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分光光度法快速测定水中总磷和溶解性磷酸盐
1
作者 张晓林 张秀英 《环境科技(辽宁)》 1991年第5期62-64,共3页
关键词 溶解性磷酸盐 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污水处理厂总磷的形态分析及加药除磷的效果 被引量:6
2
作者 廖颖哲 《净水技术》 CAS 2013年第B12期10-11,共2页
对龙归污水处理厂好氧池末端出水总磷形态分析及加药除磷效果研究表明:(1)好氧池末端出水中TSP(溶解性总磷酸盐)含量较高;(2)现工况下,每增加1 t PAC投加量,TSP(溶解性总磷酸盐)降低0.05 mg/L。
关键词 磷形态 除磷 溶解性磷酸盐(tsp)
下载PDF
德州地区地下水中磷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蔡文静 常春平 +3 位作者 宋帅 李静 张芳 李发东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56-464,共9页
地下水质量与居民饮水安全及人类健康密切相关,地下水污染会直接影响水体生态环境。饮用水中过高的磷会降低人体对钙和维生素D的吸收,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存在潜在负面影响。本文以德州地区地下水(常作为农村饮用水源)为研究对象,采集... 地下水质量与居民饮水安全及人类健康密切相关,地下水污染会直接影响水体生态环境。饮用水中过高的磷会降低人体对钙和维生素D的吸收,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存在潜在负面影响。本文以德州地区地下水(常作为农村饮用水源)为研究对象,采集了研究区内的27个地下水样,并于现场测定pH和电导率等指标。参考我国《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和美国环境保护局(EPA)的方法,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分析了地下水中总磷、正磷酸盐、溶解性总磷和溶解性正磷酸盐的含量及污染状况。借助于空间分析,探讨了其空间分布和来源。结果表明,德州地区地下水总磷含量为0-1.49 mg.L 1,正磷酸盐含量为0-0.11 mg.L 1,溶解性总磷含量为0.04-0.69 mg.L 1,溶解性正磷酸盐含量为0-0.06 mg.L 1。电导率和4种形态磷的含量均存在不同的空间差异性。整个研究区地下水电导率较高,变化范围为770-5 530μS.cm 1,总体上从河流上游到下游呈明显阶梯状递增趋势;总磷和溶解性总磷含量的空间分布整体趋势从上游到下游逐渐降低,正磷酸盐出现了较明显的高值区,而溶解性正磷酸盐的空间分布整体上较均匀。影响地下水中磷含量的因素主要有地表水中磷的下渗和人类活动。该研究区各采样点地下水的埋深都在50 m以内,含水层为黄河冲积砂层,岩性主要为粉砂、细砂和中砂,累计厚度10-25 m,这样的土壤地质构造较易使地表水中的磷素渗漏到地下水中,且河流是该区地下水主要的补给源,越靠近河流越容易入渗。人类活动包括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不当等点源污染以及农药施肥等农业非点源污染。整个研究区地下水溶解性总磷含量的最大值达0.69 mg.L 1,平均值为0.20 mg.L 1,根据欧盟规定的饮用水中总磷酸盐的标准值(0.5 mg.L 1)和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的Ⅱ类(0.02〈溶解性总磷≤0.1 mg.L 1)或Ⅲ类(0.1〈溶解性总磷≤0.2 mg.L 1)标准,德州地区地下水中磷的超标率分别达7.41%、62.96%和40.74%。本研究为评价地下水中磷污染对人类健康及水体生态环境的影响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州地区 地下水 磷酸盐 溶解性 溶解性磷酸盐 空间分布 来源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干流磷的沿程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董磊 林莉 +1 位作者 赵良元 刘敏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0-75,共6页
为了解长江中下游磷营养盐的分布特征及磷素的污染状况,2014年5月29日至6月7日沿长江中、下游干流在湖北武汉,江西九江,安徽安庆,江苏的南通、镇江、南京,上海等地设置采样断面,现场监测表层、中层和底层水体中总磷(TP)、溶解性总磷(... 为了解长江中下游磷营养盐的分布特征及磷素的污染状况,2014年5月29日至6月7日沿长江中、下游干流在湖北武汉,江西九江,安徽安庆,江苏的南通、镇江、南京,上海等地设置采样断面,现场监测表层、中层和底层水体中总磷(TP)、溶解性总磷(TDP)、颗粒态总磷(TPP)、溶解性正磷酸盐(SOP)的含量,分析干流磷的沿程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干流各采样地TP平均含量范围在0.15-0.25 mg/L,各采样地下游TP平均含量高于上游,各采样地下游左岸及右岸TP平均含量较中泓处高,且左岸TP平均含量较右岸高;各采样地TDP平均含量范围为0.02-0.13 mg/L,且采样地下游TDP平均含量较上游高;各采样地TPP平均含量范围为0.10-0.20mg/L,沿长江中下游沿程方向TPP占TP百分比逐渐减小,但TPP仍是长江中下游TP的主要贡献者,TPP分布与叶绿素a的分布极为相似,二者呈显著正相关;各采样地SOP平均含量范围为0.02-0.11 mg/L,且SOP平均含量沿长江中、下游沿程方向显示出增加趋势,SOP是TDP的主要组成部分,SOP平均含量占TDP平均含量70%以上。总体上,长江中下游水体中各形态磷含量较低,水质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 溶解性 颗粒态 溶解性磷酸盐 分布特征
