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泥质沉积物中甲烷渗漏对氧气和溶解硫化物空间分布的影响
1
作者 StefanZimmermann 周立君 《海洋地质动态》 1997年第8期13-15,共3页
泥质沉积物中甲烷渗漏对氧气和溶解硫化物空间分布的影响StefanZimmermann等控制沉积物—水界面以及沉积物中氧气和其他一些溶解物的通量和分布可有几种途径。包括沿浓度梯度的分子扩散作用(Rasmussan和JΦ... 泥质沉积物中甲烷渗漏对氧气和溶解硫化物空间分布的影响StefanZimmermann等控制沉积物—水界面以及沉积物中氧气和其他一些溶解物的通量和分布可有几种途径。包括沿浓度梯度的分子扩散作用(Rasmussan和JΦrgensen,1992),生物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质沉积物 甲烷渗漏 氧气 溶解硫化物 空间分布
下载PDF
氢氧化锌-硫化锌共沉淀、亚甲兰比色法测定天然水中溶解性硫化物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健 杜宏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3-34,共2页
主要对氢氧化锌共沉淀硫化锌后 ,使用滤膜收集沉淀物 ,再用亚甲兰比色法测定天然水中可溶性硫化物的方法及条件进行了讨论与验证。实验数据表明该方法具有回收率好 ,灵敏度高 ,检出限低的特点。
关键词 氢氧化锌 硫化 亚甲兰比色法 天然水 溶解硫化物
下载PDF
锂硫电池中催化材料的作用及多硫化物的溶解现象分析
3
作者 刘林林 王宜莹 《化工管理》 2022年第23期80-82,共3页
锂硫电池是一种传统而又新颖的化学电池,得益于硫正级的高理论容量、低成本和环境友好的特点,被认为是下一代最有潜力的储能器件。但是,现阶段的锂硫电池却受限于缓慢的转化动力学过程、由多硫化物溶解导致的“穿梭效应”而表现出实际... 锂硫电池是一种传统而又新颖的化学电池,得益于硫正级的高理论容量、低成本和环境友好的特点,被认为是下一代最有潜力的储能器件。但是,现阶段的锂硫电池却受限于缓慢的转化动力学过程、由多硫化物溶解导致的“穿梭效应”而表现出实际容量低、循环性能差等问题。文章从锂硫电池中催化剂材料对多硫化物转化过程的催化作用入手,分析多硫化物溶解现象与锂硫电池性能优劣的辩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硫电池 催化剂 硫化物溶解 硫化物转化
下载PDF
硫化物酸溶性计算和应用
4
作者 匡华成 《环保科技》 2018年第1期20-23,共4页
本文理论上计算硫化物在酸性条件下的溶解所需酸度。对比添加氯化亚锡、抗坏血酸和未添加时的实验结果,以期为硫化物分析条件的选择做出参考。结论:H_2S和水溶性S^(2-)化合物试验酸度下能够完全溶解,严重污染事故时也可以实现完全检测,... 本文理论上计算硫化物在酸性条件下的溶解所需酸度。对比添加氯化亚锡、抗坏血酸和未添加时的实验结果,以期为硫化物分析条件的选择做出参考。结论:H_2S和水溶性S^(2-)化合物试验酸度下能够完全溶解,严重污染事故时也可以实现完全检测,这类硫化物定义为酸易溶性硫化物。FeS、ZnS溶解所需酸度最高是0.088 mol/L,磷酸系统能满足实验要求。难溶性SnS、CdS、PbS试验中所需酸度较高,硫化物含量在0.001 mol/L时,实验酸度要求高于11 mol/L、13.7 mol/L、19.1 mol/L。CuS、HgS黑、HgS红在实验酸度下无法溶解。在还原剂氯化亚锡和抗坏血酸存在的情况下,由于原电池反应,金属硫化物能够完全溶解而解析出来,硫化物检出数值比未添加时要大。土壤介质中的S单质也可能转化为S^(2-)解析出来,定量分析中需考虑上述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物溶解 溶度积 热力学 原电池
下载PDF
金属硫化物溶解性的结构信息挖掘 被引量:5
5
作者 张运陶 肖盛兰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90-694,共5页
