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黄海冷水域西部溶解氧垂直分布最大值现象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韦钦胜 葛人峰 +1 位作者 王保栋 臧家业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9-77,共9页
重点分析了南黄海冷水域西部溶解氧(DO)垂直分布中的最大值现象,并对DO浓度与主要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DO垂直分布最大值现象是调查海域DO分布的显著特征,且与SCM现象相伴生;DO垂直分布的最大值深度和量值具有较为明... 重点分析了南黄海冷水域西部溶解氧(DO)垂直分布中的最大值现象,并对DO浓度与主要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DO垂直分布最大值现象是调查海域DO分布的显著特征,且与SCM现象相伴生;DO垂直分布的最大值深度和量值具有较为明显的区域差异;温、盐是DO最大值层以上水体中氧含量的主要控制因素;一定强度的温跃层形成之后,DO最大值层出现在跃层的下界附近,且其氧含量受控于跃层厚度和生物化学作用,并与跃层厚度呈正相关;底层较低的DO含量是底层水及沉积物中有机物分解耗氧的结果。同时,还成功解释了DO最大值处与次表层叶绿素最大值层位置不吻合且量值不相关的原因,并提出了"DO净积累效应"的观点,不仅从时间跨度以及动态的角度上对DO最大值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而且从理论上探讨了DO最大值层氧含量(或来源)的构成,指出自DO最大值层开始产生至观测之时该层之下、真光层以内水体中的生物化学作用(或Chl-a总产出)才与氧最大值密切相关。总体来看,水体层化和生物化学作用明显影响着夏季南黄海冷水域西部DO的垂直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黄海 冷水域 溶解 分布特征 DO最大值 DO净积累效应
下载PDF
南沙群岛海域溶解氧垂直分布最大值的季节特征 被引量:6
2
作者 林洪瑛 韩舞鹰 +1 位作者 王汉奎 程赛伟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5-69,共5页
根据“八五”、“九五”国家科技专项南沙群岛海域综合科学考察的现场调查资料 ,对南沙群岛海域溶解氧垂直分布最大值现象的分布特征、季节变化规律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研究 ,同时比较了东海、黄海海域春、夏季溶解氧垂直分布出现的最... 根据“八五”、“九五”国家科技专项南沙群岛海域综合科学考察的现场调查资料 ,对南沙群岛海域溶解氧垂直分布最大值现象的分布特征、季节变化规律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研究 ,同时比较了东海、黄海海域春、夏季溶解氧垂直分布出现的最大值现象及其特征 .研究结果表明南沙群岛海域溶解氧垂直分布的最大值现象与我国东海、黄海海域的溶解氧垂直分布最大值现象无论在地理分布、深度、强度、季节性变化还是存在条件的特征化方面 ,均有着较大的差别 .反映影响南沙群岛海域溶解氧垂直分布最大值形成的原因 ,均与东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沙群岛海域 溶解 垂直分布 季节变化 深度 地理分布
下载PDF
黄海溶解氧垂直分布最大值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克修 赵保仁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80-89,共10页
建立了一个二维断面溶解氧的数值模式,模拟了黄海溶解氧垂直分布最大值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并对影响溶解氧垂直分布状况的3种主要过程,即垂直涡动混合、生物活动和海气界面的气体交换进行了数值试验和讨论。结果表明,在增温期,由于... 建立了一个二维断面溶解氧的数值模式,模拟了黄海溶解氧垂直分布最大值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并对影响溶解氧垂直分布状况的3种主要过程,即垂直涡动混合、生物活动和海气界面的气体交换进行了数值试验和讨论。结果表明,在增温期,由于温跃层的形成和存在,限制了垂直方向的交换,使跃层下界附近的溶解氧得以保留,同时上层海气交换和下层有机物分解耗氧,从而在跃层附近形成最大值;由于黄海海区的跃层一般都在真光层以内,因此生物产氧可以增加跃层附近氧的含量,进而影响最大值的大小,但对是否形成最大值影响不大;上混合层中的生物产氧大都通过海气界面的气体交换进入大气。海气界面的气体交换速度可以影响上混合层的溶解氧浓度,但对溶解氧最大值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 垂直分布 数值模拟 黄海
