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碱洗液中游离碱浓度及溶解铝量的测定
1
作者 卢国任 《铝加工》 CAS 2001年第1期40-41,共2页
碱洗液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pH≈8,用缓冲溶液控制pH5~6,在过量EDTA存在且加热至沸的条件下,Al3+与EDTA安全络合,剩余的EDTA用锌盐标液返滴定,从而可求算出游离碱浓度及溶解铝量。
关键词 碱洗液 滴定分析 溶解铝 游离碱浓度 测定 着色 型材
下载PDF
庐山6种树木立地土壤溶液铝形态与溶解有机碳变化 被引量:7
2
作者 王连峰 潘根兴 +2 位作者 石盛莉 张乐华 黄明星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1602-1606,共5页
于1999年夏季,采集了庐山植物园6种树木立地的不同层次土壤样品,提取土壤溶液,分析其溶液中的溶解铝和溶解有机碳.结果表明,尽管发育于同一发生性土类,不同立地下土壤溶液溶解铝含量有明显差异,而溶解性有机碳的差异相对较小.在6种树木... 于1999年夏季,采集了庐山植物园6种树木立地的不同层次土壤样品,提取土壤溶液,分析其溶液中的溶解铝和溶解有机碳.结果表明,尽管发育于同一发生性土类,不同立地下土壤溶液溶解铝含量有明显差异,而溶解性有机碳的差异相对较小.在6种树木立地中,香柏立地表层土壤溶解铝含量达4.95mg·kg-1,为其它针叶林立地的2倍,是阔叶林立地的3倍.溶解铝积累与土壤酸化强度有密切关系。但溶解有机碳趋向于形成抑制毒性的单核铝.供试的不同立地土壤可以按溶液铝化学特点分为不同的生态化学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溶液化学 溶解铝 溶解有机碳 森林立地 生态化学
下载PDF
利用凝胶层析分离测定胶体态铝和溶解态铝的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赵华章 杨宏伟 +1 位作者 蒋展鹏 师绍琪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683-1687,共5页
利用凝胶层析柱分别对高浓度(5.4g·L^-1)和低浓度(027mg·L^-1)的聚合氯化铝溶液和氯化铝溶液进行了层析分离,测定了洗脱流出液的电导率和pH值,并采用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分析了洗脱流出液中的铝形态分布.结果表明... 利用凝胶层析柱分别对高浓度(5.4g·L^-1)和低浓度(027mg·L^-1)的聚合氯化铝溶液和氯化铝溶液进行了层析分离,测定了洗脱流出液的电导率和pH值,并采用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分析了洗脱流出液中的铝形态分布.结果表明,高浓度和低浓度铝水样中的胶体态铝和溶解念铝浓度均可采用凝胶层析法进行分离测定.利用凝胶层析装置对2.5mL铝水样以1mL·min^-1的速度进行洗脱,40—60mL间的洗脱流出液即为胶体态铝,剩余部分为溶解态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胶层析 胶体态 溶解 分离测定
下载PDF
胶州湾中溶解态铝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谢亮 任景玲 +2 位作者 张经 刘素美 魏皓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5-140,共6页
本文利用改进的铝-荧光镓(Al-LMG)荧光光度法测定了2001年夏季和秋季胶州湾水样中的痕量溶解态铝,分析了夏、秋季胶州湾内溶解态铝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胶州湾中悬浮颗粒物对溶解态铝的贡献,并进一步探讨了溶解态铝在研... 本文利用改进的铝-荧光镓(Al-LMG)荧光光度法测定了2001年夏季和秋季胶州湾水样中的痕量溶解态铝,分析了夏、秋季胶州湾内溶解态铝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胶州湾中悬浮颗粒物对溶解态铝的贡献,并进一步探讨了溶解态铝在研究水团运动中的作用。计算了河流输入、大气干、湿沉降向胶州湾中溶解态铝的输送,及湾内外交换对胶州湾内溶解态铝的影响和胶州湾铝的存留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 胶州湾 分布 影响因素 存留时间
下载PDF
海南万泉河、文昌/文教河河口溶解态铝的分布及季节差异 被引量:3
5
