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渗透微生物燃料电池反向溶质通量和膜污染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段亮 李世龙 邢飞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50-1160,共11页
正渗透微生物燃料电池(OsMFC)采用正渗透(FO)膜代替传统微生物燃料电池(MFC)中的质子交换膜,可以在回收生物电的同时借助FO膜对原料液即阳极污水进行处理并提取高质量水,该技术受到广泛关注。与传统MFC相比,OsMFC在产电性能和出水水质... 正渗透微生物燃料电池(OsMFC)采用正渗透(FO)膜代替传统微生物燃料电池(MFC)中的质子交换膜,可以在回收生物电的同时借助FO膜对原料液即阳极污水进行处理并提取高质量水,该技术受到广泛关注。与传统MFC相比,OsMFC在产电性能和出水水质方面均有提升。但是,FO膜的引入使得OsMFC系统反向溶质扩散和膜污染等问题十分突出,进而导致FO膜的水通量降低,OsMFC的产电和产水性能下降,限制了OsMFC的发展和应用。随着近年来材料和生物等领域的不断发展,上述问题可以通过合理的技术手段解决。从优化OsMFC性能出发,重点从反向溶质通量(RSF)控制和膜污染控制2个方面对近几年的研究进行分析和总结,主要包括通过膜材料的选择、汲取液的选择和OsMFC系统内产电对RSF进行抑制,以及通过膜污染形成机制、膜污染的技术调控、膜污染清洗、膜材料的改性和阳极微生物的筛选与培养对膜污染进行控制,并对未来OsMFC的RSF和膜污染的控制技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渗透微生物燃料电池(OsMFC) 反向溶质通量(RSF) 汲取液 膜污染 正渗透(FO)膜 产电 膜材料
下载PDF
陆架浅海沉积物—海水界面溶质通量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吴增茂 张新玲 +1 位作者 刘素美 万小芳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28,共6页
陆架浅海沉积物—海水界面上的溶解态生源物质通量的准确估算是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中的关键性问题之一。由于底栖生物活动以及海流、海浪及潮波与海底地形地物相互作用的影响 ,使得该通量的准确估算十分困难。本文综合分析讨论了近... 陆架浅海沉积物—海水界面上的溶解态生源物质通量的准确估算是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中的关键性问题之一。由于底栖生物活动以及海流、海浪及潮波与海底地形地物相互作用的影响 ,使得该通量的准确估算十分困难。本文综合分析讨论了近年来提出的各种计算该类通量的物理模型及参数的确定方法 ,并结合在中国黄、东海等陆架浅海水层—底栖生态动力学耦合模型研究的需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质通量 陆架浅海 沉积物-海水界面 通量 计算方法
下载PDF
自主式深海海底溶质通量原位观测站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于新生 阎子衿 +3 位作者 朱明亮 李栋 姜子可 崔尚公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50-161,共12页
针对深入了解深海海底界面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动态变化过程及机制的观测需求,综述了自主式海底观测站(着陆器,lander)在深海海底溶质通量监测的研究进展。探讨了海底观测站的设计与实施技术,分析总结了深海自主式原位观测站在沉积物-水... 针对深入了解深海海底界面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动态变化过程及机制的观测需求,综述了自主式海底观测站(着陆器,lander)在深海海底溶质通量监测的研究进展。探讨了海底观测站的设计与实施技术,分析总结了深海自主式原位观测站在沉积物-水界面化学组分通量的观测机理,讨论了自主式海底观测站的国内外发展现状。自主式海底观测站具有可灵活机动选择观测地点、操作简单、便于多参数综合测量的特点,为获取深海海底长时空尺度综合参数资料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根据目前深海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特点,提出了自主式海底观测站面临的问题与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海底 原位观测 溶质通量 自主式海底观测站 生物地球化学
下载PDF
正渗透过程中水与溶质的传递现象 被引量:9
4
作者 边丽霞 方彦彦 王晓琳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813-2820,共8页
正渗透是一种利用渗透原理的新兴膜技术,近年来在国内外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解析该过程中溶剂水的传递和驱动溶质的反向传递对其发展和应用至为关键。首先开展了两种膜的取向下,正渗透过程中的水通量和溶质反向摩尔通量的实验研究。当驱... 正渗透是一种利用渗透原理的新兴膜技术,近年来在国内外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解析该过程中溶剂水的传递和驱动溶质的反向传递对其发展和应用至为关键。首先开展了两种膜的取向下,正渗透过程中的水通量和溶质反向摩尔通量的实验研究。当驱动溶液在膜分离层侧时,水通量更高,而溶质反向摩尔通量更低,表明水的传递对溶质的反向传递有限制作用。而后分别考察了不同的单一溶质和二元混合溶质作为驱动溶质时,水和溶质的传递现象。当单一中性溶质或电解质作为驱动溶质时,水通量和溶质反向摩尔通量均随驱动溶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在相同操作条件下,驱动溶质的扩散系数越小,溶质反向摩尔通量越小;中性溶质与电解质混合溶液为驱动溶液时,溶质分子之间存在耦合传递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渗透 通量 溶质反向摩尔通量 传递现象
