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厚度降解地膜对坡耕地溶解态氮磷流失的影响
1
作者 王凯丽 张含玉 +2 位作者 方怒放 刘前进 李靖江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6-413,共8页
[目的]为探究降解地膜覆盖对径流及溶解态氮磷流失的影响。[方法]利用野外原位径流小区,以覆膜垄作花生种植为研究对象,设置0.003 mm厚聚乙烯普通地膜覆盖处理(PF)和厚度为0.006 mm(BF1),0.008 mm(BF2),0.010 mm(BF3),0.012 mm(BF4)的... [目的]为探究降解地膜覆盖对径流及溶解态氮磷流失的影响。[方法]利用野外原位径流小区,以覆膜垄作花生种植为研究对象,设置0.003 mm厚聚乙烯普通地膜覆盖处理(PF)和厚度为0.006 mm(BF1),0.008 mm(BF2),0.010 mm(BF3),0.012 mm(BF4)的降解地膜覆盖处理及未覆膜处理(CK),测定不同处理在自然降雨条件下的径流量及径流中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速效磷(PO_(4)^(3-)-P)浓度,分析不同厚度降解地膜覆盖条件下径流及养分流失特征。[结果](1)降解地膜降解所需时间随地膜厚度的增加而增加。(2)各处理的累积径流量由小到大为BF1<BF2<BF3<PF<CK<BF4,BF1与BF4之间差异显著(p<0.05)。(3)与CK相比,各覆膜处理均能不同程度减少氮磷累积流失量。其中,BF1处理对NH_(4)^(+)-N和NO_(3)^(-)-N流失量的削减效果较好,而BF2处理对PO_(4)^(3-)-P流失量的削减效果较好。(4)在5个覆膜处理中,BF4处理的NO_(3)^(-)-N和PO_(4)^(3-)-P流失量最高,而BF3处理的NH_(4)^(+)-N流失量最高。[结论]研究结果可为防治覆膜坡耕地水土及养分流失、解决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提供理论基础,对绿色农业发展和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解地膜厚度 自然降雨 径流 溶解态氮磷流失
下载PDF
流溪河水库流域非点源溶解态氮磷污染负荷估算 被引量:18
2
作者 温海广 周劲风 +1 位作者 李明 肖绮虹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87-394,共8页
流溪河水库作为广州市最重要的水源地之一,其水环境质量受到广泛关注.利用基于SCS模型的污染负荷输出,对流溪河水库流域非点源溶解态氮磷污染负荷进行估算.结果表明:流域非点源溶解态氮污染负荷为384.31 t/a,溶解态磷污染负荷为20.68 t... 流溪河水库作为广州市最重要的水源地之一,其水环境质量受到广泛关注.利用基于SCS模型的污染负荷输出,对流溪河水库流域非点源溶解态氮磷污染负荷进行估算.结果表明:流域非点源溶解态氮污染负荷为384.31 t/a,溶解态磷污染负荷为20.68 t/a.其中氮贡献最大的为林地,占50.93%;其次为园地,占18.10%.磷贡献最大的亦为林地,占49.22%;其次为旱地,占15.85%.溶解态氮单位面积污染负荷道路最高,为50.57 kg/(hm2.a);其次是水田,为33.60kg/(hm2.a).而溶解态磷单位面积污染负荷最大是水田,为3.43 kg/(hm2.a);其次是道路,为3.19 kg/(hm2.a).与水库流域颗粒态氮磷污染负荷比较表明,溶解态氮大于颗粒态氮,氮以溶解态迁移为主;溶解态磷则小于颗粒态磷,但由于颗粒态磷易随泥沙受阻或沉降,溶解态磷对水库水质的影响依然是总磷关注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点源 溶解态氮磷 污染负荷 SCS模型 流溪河水库
下载PDF
沂蒙山区不同覆被棕壤理化特征对径流溶解态氮磷输出的影响 被引量:15
3
作者 马骞 于兴修 +2 位作者 刘前进 吕国安 张含玉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526-1536,共11页
以沂蒙山区的棕壤为例,利用野外原位模拟降雨试验,在分析荒草地、侧柏林、金银花、山楂园和花生地等5种典型覆被下棕壤坡地径流溶解态氮(DN)、磷(DP)输出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不同土地覆被类型下棕壤主要理化性质差异对径流DN、DP输出的... 以沂蒙山区的棕壤为例,利用野外原位模拟降雨试验,在分析荒草地、侧柏林、金银花、山楂园和花生地等5种典型覆被下棕壤坡地径流溶解态氮(DN)、磷(DP)输出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不同土地覆被类型下棕壤主要理化性质差异对径流DN、DP输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降雨强度(70mm·h-1)、地形和植被覆盖度等条件较为一致的情况下,5种覆被下棕壤坡地径流DN、DP的平均浓度分别在0.595~1.523mg·L-1和0.071~0.269mg·L-1之间;而径流DN、DP的平均输出率分别在3.92~35.79mg·m-·2h-1和0.65~5.89mg·m-·2h-1之间.