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1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配施紫云英对不同类型水稻土溶解性有机碳氮淋溶及损失的影响
1
作者 杨静 郭文圻 +2 位作者 杨文浩 周碧青 邢世和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1-359,共9页
为探讨配施紫云英对不同类型稻田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和溶解性有机氮(Dissolved organic nitrogen,DON)含量的影响程度,阐明稻田土壤DOC和DON的淋溶特性,本研究以亚热带3种典型水稻土(黄泥田、灰黄泥田和灰... 为探讨配施紫云英对不同类型稻田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和溶解性有机氮(Dissolved organic nitrogen,DON)含量的影响程度,阐明稻田土壤DOC和DON的淋溶特性,本研究以亚热带3种典型水稻土(黄泥田、灰黄泥田和灰泥田)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探讨等氮磷钾条件下单施化肥(CK)和紫云英配施化肥(cmv)处理对不同水稻土DOC和DON的动态变化、淋溶特性及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壤类型水稻土DOC和DON的淋溶特性有所不同。3种供试水稻土中,灰泥田水稻土DOC淋溶损失量最大,其CK处理DOC淋溶损失量较灰黄泥田和黄泥田分别显著提高24.09%和72.15%,cmv处理淋溶损失量较灰黄泥田和黄泥田分别显著提高16.53%和40.55%;而黄泥田水稻土DON淋溶损失量最大,其CK处理淋溶损失量较灰黄泥田和灰泥田分别显著提高18.93%和37.01%,cmv处理3种不同类型水稻土DON淋溶损失量无显著差异。配施紫云英可显著降低水稻土DON的淋溶损失量,每季水稻中cmv处理黄泥田、灰黄泥田和灰泥田DON淋溶损失量较CK处理分别降低了24.67%、14.88%和13.54%;黄泥田cmv处理DOC较CK处理提高了19.19%,而灰黄泥田和灰泥田2种施肥处理无显著差异。供试稻田中DOC和DON在土层间的淋溶具有一定的延迟性,且DOC的延迟时间大于DON。灰色关联分析表明,在土壤性质中有机质是影响水稻土DOC淋溶损失的重要因素,孔隙度是DON淋溶损失的重要影响因素。不同类型水稻土DON的淋失早于DOC,且DON在黄泥田中淋溶损失较高,而DOC在灰泥田中淋溶损失较高;在等氮磷钾的条件下,配施紫云英可减少水稻土DON的淋溶损失,而低肥力水稻土DOC的淋溶损失量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 水稻土 溶解有机 溶解有机 淋溶特性
下载PDF
碳中和背景下水体溶解有机质碳汇潜力解析的实验设计
2
作者 杨丽阳 王羽凡 +1 位作者 陈苇 朱卓毅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0-224,共5页
该文将科技前沿和实验教学相结合,设计了水体DOM碳汇潜力解析探索型实验。该实验设计采集典型水体的DOM样品,开展生物降解培养实验,综合运用总有机碳分析仪、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和分子荧光光谱仪,定量分析总体溶解有机碳(DOC)的生物可... 该文将科技前沿和实验教学相结合,设计了水体DOM碳汇潜力解析探索型实验。该实验设计采集典型水体的DOM样品,开展生物降解培养实验,综合运用总有机碳分析仪、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和分子荧光光谱仪,定量分析总体溶解有机碳(DOC)的生物可降解性,解析DOM中有色组分和不同类型荧光组分的降解转化特征。实验结果可用于环境DOM的碳汇潜力评估和机理解析。该实验有助于学生理解碳中和前沿科学理论,掌握现代仪器分析技术的原理、操作和数据处理分析方法,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和 溶解有机 分子荧光光谱 实验设计
下载PDF
不同条件下羊栖菜溶解有机碳(DOC)分泌特征
3
作者 周庆澔 许曹鲁 权伟 《渔业研究》 2023年第3期271-279,共9页
羊栖菜(Sargassum fusiforme)是一种生长在暖温带至亚热带的褐藻门马尾藻科马尾藻属植物。温州洞头被称作“中国羊栖菜之乡”。为明确羊栖菜在养殖过程中溶解有机碳(DOC)分泌特征,研究设置了盐度、光照强度、pH、水体中总无机氮浓度、... 羊栖菜(Sargassum fusiforme)是一种生长在暖温带至亚热带的褐藻门马尾藻科马尾藻属植物。温州洞头被称作“中国羊栖菜之乡”。为明确羊栖菜在养殖过程中溶解有机碳(DOC)分泌特征,研究设置了盐度、光照强度、pH、水体中总无机氮浓度、水体中总磷酸盐浓度等不同梯度处理,并进行了模拟养殖实验;测定了养殖水体中DOC、溶解无机碳(DIC)浓度,并对其变化速率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羊栖菜中苗的DOC分泌速率最高;在光照强度2800 lx下,羊栖菜小苗DOC分泌速率和DIC固定速率均最高;在原海水盐度30、pH 8、总无机氮浓度1 mg/L、总磷酸盐浓度0.02 mg/L条件下,羊栖菜小苗DOC分泌速率达到最高;光照强度、盐度、pH、总无机氮浓度、总磷酸盐浓度等环境因素均对羊栖菜DOC的分泌产生影响,不同因素间的影响有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栖菜 溶解有机 溶解无机 分泌速率