下载PDF
东海海域夏季溶解氧垂直分布最大值 被引量:3
4
作者 项有堂 陆鸣民 郑锡建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8-23,共6页
利用1985年东海断面调查资料,分析和探讨了东海海域春、夏季溶解氧的垂直分布。该海域东北部春、夏季存在溶解氧垂直分布最大值,其分布规律和机理与黄海相似,水平位置与黄海冷水团相一致,形成原因主要与水文要素跃层和浮游植物季节活动... 利用1985年东海断面调查资料,分析和探讨了东海海域春、夏季溶解氧的垂直分布。该海域东北部春、夏季存在溶解氧垂直分布最大值,其分布规律和机理与黄海相似,水平位置与黄海冷水团相一致,形成原因主要与水文要素跃层和浮游植物季节活动有关。从溶解氧垂直分布最大值的水平分布来看,黄海冷水团的南界可到达30°30′N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 垂直分布 最大值 东海 夏季
下载PDF
黄海溶解氧垂直分布最大值的成因 被引量:16
5
作者 王保栋 《黄渤海海洋》 CSCD 1997年第3期10-15,共6页
本文对黄海溶解氧垂直分布中最大值的成因进行了探讨.认为:浮游植物春花期光合作用产生的大量氧,是溶解氧垂直分布最大值得以在春季(5月)形成的基础;而良好的温、密跃层的存在是氧最大值得以形成的必要条件,夏季叶绿素最大值层... 本文对黄海溶解氧垂直分布中最大值的成因进行了探讨.认为:浮游植物春花期光合作用产生的大量氧,是溶解氧垂直分布最大值得以在春季(5月)形成的基础;而良好的温、密跃层的存在是氧最大值得以形成的必要条件,夏季叶绿素最大值层中较强的光合作用,是氧最大值在夏季得以维持甚至增强的主要原因.提出:黄海春、夏季溶解氧垂直分布中的最大值并非主要由冬季保持而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值 垂直分布 溶解 黄海 海水
下载PDF
东海海域溶解氧垂直分布最大值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李福荣 赵继胜 毕嘉 《东海海洋》 1997年第1期1-10,共10页
本文讨论了1987年5~6月东海海域溶解氧垂直分布及其氧最大值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春末在东海北部、中部的中层存在明显的溶解氧垂直分布最大值。氧最大值与冷水同存。
关键词 东海 海域 最大值 溶解 垂直分布 温跃层
下载PDF
南黄海溶解氧的垂直分布特性 被引量:26
7
作者 王保栋 王桂云 +1 位作者 郑昌洙 梁东范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72-77,共6页
根据中韩黄海水循环动力学合作研究项目1996~1998年对南黄海全海域6个航次的现场调查资料,对南黄海溶解氧的断面分布和垂直分布特征及其季节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全面地研究,并对更半年溶解氧垂直分布最大值的地理分布、强度及与温... 根据中韩黄海水循环动力学合作研究项目1996~1998年对南黄海全海域6个航次的现场调查资料,对南黄海溶解氧的断面分布和垂直分布特征及其季节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全面地研究,并对更半年溶解氧垂直分布最大值的地理分布、强度及与温跃层和生物活动的关系等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 垂直分布 南黄海 地理分布
下载PDF
东海溶解氧垂直分布和季节变化 被引量:13
8
作者 蒋国昌 王玉衡 唐仁友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348-355,共8页