下载PDF
快速凝固中局部非平衡溶质截留的分析模型(英文) 被引量:2
5
作者 S. L. SOBOLEV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11期2749-2755,共7页
对二元合金快速凝固过程中的局部非平衡扩散模型(LNDM)进行改进。改进的模型考虑了熔体中溶质浓度和溶质通量流场与局部平衡的偏差。采用双曲函数扩散方程求得了熔体中溶质浓度和通量的准确解。结果表明,对任何固?液界面的动力学,当有... 对二元合金快速凝固过程中的局部非平衡扩散模型(LNDM)进行改进。改进的模型考虑了熔体中溶质浓度和溶质通量流场与局部平衡的偏差。采用双曲函数扩散方程求得了熔体中溶质浓度和通量的准确解。结果表明,对任何固?液界面的动力学,当有效扩散系数DbLNDM→0和在v→vDb发生完全溶质截留KLNDM(v)→1时,凝固过程将由扩散控制转变为完全的热控制。非扩散凝固和完全溶质截留的临界参数为在溶体中的扩散速度vDb,考察了不同界面动力学途径的溶质截留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合金 溶质截留 快速凝固 局部非平衡扩散 双曲扩散方程 溶质浓度 溶质通量流场
下载PDF
二元汲取液的优选及配比试验研究
6
作者 刘旭东 梁异璞 +1 位作者 赵昊然 孔喜鑫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39-1144,共6页
目的 确定二元汲取液的最优组合与最佳配比,探究二元汲取液渗透性能的稳定性与处理工艺的可行性。方法 以NaCl、CaCl_(2)、MgCl_(2)、KCl为基础配制4种二元汲取液,对4种二元汲取液的水通量、反向溶质通量、特定水通量以及经济性进行比较... 目的 确定二元汲取液的最优组合与最佳配比,探究二元汲取液渗透性能的稳定性与处理工艺的可行性。方法 以NaCl、CaCl_(2)、MgCl_(2)、KCl为基础配制4种二元汲取液,对4种二元汲取液的水通量、反向溶质通量、特定水通量以及经济性进行比较,改变温度、流速等条件比较单盐汲取液与二元汲取液水通量的变化情况。结果 性能最优的二元汲取液组合为CaCl_(2)+KCl和MgCl_(2)+NaCl,最佳质量比分别为1∶1和1∶2;二元汲取液水通量均高于单盐汲取液,且反向溶质通量小;温度、流速对二元汲取液水通量的影响程度相比于单盐汲取液小。结论 性能最优的二元汲取液既具有小分子无机盐汲取液的高水通量,同时也具有大分子汲取液的低盐反渗,最佳质量比的二元汲取液正渗透性能稳定,经济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渗透 二元汲取液 通量 反向溶质通量 特定水通量
下载PDF
正渗透膜活性层朝向对正渗透过程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王毅 谢朝新 +1 位作者 周宁玉 刘帅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49-53,共5页
为了研发和实用化PA正渗透系统,通过在线实时监测研究了一种新型聚酰胺(PA)正渗透膜的活性层在朝向料液(active layer-facing-feed solution,AL-FS)和汲取液(active layer-facing-draw solution,Al-DS)2种模式下的正渗透水通量、反向溶... 为了研发和实用化PA正渗透系统,通过在线实时监测研究了一种新型聚酰胺(PA)正渗透膜的活性层在朝向料液(active layer-facing-feed solution,AL-FS)和汲取液(active layer-facing-draw solution,Al-DS)2种模式下的正渗透水通量、反向溶质通量、特性反向通量和脱盐率等4大因素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汲取液浓度较低时,2种模式下的水通量、反向溶质通量大致相当;在汲取液浓度较高时,AL-DS模式的水通量要高于AL-FS模式的水通量,同时,AL-DS模式的反向溶质通量大约是AL-FS模式的反向溶质通量的2倍;在AL-FS模式下的特性反向溶质通量略低于AL-DS模式下的特性反向溶质通量;AL-FS模式下的脱盐率略高于AL-DS模式下的脱盐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渗透 聚酰胺 通量 反向溶质通量 特性反向溶质通量 脱盐
下载PDF
三醋酸纤维(CTA)正渗透膜活性层朝向对正渗透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王毅 谢朝新 +1 位作者 周宁玉 李洪 《四川环境》 2014年第2期17-24,共8页
本文通过在线实时监测研究了三醋酸纤维(CTA)正渗透膜的活性层在朝向料液(AL-FS)和汲取液(AL-DS)两种模式下的正渗透水通量、反向溶质通量、特性反向溶质通量等因素及其变化规律。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了三醋酸纤维膜(CTA)对于不同浓度苦... 本文通过在线实时监测研究了三醋酸纤维(CTA)正渗透膜的活性层在朝向料液(AL-FS)和汲取液(AL-DS)两种模式下的正渗透水通量、反向溶质通量、特性反向溶质通量等因素及其变化规律。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了三醋酸纤维膜(CTA)对于不同浓度苦咸水的处理,当苦咸水浓度为2000ppmNaCl、5000ppmNaCl、8000ppmNaCl时,CTA膜活性层朝向对脱盐率几乎没有影响,AL-FS模式和AL-DS模式的脱盐率分别为96.49%和96.13%、97.40%和96.38%、98.04%和96.81%。研究结果对于进一步开发CTA正渗透系统和实用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渗透 通量 反向溶质通量 特性反向溶质通量 脱盐 三醋酸纤维
