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滇丁香化学诱变的多倍体及其鉴定研究
1
作者 王乐乐 卢晓雨 +1 位作者 关文灵 李叶芳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期38-45,共8页
为获得滇丁香新种质、选育抗性新品种,用不同浓度的氨磺灵溶液浸泡滇丁香种子,以种子下胚轴膨大视为变异株,统计变异率和发芽率,通过形态学观察、气孔观察、染色体计数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确定其倍性。结果表明:15μmol/L氨磺灵浸泡种子24 ... 为获得滇丁香新种质、选育抗性新品种,用不同浓度的氨磺灵溶液浸泡滇丁香种子,以种子下胚轴膨大视为变异株,统计变异率和发芽率,通过形态学观察、气孔观察、染色体计数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确定其倍性。结果表明:15μmol/L氨磺灵浸泡种子24 h为滇丁香多倍体诱导最佳方法,变异率达60.1%,发芽率为66.7%,获得2株四倍体植株;25μmol/L氨磺灵诱导24 h,变异率为50%,获得1株八倍体植株。滇丁香变异植株在株高、叶长、叶厚方面均与对照植株呈显著差异,多倍体滇丁香植株株型矮小、叶片畸形较圆润且变厚、叶色较深、叶毛茎毛粗长。多倍体植株气孔的长和宽及保卫细胞的长和宽均显著大于二倍体植株,且气孔密度显著小于二倍体植株。经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倍性植株DNA含量近似倍数关系。经染色体计数,滇丁香二倍体植株染色体数目为2n=44,四倍体植株4n=88。四倍体滇丁香丙二醛含量极显著低于二倍体,而脯氨酸含量极显著高于二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丁香 多倍体诱导 氨磺灵 变异鉴定 染色体 流式细胞仪
下载PDF
滇丁香切花保鲜技术研究
2
作者 李红英 李世峰 +1 位作者 李云飞 孔令芳 《大理大学学报》 2023年第12期96-100,F0003,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预处理对滇丁香Luculia pinceana Hook.鲜切花的保鲜效果,为其销售及运输提供依据。方法:以滇丁香鲜切花为实验材料,低温及乙醇溶液为2个预处理因素,每个因素各设4个水平,未经预处理的材料为对照,预处理结束后分别用1%蔗糖... 目的:探讨不同预处理对滇丁香Luculia pinceana Hook.鲜切花的保鲜效果,为其销售及运输提供依据。方法:以滇丁香鲜切花为实验材料,低温及乙醇溶液为2个预处理因素,每个因素各设4个水平,未经预处理的材料为对照,预处理结束后分别用1%蔗糖+100 mg/L 8-羟基喹啉的保鲜液进行瓶插实验。测定不同预处理下鲜重变化率、水分平衡值、开花率、衰败率、瓶插寿命等形态指标以及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等生理指标。结果:预冷24 h的切花瓶插寿命最长,达20.67 d,开花率、鲜重变化率和水分平衡值保持正值的时间均高于对照,瓶插效果最好。结论:预冷24 h能有效提高滇丁香切花的开花率,延长切花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切花 滇丁香 预处理 生理指标
下载PDF
滇丁香
3
作者 刘毅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3年第16期F0003-F0003,共1页
别名:野丁香。基原:木科落叶灌木植物花叶丁香Syringa persica L.的花蕾。生长环境:海拔800~3500米的山坡或山谷溪边林中或灌丛中。云南分布:全省各地。性味:辛苦涩、温。功效:温胃散寒,降逆止呕。主治:胃寒逆、呕吐、胃粘膜充血、胃寒... 别名:野丁香。基原:木科落叶灌木植物花叶丁香Syringa persica L.的花蕾。生长环境:海拔800~3500米的山坡或山谷溪边林中或灌丛中。云南分布:全省各地。性味:辛苦涩、温。功效:温胃散寒,降逆止呕。主治:胃寒逆、呕吐、胃粘膜充血、胃寒胀痛、纳呆食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寒 降逆止呕 滇丁香 胃粘膜充血 丁香 花叶丁香 温胃散寒 花蕾
下载PDF
滇丁香的繁育系统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马宏 王雁 +3 位作者 李正红 万友名 刘秀贤 梁宁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73-378,共6页