本文主要讨论了1984年8月至1985年5月东海溶解氧垂直分布和季节变化。结果表明:春、夏季节水体明显分层,密度跃层强度大,春季透光层光合作用强烈,氧的净增量(AO_2)大,在水文条件和生物活动占优势的情况下,春季氧含量形成了垂直分布有一... 本文主要讨论了1984年8月至1985年5月东海溶解氧垂直分布和季节变化。结果表明:春、夏季节水体明显分层,密度跃层强度大,春季透光层光合作用强烈,氧的净增量(AO_2)大,在水文条件和生物活动占优势的情况下,春季氧含量形成了垂直分布有一最大值;并且发现跃层上界面以上水体中△O_2和叶绿素a垂直积分值之间存在着相关性,相关系数(r)为0.97(n=9)。△O_2季节变化明显地展示了上层光合作用和底层氧化过程在各个季节的强弱程度,而且间接地反映了春季初级生产力为全年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 东海 垂直分布 季节变化
下载PDF
九龙江河口区水体溶解氧的垂直分布和时间变化特征 被引量:2
9
作者 陈劲毅 陈砚 +1 位作者 王伟强 黄尚高 《台湾海峡》 CAS 1985年第2期135-140,共6页
海水的溶解氧含量是海洋中所发生的生物和化学过程的一种灵敏指标,也是判别水团和海洋环境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现场海水的溶解氧含量受大气、生物,化学及各种物理过程影响,其分布变化具有区域性和季节性,而河口区水体的更为明显。本文... 海水的溶解氧含量是海洋中所发生的生物和化学过程的一种灵敏指标,也是判别水团和海洋环境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现场海水的溶解氧含量受大气、生物,化学及各种物理过程影响,其分布变化具有区域性和季节性,而河口区水体的更为明显。本文据1980年10月至1981年10月九龙江河口区八个航次的调查资料,讨论该海区水体溶解氧含量及氧饱和度的垂直分布和时间变化特征。文中春、夏、秋和冬分别以4、8、10和2月为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 含量 饱和度 水质指标 垂直分布 地理分布 九龙江河口 变化特征
下载PDF
黄海溶解氧含量场季节循环时空模态与机制 被引量:15
10
作者 石强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4,共14页
根据黄海1977年5月至1981年11月温度、盐度和溶解氧含量调查资料,采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调和分析和延迟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黄海溶解氧含量场季节循环时空模态与机制.黄海溶解氧含量场季节循环主要存在两种时空模态:第一模态... 根据黄海1977年5月至1981年11月温度、盐度和溶解氧含量调查资料,采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调和分析和延迟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黄海溶解氧含量场季节循环时空模态与机制.黄海溶解氧含量场季节循环主要存在两种时空模态:第一模态是对海气氧通量、沿岸流、涡旋涌升流和温度、盐度场模态以及生物活性组分(BAC)氧化与光合作用、沉积物需氧量(SOD)季节变化的响应,空间分量为准三层垂直结构,时间分量季节变化位相垂直传播有两种形式:自表层向深层和由底层向浅层;第二模态是对离岸流、冷水团和温度、盐度模态以及生物活性组分氧化与光合作用、沉积物需氧量季节变化的响应,空间分量为五层垂直结构,时间分量季节变化位相自表层传播至底层约需3个月.黄海温度季节变化对溶解氧含量季节变化影响的敏感程度大于盐度.春夏季生物活性组分强耗氧、饱和溶解氧弱减氧作用的垂直差异以及沉积物需氧量强盛是出现夏季溶解氧含量垂直最大值现象的主要机制.在平均年度中,表层增氧月数多于减氧;10m层增减氧月数相同;20、30 m和底层增氧月数少于减氧.对于平均年度表层海气氧通量,黄海是"源",最大"源"通量出现在春季;渤海是"汇",最大"汇"通量出现在冬季.黄海溶解氧含量季节变化位相多迟于渤海约1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海洋学 溶解含量 季节循环 时空模态 溶解氧含量垂直最大值分布 REOF分析 黄海
下载PDF
北美牙鲆对两种深度的水道式养殖池和圆形养殖池中溶解氧垂直分布的影响
11
作者 L.Reig R.H.Piedrahita D.E.Conklin 《渔业现代化》 2008年第1期62-62,共1页
关键词 水产养殖池 垂直分布 溶解 水道 牙鲆 北美 圆形 中上层鱼类
下载PDF
鱼类养殖废水稳定塘系统中鱼的生物扰动作用对水温和溶解氧垂直分布的影响
12
《渔业现代化》 2008年第5期70-70,共1页