下载PDF
土壤水动力弥散系数的室内测定 被引量:16
9
作者 邵爱军 刘广明 杨劲松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4-189,共6页
用粉砂壤土进行了室内非饱和水动力弥散试验 ,依据质量守恒原理 ,推导了水动力弥散系数的计算公式 ,根据垂直土柱法测定的土壤水盐动态数据 ,计算了非饱和粉砂壤土的水动力弥散系数 ,并建立了该土壤水动力弥散系数与孔隙流速之间的关系... 用粉砂壤土进行了室内非饱和水动力弥散试验 ,依据质量守恒原理 ,推导了水动力弥散系数的计算公式 ,根据垂直土柱法测定的土壤水盐动态数据 ,计算了非饱和粉砂壤土的水动力弥散系数 ,并建立了该土壤水动力弥散系数与孔隙流速之间的关系。该方法物理概念清楚 ,计算公式简单实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动力弥散系数 溶质通量 非饱和土壤 土壤 室内测定
下载PDF
土壤水动力弥散系数的室内测定 被引量:7
10
作者 翟春生 邵爱军 +1 位作者 彭建平 张永强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07年第5期87-89,共3页
用粉砂壤土进行了室内非饱和水动力弥散试验,依据质量守恒原理,推导了水动力弥散系数的计算公式,根据垂直土柱法测定的土壤水盐动态数据,计算了非饱和粉砂壤土的水动力弥散系数,并建立了该土壤水动力弥散系数与孔隙流速之间的关系。该... 用粉砂壤土进行了室内非饱和水动力弥散试验,依据质量守恒原理,推导了水动力弥散系数的计算公式,根据垂直土柱法测定的土壤水盐动态数据,计算了非饱和粉砂壤土的水动力弥散系数,并建立了该土壤水动力弥散系数与孔隙流速之间的关系。该方法物理概念清楚,计算公式简单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动力弥散系数 溶质通量 非饱和土壤
下载PDF
正向渗透除硼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璐斌 周宁玉 +1 位作者 谢朝新 黄泽明 《后勤工程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62-67,共6页
以KCl、MgCl_2溶液为汲取液(DS),研究了正向渗透(FO)除硼过程中汲取液种类与浓度对水通量、反向溶质通量以及除硼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汲取液溶质浓度增大,水通量呈非线性增加且增加幅度逐渐减小,KCl汲取液对应的水通量随溶质浓度... 以KCl、MgCl_2溶液为汲取液(DS),研究了正向渗透(FO)除硼过程中汲取液种类与浓度对水通量、反向溶质通量以及除硼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汲取液溶质浓度增大,水通量呈非线性增加且增加幅度逐渐减小,KCl汲取液对应的水通量随溶质浓度的增长率高于MgCl_2汲取液;反向溶质通量的增长规律与水通量的变化规律相似,KCl汲取液对应的反向溶质通量远大于同浓度MgCl_2汲取液;KCl汲取液的FO过程对硼的截留率大于同浓度MgCl_2汲取液;以KCl、MgCl_2溶液为汲取液的正向渗透均能将含硼水中硼的质量浓度从5 mg/L降低至0.5 mg/L,符合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对硼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向渗透 汲取液 除硼 通量 反向溶质通量
下载PDF
Hydr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Solute Dynamics of Meltwater Runoff of Urumqi Glacier No.1,Eastern Tianshan,Northwest China 被引量:10
12
作者 FENG Fang LI Zhongqin +2 位作者 JIN Shuang DONG Zhiwen WANG Feiteng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2年第4期472-482,共11页
Hydr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solute dynamics of bulk meltwater draining from Urumqi Glacier No.1 were investigated in years 2006 and 2007.The glacial meltwater was slightly alkaline with the mean pH of 7.64 and 7... Hydr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solute dynamics of bulk meltwater draining from Urumqi Glacier No.1 were investigated in years 2006 and 2007.The glacial meltwater was slightly alkaline with the mean pH of 7.64 