从花部形态、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花粉与胚珠比、杂交指数、套袋实验、传粉观察等方面,对花柱二型植物滇丁香的繁育系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针型花植株的单株花序数明显较多,而花冠管和柱头裂片长却明显较短;散粉8 h后,滇丁香的花... 从花部形态、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花粉与胚珠比、杂交指数、套袋实验、传粉观察等方面,对花柱二型植物滇丁香的繁育系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针型花植株的单株花序数明显较多,而花冠管和柱头裂片长却明显较短;散粉8 h后,滇丁香的花粉活力达到最高值70%左右,从花药始散粉期至末花期其柱头均具过氧化物酶活性;针型花和线型花的花粉与胚珠比分别为1 641.7±365.84和947.3±194.84,杂交指数均为3。结合套袋实验和传粉观察结果认为:在自然条件下,滇丁香为虫媒花植物,其中针型花和线型花所接受的亲和性花粉分别为异株同型花和异型花提供。滇丁香不仅是形态意义而且是功能意义上的花柱二型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丁香 花柱二型 针型花 线型花 繁育系统
下载PDF
不同光周期下馥郁滇丁香'香妃'的成花反应以及花芽分化进程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万友名 马宏 +4 位作者 赵振刚 李太强 刘雄芳 刘秀贤 李正红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659-1666,共8页
以馥郁滇丁香品种‘香妃'扦插苗为试验材料,通过人工设置不同的光周期及采用迁光法对其进行处理,探讨不同光周期下馥郁滇丁香‘香妃'的成花反应,并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其花芽分化进程,以期为馥郁滇丁香‘香妃'的花期调控及... 以馥郁滇丁香品种‘香妃'扦插苗为试验材料,通过人工设置不同的光周期及采用迁光法对其进行处理,探讨不同光周期下馥郁滇丁香‘香妃'的成花反应,并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其花芽分化进程,以期为馥郁滇丁香‘香妃'的花期调控及商品化盆栽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馥郁滇丁香‘香妃'属于质性或专性短日照植物,临界日长约为14h,适宜成花的日照长度为10~12h,限界性诱导光周期为30d短日照。(2)在诱导光周期下,花芽形态分化包括未分化期、总苞原基分化期、花序或小花原基分化期、花被原基分化期、雄蕊原基分化期及雌蕊原基分化期。在诱导光周期下处理16d后,植株全部完成了成花转变;处理30d后,所有植株的花芽分化处于花被原基发育形成期,并且成花决定达到稳定状态,移入非诱导光周期下不会发生成花逆转。(3)在4h暗中断的非诱导光周期下,所有植株的芽一直处于营养生长的未分化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周期 馥郁滇丁香 成花反应 花芽分化
下载PDF
长花柱型滇丁香小孢子发生及雄配子体发育 被引量:7
6
作者 万友名 李正红 +1 位作者 马宏 刘秀贤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570-1575,共6页
利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和细胞学压片法,对异型花柱植物滇丁香的长花柱型植株的小孢子发生、雄配子体发育及花粉萌发进行观察。结果表明:(1)长花柱型滇丁香具5枚花药,花药4室。(2)花药壁由1层表皮、1层花药内壁、2层中层和1~3层绒毡层... 利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和细胞学压片法,对异型花柱植物滇丁香的长花柱型植株的小孢子发生、雄配子体发育及花粉萌发进行观察。结果表明:(1)长花柱型滇丁香具5枚花药,花药4室。(2)花药壁由1层表皮、1层花药内壁、2层中层和1~3层绒毡层组成;花药壁发育方式为基本型,绒毡层类型为腺质绒毡层。(3)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排列方式为四面体型,偶有左右对称型;不同药室间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步。(4)成熟花粉粒为二细胞型。(5)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正常,表明长花柱型滇丁香属于发育正常的两性花。(6)授粉4h后,长花柱型滇丁香的花粉在长、短两种花柱柱头上的萌发率分别达(91.8±1.6)%和(93.2±1.1)%,且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t=1.585,df=8,p=0.152),表明长花柱型滇丁香的成熟花粉粒在长、短两种花柱柱头上的萌发均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型花柱 长花柱型 滇丁香 小孢子 雄配子体
下载PDF
馥郁滇丁香‘香妃’成花过程的主要内源物质变化特点 被引量:5
7
作者 万友名 马宏 +4 位作者 刘雄芳 张序 安静 刘秀贤 李正红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4-150,共7页