下载PDF
桑沟湾春季有色溶解有机物吸收光谱特性及空间分布特征
4
作者 吴文广 张继红 +4 位作者 刘毅 王新萌 杨珺 冯旭 康秦梓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8-91,共14页
为探究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光学性质如何示踪海水中溶解有机物组分的动态信息,实验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手段,分区域测定了桑沟湾春季水体及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中CDOM的吸收光谱特征,探讨了CDOM的来源组成、空间分布特征、迁移转化过程... 为探究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光学性质如何示踪海水中溶解有机物组分的动态信息,实验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手段,分区域测定了桑沟湾春季水体及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中CDOM的吸收光谱特征,探讨了CDOM的来源组成、空间分布特征、迁移转化过程及其与养殖活动的关系。结果显示,(1)波长为355 nm的吸收系数[a(355)]范围为0.23~9.09/m,不同水层空间分布差异显著,表层和底层均从近岸区向贝藻区逐渐降低,在海带区升高后向外海逐渐降低;海带区从表层向底层先降低后升高,高密度、规模化的海带养殖释放了大量的CDOM,各区域沉积物间隙水a(355)是其表层、中层和底层之和的1.3~2.5倍,CDOM在沉积物间隙水中富集并逐渐累积。(2)光谱斜率(S_(275~295))范围为0.013~0.036,外海区和海带区S_(275~295)均值显著高于其他各区,海带区和外海区CDOM中海源有机质占主要成分,而近岸区以陆源有机质为主;近岸区CDOM中的腐殖酸类物质含量从表层到底层逐渐降低,沉积物中积累的富里酸类物质含量较高,海带区和外海区呈相反趋势。(3)比紫外吸光度(SUVA_(254))范围为4.60~14.10 L/(mg·m),贝类区、贝藻区和藻类区SUVA_(254)均呈现出从表层到底层逐渐增大的趋势,CDOM的芳香性逐渐增强并在沉积物间隙水中达到最大;海带区和外海区沉积物间隙水中的SUVA_(254)显著高于其他各区。研究表明,海带区的规模化养殖活动向养殖海区及邻近海域贡献了较多的惰性溶解有机物,暗示着海带养殖活动有较强的碳汇效应,并通过海流作用向外海输送。本研究对桑沟湾海域不同养殖区域的CDOM的吸收特性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可为全面了解海水养殖的碳源汇效应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色溶解有机 紫外吸收光谱 海水养殖 桑沟湾
下载PDF
温度、光照强度和光照周期对铜藻有机碳释放速率的影响
5
作者 孙威 吴文广 +3 位作者 刘毅 仲毅 王新萌 张继红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54,共9页
为探究铜藻(Sargassum horneri)的有机碳释放速率、与净初级生产力(NPP)之间的关系及主要的调控因素等问题,本研究采用三变量三水平的正交实验,测定铜藻在不同温度(5、15和25℃)、光照[86、172和258μmol/(m^(2)·s)]和光照周期(L∶... 为探究铜藻(Sargassum horneri)的有机碳释放速率、与净初级生产力(NPP)之间的关系及主要的调控因素等问题,本研究采用三变量三水平的正交实验,测定铜藻在不同温度(5、15和25℃)、光照[86、172和258μmol/(m^(2)·s)]和光照周期(L∶D=6 h∶18 h、L∶D=12 h∶12 h、L∶D=24 h∶0 h,L表示光照时长,D表示黑暗时长)条件下溶解有机碳(DOC)、颗粒有机碳(POC)的释放速率和初级生产力。结果显示,DOC和POC释放速率的范围分别为0.653~4.785 mg/(g·h)和0.066~0.322 mg/(g·h);温度和光照强度分别是铜藻释放DOC和POC的主要调控因素;铜藻在高温、中光、L∶D=6 h∶18 h条件下的DOC释放速率最高[4.785 mg/(g·h)],在高温、高光、L∶D=24 h∶0 h条件下的POC释放速率最高[0.322 mg/(g·h)];铜藻释放的DOC和POC占NPP的比值分别为4%~130%和0.4%~5.9%;DOC释放速率与NPP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POC释放速率与NPP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研究结果为深入了解铜藻的生理生态学特性及其对沿海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提供了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藻 净初级生产力 溶解有机 颗粒有机