作者 任景玲 姜喆 +3 位作者 张桂玲 张国玲 刘素美 许东峰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283-290,共8页
本文讨论了2006年12月冬季和2007年8月夏季海南省万泉河、文昌/文教河河流及河口溶解态铝的含量、分布及季节差异。结果发现,万泉河冬、夏两季河流及河口溶解态铝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56±127)和(157±97)nmol/L,季节差异不明显... 本文讨论了2006年12月冬季和2007年8月夏季海南省万泉河、文昌/文教河河流及河口溶解态铝的含量、分布及季节差异。结果发现,万泉河冬、夏两季河流及河口溶解态铝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56±127)和(157±97)nmol/L,季节差异不明显。文昌/文教河冬、夏两季河流及河口溶解态铝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42±156)和(222±66)nmol/L,冬季溶解态铝的平均含量略高于夏季。万泉河溶解态铝在河海混合初期表现为清除行为,而后表现为保守混合行为,而文昌/文教河则表现出明显的非保守混合行为,在中等盐度区域存在明显外源输入,原因可能是八门湾底沉积物再悬浮过程中释放的影响。部分河流上游采样点由于受到人为活动引起的污水排放的影响,溶解态铝含量明显增加。万泉河、文昌/文教河溶解态铝的平均含量明显低于我国其他及世界主要河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 分布及季节性差异 万泉河 文昌/文教河
下载PDF
鸭绿江口溶解态铝的行为 被引量:3
6
作者 任景玲 吴莹 +1 位作者 王江涛 张经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S1期167-172,共6页
讨论1996 年5 月枯水期鸭绿江口溶解态铝的含量及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鸭绿江口溶解态铝的含量介于0.81 ~3 .56μmol/L之间;在河海混合初期铝快速清除,其后则表现为与低浓度海水的简单混合。并认为河口中悬浮颗... 讨论1996 年5 月枯水期鸭绿江口溶解态铝的含量及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鸭绿江口溶解态铝的含量介于0.81 ~3 .56μmol/L之间;在河海混合初期铝快速清除,其后则表现为与低浓度海水的简单混合。并认为河口中悬浮颗粒物的吸附解吸作用与胶态和有机结合态铝的絮凝是造成鸭绿江口水体中铝清除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绿江口 溶解 清除型分布
下载PDF
酸性森林土壤中Ca-H-Al交换过程与铝的溶解机制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郭景恒 张晓山 +1 位作者 张逸 Rolf David Vogt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2-97,共6页
华南酸性森林土壤分别在pH值为3.46、4.24和4.84条件下用含不同浓度盐基离子(Ca2+)的酸性浸提液浸提,以查明降水中盐基离子对土壤水中Al和H+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Ca2+浓度的增加,土壤浸出液中H+和Al都有增加的趋势。随着Ca2+浓度... 华南酸性森林土壤分别在pH值为3.46、4.24和4.84条件下用含不同浓度盐基离子(Ca2+)的酸性浸提液浸提,以查明降水中盐基离子对土壤水中Al和H+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Ca2+浓度的增加,土壤浸出液中H+和Al都有增加的趋势。随着Ca2+浓度的变化,H+和Al有不同的来源:当Ca2+<0.5mmol L-1时,土壤主要通过Ca-H交换机制释放H+,浸出液中Al主要来源于土壤活性铝的溶解;当Ca2+>0.5mmol L-1时,由于Ca-Al交换反应,浸出液中Al随Ca2+浓度增加而显著增加,此时H+主要来源于Al的水解反应。浸出液中pH-pAl关系也随pH值(或Ca2+浓度)的变化有显著不同:当浸出液pH>3.7(Ca2+<0.5 mmol L-1)时,浸出液中Al3+活度随pH的变化幅度较小,这可能是酸性土壤中活性铝已显著流失的缘故;当pH<3.7(Ca2+>0.5 mmol L-1)时H+对于Al浓度具有较强的依赖性,故pH随Al3+活度增加而显著降低。因此,降水中盐基离子的增加能够引起土壤水乃至地表水中酸性阳离子(特别是Al)的迅速增加,可能造成对水生生物的突发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换反应 溶解 盐基离子 酸性森林土壤