[目的]研究‘香妃’成花过程中主要内源物质的变化特点,为人工调控花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了非诱导光周期下营养生长期(S1)以及诱导光周期下未分化期(S2)、总苞原基分化期(S3)、花序原基分化期(S4)、小花原基分化期(S5)5个时期的... [目的]研究‘香妃’成花过程中主要内源物质的变化特点,为人工调控花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了非诱导光周期下营养生长期(S1)以及诱导光周期下未分化期(S2)、总苞原基分化期(S3)、花序原基分化期(S4)、小花原基分化期(S5)5个时期的顶芽,分别测定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生长素(IAA)、玉米素(ZT)、脱落酸(ABA)、赤霉素(GA 3)的含量,并且以非诱导光周期为对照,分析诱导光周期下各种内源物质在成花过程中的作用。[结果]GA 3因含量极低,在5个时期中都未能检测出;可溶性糖、ZT的含量以及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比值在非诱导光周期的营养生长期均达最高,并且随发育进程的推进逐渐降低;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在营养生长期处于中等水平,未分化期、花序原基分化期达最高,总苞原基分化期、小花原基分化期达最低;IAA含量在非诱导光周期的营养生长期达最高,虽在诱导光周期的花序原基分化期有所回升,但其水平仍低于营养生长期;ABA含量以及ABA/ZT在非诱导光周期的营养生长期达最低,随发育进程的推进持续升高,并在小花原基分化期降低;ABA/IAA随发育进程推进持续升高;ZT/IAA在总苞原基分花期之前急剧升高,之后,又急剧下降并维持在低于营养生长期的水平之下。[结论]相对于非诱导光周期,‘香妃’在诱导光周期下内源ABA、ABA/IAA、ABA/ZT维持在较高水平,以及可溶性糖、IAA、ZT、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维持在较低水平有利于成花;ZT/IAA维持在较高水平有利于成花的生理分化,而维持在较低水平则有利于成花的形态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馥郁滇丁香 成花过程 内源物质
下载PDF
光照和温度对中型滇丁香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宋杰 关文灵 桂敏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0年第3期73-75,共3页
采用室内发芽试验法研究了不同光照和温度条件对中型滇丁香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型滇丁香种子的萌发需在有光照的条件下进行,在有光照状况下中型滇丁香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在此温度条件下,其种子12~14天开始萌发,2~3周... 采用室内发芽试验法研究了不同光照和温度条件对中型滇丁香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型滇丁香种子的萌发需在有光照的条件下进行,在有光照状况下中型滇丁香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在此温度条件下,其种子12~14天开始萌发,2~3周萌发完全,种子发芽率可达98%。以25℃为界,温度的升高或降低均会降低其种子的发芽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型滇丁香 种子萌发 光照 温度
下载PDF
中型滇丁香抑菌及抗耐药菌株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康文艺 杨小生 +1 位作者 赵洪芳 郝小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2年第5期40-42,共3页
采用平板法 ,对中型滇丁香乙醇浸膏抑菌和抗耐药菌株的活性进行研究 ,发现其对金黄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埃希菌、白色念珠菌敏感菌株具有抑制或杀菌作用 ;对金黄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的耐药菌株没有抑菌或杀... 采用平板法 ,对中型滇丁香乙醇浸膏抑菌和抗耐药菌株的活性进行研究 ,发现其对金黄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埃希菌、白色念珠菌敏感菌株具有抑制或杀菌作用 ;对金黄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的耐药菌株没有抑菌或杀菌的作用 ;以青霉素为对照 ,发现其对大肠埃希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作用比青霉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型滇丁香 抑菌作用 抗耐药菌株作用
下载PDF