下载PDF
海水中溶解有机碳(DOC)的测定 被引量:26
6
作者 宋金明 詹滨秋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21-27,共7页
本文论述了海水中溶解有机碳(DOC)的测定方法,对DOC的测定原理及氧化方法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妨碍海水中DOC测定准确度提高的因素,这对于建立高准确度和精密度的新分析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海水 有机 测定 溶解 doc
下载PDF
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动态变化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7
作者 吴健敏 郗敏 +2 位作者 孔范龙 李悦 张清磊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53-961,共9页
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是陆生生态系统中极为活跃的有机组分,是土壤圈层与相关圈层(如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发生物质交换的重要形式。与土壤有机碳其他组分相比,DOC对土壤质量变化、环境因素以及土地利用变化表现出高度敏感性... 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是陆生生态系统中极为活跃的有机组分,是土壤圈层与相关圈层(如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发生物质交换的重要形式。与土壤有机碳其他组分相比,DOC对土壤质量变化、环境因素以及土地利用变化表现出高度敏感性,因此土壤DOC的消长动态及其影响因素已经成为了土壤、环境和生态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对近年来有关土壤DOC动态变化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和人为因素对土壤DOC动态变化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表明,生物因素植被和土壤微生物控制着土壤DOC的输入和输出;非生物因素和人为因素通过作用于微生物活性、植被生长及其他过程而间接地驱动着土壤DOC的动态变化;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和人为因素对土壤DOC的影响通常表现为综合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针对土壤DOC动态变化影响因素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两点建议,即应用模型定量分析各影响因素的作用和统一DOC含量的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有机 动态变化 影响因素 作用机理
下载PDF
老爷岭多年冻土小流域春季冻融期径流溶解性有机碳变化特征 被引量:3
8
作者 王雯倩 蔡玉山 +1 位作者 肖湘 段亮亮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6716-6727,共12页
溶解性有机碳(DOC)的输移过程是流域碳循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全球碳循环产生重要影响。以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的典型森林小流域—老爷岭流域为研究对象,获得2021年4月9日到6月30日冻融期降雨量、气温、土温等气象数据及逐日径流量、径... 溶解性有机碳(DOC)的输移过程是流域碳循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全球碳循环产生重要影响。以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的典型森林小流域—老爷岭流域为研究对象,获得2021年4月9日到6月30日冻融期降雨量、气温、土温等气象数据及逐日径流量、径流DOC浓度,计算了冻融循环期(4月9日—28日)和融化期(4月29日—6月30日)流域径流DOC的输出通量,揭示了径流DOC浓度及输出通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时段内,老爷岭流域径流DOC浓度变化范围为3.88—33.75 mg/L,流域上游的径流DOC浓度变化趋势与下游基本一致,DOC浓度随着温度的升高呈现下降趋势,4月份平均径流DOC浓度明显高于5、6月份。