下载PDF
浮游植物水华对溶解态铝的清除机制:现场培养结果启示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召伟 任景玲 +2 位作者 金杰 刘素美 石金辉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5-92,共8页
本文通过现场Al加富培养实验探讨浮游植物细胞生长过程对溶解态Al的清除机制。实验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N/P/Si加富组,N/P/Si/Al加富组和沙尘添加组。结果表明:对照组浮游植物细胞的比生长率为0.46d-1,两个营养盐加富组的比生长率增加... 本文通过现场Al加富培养实验探讨浮游植物细胞生长过程对溶解态Al的清除机制。实验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N/P/Si加富组,N/P/Si/Al加富组和沙尘添加组。结果表明:对照组浮游植物细胞的比生长率为0.46d-1,两个营养盐加富组的比生长率增加至0.68d-1,沙尘添加组的比生长率介于两者之间。培养过程中营养盐含量不断下降,直至消耗殆尽。对照组和N/P/Si加富组中溶解态Al浓度缓慢下降,而N/P/Si/Al加富组中溶解态Al的浓度在指数增长期降低约40%,在衰亡期显著回升,沙尘添加组中溶解态Al的浓度随培养时间不断升高。利用草酸盐淋洗试剂区分指数增长期浮游植物细胞中Al的存在形态,对照组"细胞中总Al"和"细胞内结合态Al"的含量分别为(3.6±0.1)mg/g和(2.1±0.3)mg/g,而N/P/Si/Al加富组"细胞中总Al"和"细胞内结合态Al"的含量分别增加至(5.1±0.3)mg/g和(3.2±0.4)mg/g。浮游植物细胞的生长能够显著清除海洋中溶解态Al,其清除机制是细胞内吸收作用为主,细胞外吸附作用为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 浮游植物水华 细胞内结合态Al 现场培养实验 黄海
下载PDF
柠檬酸存在下酸性土壤中铝溶解动力学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李九玉 徐仁扣 《生态环境》 CSCD 2004年第4期641-642,共2页
用一次平衡法研究了柠檬酸存在下砖红壤和红壤中铝的溶解动力学并与高岭石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土壤铝的溶解速率比高岭石中的大得多,这主要因为土壤中交换态铝和无定形氧化铝的溶解速率较快,而粘土矿物中铝的溶解速率比较缓慢.红壤... 用一次平衡法研究了柠檬酸存在下砖红壤和红壤中铝的溶解动力学并与高岭石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土壤铝的溶解速率比高岭石中的大得多,这主要因为土壤中交换态铝和无定形氧化铝的溶解速率较快,而粘土矿物中铝的溶解速率比较缓慢.红壤中硅、铝释放量的比较证明了这一假设,反应41.5 h,硅的释放量仅为铝的8%.48 h内铝的溶解动力学曲线可分为3个阶段:0~30 min的快反应阶段,主要是土壤交换态铝和结晶不良的氧化铝的溶解;30~120 min的较快反应阶段,主要是铝氧化物的溶解;120 min后的慢反应阶段,主要是氧化铝和粘土矿物中铝的溶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土壤 溶解 动力学 柠檬酸
下载PDF
Na_3AlF_6-Al_2O_3熔盐中铝溶解度的测定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跃宏 翟秀静 +3 位作者 李斌川 周杨 杨超 冯乃祥 《冶金分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11,共5页
研究了铝在Na3AlF6-Al2O3熔盐中溶解度的测定方法。采用氟化钠与试样在高温下熔融,熔融物溶解水后加入硼酸-氢氧化钠溶液,过滤沉淀将氧化铝除去,取其中一部分溶液在pH5.5~6.0的条件下,加入过量的EDTA标准溶液,加热煮沸使之与铝完全络合... 研究了铝在Na3AlF6-Al2O3熔盐中溶解度的测定方法。采用氟化钠与试样在高温下熔融,熔融物溶解水后加入硼酸-氢氧化钠溶液,过滤沉淀将氧化铝除去,取其中一部分溶液在pH5.5~6.0的条件下,加入过量的EDTA标准溶液,加热煮沸使之与铝完全络合,以二甲酚橙作指示剂,用锌标准溶液滴定过量的EDTA,从而得到Na3AlF6-Al2O3熔盐中铝离子的含量,再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测定另一部分溶液中氟含量,计算得到冰晶石中铝离子含量,采用减氟法得到铝在Na3AlF6-Al2O3体系中溶解量。这个值是用来表征铝在电解质熔体中的溶解损失能力的大小,对生产工艺很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TA 氟离子选择电极 Na3AlF6-Al2O3熔盐 溶解