不同处理条件对鸡冠滇丁香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万友名 王雁 +3 位作者 李正红 马宏 刘秀贤 张艳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811-1813,1831,共4页
[目的]研究鸡冠滇丁香种子萌发的最适条件。[方法]通过设置不同浓度的赤霉素预处理、温度、基质及光照条件,对其萌发特性进行研究。[结果]经浓度为100mg/L赤霉素预处理液浸种6h后,与对照相比鸡冠滇丁香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 [目的]研究鸡冠滇丁香种子萌发的最适条件。[方法]通过设置不同浓度的赤霉素预处理、温度、基质及光照条件,对其萌发特性进行研究。[结果]经浓度为100mg/L赤霉素预处理液浸种6h后,与对照相比鸡冠滇丁香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显著提高,发芽起始天数亦显著缩短。在15℃条件下其发芽率最高,但在实践操作中宜控制在25℃。以草炭土、珍珠岩、蛭石按体积比2:1:1的混合基质对种子的萌发效果最佳,但应注意苗期追肥。光照并非鸡冠滇丁香种子萌发的决定因素,在实践操作中宜采用双层50%的遮光网遮阴,以免强光照导致种子脱水。[结论]鸡冠滇丁香种子萌发最适的赤霉素浓度为100mg/L,最适温度为25℃,最适基质为草炭土、珍珠岩、蛭石按体积比2:1:1的混合基质,最适光照条件为露地搭双层50%的遮光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冠滇丁香 种子萌发 处理
下载PDF
杂交滇丁香花香释放规律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钰莹 徐洪雨 +1 位作者 马宏 李正红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18,共11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杂交滇丁香花香成分与父本鸡冠滇丁香和母本滇丁香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HS-SPME-GC-MS技术检测了3种滇丁香分别在花蕾期、初花期、盛花期和衰花期的花香成分,并通过总离子色谱图分析3种滇丁香的花香释放模式,借... [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杂交滇丁香花香成分与父本鸡冠滇丁香和母本滇丁香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HS-SPME-GC-MS技术检测了3种滇丁香分别在花蕾期、初花期、盛花期和衰花期的花香成分,并通过总离子色谱图分析3种滇丁香的花香释放模式,借助Bray-Curtis相似性分析和PCA主成分分析方法,讨论杂交滇丁香花香与父母本的关系。[结果]杂交滇丁香花香的主要成分为苯环类物质,其中丹皮酚含量在4个时期的相对含量均达到90%以上。父本鸡冠滇丁香花香的主要成分为萜类物质,苯环类物质的相对含量较少,其中丹皮酚含量在盛花期占比12.73%,在其它几个时期并未检测到。在母本滇丁香的花香成分中,萜类和苯环类物质均占有一定的比例,而苯环类物质的相对含量较高,尤其是丹皮酚的含量在4个时期分别达到51.58%、83.03%、79.72%和69.75%。分析总离子色谱图发现,杂交滇丁香花香的释放量为先升高再降低的单峰模式,与父母本一致,均是在初花期达到花香的最大释放量。[结论]杂交滇丁香的花香成分中丹皮酚含量最高,与母本滇丁香的花香成分更为接近。而采用以鸡冠滇丁香为母本、滇丁香为父本的杂交育种方法,可能是解决杂交滇丁香花香中丹皮酚含量过高的途径,有待进一步验证。本研究将为滇丁香属植物的育种和推广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丁香 花香 花期 时间变化
下载PDF
滇丁香物候观测及其观赏、利用价值 被引量:11
12
作者 毕波 陈强 +2 位作者 常恩福 李品荣 尹艾萍 《广西林业科学》 2005年第3期135-136,共2页
滇丁香(Luculia pinciana)是一种常绿灌木,具有较高的园林、药用价值。通过滇丁香的物候现测,可为引种栽培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滇丁香 物候观测 观赏性
下载PDF
中型滇丁香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康文艺 杨小生 +1 位作者 赵超 郝小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2年第1期39-41,共3页
采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 ,首次对中型滇丁香挥发油成分进行了研究 ,鉴定出 5 3个化学成分 ,主要为脂肪族化合物、萜类化合物及芳香族化合物等 。
关键词 挥发油 中型滇丁香 气相色谱/质谱
下载PDF
滇丁香萜苷类化合物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康文艺 郝小江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4期2606-2609,共4页