将废水稳定和鱼的养殖结合在单独的一个池塘系统中,既可废水再生又可养殖鱼类,具有双重收益。人们已知,在传统的鱼塘,由于鱼的活动(生物扰动作用)搅动了沉淀层从而会带来生态效益,它改善了此沉淀层的含氧状况,增强了腐质的氧化... 将废水稳定和鱼的养殖结合在单独的一个池塘系统中,既可废水再生又可养殖鱼类,具有双重收益。人们已知,在传统的鱼塘,由于鱼的活动(生物扰动作用)搅动了沉淀层从而会带来生态效益,它改善了此沉淀层的含氧状况,增强了腐质的氧化。然而,对鱼的生物扰动在废水稳定与鱼类养殖集成系统中的作用还了解甚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塘系统 养殖鱼类 养殖废水 生物扰动 扰动作用 垂直分布 溶解 水温
下载PDF
菹草种群内外溶解氧空间分布日变化研究
13
作者 王锦旗 郑有飞 王国祥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48-755,共8页
溶解氧(DO)是衡量水体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为研究菹草种群生长对湖泊水体水质的影响,对南京玄武湖菹草种群内外水体DO含量进行了连续一昼夜的监测,结果表明菹草种群光合作用对水体DO影响显著。时间分布上,种群区水体DO日出后增加,日落... 溶解氧(DO)是衡量水体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为研究菹草种群生长对湖泊水体水质的影响,对南京玄武湖菹草种群内外水体DO含量进行了连续一昼夜的监测,结果表明菹草种群光合作用对水体DO影响显著。时间分布上,种群区水体DO日出后增加,日落后下降,水下20~80cm19:30左右出现1次下降现象,稍后略有恢复,其后持续降至日出前后,而较深的100cm处无此现象;开阔水域日出后持续升高至日落,日落后下降直至日出前后,且各深度差异不大;交界处呈现种群内的特点,同时具有开阔水域变化趋势。垂直分布上,种群区白天从表层向底层逐渐递减,夜间20~40cm处较低,100cm处也较低,60~80cm处较高;而离种群较远的开阔水域昼夜均从表层向底层递减,离种群较近的开阔水域因水深较浅,各深度差异不大;交界处昼夜均从表层向底层递减。水平分布上,种群内侧点各水深处各时刻始终最高,20~40cm深离开阔水域较近种群外侧点最低;60cm深白天离开阔水域较近种群外侧点最低,夜间交界处最低;80cm深交界处最低;100cm深夜间从种群内侧向开阔水域依次降低,白天规律性不明显。菹草种群对提高水体DO起到积极作用,并对周围水域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 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 L ) 溶解 垂直分布 水平分布
下载PDF
湖光岩玛珥湖溶解氧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4
作者 劳齐斌 卞培旺 +4 位作者 曾珍 朱庆梅 周欣 孟亚飞 陈法锦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14-723,共10页
为探讨湖光岩玛珥湖溶解氧(DO)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了自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玛珥湖DO的垂直分布及其季节变化特征,并讨论了各环境因子对水体中DO时空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玛珥湖的DO以及各环境因子的垂直分布均具有明... 为探讨湖光岩玛珥湖溶解氧(DO)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了自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玛珥湖DO的垂直分布及其季节变化特征,并讨论了各环境因子对水体中DO时空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玛珥湖的DO以及各环境因子的垂直分布均具有明显季节性差异。夏秋季表层和底层DO差值高于冬春季。冬季,DO值总体较高,垂直方向的分布较均匀。夏秋季节,水深较深的区域出现明显的"氧跃层",并在底层存在DO的低值区。不同区域,各层次水体中溶解氧含量的季节变化与表层相似,最大值出现在冬季(2月份),最小值出现在夏季。相关性分析显示,夏季水温及水温热力分层是影响DO含量的关键因素,同时DO含量受到浮游植物活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 玛珥湖 环境因子 垂直分布 跃层
下载PDF