(2)研究时段内流域径流DOC总输出通量为3215.48 kg/km^(2),其中5月径流DOC输出通量高于4、6月份。径流量与径流DOC输出通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是流域DOC输出通量的主导因素。(3)研究时段内流域DOC浓度与平均气温呈极显著负相关(R^(2)=0.5048,P<0.001);降水样品中的DOC浓度变化范围为1.06—9.42 mg/L,显著低于径流DOC浓度;土壤中DOC含量变化趋势与径流DOC变化趋势一致,0—10 cm、10—20 cm土壤平均DOC浓度范围为77.57—133.99 mg/L。(4)冻融循环期平均日径流DOC浓度(24.02 mg/L)显著(P<0.05)高于融化期(14.64 mg/L),而融化期平均日DOC输出通量(48.02 kg/km^(2))是冻融循环期(9.52 kg/km^(2))的5倍。研究结果揭示了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小流域春季冻融期径流DOC的输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理解多年冻土区碳循环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冻土区 溶解有机 小流域 径流doc通量 冻融期
下载PDF
东北地区典型湖沼沉积物溶解态有机质组成特征及来源解析:以库里泡为例
9
作者 黄晏宇 刘婷婷 +4 位作者 王桂燕 储昭升 高思佳 潘云凤 郑丙辉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5-176,I0002,I0003,共14页
溶解态有机质(DOM)是湖泊沉积物的重要组分,解析DOM的组成和来源对于深入理解湖泊有机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控制水体富营养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2021年5月和8月采集了大庆市库里泡表层及柱状沉积物、泡内水生物(浮游藻类、挺水植物... 溶解态有机质(DOM)是湖泊沉积物的重要组分,解析DOM的组成和来源对于深入理解湖泊有机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控制水体富营养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2021年5月和8月采集了大庆市库里泡表层及柱状沉积物、泡内水生物(浮游藻类、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岸边土壤、陆生C3和C4植物、禽畜粪便以及城镇污水等样品,分析了样品DOM的稳定同位素(δ^(13)C和δ^(15)N)组成及三维荧光光谱特征,并利用IsoSource软件计算了不同来源样品对沉积物DOM的贡献率。结果显示:(1)库里泡内表层沉积物DOM的δ13C和δ15N组成存在季节性差异,5月δ^(13)C和δ^(15)N均值分别为-25.54‰和9.02‰,8月分别为-26.81‰和8.40‰。(2)库里泡内柱状沉积物DOM的δ^(13)C和δ^(15)N组成在垂直方向存在差异,表层(0~3 cm)δ^(13)C和δ^(15)N均值分别为-26.58‰和9.04‰,深层(3~30 cm)均值分别为-25.40‰和10.61‰。(3)表层沉积物DOM的三维荧光组分存在季节性差异。5月以类腐殖质荧光组分为主,占比为87.89%,HIX和BIX分别为6.27和0.67;8月蛋白类荧光组分占比为49.58%,HIX和BIX指数均值分别为1.72和0.87。(4)5月表层沉积物DOM外源输入占比为61%,以土壤(21.40%)和城镇污水(18.08%)为主;而8月内源贡献占比稍高(55.10%),且以挺水植物为主(48.68%)。(5)柱状沉积物(0~30 cm)不同深度DOM来源组成相近,主要为城镇污水、沉水植物/藻和挺水植物,贡献率均值分别为42.13%、25.07%和18.53%。整体上,库里泡沉积物DOM来源主要受到流域内人类活动及气候特征的影响,本文研究结果有利于加深对我国东北地区湖泊沉积物有机质迁移转化及累积规律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里泡 沉积物 溶解有机 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 氮稳定同位素 来源解析
下载PDF
2022年6月珠江流域洪水对下游溶解有机物浓度和组成的影响
10
作者 傅芳敏 姚爱林 +2 位作者 明玥 王宪业 高磊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7-408,共12页