下载PDF
饮用水中的磷及其在常规处理工艺中的去除 被引量:15
5
作者 姜登岭 张晓健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96-801,共6页
对某市某水厂水源水和出厂水中磷的存在形式、常规处理工艺对总磷 (TP)和微生物可利用磷 (MAP)的去除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①水源水中的磷主要以非溶解性形式存在 ,溶解性总磷酸盐约占总磷 30 % ;溶解性正磷酸盐只在个别月份检出 ,且... 对某市某水厂水源水和出厂水中磷的存在形式、常规处理工艺对总磷 (TP)和微生物可利用磷 (MAP)的去除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①水源水中的磷主要以非溶解性形式存在 ,溶解性总磷酸盐约占总磷 30 % ;溶解性正磷酸盐只在个别月份检出 ,且浓度很低 ;②水源水中微生物可利用磷浓度一般高于溶解性总磷酸盐浓度 ,说明微生物也可以利用非溶解性磷 ;③出厂水中溶解性总磷酸盐占总磷的比例较水源水中溶解性总磷酸盐占总磷的比例升高 ,说明其去除较非溶解性的磷困难 ;④常规处理工艺对总磷和微生物可利用磷去除效果较好 ,平均去除率分别为 6 6 %和 6 9% ,混凝沉淀单元和过滤单元对总磷去除效果均较好 .强化混凝工艺 ,降低出厂水中的MAP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 水处理工业 生物稳定性 SRP 溶解性磷酸盐 溶解性磷酸盐 微生物
下载PDF
高原浅水湖泊沉积物中磷、氮形态化学研究 被引量:23
6
作者 胡凯 柯鹏振 +3 位作者 吴永红 陈晓国 沈银武 刘剑彤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07-511,共5页
以滇池马村湾和海东湾为研究对象,对其沉积物-间隙水-上覆水三界面中的磷、氮形态作研究,其中钙结合态磷占的比例最大,其次是有机/细菌聚合态磷和残渣磷;总氮含量很高,平均值为2.63mg/g,而亚硝酸盐氮含量很低,其它三种无机氮形态(硝酸... 以滇池马村湾和海东湾为研究对象,对其沉积物-间隙水-上覆水三界面中的磷、氮形态作研究,其中钙结合态磷占的比例最大,其次是有机/细菌聚合态磷和残渣磷;总氮含量很高,平均值为2.63mg/g,而亚硝酸盐氮含量很低,其它三种无机氮形态(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和氨氮)之间并不存在恒定的化学计量关系,这主要是无机氮循环还受水体和沉积物中有机氮的影响。调查还表明沉积物中Fe-P含量与间隙水中溶解性磷酸盐磷有着较好的线性关系,沉积物中Fe-P含量与间隙水Eh呈对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形态 湖泊沉积物 化学研究 浅水 高原 亚硝酸盐氮 间隙水 氮含量 化学计量 线性关系 上覆水 结合态 聚合态 平均值 有机氮 氮循环 磷酸盐 溶解性 无机 对数
下载PDF
流动注射光度法测定水中磷 被引量:9
7
作者 李俊 刘芳 华桂珍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04年第5期27-28,共2页
水样经不同的预处理,在酸性条件下,正磷酸盐和钼酸铵反应形成磷酸钼螯合物,加入氯化亚锡还原为钼,并呈现蓝色,用流动注射仪于700nm波长处分别测定总磷、溶解性正磷酸盐和总溶解性磷。流动注射法简化了测定步骤,提高了分析速度,灵敏度高... 水样经不同的预处理,在酸性条件下,正磷酸盐和钼酸铵反应形成磷酸钼螯合物,加入氯化亚锡还原为钼,并呈现蓝色,用流动注射仪于700nm波长处分别测定总磷、溶解性正磷酸盐和总溶解性磷。流动注射法简化了测定步骤,提高了分析速度,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测定结果与国家标准方法相比,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能满足水和废水中磷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度法 流动注射法 磷酸盐 溶解性
下载PDF
德州灌区地表水中磷的空间分布与来源研究
8
作者 蔡文静 常春平 +3 位作者 宋帅 李静 张芳 李发东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51-1059,共9页