目的:对滇丁香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位进行研究。方法:色谱技术进行分离,MS,NMR,2DNMR等波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Vogeloside(1),epi-Vogeloside(2),Loganoside(3),Loganin(4),Cineholieacid28-O... 目的:对滇丁香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位进行研究。方法:色谱技术进行分离,MS,NMR,2DNMR等波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Vogeloside(1),epi-Vogeloside(2),Loganoside(3),Loganin(4),Cineholieacid28-O-β-D—glucopyranosylester(5),Cincholicacid-3-O-β-D-glueopyranoside,28-O-β-D—glucopyranosylester(6),Cincholicacid-3-O-βD—glucopyranoside(7)。结论:化合物1—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丁香 三萜苷 萜苷
下载PDF
滇丁香茎段的离体培养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俐 龙春林 杨德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3期446-447,共2页
将滇丁香的茎段接种于不同激素浓度的MS培养基上,结果表明:MS+6-BA3.0mg/L+NAA0.03mg/L对芽的分化、增殖效果最好;最佳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2.0mg/L+AC0.3%。
关键词 滇丁香 离体培养 茎段 MS培养基 生根培养基 激素浓度 增殖效果 接种
下载PDF
光照和温度对滇丁香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13
16
作者 张光飞 苏文华 闫海忠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3年第1期14-16,19,共4页
研究了不同光照和温度条件对滇丁香(Luculia pinciana)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滇丁香种子是需光种子,有明显的光休眠现象;种子在光下萌发的最适温度范围为20~25℃,8~10d开始萌发,2~3周萌发完全,萌发率可达97%,温度的升高或降低均会降... 研究了不同光照和温度条件对滇丁香(Luculia pinciana)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滇丁香种子是需光种子,有明显的光休眠现象;种子在光下萌发的最适温度范围为20~25℃,8~10d开始萌发,2~3周萌发完全,萌发率可达97%,温度的升高或降低均会降低种子萌发率.在15~30℃,用250mg/L GA3处理24h能代替光照解除光休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丁香 种子萌发 光照 温度 GA3
下载PDF
滇丁香繁殖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董晓东 李继红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53-55,63,共4页
本文报道了滇丁香繁殖试验结果。1.种子繁殖于3月上旬以湿沙为基质播种,可获得80—90%的发芽率;2.种子保存以风干低温瓶装贮藏为好,保存一年后种子萌发率仍可达77.5%以上;3.种子萌发最适温度为18—250C,此时发芽率达91%以上;4.扦插繁殖... 本文报道了滇丁香繁殖试验结果。1.种子繁殖于3月上旬以湿沙为基质播种,可获得80—90%的发芽率;2.种子保存以风干低温瓶装贮藏为好,保存一年后种子萌发率仍可达77.5%以上;3.种子萌发最适温度为18—250C,此时发芽率达91%以上;4.扦插繁殖于7—8月份采顶部枝条作插穗,以湿沙为基质,成活率仅为33.33%,但如以IAA处理,成活率可提高到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丁香 发芽率 扦插繁殖 成活率
下载PDF
馥郁滇丁香LgFKF1基因的克隆及节律表达分析
18
作者 万友名 马宏 +4 位作者 刘雄芳 张序 安静 刘秀贤 李正红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9-106,共8页