表土有机质、有效态氮磷钾养分含量等棕壤化学性质,以及容重和初始含水量等棕壤物理性质是影响径流DN、DP浓度的主要土壤因子,棕壤化学性质对径流DN、DP浓度的影响程度要远大于棕壤物理性质,其中,有机质含量对径流DN、DP浓度的贡献率最大,均达到44%以上;砾石盖度与砂粒含量等棕壤物理属性是影响径流DN、DP输出率的主要土壤因子.侧柏林和山楂园表土养分含量较高,导致其径流DN、DP的平均浓度也显著高于金银花、荒草地和花生地.花生地和侧柏林土壤砂粒含量高,砾石盖度大,土质较粗,这是其径流DN、DP的平均输出率较大的主要原因.金银花具有改良土壤结构的功效,可有效地控制径流中溶解态N、P污染物浓度并减少其输出量,合理调整其空间布局,对于该地区的生态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沂蒙山区 降雨试验 棕壤理化性质 溶解态氮磷 输出特征
原文传递
降雨-土壤-径流系统中氮磷的迁移 被引量:22
4
作者 杨育红 阎百兴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7-30,58,共5页
农田地表径流形成的面源污染是影响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的主要污染源。降雨输入、土壤溶质迁移和地表径流输出三者相互作用,决定着农田面源污染负荷的产生。通过设置移动小区,收集和监测次降雨事件中的地表径流、土壤溶质迁移,研究面源... 农田地表径流形成的面源污染是影响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的主要污染源。降雨输入、土壤溶质迁移和地表径流输出三者相互作用,决定着农田面源污染负荷的产生。通过设置移动小区,收集和监测次降雨事件中的地表径流、土壤溶质迁移,研究面源污染负荷中降雨氮磷和土壤溶质输入负荷和比例。结果显示,随雨水输入径流的DTN、DTP负荷占径流DTN、DTP负荷的58%和67%;由降雨带到陆地生态系统的N、P主要通过径流输入到其它系统中,但径流NO3--N负荷主要来自土壤溶解态NO3--N向径流的溶出迁移;计算降雨-地表径流-土壤溶质的相互作用深度,简化了小流域面源污染负荷量化过程,为制定小流域面源污染防治规划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态氮磷 相互作用深度 面源污染 小流域
下载PDF
广西沿海赤潮多发区高浓度氮磷营养元素来源探讨 被引量:13
5
作者 覃仙玲 陈波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222-227,共6页
【目的】探讨广西沿海赤潮多发区氮磷营养元素的来源,分析广西沿海赤潮发生的影响因素,为预防或减少赤潮灾害发生、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现场调查以钦州湾海域为研究对象,测定表层海水的溶解态氮(DN)、溶解态磷(DP)... 【目的】探讨广西沿海赤潮多发区氮磷营养元素的来源,分析广西沿海赤潮发生的影响因素,为预防或减少赤潮灾害发生、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现场调查以钦州湾海域为研究对象,测定表层海水的溶解态氮(DN)、溶解态磷(DP)含量并分析其分布特征,结合历史资料追溯高浓度DN、DP来源及污染物输运过程。【结果】钦州湾内高浓度DN、DP分布区与入海陆源工业污染排放区不一致,离工业污染区近的地方DN、DP浓度偏低,而离工业污染区远的地方DN、DP浓度反而偏高。【结论】广西主要入海河流各类污染物的增加以及不同的海域通过动力途径输送而来的海水可能是广西沿海赤潮多发区的高浓度氮磷营养元素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 溶解态氮磷 涠洲岛 广西沿海 琼州海峡
下载PDF
基于地统计学分析的太湖颗粒态和溶解态氮、磷营养盐时空分布特征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吕伟伟 姚昕 +2 位作者 张保华 高光 邵克强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90-602,共13页
研究水体氮、磷营养盐的空间变异性及时空动态变化,有助于人们深入认识和了解氮、磷营养盐的变化对藻类生长繁殖的影响,对于治理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的暴发性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地统计学分析方法,以太湖2014年8月~2015年5月夏、秋、... 研究水体氮、磷营养盐的空间变异性及时空动态变化,有助于人们深入认识和了解氮、磷营养盐的变化对藻类生长繁殖的影响,对于治理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的暴发性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地统计学分析方法,以太湖2014年8月~2015年5月夏、秋、冬、春四季为研究时段,分析了草、藻型等不同生态类型湖区颗粒态和溶解态氮、磷营养盐的来源以及赋存形态,营养盐限制类型的时空分布特征,并探寻其时空变化原因.