and 7.61 in 2006 and 2007,respectively.In the meltwater,the dominant anions were the bicarbonate and sulphate,and the dominant cation was calcium.The concentration of major cations were varied as c(Ca2+) > c(Mg2+) > c(K+) > c(Na+),while the order for the cations was c(HCO3) > c(SO42) > c(NO3) > c(Cl).The total dissolved solids(TDS) in meltwater had inverse relationships with the diurnal discharge.The major ion composition of meltwater was mainly controlled by rock weathering as inferred from the Gibbs model.Furthermore,the ion ratios and Piper diagram indicated that the main processes controlling the meltwater chemistry were carbonate weathering,pyrite weathering and feldspar weathering in rocks,and Ca2+ and HCO3 were the dominant ions during the carbonate weathering process.Solute flux calculation at Glacier No.1 station suggested that chemical denudation rates were 11.46 and 13.90 ton.km 2.yr 1 in 2006 and 2007,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学特征 冰川融水 溶质通量 乌鲁木齐 中国西北 动力学 特征和 东天山
下载PDF
聚砜膜制备及正渗透处理酸性矿井水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玉玲 宋亚朋 +2 位作者 刘烈 王宇晨 王建兵 《能源环境保护》 2020年第1期30-36,共7页
采用正渗透(FO)工艺处理酸性矿井水(AMD),以NaCl为原料液、MgCl2为汲取液,研究了汲取液浓度、膜取向、流速等操作条件对正渗透水通量及反向溶质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FO对AMD中的Al^3+、Fe^2+、Cu^2+、Zn^2+等金属离子的截留率分别达到9... 采用正渗透(FO)工艺处理酸性矿井水(AMD),以NaCl为原料液、MgCl2为汲取液,研究了汲取液浓度、膜取向、流速等操作条件对正渗透水通量及反向溶质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FO对AMD中的Al^3+、Fe^2+、Cu^2+、Zn^2+等金属离子的截留率分别达到99.8%、100%、98.9%和99.5%,硫酸盐的截留率达到97.5%;采用纳滤工艺回收正渗透汲取液,对于Mg2+的截留率达到7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渗透 酸性矿井水 反向溶质通量
下载PDF
天山南坡科其喀尔冰川流域水化学侵蚀及大气CO_2沉降量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建 许君利 +2 位作者 张世强 刘时银 韩海东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03-910,共8页
2004-06-21~2004-09-10对天山南坡科其喀尔冰川作用区河水、大气降水及冰川进行水化学采样和分析实验,计算了地壳源物质的化学侵蚀率和大气CO2沉降量.分析结果表明,大气降水中溶质补给率平均为60.7kg.(km2.d)-1,占流域总溶质通量791.2k... 2004-06-21~2004-09-10对天山南坡科其喀尔冰川作用区河水、大气降水及冰川进行水化学采样和分析实验,计算了地壳源物质的化学侵蚀率和大气CO2沉降量.分析结果表明,大气降水中溶质补给率平均为60.7kg.(km2.d)-1,占流域总溶质通量791.2kg.(km2.d)-1的7.7%.冰川冰中溶质因冰溶解作用补给河水中溶质的补给率平均为60.2kg.(km2.d)-1,占7.6%.地壳源水化学侵蚀率为558.0kg.(km2.d)-1,占70.5%,是河水中可溶性离子的主要来源.其中,流出SO24-总通量为171.1kg.(km2.d)-1,主要来源于地壳水化学侵蚀补给,占90.6%,其次是大气降水补给,占5.6%;流出HCO3-总通量为308.9kg.(km2.d)-1,其中硫化物氧化作用导致碳酸盐水解补给的HCO3-为84.2kg.(km2.d)-1,在吸收大气CO2引起的碳酸化作用过程中,源于大气CO2的HCO3-与源于碳酸盐的HCO3-相等,均为112.3kg.(km2.d)-1,相当于暂时性吸收大气CO2通量为81.0kg.(km2.d)-1,占流域总溶质通量的14.2%.利用碳酸盐水解法计算的地壳溶质侵蚀通量为641.1kg.(km2.d)-1,比前者利用物质平衡原理计算过程中考虑与不考虑大气CO2沉降的结果分别相差14.9%和4.4%.本研究对于评估我国西部资料匮乏的冰川区的水化学侵蚀和冰川区对碳循环的贡献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质通量 化学侵蚀率 CO2沉降 离子 科其喀尔冰川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