下载PDF
闽浙沿岸海域溶解态铝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发明 任景玲 +4 位作者 张国玲 张金娥 樊孝鹏 郝锵 刘素美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3-72,共10页
闽浙沿岸海域是我国赤潮多发区之一,为研究浮游植物对铝的清除提供了良好的场所。于2007年5月和2008年5月对该区域溶解态铝的分布进行了调查分析,讨论了水团混合、悬浮颗粒物以及浮游植物水华对溶解态铝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溶解态铝的... 闽浙沿岸海域是我国赤潮多发区之一,为研究浮游植物对铝的清除提供了良好的场所。于2007年5月和2008年5月对该区域溶解态铝的分布进行了调查分析,讨论了水团混合、悬浮颗粒物以及浮游植物水华对溶解态铝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溶解态铝的分布表现为近岸高、远岸低、表层浓度低于底层的特点,统计分析显示两年观测的结果无显著差异。影响溶解态铝分布的因素主要有水团混合和底沉积物的再悬浮,此外浮游植物水华对溶解态铝也具有一定的清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 水团混合 悬浮颗粒物 浮游植物 闽浙沿岸
下载PDF
南海中南部溶解态铝初探:促进甲藻生长?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琼 谭烨辉 +2 位作者 周林滨 柯志新 黄良民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8-86,共9页
2011年11月28日至2012年1月12日期间,通过对南海18°N至5°N海域25个站点78个溶解态铝样品的采集分析及所获得的浮游植物数据,首次研究报道了南海中南部海域溶解态铝的空间分布特征,探讨其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 2011年11月28日至2012年1月12日期间,通过对南海18°N至5°N海域25个站点78个溶解态铝样品的采集分析及所获得的浮游植物数据,首次研究报道了南海中南部海域溶解态铝的空间分布特征,探讨其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表层海水中溶解态铝平均含量138.3±39.1nmol·L-1,呈现陆架高、海盆和岛礁区低的水平分布特点;表层浮游植物共57属132种,分别属于硅藻门38属72种,甲藻门18属58种,蓝藻门1属2种,细胞总丰度在(0.75~21.09)×103cell·dm-3之间,表层溶解态铝的分布与甲藻总丰度(n=22, r=0.55, <0.01)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就垂直分布而言,溶解态铝在0~100m水深内变化剧烈,在100~300m深度范围内,溶解态铝变化不明显,200m处稍有增加;溶解态铝的垂直分布与营养盐相关性不显著,与叶绿素 a 浓度(n=16, r=0.58, <0.05)、浮游植物总丰度(n=16, r=0.59, <0.05)和甲藻总丰度(n=15, r=0.69, <0.01)显著正相关,推测冬季溶解态铝对南海甲藻生长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 分布 甲藻 南海中南部
下载PDF
桑沟湾溶解态铝的分布、季节变化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4
13
作者 房瑞雪 任景玲 +3 位作者 李磊 蒋增杰 杜金洲 方建光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42-351,共10页