当前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然而,气候变化对中国典型河流溶解有机物(DOM)的影响尚且未得到充分的认识。2021年11月至2022年10月,每月于珠江下游广州段采集河水样品,并分析其中溶解有机碳(DOC)、发色溶解有机物(CDOM)... 当前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然而,气候变化对中国典型河流溶解有机物(DOM)的影响尚且未得到充分的认识。2021年11月至2022年10月,每月于珠江下游广州段采集河水样品,并分析其中溶解有机碳(DOC)、发色溶解有机物(CDOM)和荧光溶解有机物(FDOM)的浓度和组成。采样期间,2022年6月珠江流域遭遇百年一遇的洪水。结果显示,洪水大幅度降低了河水中的DOC和CDOM浓度,并提高了DOM的芳香化程度。尽管洪水对DOM浓度产生了明显的稀释效应,但通过分析FDOM组成,进一步发现FDOM中不同组分对洪水的响应存在较大差异。FDOM短激发波长(230~235nm)处的类蛋白质组分峰值在洪水期间出现高值;与此同时,长激发波长(280~285nm)的类蛋白质组分和激发波长在345nm处的类腐殖质组分峰值在洪水期间出现最低值。此外,与长江下游相比,珠江下游水体中往往具有较高的DOC和CDOM浓度、DOM芳香化程度以及CDOM分子量。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珠江等世界大河DOM浓度和组成的变化规律和控制机制,以及揭示极端洪水对大河DOM动态变化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 洪水 溶解有机 发色溶解有机 荧光溶解有机
下载PDF
秋季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有色溶解有机物的分布及河口混合行为
11
作者 王贤 纪璇 张婧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4-82,共9页
【目的】探究秋季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有色溶解有机物(chromophoric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CDOM)的分布特征与河口混合行为及影响CDOM分布的因素,以深入了解本研究区域CDOM动态变化机制。【方法】测定研究海域溶解有机碳(dissolved org... 【目的】探究秋季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有色溶解有机物(chromophoric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CDOM)的分布特征与河口混合行为及影响CDOM分布的因素,以深入了解本研究区域CDOM动态变化机制。【方法】测定研究海域溶解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质量浓度、吸收系数a(350)等参数,分析CDOM含量水平;使用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EEMs-PARAFAC)技术鉴别研究海域CDOM荧光组分。运用物理稀释模型分析CDOM河口混合行为。【结果】研究海域b-a4断面DOC质量浓度的变化范围为0.92~2.36 mg·L^(-1),c-a6断面DOC质量浓度的变化范围为1.00~2.40 mg·L^(-1)。b-a4断面a(350)的变化范围为0.22~1.60 m^(-1),c-a6断面a(350)的变化范围为0.15~1.42 m^(-1)。b-a4断面光谱斜率S275-295的变化范围为0.014~0.022 nm^(-1),c-a6断面S275-295的变化范围为0.016~0.024 nm^(-1)。鉴定出4个荧光组分:类腐殖质组分C1(激发波长265 nm、发射波长445 nm)、类蛋白质组分C2(275、325 nm)、类腐殖质组分C3(245、390 nm)和类蛋白质组分C4(235、340 nm)。【结论】长江口及邻近海域DOC质量浓度和a(350)均呈现出由长江口内向口外逐渐减小的趋势,陆源输入是影响CDOM分布的主要因素;远岸S275-295值高于近岸,主要受浮游生物生产活动的影响,陆源输入影响小;4个荧光组分的高值都出现在河口处,且随离岸距离增加而降低,这是受到陆源输入的影响;两个断面的4个荧光组分均符合理论稀释线,CDOM整体呈现保守混合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 有色溶解有机 溶解有机 吸收光谱 荧光光谱
下载PDF
浒苔绿潮暴发期间海水溶解有机碳的生物可利用性及其碳汇作用
12
作者 冯秀婷 李佳怡 +4 位作者 吴旺池 李鸿妹 张永雨 石晓勇 汤坤贤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42-449,共8页