南海海水中DO的平面、垂直分布以及海-气交换通量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小涯 潘建明 +1 位作者 张海生 姚龙奎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1-48,共8页
根据1998年7月和1999年1月南海两个航次的综合调查结果,对溶解氧(DO)的平面、垂直分布以及海-气交换通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表层海水是DO浓度最高的含氧层,在次表层20~75 m处普遍存在着DO浓度的最大值(440 μmol/dm3),同时该层还出现... 根据1998年7月和1999年1月南海两个航次的综合调查结果,对溶解氧(DO)的平面、垂直分布以及海-气交换通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表层海水是DO浓度最高的含氧层,在次表层20~75 m处普遍存在着DO浓度的最大值(440 μmol/dm3),同时该层还出现了pH值的最大值和活性磷酸盐浓度的最小值,其位置在温跃层的下界附近.对夏季表层DO和活性磷酸盐进行相关性分析可知,其相关系数为-0.915(n=288),两者呈显著负相关;同时,DO和pH值垂向变化趋势相一致,相关系数为0.951(n=288),两者呈强烈正相关.通过计算,得到1998年夏季和1999年冬季海面溶解氧的海-气交换通量:夏季释放通量为-0.346~0.226 mol/(m2·d);冬季为-0.234~3.123 mol/(m2·d).由于夏季南海海水生物的初级生产力相对要高于冬季,因此夏季溶解氧向上通量的区域较冬季广,同时,海-气交换的通量随区域的变化也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溶解 PH值 活性磷酸盐 平面分布 垂直分布 海-气交换通量
下载PDF
福建沿岸海域溶解氧时空变化及与其它要素的关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林建云 易瑞灶 +1 位作者 卢美鸾 黄尚高 《台湾海峡》 CAS 1988年第2期151-159,共9页
本文根据1984—1985年福建海岸带综合性调查的资料,对本海域溶解氧的时空分布及其变化规律进行了探讨,并与诸影响因素(t,S,σ_1,Chl-a以及营养盐等)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说明本海域溶解氧的时空变化不仅受物理因素所控制,生物、化学作... 本文根据1984—1985年福建海岸带综合性调查的资料,对本海域溶解氧的时空分布及其变化规律进行了探讨,并与诸影响因素(t,S,σ_1,Chl-a以及营养盐等)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说明本海域溶解氧的时空变化不仅受物理因素所控制,生物、化学作用也有着十分显著的影响,并以相关分析的结果对溶解氧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 浮游植物 垂直分布 水质指标 水生植物 地理分布 含量 DO 沿岸海域 时空变化 福建
下载PDF
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营养盐的垂直分布特征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亚男 陈洪涛 +3 位作者 谷文艳 王国善 矫恒晨 祝陈坚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4-81,共8页
2015年12月在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进行了定点样品采集,对温度、盐度、溶解氧、pH等环境参数进行了分析,讨论了营养盐的垂直分布特征、各形态营养盐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溶解氧在表层具有最大值,在1000 m左右出... 2015年12月在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进行了定点样品采集,对温度、盐度、溶解氧、pH等环境参数进行了分析,讨论了营养盐的垂直分布特征、各形态营养盐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溶解氧在表层具有最大值,在1000 m左右出现极小值,而在8700 m深度具有较高溶解氧值(5.79 mg·L^-1),这可能与富氧水团的存在有关。硝酸盐表层含量较低,在1000和5367 m处出现双峰值。