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津冀地区养殖三疣梭子蟹大量死亡的病原和病理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王印庚 杨洋 +4 位作者 张正 李彬 廖梅杰 邓威 孟繁林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96-605,共10页
2014年7月,津冀沿海地区池塘养殖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暴发疾病,导致大量死亡。患病梭子蟹有两种不同表现症状:一种症状为停止摄食,空胃、空肠,行动迟缓;肌肉白浊、不透明,最后乳化呈牙膏状;该病死亡率达60%~70%,称之为... 2014年7月,津冀沿海地区池塘养殖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暴发疾病,导致大量死亡。患病梭子蟹有两种不同表现症状:一种症状为停止摄食,空胃、空肠,行动迟缓;肌肉白浊、不透明,最后乳化呈牙膏状;该病死亡率达60%~70%,称之为"肌肉白浊病"。另一种症状为壳软,停止摄食,行动迟缓;肌肉变白浊、水样变化、萎缩;体腔液及组织坏死液化后从组织中大量渗出,不凝固;死亡率可达90%以上,称之为"牛奶病"。通过疾病流行特征、组织病理、病原超微结构等分析,初步判断肌肉白浊病由一种微孢子虫感染而致,虫体大小(1544±250)nm,呈椭球形,极丝圈数8~9圈,具孢壁[厚(130±22)nm],纤毛(长120~500 nm)、极体[(726±200)nm]、极管、固定盘、质膜、核等结构;牛奶病则是由一种血卵涡鞭虫(Hematodinium sp.)感染而致,虫体大小8~10μm,卵圆形,体表多皱褶、凸起,由细胞壁、多核、纤毛等组成。两种患病蟹的肌肉组织病变明显不同:患肌肉白浊病的蟹肌纤维断裂、溃散、浆质化,肌束减少并被团状集聚的寄生虫充斥、占据。电镜观察显示肌纤维细胞破碎、融合,出现大量空泡结构;肌纤维细胞的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解体、消失。患牛奶病的蟹肌束间隙变大,大量血卵涡鞭虫或充斥在间隙中或附着在肌纤维上,导致肌纤维断裂、离散解体,甚至溶解性坏死,组织呈水样变化。电镜观察也证实这两种寄生虫可同时感染三疣梭子蟹个体的同一组织;当肌纤维细胞破碎融合后,两种寄生虫均能寄生在融合后的胞浆中。从发病史来看,肌肉白浊病和牛奶病的发生有蔓延趋势,死亡率趋向更高,已逐步成为三疣梭子蟹养殖的重要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 肌肉白浊病 牛奶病 微孢子虫 血卵涡鞭虫 溶解性坏死
下载PDF
SD大白鼠高脂血症及脂肪肝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2
作者 王赫 杨良月 +3 位作者 曹晓东 钱琳娜 吴树清 王新生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72-174,235,共4页
为了建立SD大白鼠高脂血症及脂肪肝模型,试验将SD大白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正常饲料、高脂饲料,连续饲喂30 d,测定SD大白鼠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胆汁酸,取SD大白鼠肝脏称湿重... 为了建立SD大白鼠高脂血症及脂肪肝模型,试验将SD大白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正常饲料、高脂饲料,连续饲喂30 d,测定SD大白鼠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胆汁酸,取SD大白鼠肝脏称湿重,计算肝脏指数(肝脏湿重与SD大白鼠体重之比),并取一小块肝脏组织置于10%中性福尔马林溶液中固定,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显微镜下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高脂模型组血清TC、LDL-C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高脂模型组血清HDL-C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高脂模型组肝脏指数、第30天胆汁酸指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高脂模型组SD大白鼠肝小叶结构轮廓基本消失,肝细胞形态不规则,大部分肝细胞肿胀呈气球样变,并可见肝细胞空泡变性,部分肝细胞出现溶解性坏死。说明采用高脂饲料饲喂SD大白鼠30 d可出现高脂血症,并且导致肝脏肿大、脂肪肝及部分肝细胞出现溶解性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D大白鼠 高脂血症 肝脏指数 胆汁酸 脂肪肝 溶解性坏死
下载PDF
胰升糖素瘤综合征诊治进展
3
作者 鞠海兵 沈菲菲 舒子正 《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 2002年第5期292-294,共3页
胰升糖素瘤综合征是以胰岛α细胞肿瘤、坏死溶解性移行性红斑、糖尿病、贫血、血栓栓塞、胃肠道及神经系统等症状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机理与血清胰升糖素水平升高、肝功能损害以及营养物质的缺乏有关。诊断有赖于血清胰升糖素升... 胰升糖素瘤综合征是以胰岛α细胞肿瘤、坏死溶解性移行性红斑、糖尿病、贫血、血栓栓塞、胃肠道及神经系统等症状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机理与血清胰升糖素水平升高、肝功能损害以及营养物质的缺乏有关。诊断有赖于血清胰升糖素升高、胰岛肿瘤的放射影像学证据以及典型的临床表现。治疗以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升糖素瘤综合征 胰岛肿瘤 坏死溶解性移行性红斑 发病机理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胰高血糖素瘤综合征的诊治 被引量:1
4
作者 叶明 徐骁 +1 位作者 沈岩 郑树森 《浙江医学》 CAS 2004年第6期464-466,共3页
关键词 胰高血糖素瘤综合征 诊断 治疗 营养支持 坏死溶解性游走性红斑
下载PDF
胰高血糖素瘤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9
5
作者 王伟林 郑树森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98-801,共4页
胰高血糖素瘤较为罕见,约占全部神经内分泌肿瘤的1%,全世界每年发病率在1/2000万左右[1]。1942年,Becker等首次对本病进行了描述;1966年,McGavran应用电子显微镜技术发现了肿瘤细胞有A细胞颗粒的特征,
关键词 胰高血糖素瘤 胰腺 坏死溶解性移行性红斑
原文传递
胰高血糖素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6
作者 刘毫 吴诚义 +1 位作者 朱之坤 屈洪波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4年第7期880-882,共3页
目的探讨胰高血糖素瘤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报道重庆医科大学附一院新发胰腺胰高血糖素瘤临床案例1例,并对该病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胰高血糖素瘤主要来源于胰腺α2细胞,少数来自于胃或十二指肠的氨前体摄取和脱羧细胞,以坏死... 目的探讨胰高血糖素瘤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报道重庆医科大学附一院新发胰腺胰高血糖素瘤临床案例1例,并对该病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胰高血糖素瘤主要来源于胰腺α2细胞,少数来自于胃或十二指肠的氨前体摄取和脱羧细胞,以坏死性溶解性游走性红斑、糖尿病、消瘦、贫血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手术疗效理想。结论胰高血糖素瘤是一种临床上罕见的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手术切除是其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溶解性游走性红斑 糖尿病 胰高血糖素瘤 胰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