自2007年以来,浒苔绿潮已经连续15年在南黄海暴发。浒苔(Ulva prolifera)作为主要肇事藻种,在暴发过程中向海水释放大量的溶解有机碳(DOC)。然而,这些藻源DOC能否长期保存在海洋中,主要取决于它们的生物可利用性,目前关于此方面的研究... 自2007年以来,浒苔绿潮已经连续15年在南黄海暴发。浒苔(Ulva prolifera)作为主要肇事藻种,在暴发过程中向海水释放大量的溶解有机碳(DOC)。然而,这些藻源DOC能否长期保存在海洋中,主要取决于它们的生物可利用性,目前关于此方面的研究甚少。本研究在浒苔绿潮大规模暴发时期(2019年6月),分别在浒苔暴发海区和无浒苔海区各选择3个站位富集表层海水,在实验室进行长期(300 d)的DOC降解实验。结果发现,在60 d内,不同站位富集海水中的DOC浓度随着微生物的利用快速下降,微生物丰度也在第60天达到峰值,表明这些被消耗的DOC是生物可利用性高的活性DOC(LDOC)。60 d后,剩余的DOC可抵抗微生物的降解,在60~300 d内保持稳定,表明这些DOC是具有强稳定性的惰性DOC(RDOC)。最终发现,浒苔暴发海水的RDOC占富集DOC的46%,明显高于无浒苔海水的(36%)。并且,荧光溶解有机物(FDOM)中活性的类蛋白组分随着微生物的利用被快速消耗,惰性的类腐殖质组分逐渐积累,暗示了在降解过程中LDOC逐渐向RDOC转化。可见,浒苔绿潮暴发除了在短时间内增加海水中的DOC浓度,在长时间尺度上也可增加近海RDOC库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浒苔 绿潮 溶解有机 微生物降解 荧光溶解有机
下载PDF
武夷山西坡退耕还林对土壤溶解性有机质含量和生物降解性的影响
13
作者 魏志聪 罗晓敏 +2 位作者 石福习 曹俊林 毛瑢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59,共8页
[目的]揭示典型人工林土壤溶解性有机质(DOM)含量和生物降解性及其影响因素,为评估武夷山西坡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服务功能提供科学支撑。[方法]选取江西省武夷山西坡杉木林、枫香林、枫香-木荷混交林和弃耕地,调查了0—10 cm和10—30 c... [目的]揭示典型人工林土壤溶解性有机质(DOM)含量和生物降解性及其影响因素,为评估武夷山西坡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服务功能提供科学支撑。[方法]选取江西省武夷山西坡杉木林、枫香林、枫香-木荷混交林和弃耕地,调查了0—10 cm和10—30 cm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溶解性全氮(DTN)和溶解性全磷(DTP)浓度以及DOM芳香化程度,分析了土壤DOM生物降解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退耕还林对土壤DOM含量的影响趋势取决于造林树种,但退耕还林地土壤DOC∶DTP和DTN∶DTP均高于弃耕地;(2)在0—10 cm中,枫香林土壤DOM的芳香族碳含量高于弃耕地,在10—30 cm中,杉木林土壤DOM的芳香族碳含量则低于弃耕地;(3)枫香林和混交林0—10 cm土壤DOM生物降解性均低于弃耕地,而杉木林10—30 cm土壤DOM生物降解性则高于弃耕地;(4)土壤DOM生物降解性与DOC∶DTN∶DTP化学计量比无显著相关,但与芳香族碳含量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即碳质量调控土壤DOM生物降解性。[结论]树种决定着武夷山西坡退耕还林地土壤DOM数量和芳香化程度,而且碳质量是驱动退耕还林后土壤DOM生物降解性变化的主要因素。这些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和评估亚热带地区退耕还林工程的土壤碳汇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化学计量学 生物降解性 土壤溶解有机 亚热带森林 造林
下载PDF
北冰洋有色溶解有机物与溶解有机碳遥感监测
14
作者 李正茂 黄珏 张珂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8-156,共9页
借助MODIS卫星数据,利用准分析算法(Quasi-Analytical Algorithm,QAA)反演得到2010年与2011年夏季北冰洋表层水体有色溶解有机物(Colored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CDOM)吸收系数,并依据实测反射率数据将CDOM与溶解有机碳(Dissolved Or... 借助MODIS卫星数据,利用准分析算法(Quasi-Analytical Algorithm,QAA)反演得到2010年与2011年夏季北冰洋表层水体有色溶解有机物(Colored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CDOM)吸收系数,并依据实测反射率数据将CDOM与溶解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分类,研究不同波段(412、443、490、532、555、667 nm)、不同类别的CDOM与DOC的相关性差异,在此基础上建立增强回归树模型,分析影响DOC质量浓度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使用QAA反演北冰洋表层水体CDOM吸收系数具有较高的精度;反射波峰位于555 nm时,CDOM与DOC相关性(R^(2)=0.95)高于整体相关性(R^(2)=0.94),CDOM的反演精度更高(R^(2)=0.88,MRE=28.6%);反射峰位于490或465 nm时,CDOM与DOC相关性较弱(R^(2)=0.76),CDOM的反演精度较低(R^(2)=0.37,MRE=36.4%)。影响因素分析表明,CDOM、悬浮颗粒物以及叶绿素a是影响北冰洋夏季DOC质量浓度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冰洋 有色溶解有机 准分析算法(QAA) 溶解有机 遥感反演