基于2011-04,2011-08,2011-10和2012-01对桑沟湾海域大面调查的资料,利用改进的荧光镓(LMG)分子荧光光谱分析法测定溶解态铝的含量,研究了桑沟湾溶解态铝的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4个航次桑沟湾溶解态铝的平均浓度分别是(47.3... 基于2011-04,2011-08,2011-10和2012-01对桑沟湾海域大面调查的资料,利用改进的荧光镓(LMG)分子荧光光谱分析法测定溶解态铝的含量,研究了桑沟湾溶解态铝的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4个航次桑沟湾溶解态铝的平均浓度分别是(47.3±14.4),(56.0±14.6),(64.5±11.3)和(32.1±6.0)nmol/L,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即秋季最高,夏季、春季次之,冬季最低。除几个异常站位外,溶解态铝的分布大致呈现随离岸距离的增加其浓度逐渐降低的趋势。夏季表层溶解态铝的浓度在近岸出现低值,夏、秋季湾口北部均出现高值。影响桑沟湾溶解态铝分布的主要因素包括与黄海的水交换、河流及地下水、浮游植物和养殖生物、悬浮颗粒物。根据简单箱式模型对桑沟湾溶解态铝的通量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除了河流和大气沉降外,桑沟湾溶解态铝还存在其他的源。与相邻的爱莲湾和俚岛湾相比,桑沟湾溶解态铝的浓度在春季较高,在夏季较低。与世界大洋相比,桑沟湾溶解态铝的浓度全年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 分布 季节变化 影响因素 桑沟湾
下载PDF
长江口邻近海域溶解态铝的分布及季节变化 被引量:2
14
作者 闫丽 任景玲 +4 位作者 罗建 吴莹 周锋 郝锵 刘素美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259-266,共8页
基于2006年6、8、10月对长江口邻近海域的大面调查资料,分析了溶解态Al的分布及季节变化,讨论了水团混合、悬浮颗粒物及浮游植物水华对溶解态铝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航次溶解态铝的水平分布规律相似,都是近岸浓度最高,随着离岸距离... 基于2006年6、8、10月对长江口邻近海域的大面调查资料,分析了溶解态Al的分布及季节变化,讨论了水团混合、悬浮颗粒物及浮游植物水华对溶解态铝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航次溶解态铝的水平分布规律相似,都是近岸浓度最高,随着离岸距离的增加浓度降低,6、8、10月溶解态Al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19±77)、(109±80)和(138±73)nmol/L,统计结果表明该海域的溶解态铝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影响溶解态铝分布的主要因素有水团混合、底沉积物的再悬浮以及浮游植物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 分布 季节变化 影响因素 长江口邻近海域
下载PDF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2012年3月和7月溶解态铝的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颖 任景玲 +3 位作者 李发明 王召伟 张许州 张瑞峰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35,共11页
分别于2012年3月和7月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水体中溶解态铝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在2012年3月至2013年11月期间对长江徐六泾进行了连续观测。结果表明,徐六泾溶解态铝在夏季出现最高值,在冬季呈现最低值,平均值分别为(313... 分别于2012年3月和7月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水体中溶解态铝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在2012年3月至2013年11月期间对长江徐六泾进行了连续观测。结果表明,徐六泾溶解态铝在夏季出现最高值,在冬季呈现最低值,平均值分别为(313±130)nmol/L和(140±43)nmol/L,表现出与径流量相似的季节变化规律。受陆源输入变化的影响,长江口溶解态铝的浓度由近岸向外海逐渐降低,且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即7月明显高于3月。