉淀是水化氯铝酸钙脱氟的主要途径;但无论是在酸性、中性及碱性环境,水化氯铝酸钙对氟离子的去除始终存在着无定型Al(OH)3(am)絮体对CaF2的分子吸附;在酸性和碱性pH区域还分别存在着以新生态铝盐对氟离子的络合吸附以及水化氯铝酸钙层间的F-Cl离子交换,这些检测结果表明水化氯铝酸钙对溶液中氟离子吸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氯铝酸钙 除氟 pH相关性 溶解-沉淀 络合吸附
下载PDF
铝酸三钙对硫酸根的去除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3
10
作者 相明雪 刘强 +1 位作者 马若男 章萍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2017年第3期219-223,230,共6页
通过固相反应法制备铝酸三钙(C_3A),研究了C_3A对硫酸根(SO_4^(2-))的去除效果,并探索了pH对SO_4^(2-)去除效果的影响,结合C_3A对SO_4^(2-)反应前后产物的SEM、XRD和FT-IR等表征手段探讨了其对SO_4^(2-)的吸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C_3A对... 通过固相反应法制备铝酸三钙(C_3A),研究了C_3A对硫酸根(SO_4^(2-))的去除效果,并探索了pH对SO_4^(2-)去除效果的影响,结合C_3A对SO_4^(2-)反应前后产物的SEM、XRD和FT-IR等表征手段探讨了其对SO_4^(2-)的吸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C_3A对SO_4^(2-)的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等温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在45℃、pH=7.0时,最大理论吸附量为4.75 mmol·g^(-1)。在25℃下,反应最适pH为12,最大吸附量可达3.88mmol·g^(-1)。C_3A去除SO_4^(2-)的作用机制为C_3A水化过程中释放出Ca^(2+)与SO_4^(2-)的沉淀作用及水化产物CaAl-LDH层间的阴离子交换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3A SO42- 吸附 溶解-沉淀 离子交换
下载PDF
中-低温水热条件下黄铁矿与Cu (Ⅰ)-Cl 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阳 蔡元峰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97-1009,共13页
在诸如沉积型层状铜矿、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与火山岩有关的块状硫化物矿床等中常出现黄铁矿、铜(铁)硫化物、铁氧化物等矿物的共生现象,研究这些矿物组合的形成机制对于认识这一系列矿床中矿石矿物的成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矿物—... 在诸如沉积型层状铜矿、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与火山岩有关的块状硫化物矿床等中常出现黄铁矿、铜(铁)硫化物、铁氧化物等矿物的共生现象,研究这些矿物组合的形成机制对于认识这一系列矿床中矿石矿物的成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矿物—流体相互作用伴随物质溶解—再沉淀为理论基础,在水热条件下,以黄铁矿为初始矿物,Cu(Ⅰ)—Cl为溶液中Cu的形态,通过设置不同的p H、反应温度、Cu(Ⅰ)—Cl浓度研究了这些矿物组合的形成规律。实验结果表明:1黄铜矿、斑铜矿等铜铁硫化物主要出现在弱酸性环境中,蓝辉铜矿等铜硫化物可出现在弱碱性环境中;2温度较低时(约100℃)黄铁矿主要转变为赤铁矿等铁氧化物。不同实验条件下形成的矿物组合与已知矿床中发现的矿物组合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因此可以用特定矿物组合的实验条件模拟和反演矿床形成的物理化学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 水热实验 铜铁硫化物交代产物 溶解-沉淀耦合机制
下载PDF
新型锌基层状双氢氧化物的原位合成及其机制
12
作者 王亲媛 温笑寒 +1 位作者 曾宪哲 章萍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67-472,共6页
铝酸三钙(C3A)水化过程中可形成钙铝层状双氢氧化物(CaAl-layered double hydroxide,CaAl-LDH),利用该特性,将C3A投加至含锌溶液中,通过调节初始Zn2+浓度、反应时间及温度等条件原位即时合成了锌基层状双氢氧化物(ZnAl-LDH),并以XRD、FT... 铝酸三钙(C3A)水化过程中可形成钙铝层状双氢氧化物(CaAl-layered double hydroxide,CaAl-LDH),利用该特性,将C3A投加至含锌溶液中,通过调节初始Zn2+浓度、反应时间及温度等条件原位即时合成了锌基层状双氢氧化物(ZnAl-LDH),并以XRD、FT-IR、SEM等手段对产物结构、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14mmol·L-1初始Zn2+浓度,2.5h反应时间和35℃反应温度为最佳的合成条件,此时产物ZnAl-LDH层间距为0.89nm,Zn2+负载量为13.73mmol·-1。本文结合合成过程中溶液组分的变化情况,初步探究了ZnAl-LDH原位即时形成机制,主要是C3A水化产物CaAl-LDH与Zn2+发生阳离子交换,以及自身溶解出的Al(OH)-4与Zn2+协同共沉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酸三钙(C3A) 锌基层状双氢氧化物(Zn-LDHs) 合成 阳离子交换 溶解-沉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