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滇一型杂交粳稻恢复基因的分子鉴定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谭亚玲 谭学林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09-214,共6页
用位于水稻第 10染色体的微卫星标记OSR33、RM 2 2 8对 2 85份滇型材料进行恢复基因的分子鉴定研究 ,结果表明 :①OSR33、RM 2 2 8标记的基因型依材料的不同而出现分子量不同的带型 ,且带型与材料有关 ;②OSR33和RM 2 2 8鉴定材料的准... 用位于水稻第 10染色体的微卫星标记OSR33、RM 2 2 8对 2 85份滇型材料进行恢复基因的分子鉴定研究 ,结果表明 :①OSR33、RM 2 2 8标记的基因型依材料的不同而出现分子量不同的带型 ,且带型与材料有关 ;②OSR33和RM 2 2 8鉴定材料的准确率分别为 96 %和 90 % ;OSR33、RM 2 2 8标记的基因型值与黑染花粉率极显著正相关 ,可用于鉴别恢复系 ;③用Mapmaker/QTL软件分析供试材料的表现型 ,在OSR33、RM 2 2 8之间 ,探测到 1个与育性恢复有关的主效QTL ,可解释 83 2 %的表型变异 ,与OSR33和RM 2 2 8的遗传距离分别为 3 3cM和 7 0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一型杂交粳稻 恢复基因 分子鉴定 恢复系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下载PDF
复合肥用量对滇一型杂交粳稻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
2
作者 王石华 李德新 谭学林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5-17,21,共4页
为研究滇一型杂交粳稻对复合肥的利用效应,挖掘其产量潜力,以滇杂31、滇杂35、滇杂40为材料,分别施用4个水平的复合肥,对其产量及其构成要素进行比较。结果表明:3个杂交粳稻的有效穗数、穗粒数及单株产量均随复合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各... 为研究滇一型杂交粳稻对复合肥的利用效应,挖掘其产量潜力,以滇杂31、滇杂35、滇杂40为材料,分别施用4个水平的复合肥,对其产量及其构成要素进行比较。结果表明:3个杂交粳稻的有效穗数、穗粒数及单株产量均随复合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各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除滇杂35外,其余杂交粳稻组合的结实率在不同复合肥用量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千粒重受自身遗传特性的影响较大,环境对其影响较小,同一材料在不同肥料用量间差异不大。三个杂交粳稻均在处理Ⅳ(18kg/667m2的复合肥标准施肥)中具有最高的单株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一型杂交粳稻 复合肥用量 产量 产量构成性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