下载PDF
TOC-IRMS联用在线高温氧化测定溶解有机碳稳定同位素组成的方法研究
15
作者 粟蓉 申凯文 +1 位作者 尹希杰 杨海丽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39-345,共7页
本研究利用总有机碳分析仪联用稳定同位素质谱仪(TOC-IRMS)技术,探讨了高温氧化法测试水体中溶解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OC)含量及稳定碳同位素组成。根据溶解有机碳的组成特征,从氧化难易程度、分子结构等方面选取5种可溶... 本研究利用总有机碳分析仪联用稳定同位素质谱仪(TOC-IRMS)技术,探讨了高温氧化法测试水体中溶解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OC)含量及稳定碳同位素组成。根据溶解有机碳的组成特征,从氧化难易程度、分子结构等方面选取5种可溶于水的化合物:咖啡因、葡萄糖、邻苯二甲酸、乙酸钾和腐殖酸钠,配置成DOC溶液。通过改变溶液碳含量、氧化温度、通氧量大小,载气流速等参数,研究不同实验条件对DOC碳转化率及δ^(13)C值的影响。TOC-IRMS在氧化温度850℃,通氧时长20 s(流速10 cm^(3)/min),载气流速80 cm^(3)/min的条件下,测得5种化合物不同浓度DOC溶液的平均碳转化率为95.69%~103.57%;δ^(13)C值与标定参考值基本一致,差值范围为-0.82‰~0.55‰。在上述实验条件下,测得不同类型水样的DOC含量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7%,δ^(13)C值的标准偏差小于0.2‰,结果表明TOC-IRMS联用在线高温氧化法测定不同类型水样的DOC含量和稳定碳同位素值满足测试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化学 溶解有机(doc) TOC-IRMS 高温氧化法 稳定同位素
下载PDF
甲藻生长对水体中溶解有机碳(DOC)含量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付强 谭丽菊 王江涛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S1期191-196,共6页
于1998 年5 月~6 月在温度18 ±1℃下培养甲藻,以紫外/ 过硫酸钾氧化法测定培养过程中藻液的溶解有机碳(DOC) 含量变化。结果发现,在甲藻的指数生长期,DOC浓度和甲藻干重呈线性关系。营养盐限制实验表明,海... 于1998 年5 月~6 月在温度18 ±1℃下培养甲藻,以紫外/ 过硫酸钾氧化法测定培养过程中藻液的溶解有机碳(DOC) 含量变化。结果发现,在甲藻的指数生长期,DOC浓度和甲藻干重呈线性关系。营养盐限制实验表明,海水中没有添加磷酸盐时,甲藻的干重增长得极其缓慢,DOC 为负增长。磷酸盐浓度越高,干重增长越快,DOC在培养时间内的累积量及平均增长速率也越快。当磷酸盐浓度为10μmol/L时,藻细胞释放的DOC占光合作用碳合成总量的比例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藻 溶解有机 磷酸盐 释放速率
下载PDF
湖泊遥感中溶解性有机碳的研究综述
17
作者 柏静 虞功亮 +4 位作者 景学武 许叶伟 张玟萱 周欣雅 乔之怡 《河北渔业》 2023年第4期40-46,共7页
从研究文献现状、DOC光学特性、反演模型开发、卫星传感器及数据源等方向展开讨论。梳理了过去3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及趋势,对未来DOC浓度遥感反演算法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难题进行总结。
关键词 遥感 湖泊 溶解有机 水质反演
下载PDF
长江源多年冻土区河流溶解性有机碳的时空动态和同位素特征
18
作者 李宇灏 王根绪 +1 位作者 李阳 宋春林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38-752,共15页