在表层水体中,溶解有机氮、磷是溶解总氮、溶解总磷的主要存在形式,表层以深,溶解无机氮、磷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磷酸盐表层含量最低,在1000 m处达到最大值,之后随着深度的增加浓度逐渐降低;硅酸盐在表层含量较低,在约4000 m处有最大值161.65μmol·L^-1,在4000 m以深,硅酸盐仍维持较高浓度。结果表明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的溶解氧、pH及营养盐的垂直分布特征与大洋环流、海沟形态以及生物活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里亚纳海沟 挑战者深渊 溶解 营养盐 垂直分布
下载PDF
三疣梭子蟹不同养殖模式池塘夏季溶解氧变化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芳 孙忠 王跃斌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3期221-225,共5页
2010年8月对三疣梭子蟹4种不同养殖模式池塘溶解氧含量进行连续24 h的观察,分析不同养殖模式水体中溶解氧含量的昼夜和垂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表层溶解氧在4种养殖模式池塘中昼夜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表现为下午最高,凌晨最低,白天高于夜... 2010年8月对三疣梭子蟹4种不同养殖模式池塘溶解氧含量进行连续24 h的观察,分析不同养殖模式水体中溶解氧含量的昼夜和垂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表层溶解氧在4种养殖模式池塘中昼夜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表现为下午最高,凌晨最低,白天高于夜间;底层溶解氧,在有机械增氧的三种养殖模式中,昼夜变化规律与表层基本一致,与之相反,无增氧的条件下,其溶解氧变化呈夜间高于白天的状态。溶解氧的垂直变化,均为中午表层高于底层,尤以传统养殖更为显著;夜间垂直变化相对较少。通过对3种增氧模式的增氧效果的比较分析,以高位池精养模式效果最好,底充氧模式稍差。同时探讨了溶解氧与水深和光照等环境因子的关系,认为夏季在梭子蟹养殖生产中,如未配置增氧设施,水位应控制在1.0 m左右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 养殖模式 溶解含量 昼夜变化 垂直变化
下载PDF
台湾海峡上升流区夏季溶解氧的特征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水土 阮五崎 《热带海洋》 CSCD 1992年第3期29-36,共8页
本文根据1983—1984年,1987—1988年台湾海峡中北部海域调查资料,着重讨论了该海域夏季溶解氧分布特征及其与上升流、生物活动的关系。该上升流区温度、盐度、溶解氧含量及其饱和度的特征值分别为24.4℃,34.3,4.49mlO_2/L和93%。溶解... 本文根据1983—1984年,1987—1988年台湾海峡中北部海域调查资料,着重讨论了该海域夏季溶解氧分布特征及其与上升流、生物活动的关系。该上升流区温度、盐度、溶解氧含量及其饱和度的特征值分别为24.4℃,34.3,4.49mlO_2/L和93%。溶解氧含量及其饱和度与温度呈正相关关系,与盐度呈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 分布 上升流 含量
下载PDF
鱼塘中溶解氧变化的调控措施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世明 《农村实用技术》 2016年第10期47-48,共2页
1水平变化调控措施鱼塘中的溶解氧,在风力、生物等因素影响下,会出现水平变化不够均匀的现象。在风向的作用下,上风处的浮生植物比下风处少。因此,在白天的光合作用下,上风处的溶氧量比下风处少。同时风力的大小也影响鱼塘上、下风处的... 1水平变化调控措施鱼塘中的溶解氧,在风力、生物等因素影响下,会出现水平变化不够均匀的现象。在风向的作用下,上风处的浮生植物比下风处少。因此,在白天的光合作用下,上风处的溶氧量比下风处少。同时风力的大小也影响鱼塘上、下风处的溶氧含量。到了夜间,由于下风处具有较多的浮游植物,造成上、下风处的溶氧分布与白天相反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控措施 溶解 鱼塘 水平变化 含量 浮游植物 光合作用 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