3月表、底层海水中溶解态铝的浓度范围分别为21~129nmol/L和27~146nmol/L,平均值分别为(49±21)nmol/L和(59±27)nmol/L;7月表、底层溶解态铝的浓度范围分别为6~332nmol/L和9~252nmol/L,平均值分别为(66±69)nmol/L和(83±74)nmol/L。在7月,表、底层溶解态铝呈现显著性差异,底层沉积物的再悬浮可能是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调查结果表明,溶解态铝在长江口呈现出清除型行为,清除主要发生在咸淡水混合初期,初步计算出7月份溶解态铝的清除率约为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 分布 季节变化 清除百分数 长江口
下载PDF
铝在复杂铝电解质中的溶解损失量 被引量:3
16
作者 冯森 张一帆 +5 位作者 刘兆顺 刘爱民 石忠宁 王兆文 邱仕麟 高炳亮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530-2540,共11页
氩气气氛下,采用质量法测定铝在简单电解质(SE)、高钾电解质(HPE)和高锂电解质(HLE)中的溶解损失量。结果表明:铝的溶解损失除了与铝的溶解反应和Al4C3的生成反应有关外,还与铝−炭原电池的形成有关。在本文的实验条件下,铝在简单电解质... 氩气气氛下,采用质量法测定铝在简单电解质(SE)、高钾电解质(HPE)和高锂电解质(HLE)中的溶解损失量。结果表明:铝的溶解损失除了与铝的溶解反应和Al4C3的生成反应有关外,还与铝−炭原电池的形成有关。在本文的实验条件下,铝在简单电解质和高钾电解质中的溶解损失速率在0.18~0.22 mg/(cm^(2)∙min)范围内,远低于铝在高锂电解质中的溶解损失速率0.35 mg/(cm^(2)∙min)。高锂电解质中铝−炭电池反应造成的铝溶解损失速率远高于其他两种铝电解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 质量法 复杂电解质 溶解损失 −炭原电池
下载PDF
秋、夏季珠江口、南海北部陆坡溶解态铝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小红 任景玲 +2 位作者 郭颖 李磊 张瑞峰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21,共12页
于2014年10月和2015年6月对珠江口、南海北部陆坡区域溶解态铝的分布进行观测,探讨影响其分布及季节差异的主要因素,并以其作为示踪因子探讨潜在的陆源物质跨陆架输送途径。研究结果显示,夏、秋季珠江口盐度为0时溶解态铝的浓度分别为69... 于2014年10月和2015年6月对珠江口、南海北部陆坡区域溶解态铝的分布进行观测,探讨影响其分布及季节差异的主要因素,并以其作为示踪因子探讨潜在的陆源物质跨陆架输送途径。研究结果显示,夏、秋季珠江口盐度为0时溶解态铝的浓度分别为690.0 nmol/L和360.0 nmol/L,在淡咸水混合初期溶解态铝迅速自水体清除,夏季的清除率(55.8%)大于秋季(29.7%)。在南海北部陆坡区域,夏季表层溶解态铝浓度表现为沿纬线方向西高东低的分布特点,秋季则相反;夏、秋季底层溶解态铝浓度均呈现出随着离岸距离增加逐渐降低的分布趋势。秋季溶解态铝浓度的分布与盐度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表明其行为近乎保守,陆架混合水及黑潮次表层水等水团混合是影响南海北部陆坡区域溶解态铝分布的主要因素。并且以溶解态铝作为示踪因子发现,在21.6~22.2 kg/m^3密度面区间存在自陆架向陆坡方向的跨陆架输送。而夏季陆坡中部受到珠江冲淡水的影响出现低盐水舌,但溶解态铝的浓度相对较低,表现出明显的不保守行为。浮游植物的清除作用是导致夏季陆坡区域溶解态铝分布异常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 分布 影响因素 跨陆架输送 珠江口 南海北部陆坡
下载PDF
溶解态铝对海洋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聚球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史荣君 李志红 +1 位作者 周林滨 谭烨辉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8,共8页