溶解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在全球碳循环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关于泛北极多年冻土区DOC的研究较多,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DOC的研究较少。为探讨青藏高原DOC的时空动态、来源,以及对气候变化和多年冻土退化的响应... 溶解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在全球碳循环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关于泛北极多年冻土区DOC的研究较多,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DOC的研究较少。为探讨青藏高原DOC的时空动态、来源,以及对气候变化和多年冻土退化的响应及其影响因素,以位于青藏高原长江源区内8个流域(直门达、沱沱河、雁石坪、风火山1~5)为研究区,通过对河流DOC观测、采样和分析,DOC输出通量计算,结合河流中δ^(13)C-DOC同位素的特征、流域水文特征、植被覆盖率、冻土覆盖率等观测数据,分析河流DOC输出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和来源。结果表明:长江源多年冻土区河流DOC浓度全年较低,平均浓度在1.91~3.69 mg·L^(-1)之间,年内不同季节间变化率较小,上游DOC浓度大于下游DOC浓度。河流DOC的输出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完全融化期,随径流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而冬、春两季输出较少,DOC通量与径流量之间的相关系数达到0.92,与径流量的变化趋势一致。直门达水文站和风火山流域DOC年输出量分别为42539.67 t和137.33 t,完全融化期输出占比分别为68.06%和79.85%,径流量和活动层冻融循环过程是导致DOC季节性输出差异的原因。季节尺度上长江源区δ^(13)C-DOC同位素变化趋势不显著,在-37.57‰~-21.06‰之间,完全融化期由于地下径流带来了更多δ^(13)C相对贫化的深层土壤有机碳,导致完全融化期δ^(13)C-DOC值相对较低。年内各季节下游地区δ^(13)C-DOC均较上游地区更富集。DOC来源δ^(13)C值在-37.69‰~-30.41‰之间,表明DOC的主要来源为土壤有机质和C3植物。本研究有助于认识青藏高原冻土区河流碳迁移转化过程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源区 多年冻土 溶解有机 河流输出 同位素
下载PDF
杉林土壤溶解有机碳吸附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5
19
作者 俞元春 何晟 +2 位作者 李炳凯 李淑芬 姜德锋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18,共4页
用模拟实验的方法借助原始物质吸附等温线对杉林土壤溶解有机碳(DOC)的吸附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下层土壤比上层土壤有更强的DOC吸附能力,土壤DOC吸附的量与平衡前DOC的浓度显著相关,溶液中的 pH,磷、铁和铝的含量影响土壤... 用模拟实验的方法借助原始物质吸附等温线对杉林土壤溶解有机碳(DOC)的吸附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下层土壤比上层土壤有更强的DOC吸附能力,土壤DOC吸附的量与平衡前DOC的浓度显著相关,溶液中的 pH,磷、铁和铝的含量影响土壤对 DOC的吸附。pH为 5.0 时土壤对 DOC的吸附最强,pH为7.0时最弱;磷能阻止DOC的吸附,铁、铝则增加土壤对DOC的吸附,铁的含量对DOC吸附的影响明显大于铝。DOC对土壤铁、铝的溶出量有明显影响,铝的溶出量和溶出率要大于铁。DOC对下层土壤铁铝溶出量的影响要大于上层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土壤 溶解有机(doc) 吸附 机制 原始物质吸附等温线
下载PDF
木荷与杉木人工林枯枝落叶层溶解有机碳浓度及季节动态 被引量:11
20
作者 郭剑芬 杨玉盛 +2 位作者 林鹏 卢豪良 陈光水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89-292,共4页
对中亚热带木荷和杉木人工林(monoculture plantations ofSchima superbaandCunninghamia lanceolata,15年生)枯枝落叶层(包括Oi、Oe和Oa层)DOC浓度及季节动态的研究表明:木荷人工林枯枝落叶层DOC浓度高于杉木人工林;两种群落枯枝落叶层... 对中亚热带木荷和杉木人工林(monoculture plantations ofSchima superbaandCunninghamia lanceolata,15年生)枯枝落叶层(包括Oi、Oe和Oa层)DOC浓度及季节动态的研究表明:木荷人工林枯枝落叶层DOC浓度高于杉木人工林;两种群落枯枝落叶层中,Oi层的DOC浓度均高于Oe和Oa层;木荷和杉木人工林枯枝落叶层不同分解层次DOC浓度的季节变化模式相似,均在秋季出现最大值;枯枝落叶层DOC浓度及季节变化与温度、湿度、生物活性及枯枝落叶层中有机质数量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有机(doc) 季节动态 枯枝落叶层 木荷 杉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