采用数据挖掘方法研究硫化氢系统分组、金属硫化物溶解性与金属离子结构信息的关系。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选择结构参数,使用可视化技术的双因子分析,成功地对30种金属硫化物按硫化氢系统进行了分组。此外,分别按周期、族,或相应金属离子... 采用数据挖掘方法研究硫化氢系统分组、金属硫化物溶解性与金属离子结构信息的关系。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选择结构参数,使用可视化技术的双因子分析,成功地对30种金属硫化物按硫化氢系统进行了分组。此外,分别按周期、族,或相应金属离子的价态对30种金属硫化物的溶解性与金属离子结构信息的关系作出了分析讨论。研究方法新颖有效,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金属离子的结构信息 H2S系统分组 硫化物溶解
原文传递
厦门潮间带沉积物磷、铁和硫的时空分布及磷释放风险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潘峰 郭占荣 +2 位作者 蔡宇 刘花台 王新红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4-26,共13页
为了解潮间带沉积物中铁和硫的氧化还原过程以及上覆水缺氧等对磷再活化和释放的影响,选择厦门翔安海岸带,应用原位、高分辨采样技术,对沉积物、孔隙水以及上覆水进行为期1 a的连续采样和监测。结果表明:上覆海水缺氧和磷含量超标较为严... 为了解潮间带沉积物中铁和硫的氧化还原过程以及上覆水缺氧等对磷再活化和释放的影响,选择厦门翔安海岸带,应用原位、高分辨采样技术,对沉积物、孔隙水以及上覆水进行为期1 a的连续采样和监测。结果表明:上覆海水缺氧和磷含量超标较为严重,二者在多数月份分别低于2 mg/L和高于0.06 mg/L;在垂向剖面上,孔隙水中溶解活性磷含量同溶解铁含量变化规律一致,而薄膜扩散梯度技术有效态磷和有效态硫含量在局部硫高值区分布一致,表明磷的钝化和再活化主要受控于铁,局部受控于硫的氧化还原过程;在季度变化上,孔隙水中溶解活性磷同上覆水中溶解活性磷含量比较一致,归因于缺氧的沉积环境有利于溶解活性磷的跨界面交换,而多种环境因素的叠加,影响着溶解活性磷和膜扩散梯度技术有效态磷的时空变化;表层孔隙水中磷含量梯度不显著,即磷的释放风险不大,但环境因素的变化极易触发内源磷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磷 溶解 溶解硫化物 薄膜扩散梯度技术 高分辨渗析技术 时空分布
下载PDF
微生物白云岩形成机制研究进展与存在问题 被引量:9
7
作者 肖恩照 隋明园 +1 位作者 Khalid Latif Muhammad Riaz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6-32,共7页
近年来,有关微生物白云岩沉淀作用机制的研究拓宽了沉积学中"白云岩问题"研究的视角。硫酸盐还原反应、产甲烷作用、有机分子水解等一系列可促进沉淀白云石的微生物代谢机制的发现,延伸了微生物白云石(岩)形成模式;有关可溶... 近年来,有关微生物白云岩沉淀作用机制的研究拓宽了沉积学中"白云岩问题"研究的视角。硫酸盐还原反应、产甲烷作用、有机分子水解等一系列可促进沉淀白云石的微生物代谢机制的发现,延伸了微生物白云石(岩)形成模式;有关可溶解硫化物催化白云石沉淀的研究,不但强调了硫酸盐还原反应机制,也为重新认识硫酸盐还原反应促进白云石沉淀机理提供了新线索。在现代环境中,微生物席内的原生白云石沉淀的发现,将微生物过程引入地表环境原生白云石沉淀作用和机理的研究,可能为寻找地层记录中的微生物白云石提供了更多有益的工作手段和思考途径。然而更加复杂的白云岩地层记录说明,运用微生物白云石去解释复杂的地质记录还存在着较多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岩问题 微生物白云石 溶解硫化物 微生物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