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积雪融雪过程中水、热、溶质耦合运移规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
作者 陈晓飞 田静 +4 位作者 张雪萍 王铁良 谢立群 魏丹 杨国范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88-292,共5页
大气污染的加剧,形成大量的酸性雨,在冬季则以酸性雪的形式出现.酸性雪对土壤环境、水环境及生态环境的影响已经引起世界性的关注,而对于积雪、融雪过程中水、热、溶质耦合运移规律的研究是评价和预测这些影响的理论基础.在查阅大量中... 大气污染的加剧,形成大量的酸性雨,在冬季则以酸性雪的形式出现.酸性雪对土壤环境、水环境及生态环境的影响已经引起世界性的关注,而对于积雪、融雪过程中水、热、溶质耦合运移规律的研究是评价和预测这些影响的理论基础.在查阅大量中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该领域的研究历史、发展现状和尚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雪过程 融雪过程 空气污染 溶质耦合运移
下载PDF
冻结条件下非饱和土水、热、溶质耦合运移模拟 被引量:1
2
作者 张鸿亮 陈晓飞 胡宇祥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78-80,89,共4页
冰土地带在我国有广泛的分布,研究冻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对在冻土地带建设各种工程具有重要意义。以土壤水动力学、土壤溶质运移、冻土物理学为基础,建立了在冻结条件下非饱和土壤水、热、溶质耦合迁移的数学模型,采用Crank-Nicolsen差分... 冰土地带在我国有广泛的分布,研究冻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对在冻土地带建设各种工程具有重要意义。以土壤水动力学、土壤溶质运移、冻土物理学为基础,建立了在冻结条件下非饱和土壤水、热、溶质耦合迁移的数学模型,采用Crank-Nicolsen差分格式及线性化迭代法进行求解。通过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对比,发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表明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是可靠的,为研究含多种溶质的水、热、溶质耦合运移以及田间水、热、溶质耦合运移奠定了一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冻结 溶质耦合运移 有限差分法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土壤水流与溶质耦合运移问题的混合元-迎风广义差分法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焕荣 《计算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0,共10页
本文研究了一维非饱和土壤水流与溶质耦合运移问题的数学模型,建立了求其数值解的守恒混合元-迎风广义差分格式.对非线性土壤水分入渗方程,采用守恒混合元法进行离散模拟,同时得到了土壤含水量和水分通量;而对对流-扩散形式的溶质运移方... 本文研究了一维非饱和土壤水流与溶质耦合运移问题的数学模型,建立了求其数值解的守恒混合元-迎风广义差分格式.对非线性土壤水分入渗方程,采用守恒混合元法进行离散模拟,同时得到了土壤含水量和水分通量;而对对流-扩散形式的溶质运移方程,利用迎风的广义差分法离散求解.且分析了解的存在唯一性,并讨论了误差估计.最后给出数值算例,模拟结果表明利用本文格式来求解非饱和土壤水流与溶质耦合运移问题是可靠的,且该格式具有稳定性和可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守恒混合元法 迎风广义差分法 数值模拟 水流与溶质耦合运移问题
原文传递
裂隙岩体渗流溶质运移耦合离散裂隙模型数值计算方法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馨馨 徐轶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64-1171,共8页
研究裂隙岩体渗流溶质运移问题对于岩土工程地下水污染物预测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离散裂隙网络模型,采用实体单元模拟基质岩块、无厚度单元模拟复杂裂隙网络,提出了裂隙岩体渗流溶质运移耦合的三维数值计算方法。针对无反应项和含反... 研究裂隙岩体渗流溶质运移问题对于岩土工程地下水污染物预测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离散裂隙网络模型,采用实体单元模拟基质岩块、无厚度单元模拟复杂裂隙网络,提出了裂隙岩体渗流溶质运移耦合的三维数值计算方法。针对无反应项和含反应项两种情况,通过算例分析了单裂隙中溶质迁移行为,并与精细模拟方法、解析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进一步将该法应用于预测大规模裂隙岩体溶质浓度分布规律及发展趋势,并评价了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法可有效模拟裂隙网络、基质岩块中水分溶质传输行为;由于贯通裂隙网络的优势流影响,溶质羽主要受控于裂隙水的对流作用,出现了高度非均匀分布现象;通过参数敏感性分析发现,相较于岩块基质的扩散作用,裂隙开度产生的对流作用是影响浓度场分布的主控因素。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该法可大幅减小计算量和计算时长,对于解决含复杂裂隙网络岩体渗流传质的三维数值模拟问题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岩体 渗流溶质运移耦合 离散裂隙网络 三维有限元计算
下载PDF
基于GMS的北京市朝阳区地下水环境数值模拟与预测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郑凌云 张永祥 +1 位作者 贾瑞涛 章蓬勃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4-123,共10页
为研究北京市朝阳区地下水压采过程中硝酸盐污染发展趋势,基于近年来地下水观测资料及钻孔资料,利用地下水数值模拟软件GMS,建立地下水水流和溶质运移耦合模型,对研究区地下水硝酸盐的迁移扩散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分别预测了5 a后在丰水... 为研究北京市朝阳区地下水压采过程中硝酸盐污染发展趋势,基于近年来地下水观测资料及钻孔资料,利用地下水数值模拟软件GMS,建立地下水水流和溶质运移耦合模型,对研究区地下水硝酸盐的迁移扩散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分别预测了5 a后在丰水年、平水年和枯水年三种情景下硝酸盐的分布状况和浓度变化趋势。研究表明:地下水压采过程中,研究区地下水位基本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平水年地下水漏斗中心水位上升2.0~2.5 m,地下水呈西南向东北流向。硝酸盐污染羽的扩散方向与地下水流动方向较为一致,污染中心北侧污染羽向东北方向扩散,且丰水年扩散距离最远。整个区域内Ⅰ、Ⅱ类水质面积逐渐减小。污染较严重的西南地区硝酸盐浓度有所降低,且浓度梯度减小。研究区地下水流与溶质运移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应加强对地下水资源的科学调度,防止地下水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阳区 地下水压采 硝酸盐污染 数值模拟 水质 水环境 二维地下水水流-溶质运移耦合模型 水污染风险
下载PDF
Mathematical model for coupled reactive flow and solute transport during heap bioleaching of copper sulfide 被引量:5
6
作者 尹升华 吴爱祥 +1 位作者 李希雯 王贻明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5期1434-1440,共7页
Based on the momentum and mass conservation equations, a comprehensive model of heap bioleaching process is developed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hemical reactions, solution flow, gas flow, and solute tran... Based on the momentum and mass conservation equations, a comprehensive model of heap bioleaching process is developed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hemical reactions, solution flow, gas flow, and solute transport within the leaching system. The governing equations are solved numerically using the COMSOL Multiphysics software for the coupled reactive flow and solute transport at micro-scale, meso-scale and macro-scale levels. At or near the surface of ore particle, the acid concentration is relative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entral area, while the concentration gradient decreases after 72 d of leaching. The flow simulation between ore particles by combining X-ray CT technology shows that the highest velocity in narrow pore reaches 0.375 m/s. The air velocity within the dump shows that the velocity near the top and side surface is relatively high, which leads to the high oxygen concentration in that area. The coupled heat transfer and liquid flow process shows that the solution can act as an effective remover from the heap, dropping the highest temperature from 60 to 38 ℃. The reagent transfer coupled with solution flow is also analyzed. The results obtained allow us to obtai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fundamental physical phenomenon of the bioleaching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per sulphide heap bioleaching leaching reaction solution flow solute transport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