结果表明:(1)时空分布上,水体中氮、磷含量整体表现为冬季高于其他季节,呈现由西北湖区向东南湖区递减的特征;颗粒态氮、磷与叶绿素a含量则表现为夏季高于其他季节,冬季高值区均位于南部湖区,其余季节高值区集中在西北湖区.(2)随季节变化,太湖草、藻型湖区氮磷营养盐形态组成发生了大的变化;藻型湖区由冬季以硝酸盐氮和有机磷为主,转变为其余季节以颗粒态氮磷为主,而草型湖区由冬季以颗粒态氮磷为主,转变为其余季节以氨氮和有机氮磷为主.(3)营养结构上,藻型湖区总氮/总磷比值由秋冬季节大于16,降低为夏春季节的小于16;而草型湖区却由秋冬季节小于16,升高为夏春季节大于16.溶解态氮磷比在藻型湖区的空间变化规律与总氮/总磷比值一致,而在草型湖区溶解态氮磷比由秋季小于16,升高为夏、冬、春季节大于16.颗粒态氮磷比时空变化均不显著(P> 0. 05),各季节藻型湖区颗粒态氮磷比值均小于16,草型湖区均大于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 溶解态氮磷 时空分布 组成 地统计学
原文传递
雨水花园对不同赋存形态氮磷的去除效果及土壤中优先流的影响 被引量:27
7
作者 唐双成 罗纨 +2 位作者 贾忠华 李山 仵艳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943-950,共8页
雨水花园作为一种生物滞留系统,能够有效降低城市化进程对城市水文和水质带来的负面影响,但其效果与雨水径流中污染物的赋存形态以及花园内部的水力特性等因素有关。通过一项在黄土地区开展的雨水花园对路面雨水径流水文过程及污染物降... 雨水花园作为一种生物滞留系统,能够有效降低城市化进程对城市水文和水质带来的负面影响,但其效果与雨水径流中污染物的赋存形态以及花园内部的水力特性等因素有关。通过一项在黄土地区开展的雨水花园对路面雨水径流水文过程及污染物降解的试验研究,分析了雨水花园对不同赋存形态氮磷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同时根据雨水花园入流和出流的水文过程监测数据,分析了土壤优先流的存在及其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雨水花园入流中颗粒态磷和溶解态磷的浓度比例约为4∶1,颗粒态氮和溶解态氮的浓度比例接近1∶1;颗粒态总磷的浓度去除率和负荷去除率分别为40.1%和69.9%,颗粒态总氮的浓度去除率和负荷去除率分别为44.8%和73.8%;系统对于溶解态的氮、磷几乎没有去除能力。雨水花园土壤中存在的优先流现象导致出流速度较快,雨水径流在花园内的水力停留时间较短,结果表明:系统能够拦截颗粒态污染物,但对溶解态污染物去除效果较差;雨水花园对入流中总磷和总氮的浓度去除率很低,平均值仅为6.3%和-2.7%,但因截留了很大比例的入流(平均为51.5%),其对氮、磷污染物总负荷的削减分别达到52.5%和51.5%。所以,利用城市雨水花园来滞留雨水径流,净化雨水水质在研究区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水花园 溶解态氮磷 颗粒 优先流 去除率
原文传递
龙滩水库枯水期N、P元素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3
8
作者 曹玉平 袁热林 +2 位作者 焦树林 张倩 邓飞艳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9-65,共7页
为研究龙滩水库枯水期溶解态氮、磷营养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在龙滩水库枯水期(2017年1月份)进行分层采样,现场测定水体理化性质及实验室分析水中营养盐浓度。结果表明:龙滩水库水温出现明显垂直分层:0~10m为温跃层;10~60m为混合层;60m... 为研究龙滩水库枯水期溶解态氮、磷营养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在龙滩水库枯水期(2017年1月份)进行分层采样,现场测定水体理化性质及实验室分析水中营养盐浓度。结果表明:龙滩水库水温出现明显垂直分层:0~10m为温跃层;10~60m为混合层;60m以下为底温层;pH值为7.63~7.92,水体呈弱碱性。溶解无机氮(DIN)平均浓度为4.75mg/L。水体溶解性氨氮、硝态氮、亚硝态氮平均值为0.07mg/L、2.62mg/L、2.05mg/L,分别占DIN的1.6%、55.2%、43.2%,硝态氮、亚硝态氮是组成龙滩水库溶解无机氮的主要成分。磷酸盐平均浓度为0.04mg/L。参照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标准,N/P(质量比)比值为73.84,说明龙滩水库枯水期属于磷限制潜在性富营养状态,营养状态空间分布特征:坝前水体>双江口>红水河镇>小马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 热分层 空间分布 富营养化 龙滩水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