[目的]研究馥郁滇丁香LgFKF1基因的结构特点及其在特异组织中的节律表达特征,探索其在成花调控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馥郁滇丁香LgFKF1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获得的基因核昔酸序列及编码蛋白质序... [目的]研究馥郁滇丁香LgFKF1基因的结构特点及其在特异组织中的节律表达特征,探索其在成花调控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馥郁滇丁香LgFKF1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获得的基因核昔酸序列及编码蛋白质序列进行分析,利用qRT-PCR技术对特异组织的节律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序列分析表明:LgFKF1基因cDNA全长为2 271 bp,开放阅读框为1 917 bp,编码一个638个氨基酸的蛋白质;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扁果树、软枝黄蝉、纳塔尔倒吊笔、马利筋的FKF1蛋白具有较高同源性,达92.59%;预测LgFKF1蛋白属于不稳定的亲水性蛋白,定位在细胞核,无信号肽和跨膜区;结构主要由无规则卷曲结构、α螺旋结构、扩展长链和β-转角构成;遗传进化关系与扁果树最亲近。qRT-PCR分析表明:Zg如7在诱导光周期下处理7d时较非诱导光周期下的表达量高,而诱导光周期下处理10d后其表达量则低于非诱导光周期的表达。一天中,在各组织中均有表达,且以叶片中的相对表达量较高。LgFKF1因组织不同在不同的时间呈现出单峰和双峰表达,其中,根、芽及花蕾中均在夜间23:00出现单峰表达;茎、叶及开放的花朵中在不同时间出现双峰表达,茎在晚上20:00和凌晨5:00,叶在凌晨2:00和早上8:00,开放花朵在夜间23:00和凌晨5:00. [结论]从馥郁滇丁香中克隆获得了LgFKF1基因,其编码的蛋白序列与其它植物的FKF1具有较高的同源性。LgFKF1基因的表达受光周期影响,在诱导光周期下,不同的组织呈现出不同的表达模式,其中,仅叶片中的1个表达峰值出现在白昼,其余组织中的表达峰值均出现在夜间。在各组织中,叶片中的表达量较高。LgFKF1基因的特异组织节律表达有助于为其生物学功能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馥郁滇丁香 LgFKF1基因 克隆 节律表达
下载PDF
滇丁香新品种金雨点
19
作者 刘秀贤 《农村百事通》 2019年第12期32-32,共1页
金雨点是从滇丁香野生种群的天然变异植株中选育的滇丁香新品种,2018年获得了云南省林业厅园艺植物新品种注册登记证书。1.特征特性。该品种为多年生常绿灌木,株型直立。一年生枝中部淡绿色,小枝上部有稀疏茸毛。叶薄、革质、卵圆形、全... 金雨点是从滇丁香野生种群的天然变异植株中选育的滇丁香新品种,2018年获得了云南省林业厅园艺植物新品种注册登记证书。1.特征特性。该品种为多年生常绿灌木,株型直立。一年生枝中部淡绿色,小枝上部有稀疏茸毛。叶薄、革质、卵圆形、全缘,叶长14.63厘米、宽8.09厘米,叶形指数1.81,叶柄绿色、长2.55厘米,叶背面中脉茸毛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丁香 珍珠岩 混合基质
下载PDF
茜草科二型花柱植物滇丁香传粉精确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燕 王顺雨 +4 位作者 游贤松 胡德美 姚仁秀 汤晓辛 王晓月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6654-6664,共11页
异型花柱是一种受遗传因素控制的花型多态性现象,其适应意义在于提高不同花型间传粉精确性,从而促进异交。为检验二型花柱植物滇丁香(Luculia pinceana)是如何促进异交并确定有效传粉者的类型,实验统计自然种群中长、短柱型的植株数量,... 异型花柱是一种受遗传因素控制的花型多态性现象,其适应意义在于提高不同花型间传粉精确性,从而促进异交。为检验二型花柱植物滇丁香(Luculia pinceana)是如何促进异交并确定有效传粉者的类型,实验统计自然种群中长、短柱型的植株数量,测量花部特征,统计自然种群植株柱头上的型间花粉落置的数量和比例,比较型内、型间花粉的萌发率以及花粉管长度,比较不同人工授粉处理结实情况,观察传粉昆虫类型并测量虫体特征。结果表明(1)滇丁香自然居群中长、短柱型植株的数量没有显著性差异。长柱型的筒深、筒直径、开口直径、雄蕊长和柱头长均显著小于短柱型,而长柱型的叶片长和宽、雌蕊长、花药体积、花粉粒体积、柱头厚均显著大于短柱型。(2)自然种群植株柱头上型间花粉所占比例显著低于型内花粉的比例。(3)型间授粉的花粉萌发率以及花粉管长度均大于型内授粉和混合授粉。(4)型间授粉的结实率显著高于型内授粉的结实率,型内授粉具有一定的结实。(5)夜行性长喙条背天蛾(Cechenena lineosa)是滇丁香的有效传粉者,其吻长和滇丁香的花筒深相适应。本研究表明二型花柱植物滇丁香主要是通过与其花部特征相匹配的长喙天蛾实现有效的传粉,通过促进型间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而有利于型间授粉结实,提高传粉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丁香 传粉精确性 二型花柱 花部结构 繁殖策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