通过现场一次性和半连续培养实验研究了溶解态铝(Al^(3+))对海洋浮游植物的影响。结果表明,Al通过抑制束毛藻(Trichodesmium sp.)的生长使micro级浮游植物的总丰度下降,导致硅藻和甲藻的比重增加,进而改变micro级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而... 通过现场一次性和半连续培养实验研究了溶解态铝(Al^(3+))对海洋浮游植物的影响。结果表明,Al通过抑制束毛藻(Trichodesmium sp.)的生长使micro级浮游植物的总丰度下降,导致硅藻和甲藻的比重增加,进而改变micro级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而对pico级浮游植物的生长则具有先抑制后促进的作用,在培养后期通过促进聚球藻(Synechococcus sp.)的生长使总丰度增加。并且,在溶解态Al的长期作用下聚球藻的生长仍受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尤其20μmol·L^(-1)的Al显著促进了pico级浮游植物的总丰度及聚球藻的生长(P<0.05)。溶解态Al对聚球藻生长的促进作用是通过促进其藻红蛋白、藻蓝蛋白、别藻蓝蛋白和叶绿素a 4种光色素的合成,使光合系统Ⅱ(PSⅡ)的最大光能转化效率增大,进而使聚球藻的比生长速率及总丰度升高。同时,Al在促进聚球藻分裂生长的同时也促进了单位细胞内有机碳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 micro级浮游植物 pico级浮游植物 聚球藻 光合作用
下载PDF
酸沉降影响下庐山森林土壤溶液铝形态分异 被引量:13
19
作者 王连峰 潘根兴 +4 位作者 张乐华 黄明星 石盛莉 李玉红 董小卫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45-48,共4页
采用 8 羟基喹啉络合比色法测定了庐山森林生态系统不同季节、不同植被下以及根圈与非根圈剖面土壤溶液中溶解态铝的含量及其变异。结果表明 ,供试土壤中酸溶性铝、单核铝和多核铝的含量分别变化于 0 6~ 3 8mg/kg ,0 3~2 8mg/kg和... 采用 8 羟基喹啉络合比色法测定了庐山森林生态系统不同季节、不同植被下以及根圈与非根圈剖面土壤溶液中溶解态铝的含量及其变异。结果表明 ,供试土壤中酸溶性铝、单核铝和多核铝的含量分别变化于 0 6~ 3 8mg/kg ,0 3~2 8mg/kg和 0 1~ 1 1mg/kg范围内。土壤溶液中溶解铝明显受植物类型和根系活动的影响 ,所测定的 3种形态铝含量均表现为随剖面深度而减少 ,针叶林植被下高于阔叶林 ,而非根圈土与根圈土差异不大。溶解铝的形态与含量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异 ,秋、冬季铝含量偏高且单核铝 /多核铝比值较高 ,而春、夏季偏低。结果还表明酸沉降影响下的土壤酸化促进了森林土壤中铝的移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土壤 酸沉降 溶解铝 庐山 形态
下载PDF
浮游植物对溶解态Al的清除作用实验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召伟 任景玲 +2 位作者 闫丽 谢芳 苏荣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7140-7147,共8页
近期黄、东海溶解态Al调查结果显示,赤潮爆发过程中溶解态Al的含量会明显降低,说明浮游植物生长对Al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此背景下通过实验室培养,探讨了不同浓度Al加富条件下部分硅藻(新月菱形藻、中肋骨条藻、威氏海... 近期黄、东海溶解态Al调查结果显示,赤潮爆发过程中溶解态Al的含量会明显降低,说明浮游植物生长对Al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此背景下通过实验室培养,探讨了不同浓度Al加富条件下部分硅藻(新月菱形藻、中肋骨条藻、威氏海链藻)和甲藻(东海原甲藻)对溶解态Al的清除机制。结果表明:培养液中溶解态Al在硅藻的指数生长期会出现明显的下降,在衰亡期略有回升,而甲藻生长过程对水体中溶解态Al的这种清除相对于硅藻并不明显。采用痕量元素淋洗试剂对浮游植物进行淋洗,以区分细胞内结合态Al和细胞外吸附态Al的含量。淋洗实验结果表明:指数生长期硅藻细胞内结合态Al占浮游植物细胞内总Al含量的比例约为20%—80%,且稳定期的硅藻细胞内结合态Al的比例较指数生长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说明硅藻在生长过程中会主动吸收溶液中的溶解态Al,实验结果对深入认识Al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 细胞内结合态 清除机制 硅藻 甲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