地表水中磷污染与人类健康及水体生态环境密切相关。以黄河下游德州引黄灌区为例,采集研究区内主要水系的33个地表水样,并于现场测定pH值和电导率(EC)等指标,分析了地表水中总磷(TP)、正磷酸盐(P-ortho)、溶解性总磷(TDP)和溶... 地表水中磷污染与人类健康及水体生态环境密切相关。以黄河下游德州引黄灌区为例,采集研究区内主要水系的33个地表水样,并于现场测定pH值和电导率(EC)等指标,分析了地表水中总磷(TP)、正磷酸盐(P-ortho)、溶解性总磷(TDP)和溶解性正磷酸盐(P-D-ortho)的含量及污染状况,为引黄灌区地表水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实验结果表明,总磷的含量为0.03~5.39 mg.L-1,正磷酸盐的含量为0~5.10 mg.L-1,溶解性总磷的含量为0.01~2.19 mg.L-1,溶解性正磷酸盐的含量为0~1.73 mg.L-1。EC、总磷、正磷酸盐、溶解性总磷以及溶解性正磷酸盐的含量均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各河流之间相比,EC空间差异不大,但是每条河流内部都存在较大的变异性;4种形态磷含量的空间分布不均,漳卫新河各形态磷的含量均高于其他河流;其次为徒骇河,而德惠新河4种形态磷的含量均最低。此外,对悬浮物中吸附的磷进行了空间分析,受河流含沙量以及工农业生产等因素的影响,其空间分布差异明显。总磷受人类活动影响增强而增加,灌区各水系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根据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整个灌区有84.9%的样点达到III类(0.10.4 mg.L-1)的样点达到7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黄灌区 地表水 磷酸盐 溶解性 溶解性磷酸盐
下载PDF
珠江广州河段上覆水和间隙水中磷特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冼超彦 吴群河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4-87,126,共5页
通过研究污染比较严重的珠江广州河段(雅岗至琶洲大桥)的六个断面,共10个采样点的上覆水和间隙水的磷形态分布特征,得上覆水总磷(TP)值为0.705~3.893mg/L,均为劣V类水质。总溶解性磷(TDP)与磷酸盐磷(PO43-)在各采样点的含量分布不均匀,... 通过研究污染比较严重的珠江广州河段(雅岗至琶洲大桥)的六个断面,共10个采样点的上覆水和间隙水的磷形态分布特征,得上覆水总磷(TP)值为0.705~3.893mg/L,均为劣V类水质。总溶解性磷(TDP)与磷酸盐磷(PO43-)在各采样点的含量分布不均匀,由PO43-含量显示,各采样点已经有明显的富营养化趋势。通过分析各采样点间隙水磷含量和引起其上下层含量差异的环境因素知间隙水TP与TDP有一定相关性。间隙水上下层TP,TDP,PO43-含量差异可能与沉积物有机质和氧化还原环境有一定相关性,总体上认为厌氧环境有利于促进沉积物的磷释放到间隙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广州河段 溶解性 磷酸盐
下载PDF
微曝气强化生态浮床对污水中磷的净化效果 被引量:11
10
作者 周高峰 刘义青 +2 位作者 付永胜 张泽乾 董坤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69-74,共6页
微曝气强化生态浮床是在传统生态浮床基础上引进微曝气系统和人工介质,主要组成包括微曝气单元、人工介质和水生植物。在实验室条件下,探讨分析该浮床在不同植物种类条件下对水中磷元素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微曝气强化生态浮床和传统... 微曝气强化生态浮床是在传统生态浮床基础上引进微曝气系统和人工介质,主要组成包括微曝气单元、人工介质和水生植物。在实验室条件下,探讨分析该浮床在不同植物种类条件下对水中磷元素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微曝气强化生态浮床和传统生态浮床对水中总磷(TP)的去除率分别为61.13%和40.97%;对溶解性正磷酸盐(SRP)的去除率分别为69.74%和46.80%,人工介质和微曝气系统的引进增强了生态浮床对水中磷的去除。不同植物对水中SRP和TP的净化效率差异较大,黄菖蒲对水中SRP和TP的去除效率优于水竹和西伯利亚鸢尾。植物吸收是微曝气强化生态浮床除磷的重要途径,3种植物吸收对磷元素去除的贡献率分别为水竹(51.0%)>黄菖蒲(45.2%)>西伯利亚鸢尾(14.1%),且吸收的磷元素主要集中于植物的茎叶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孔曝气 生态浮床 溶解性磷酸盐
下载PDF
珠江广州河段上覆水和间隙水中磷的形态分布研究
11
作者 冼超彦 吴群河 《广州环境科学》 2008年第4期5-9,23,共6页
通过研究污染比较严重的珠江广州河段(雅岗至琶洲大桥)的6个断面,共10个采样点的上覆水和间隙水的磷形态分布特征,得上覆水总磷(TP)值为0.705~3.893mg/L,均为劣吁类水质。总溶解性磷(TDP)与磷酸盐磷(PO43-)在各采样点的浓度分布不均匀,... 通过研究污染比较严重的珠江广州河段(雅岗至琶洲大桥)的6个断面,共10个采样点的上覆水和间隙水的磷形态分布特征,得上覆水总磷(TP)值为0.705~3.893mg/L,均为劣吁类水质。总溶解性磷(TDP)与磷酸盐磷(PO43-)在各采样点的浓度分布不均匀,由PO43-浓度显示,各采样点已经有明显的富营养化趋势。通过分析各采样点间隙水磷浓度和引起其上、下层浓度差异的环境因素知间隙水TP与TDP有一定相关性。间隙水上、下层TP,TDP,PO43-浓度差异可能与沉积物有机质和氧化、还原环境有一定相关性,总体上认为厌氧环境有利于促进沉积物的磷释放到间隙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广州河段 溶解性 磷酸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